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笑得出来的养育

書城自編碼: 399251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理论
作者: 李一诺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279010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1.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2.2
《赋权型性教育:给孩子好的性教育》
+

HK$ 66.7
《儿童自然法则》
+

HK$ 70.7
《布教授有办法--给孩子立规矩》
+

HK$ 56.4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HK$ 60.7
《父母会聊天,孩子更优秀》
+

HK$ 82.4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
編輯推薦:
亲历中、美、日多元教育,全球教育探索者李一诺重磅上市
解决三个养育痛点:给父母真实的情绪支持——“做父母”的难,李一诺说到人心坎里;
对新育儿理念的探索——养育优秀的孩子,不需要苦大仇深;
随取随用的养育招法——给孩子支持一生的7个能力。
写作手法轻松,好读又好用,一诺育儿中的各种崩溃场景贯穿全书
杨东平、俞敏洪、樊登、周轶君、蔡朝阳5位专家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我们上一次和孩子大笑,是什么时候?
我要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我们如何在每一次的养育崩溃中峰回路转?
每一个家庭的背景,父母、孩子特点都不一样。所谓的“成功”,背后也有无数看不见、复制不了的机缘与特色。所以好的养育,不来自于任何专家、道理、方法,而是来自于作为父母的我们,根据自己的状态,孩子的特点,关系的此时此刻,以及所处的环境与条件,来做的每个当下的“刚刚好,也是更好”的选择。
如何做出这个合适的选择?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丰盈自然的状态,对内心障碍、过往伤痛的疗愈,与原生家庭的链接与和解,对真实自我的接纳与释放。只有当我们能开始看见自己,才能开始懂得孩子。只有我们能够开始爱自己,才能给孩子真实自然的爱。
所以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养孩子的书,而是一趟邀请父母们与我共渡的自我关爱、觉察、疗愈之旅。在这里,你能看到我的父母养育、觉察反观、自我成长的经历,既有正向的激励和传承,也有卡点的反思与突破。以及我后来做高管、做教育、做妈妈过程中,看到的父母辈的成长经历,以及同龄朋友、年轻人群,父母孩子、教育体系背后等等养育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人生变化与影响,再回过头来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养育?我要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给当下的父母们什么样的分享与启发?
以上汇成了本书,从自我觉察出发的,启迪父母觉醒之书。
關於作者:
李一诺
亲历中、美、日多元教育、全球教育探索者,三个孩子的妈妈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
中国颇具影响力自媒体账号“奴隶社会”“李一诺”创始人,线上社群“诺言社区”主理人
畅销书作家。著有《力量从哪里来》《笑得出来的养育》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前首/席代表
曾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前合伙人
入选《财富》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未来榜)
入选中国全球化智库 “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
入选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
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目錄
前言
笑出来,不容易
怎么还笑得出来
笑不出来也得笑
我凭什么写
你为什么要看
第一部分 笑一个看看
第1章 会笑,是高阶能力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人
和孩子一起,玩什么
玩,需要玩具吗
哄小孩子可以,大孩子呢
今日份的笑
第2章 为什么笑不出来
做父母,精神分裂式的存在
笑不出来,不是你的错
育儿是天底下最高级的工作
父母的“不容易”,很具体
如何养育,知道也很难做到
第3章 理解儿童
儿童不是小号的成年人
矛盾一:想象世界 vs.现实世界
矛盾二:“用身体表达”vs.“用语言表达”
今天就可以用的方法
说说心里话:就这么6 000天
第二部分 专治笑不出来
第4章 改下脑回路
三个最重要,也是最难改的回路
一、从“别处”到“当下”
二、从“匮乏”到“充盈”
三、从“逃离”到“入局”
超级神器一:用好“三界”
超级神器二:设置“特权”
说说心里话: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ZZ
第5章 破除“扫兴父母”的魔咒
“爱”怎么就变成了“痛苦”
一、不提要求,而给力量
二、永远和孩子站一边
三、讲道理就是欺负孩子
四、快乐从“打破规则”而来
变果汁的魔法师
不要误解“接纳”
说说心里话:那些育儿理念,曾经离我很远
第6章 养好孩子,给他7个“充分”能力
整理生活的能力
面对未知的能力
深度学习的能力
非暴力沟通能力
说服别人的能力
认知金钱的能力
面对自我的能力
支持孩子的 5 个简单抓手
说说心里话:AI时代,有效学习是什么样的
第三部分 那些让我们笑不出来的难题
第7章 生气,不是你的错
不公平的世界
当孩子叫一百遍“妈妈”
那些被恐惧扼住咽喉的时刻
说说心里话:生活的另外99帧
第8章 那些棘手的问题(成年人版)
时间和能量都不够,怎么陪伴孩子
如何面对没完没了的问题
如何“从小问题出发”
如何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
状态不好,没耐心怎么办
发火伤到孩子,感到内疚怎么办
做家务太累了,怎么办
育儿观念有冲突,怎么办
不会带孩子玩,怎么办
说说心里话:钝感中年
第9章 那些棘手的问题(儿童版)
没有这一点,谈不上高质量陪伴
孩子有坏情绪,怎么办
接纳“坏情绪”,就是一直忍让吗
子女之间闹矛盾,怎么办
如何平衡对孩子的爱
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怎么办
什么时候应该出手帮助孩子
吹牛时间
第四部分 看见真相,轻松养育
第10章 怎么就丧失了笑的能力
问题是孩子带来的吗
“隐形图案”从何而来
如何面对“自我的惯性”
养育的终点在哪里
我们追求的幸福和成功呢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片深海
教育的三个层次
说说心里话:我们为什么爱她
第11章 轮回里看到自己
从《爱弥儿》说起
一个个体记录
中年才能理解妈妈
我妈妈的教育“三板斧”
说说心里话:那些回忆里的“珍珠”
第12章 专治笑不出来
今天,你大笑了吗
孩子有要求?每次都答应
做父母,去第三层
抱 20 次!亲 100 万次
手机屏保,换张“特别”的照片
问孩子一个“神秘”问题
“会出声的身体”
有些累了?躺下来看看
闹矛盾了,“请你提个意见?”
让我选一个?我只选你
试试比孩子还伤心
养育,学学农民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最后,幽默一下
说说心里话:时光的缝隙里,那耀眼的光
写在最后
了不起的努力
附录
给宝贝的一首小诗
內容試閱
笑出来,不容易

怎么还笑得出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做父母的,恐怕是“苦不堪言”吧。
像我自己:为了腾出时间写这本书,不得不在几个周末,托朋友把孩子带出去玩儿。
也就是说,为了写一本育儿书,我需要从育儿中“暂停”一段时间,才有可能。

我知道,这挺可笑,但又笑不出来。
这种笑不出来的可笑,便是做父母的真相。
因为做父母,特别是做母亲,是一份“三无工作”:无休止,无报酬,无限责任。
这三无工作,让每一个凡人,在生活的泥沼和情绪的漩涡里,刚爬出来,又掉进去……无穷尽也。

伟大梦想放不下,
鸡毛蒜皮躲不过。

时间不够,精力不够,钱不够;
不够强壮,不够能干,不够平和;
再怎么做,似乎也做得不够多、不够好。
在这种现实里,怎么能笑得出来呢?

但是,但是,
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
如果笑不出来,那我们活这一世,养孩子这一遭,
图什么呢?

笑不出来也得笑
是啊,图什么呢?

图孩子读好学校吗?
图孩子将来有一份好工作吗?
图财富吗?
图房子吗?
图生活稳定吗?

这些都很重要,但是,
如果仅为了这些而不断受苦,那……
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心呢?

难道要等某个来世吗?
有来世吗?
我不知道。

但眼前,
这一刻的生活,
这一刻的孩子,是真真切切的,
也是唯一真切的。

既然是唯一真切的,如果没有真的开心,如果笑不出来,
那么不管“有”了什么,都是不成功的。
你说是不?

“笑”的能力,其实是每个人都有的,
只是生活太苦、太累,我们常常忘记。
孩子来到我们的生命里,来到这个世界上,
如果有“使命”的话,我想其中一个一定是来提醒我们:
别忘。

我凭什么写
写这本书,我经历了两年的内心挣扎和犹豫。
你凭什么写?
别人为什么要看?
你是教育家吗?
你的孩子已经“成功”了吗?考上哈佛大学了吗?得世界冠军了吗?
显然没有。

“一土教育”做了8年,真实的感受是灰头土脸。
自己的 3 个孩子——安迪 13 岁,鲁迪 11 岁,一迪 9 岁,都是最普通的样子。
如果孩子们知道我在写这本书,肯定会说:
“啊?你?!圣海伦火山?”

圣海伦火山,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腹地,在 1980 年有过一次震撼世界的大爆发,爆发威力之大,以至于整个山头都被夷为平地。现在,这座山远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梯形轮廓,没有山峰。
不仅没有山峰,顶部还有个大坑。
孩子们说我发火的时候就像圣海伦火山喷发。
他们时常问我:“你能不化身成圣海伦火山吗?”
以至于一旦觉察到我有发火的苗头,鲁迪就会打开水龙头,两手蘸水轻拍我的额头,同时嘴里念念有词:“不要爆发,不要爆发。”

嗯,是管用的,
偶尔。

其实,这座被炸飞了顶的火山已经是进阶版本了,更早的版本是微波炉清洗器——安迪七八岁的时候提出的。
那天,我带安迪去超市采购,他突然神秘兮兮地靠近我耳边说:“妈妈,你就是个微波炉清洗器。”
我莫名其妙,完全不知所云,一看才知道是这样一个东西。
很想笑,又难免觉得被羞辱!
如此这般,我得背着他们偷偷地写。
但又不敢在书里撒谎,毕竟他们迟早会洞悉一切,
若是信口开河,会被秋后算账的。
所以,凭什么写?
大概是因为脸皮厚吧。
实在找不到别的更合适的理由了。


你为什么要看
作为读者,你为什么要看?
因为,
我在育儿方面虽然没有什么耀眼的成绩,
但至少,
笑得出来吧。

不仅自己笑得出来,和我在一起的孩子也笑得出来。
当然,除去“清洗微波炉”和“火山爆发”的时候。
而且,我得说,咱至少做到了,
哪怕是微波炉清洗器和被炸飞了顶的火山,也是可以被孩子取笑的。
脸皮厚的我 , 认为这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安迪得知我在写书,说:“妈妈,你这么爱发火,还写书,不就像一个300斤的胖子,教人瘦身吗?”
我说:“可不嘛!那怎么办呢?我已经答应写了呀!”
他说: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你知道吗?美国拉斯维加斯有一家餐厅名叫心脏病烧烤(Heart Attack Grill),是一家汉堡店。这家餐厅很有意思,所有食物都非常不健康,高油、高热量,吃了会得心脏病。餐厅最大特色,就是体重超过 150 公斤的人,所有食物免费吃。还真有很多人去吃,也确有好几个人因此死于心脏病。这个餐馆定位很糟糕,名声也超级差。但是,它也的确从反面教育了很多人,要注意健康饮食呢!
所以,你的书,也许可以有这个功效?

我一听,好嘛,以毒攻毒啊。
嗯!我看行!
这也许是为什么你可以看此书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
自 2019 年年底开始,受新冠疫情影响,基本是我独自带三个孩子,还得工作。
虽然这几年我妈妈帮了大忙,但是整体情况还是比较艰难的。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还搬了好几次家。最后一次,我先把妈妈和孩子们送去新房子,然后一个人开车来回折腾了9趟,从老家搬东西到新家。虽然每次都有妈妈和孩子们帮忙卸货归置,但仍然疲惫不堪。最后几次搬运,开到之后得在车里歇老半天,才有力气下来。
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若此,家里依然笑声不断。
以至于有一次我和妈妈视频,妈妈旁边一个朋友问:“你们说什么呢,这么乐?”
我妈说:“说废话呢。”
嗯,说废话,乐。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本事。
最近一段废话:

孩子们放学回家,11岁的鲁迪忍不住笑地告诉我:
“妈妈,妈妈,你知道吗,我今天在地铁上,那个……打了一个超级大的嗝,特别响!我没想到会这么响!好多人回头看我,我只能转转眼睛,假装不是我干的。”鲁迪边说边忍不住咯咯地笑。妹妹一迪也在旁边添油加醋,我听了也觉得超级好笑,问:“那到底有多响?”他重演了一遍,果然效果惊人,我们又一起乐了半天。

别走,还有第三个原因:
除了自己的孩子,我也特别受其他孩子的欢迎。
只要给我 5 分钟和孩子相处,
保准 100% 俘获孩子的心。
5 岁以下尤其擅长,不论肤色和语言;
9 岁以下也还可以;
13 岁以上的,对我也还不是很嫌弃。

这里允许我自夸一下,
因为我认为,5 岁以下组,是难度最高组。他们才不管你那些外在的标签,什么学历、工作……
如果喜欢你,就是喜欢你。
如果不喜欢你,根本就不理你!
所以 5 岁以下的孩子是试金石。
13 岁的孩子嘛 , 家长如果说这是一诺阿姨,可能还假装对你热情一下……

如果你的周围有一个甚至几个不同年龄的孩子,一定别浪费,
可以借他们的眼睛和笑声帮你“穿透性识人”。
他们喜欢的人,是相对清澈、清爽的,
比方说我。(谦虚地清清嗓子)
所以有这三个原因傍身,可以看看这本书?

第一部分 笑一个看看
做父母的真相,
似乎是在一个个生活的泥沼和情绪的漩涡里
进进出出,无穷尽也……
但另一个真相是,
这些漩涡串联起来,
是我们独一无二, 一去不复返的人生。
如果人生就这样度过,是不是心有不甘?
说好的欢声笑语呢?
那,我们是不是得想想办法,
让自己和孩子,
能笑得出来?

第3章 理解儿童

种下种子之前,要先了解土壤,学会松土。
所以我们先来学一点基础课,
从理解儿童开始。


儿童不是小号的成年人
儿童不是个头小一号、能力差一点的成年人,儿童更像是另一个物种。
很多父母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没关系。
只要常常提醒自己,儿童不是小号的成年人,就是个很好的起点。
儿童和成年人有什么不同呢?
我总结了两个“核心矛盾”,并经常提醒自己这两个“矛盾”的存在,
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它们可能就是救命稻草。
而每次提醒自己时,都算给那颗小种子培了一次土,浇了一次水。
矛盾一:想象世界 vs. 现实世界
孩子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想象世界里的,而不是在我们成年人认为的“现实世界”。
为什么说是“成年人认为”的呢?因为成年人的想法不一定就是对的。
孩子说:“爸爸,我想看恐龙。”
这个恐龙可以是博物馆里的标本,但是,如果去不了博物馆,你在被子里用拳头假装的“恐龙”,也是恐龙。
孩子是生活在想象世界里的,但这不是矛盾产生的原因。
矛盾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成年人很难“回到”想象的世界里。
我们在“现实”的世界里,会觉得:“这有什么用?”
但如果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谁又没有过想象的世界呢?
孩子都爱玩过家家,
他们在这个游戏里通过想象来构建世界,构建他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和他人的关系。
这个游戏随时都可以开始,不是非要买一套玩具。玩具商店会卖一些成套的情景玩具,做一系列角色,当然如果有能力也可以买,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对想象力的固化。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孩子,就会发现他们拿几颗小石子、几根小树枝,就可以开始玩过家家了。
石子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动物,一会儿是士兵,一会儿是野兽……想让它们是什么都可以。
所谓“想象的世界”,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玩”。
而“现实的世界”,是“做事”,是逻辑和道理。
记住:
孩子的语言是“玩”。
这时候你脑子里的“警察”(容易引发“焦虑、评判”的“小我”)就跳出来了,它迫不及待地问了两个棘手的问题:

问题一,光玩怎么行!玩能当饭吃吗?
其实,真能!
第一点,孩子们在想象的世界里玩耍,是一个高效学习的过程。
就像过家家,孩子们在玩中能够学会表达、倾听,学会构建复杂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会和其他人协作。

而且,这些东西,在“玩”里学,其实才是唯一的正路。
不信?你把孩子按到椅子上听你“讲课”,讲如何和小朋友好好玩耍,如何表达,如何倾听,看他能学会不?
我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是邻居樊明阿姨家“小蜜蜂”大战“大笨熊”的游戏。
那时候物质贫乏,樊明阿姨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一大套塑料积木。我和她儿子就用积木搭了一个比我们还高的大“蜂巢”,我们是足智多谋的小蜜蜂,她是蠢笨的大熊,“大熊”每次进来“偷”蜂蜜时都会被我们蜇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这个游戏,百玩不厌。
我后来的幽默感和自信心,大抵和这些经历有关。

所以,第二点来了,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自信心!
想想我 46 岁了,回忆童年能有着这样美好的经历,也算人生赢家了吧!
所以我在家里一直备着一套玩具地垫,孩子们可以搭成屋子,搭成隧道,在里面玩各种游戏。他们是武士,我是入侵者,可怜的入侵者每次都失败,只能落荒而逃!

你问——你还没回答“玩能不能当饭吃”的问题!
别急。
我和孩子们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他们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大关丁”。
大关丁喜欢玩,喜欢吃“糖堆儿”(天津话:糖葫芦)。后来家道中落,从吃糖堆儿到做糖堆儿,从借钱买“山里红”(山楂),走街串巷开始,到靠自己重新站起来,这故事有趣得很,也励志得很。
看,会玩,能安身立命。
也就是说:玩能当饭吃!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回到根本,孩子在“玩”里所学习和锻炼的能力——从创造力、执行力,到与别人的合作、解决纠纷……哪一个不是孩子在社会中生存生活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呢?
问题二,但光有这些能力不够啊,还得能“做题”啊!
我在《力量从哪里来》那本书中分享过一个例子:

2020 年要开学的时候,我们准备买一辆二手车。
10岁的安迪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能买一辆坦克?”
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胡闹!买什么坦克?”
后来我想,为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我放下了“胡闹”的想法,问他:“你为什么想买坦克呢?”
安迪说:“坦克很酷!你要是开坦克送我去上学,那我就是全校最酷的学生啊!”
听到这句话,我完全能够体会到这份想象带给他的喜悦。就是!多酷啊!
于是我说:“我同意!那咱们讨论一下。你看街上没有人开坦克,为什么那么酷的一件事情却没有人做呢?”
他开始查资料,过了一会儿告诉我:“因为坦克太沉了,会把路轧坏;坦克有履带,履带会把地面弄坏。”
我说:“那我们看看有没有带轮子的坦克。”
他又去查,的确有带轮子的坦克,还有几万美元的二手坦克,价格和小轿车差不多,并非不可接受。
但是他有了另一个发现,大家不开坦克的主要原因是耗油!按照他看的那款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战坦克和网上相关数据,他核算出该坦克的耗油量约是一般轿车的40倍,是一辆混合动力车的 80~100倍。
计算一番,讨论一番,最终放弃了买坦克的计划。

你看,信息检索能力与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是不是都锻炼了!
所以,“玩”说到底是一个对儿童友好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不仅可以学,还可以学得更好、更高效。
最后,允许我拔个高:

会不会玩、有没有想象力,其实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如果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从凡·高、贝多芬,到凡尔纳,无一例外,他们都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探索和表达,才有了那些了不起的视角与艺术作品。
科学的发展,也都是来自这些充满想象力的问题。爱因斯坦和费曼就是经典的例子。
前面安迪研究坦克的例子,也是一个典型科学探究的过程:他先有了问题,接着提出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开始,去找数据,证明或者推翻假设。

所以,当孩子和你说要一起玩的时候,真的是向你伸出了一根橄榄枝,是在提醒你从“动物”变回“人”呐!

矛盾二:“用身体表达”vs.“用语言表达”
儿童是用所有感官感知世界的,其实成年人也是。
但是我们在成为“成年人”的过程中,很多能力都“退化”了。
只有两个能力突出发展、持续精进,一是视觉,二是语言。
为什么所有孩子都喜欢玩沙子,玩水?因为这个过程有触觉,有身体参与。
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
因为“玩”的时候,很多感官都在参与:
身体在运动,
风拂过皮肤,
花草的味道,
手上的虫子,
触到的泥土……
哪怕是在室内玩,孩子也经常是趴在那里,摆弄东西。
通过美术馆的设计也能看得出成年人和儿童的区别。
面向成年人的美术馆,展品往往挂在墙上,或者是将装置放在展位上,供人赏看,很少能触摸和互动。
这样的美术馆对孩子来说是很无聊的。
所以如果费尽心力地带孩子去世界各地著名的美术馆参观,而孩子对墙上的展品没兴趣,并不能说明孩子没有艺术细胞,只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通过视觉去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而儿童美术馆和儿童中心都是有大量“五感”设计的,能够让孩子触摸、闻、听、摆放、构建,参与其中,孩子会玩得不亦乐乎。这个现象背后是同样的道理。
2023 年,我们在日本旅居的这段时间,孩子们最喜欢的艺术设施有两个。
一个是无界(TeamLab)里的“柔软的黑洞”:一个大黑屋子,墙是软的,“地面”也是软的,想要迈步向前走时,双脚就会往下沉陷。
空间本身会受到人的体重影响而不断变化,同时,人的身体也会受到不断变化的空间的影响。人的身体会“改变”空间,同时,空间也会“改变”人的身体。孩子们会在里面不断碰撞、跌
倒。这个作品有一段意味深长的介绍:

生活在现代都市,被冰冷、坚硬的平面所包围,我们不用时刻关照自己的身体,也能生存
下来。渐渐地,们已经忘记了身体的存在。本来,在自然森林中,平坦的地面并不存在。
这套装置的目的就是提醒我们记起已经遗忘了的身体,让我们对身体有更多的感知。

另一个是位于箱根的雕刻之森美术馆(Open Air Museum)。这是一个基本纯室外的美术馆,整个美术馆设在山坳里,其间散布着雕塑。其中有一个特殊的“雕塑”作品,叫“花园里的星星”,实际上是一个迷宫,进入迷宫后可以和迷宫里的其他人在转角不期而遇。我和孩子们在里面相互寻找,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在这里面玩,眼睛都在发光。
孩子眼睛里的光对我来说是一个强烈的提醒,他们在用身体感知世界,而我们却常常忘了这回事。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我没有机会去这样的地方,所以孩子错过了这样的体验。不是的,有机会体验当然很好,但如果没有,这些启示是可以随时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们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