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編輯推薦: |
关陇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源起地之一,其交通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明清时期是关陇交通的成熟期,区域路网得到进一步整合与调整。本书以古代关陇地区的交通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特点,以及在全国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另外,本书在对历史时期关陇交通体系的形成与变迁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还对今天关陇地区交通格局现状做出评判,并对未来该地交通体系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借鉴,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关陇地区的交通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而明清时期是关陇交通的成熟期。本书从历史地理学视角出发,对明清关陇地区的交通地理进行探讨。书中指出:国家视域下,明代关陇地区是中原通往“三边四镇”和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清代随着新疆的收复,关陇地区在空间上成为国家疆域的中心地带。在此背景下,明清关陇地区的交通格局也经历了从单中心(西安)到双中心(西安—兰州)的变迁。就关陇地区而言,不同时期不同道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功用各有侧重。而在道路交通的管理和维系方面,明清时期的巡检司和汛塘最终实现了角色的嬗替。
|
關於作者: |
贾强,1990年7月生,山东新泰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历史交通地理和城市地理,主持参与省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城市史研究》《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目 录
绪论 ........................................................... 1
第一章 明代以前关陇地区的交通概况 ........................ 16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交通 ............................................................................ 16
第二节 秦汉魏晋时期的交通 .................................................................. 24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交通 ........................................................................... 31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交通 ............................................................................ 38
小结 .............................................................................................................................. 45
第二章 明代关陇地区的陆路交通 ............................ 46
第一节 西安府通往各地的驿道 ............................................................. 46
第二节 其他重要道路 ................................................................................. 76
小结 .............................................................................................................................. 86
第三章 清代关陇地区的陆路交通 ............................ 88
第一节 以西安为中心的驿道 ........................................................................... 88
第二节 以兰州为中心的驿道 ............................................................................ 100
第三节 其他重要道路 ................................................................................... 117
小结 ............................................................................................................................... 123
第四章 明清关陇地区的水运交通 ............................ 124
第一节 黄河水运 ................................................................................................. 124
第二节 渭河 、泾河及洛河水运 ...................................................................... 128
第三节 嘉陵江 、汉江及丹江水运 .................................................................. 132
第四节 湟水 、洮河等河流水运 ...................................................................... 139
小结 ............................................................................................................................... 140
第五章 明清关陇地区的交通枢纽 ............................ 142
第一节 西安交通地位的稳固 .................................................................... 142
第二节 兰州交通地位的提升 ............................................................................ 145
第三节 巩昌府交通地位的变迁 ............................................................... 149
第四节 其他重要的交通枢纽 .................................................................... 150
小结 ............................................................................................................................... 155
第六章 明清关陇地区道路交通的政治功用 .................... 156
第一节 道路交通的政治功用 .................................................................... 156
第二节 明代驿道的政治功用 ............................................................................ 158
第三节 清代驿道的政治功用 .................................................................... 162
小结 ............................................................................................................................... 166
第七章 明清关陇地区道路交通的军事功用 .................... 167
第一节 明代关陇地区的军事部署 ................................................................... 167
第二节 明代递运所的设置 ................................................................................ 169
第三节 清代关陇地区的军事部署 .......................................................... 175
第四节 清代台站的设置 .................................................................................... 179
小结 ............................................................................................................................... 186
第八章 明清关陇地区道路交通的商贸功用 .................... 188
第一节 明代关陇地区的主要商贸路线 ........................................................... 188
第二节 清代关陇地区商路的新发展 ..................................................... 199
第三节 食盐行销路线 ................................................................................... 208
第四节 茶马贸易路线 ......................................................................................... 213
小结 ............................................................................................................................... 217
第九章 明清关陇地区道路的管理和维护 ...................... 218
第一节 明清巡检司的职能与空间分布 ........................................................... 218
第二节 明代的烽堠与清代的汛塘 ................................................................... 230
第三节 明清道路桥梁的维护制度 ................................................................... 239
第四节 明清关陇地区道路桥梁的维护 ........................................................... 246
小结 ............................................................................................................................... 259
结论 ......................................................... 260
附录 : 从“ 边塞” 到“ 陆都”: 近代兰州城市意象变迁研究 ............ 269
附表 : 清代关陇地区驿站位置及驿马 (驴) 数量状况表 ............. 282
参考文献 ..................................................... 291
.....................................................................................................................................
附图一 明代关陇地区驿道路线图 ................................................................... 311
附图二 清代关陇地区驿道路线图 ................................................................... 312
图目录
图 2 - 1 明代西安府—汉中府驿道路线图 ...................................................... 48
图 2 - 2 西安府—汉中府驿道海拔变化图 ...................................................... 49
图 2 - 3 西安府—平凉府驿道路线图 ............................................................... 51
图 2 - 4 西安府—平凉府驿道海拔变化图 ...................................................... 52
图 2 - 5 邠州—庆阳府— 宁夏卫驿道路线图 .................................................. 53
图 2 - 6 邠州—庆阳— 宁夏卫驿道海拔变化图 ............................................. 54
图 2 - 7 凤翔府—巩昌府驿道路线图 ............................................................... 57
图 2 - 8 凤翔府—巩昌府驿道海拔变化图 ...................................................... 58
图 2 - 9 平凉府—巩昌府驿道路线图 ............................................................... 59
图 2 - 10 平凉府—巩昌府驿道海拔变化图 ................................................. 60
图 2 - 11 巩昌府通往周边地区驿道路线图 ................................................. 61
图 2 - 12 巩昌府— 临洮府—河州段驿道海拔变化图 ............................... 62
图 2 - 13 明代河州 、归德周边形势图 ......................................................... 63
图 2 - 14 巩昌府—岷州—洮州段驿道海拔变化图 .................................... 64
图 2 - 15 岷州— 阶州—两当段驿道海拔变化图 ....................................... 65
图 2 - 16 安定县通往陕西行都司驿道路线图 ............................................. 67
图 2 - 17 安定县—庄浪卫段驿道海拔变化图 ............................................. 68
图 2 - 18 天祝县华藏寺镇岔口驿遗址 .......................................................... 69
图 2 - 19 庄浪卫—凉州卫段驿道海拔变化图 ............................................. 70
图 2 - 20 山丹县老军乡石峡口驿遗址远眺 .................................................. 71
图 2 - 21 凉州卫—甘州卫段驿道海拔变化图 ............................................. 72
图 2 -22 高台县罗城镇天成村镇夷城遗址 ........................................... 73
图 2 -23 甘州卫—肃州卫段驿道海拔变化图 ...................................... 74
图 2 -24 西安府通往延安府 、潼关卫驿道路线图 ........................................ 75
图 2 -25 西安府—延安府段驿道海拔变化图 ...................................... 76
图 3 - 1 西安府— 同州府段驿道路线图 .................................................... 90
图 3 -2 西安府—延安府段驿道路线图 ..................................................... 91
图 3 - 3 西安府至乾州 、邠州驿道路线图 ......................................................... 92
图 3 -4 西安府至凤翔府驿道路线图 .................................................................... 94
图 3 -5 西安府至汉中府驿道路线图 .................................................................... 95
图 3 -6 西安府至商州 、兴安府驿道路线图 ...................................................... 99
图 3 -7 兰州府至平凉府 、泾州 、庆阳府驿道路线图 ............................... 100
图 3 - 8 兰州府至固原州 、宁夏府驿道路线图 ............................................ 103
图 3 -9 高台县盐池乡双井驿遗址 ................................................................... 106
图 3 - 10 兰州府至凉州府 、甘州府 、肃州驿道路线图 .............................. 106
图 3 - 11 西宁府周边驿道路线图 ....................................................................... 110
图 3 - 12 海东市高庙镇老鸦村北羊肠沟入口 ................................................. 111
图 3 - 13 兰州府至巩昌府 、秦州 、阶州驿道路线图 .................................. 112
图 3 - 14 兰州—狄道州驿道海拔变化图 ............................................... 113
图 4 - 1 兰州段黄河上的皮筏 ......................................................................... 125
图 5 - 1 兰州城墙遗址 ...................................................................................... 146
图 5 -2 庄浪满城遗址 ........................................................................................ 152
图 6 - 1 明嘉靖二十年(1541 年)关陇地区驿站驿马(驴)数量等级图 159
图 6 -2 清康熙三年(1664 年)关陇地区各驿站驿马(驴)数量等级图 163
图 6 - 3 清雍 、乾之交关陇地区驿站驿马数量等级图 .............................. 165
图 6 -4 清光绪九年(1883 年)关陇地区驿站驿马数量等级图 ................... 166
图 7 - 1 明万历十年(1582 年)陕西卫所分布图 ............................................ 168
图 7 -2 明代陕西递运所空间分布图 .............................................................. 170
图 7 - 3 清嘉庆年间关陇地区军事部署情况图 ............................................. 176
图 8 - 1 明嘉靖年间关陇地区各州县商税数额等级图 ............................... 190
图 8 -2 清宣统元年(1909 年)陕西各厘金局征收厘金数额等级图 ............. 201
图 8 - 3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甘肃统捐局征收厘金数额等级图 .. 202
图 8 -4 清康熙年间关陇地区解池盐行销路线图 ......................................... 211
图 8 -5 明代关陇地区茶马贸易路线图 .......................................................... 215
图 9 - 1 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陕西地区巡检司空间分布图 .................. 221
图 9 -2 古浪县打柴沟镇安门村北的烽燧遗址 .............................. 231
图 9 - 3 明嘉靖年间关陇地区各卫所烽堠(墩台)数量等级图 .................. 231
图 9 -4 清嘉庆年间汉中地区汛塘空间分布图 .............................. 235
图 9 -5 兰州城及镇远浮桥远眺 .............................................................. 256
表目录
表 6 - 1 明嘉靖二十年 (1541 年) 关陇地区驿站驿马 (驴) 数量表 160
表 7 - 1 清嘉庆年间关陇地区军事部署情况表 .......................................... 177
表 8 - 1 明嘉靖年间陕西布政司商税状况表 .............................................. 190
表 8 - 2 明代延绥 、宁夏 、甘肃三镇明蒙互市市场基本资料统计表 … 196
表 8 - 3 清宣统元年 (1909年)陕西省厘金局设置情况及征收百货厘金数额表 207
表 8 - 4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肃省厘金局设置情况及征收百货厘金数额表 207
表 8 - 5 清雍 、乾之交关陇地区食盐行销状况表 .................................... 212
表 8 - 6 明代关陇地区茶马司设置状况表 .................................................. 213
表 9 - 1 明万历十三年 (1585 年) 陕西地区巡检司设置情况表 ....... 223
表 9 - 2 清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 关陇地区巡检司设置情况表 .... 229
表 9 - 3 明嘉靖年间关陇地区各卫所烽堠 ( 墩台) 数量表 .................. 232
表 9 - 4 清嘉庆年间汉中地区汛塘设置情况表 .......................................... 236
附表 1 晚清西北行记中国人对兰州形胜描述一览表 .................................. 275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交通是不同区域间人们交往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关陇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交通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先秦时期是关陇交通的萌生期,影响后世的几大干道已具雏形;秦汉时期是关陇交通的发展期,初步构建起以西安—咸阳为中心通往各地的交通体系;隋唐宋元时期是关陇交通的完善期,以西安为中心的道路网趋于严密化、合理化;明清时期是关陇交通的成熟期,区域路网得到进一步整合与调整。本书着重对明清关陇地区的交通进行探讨。
明代关陇地区的交通格局是以西安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地区辐射。驿道作为官方道路,是这一交通格局中的主要框架,而普通道路则是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两者共同构建起相对严密和合理的交通路线网。清代关陇地区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同时,区域交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形成西安和兰州两中心并重的格局。除陆路外,黄河、渭河、嘉陵江、汉江和丹江等重要河流是天然的水运通道,陆路与水路共同构建起关陇地区的交通网。一些位于路网节点的城市,因此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道路的功用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政治方面,通过对各处驿站驿马数量进行分析,发现明清时期陕甘大道北道和川陕大道的政治功用较为突出,其他路段在不同时期则有所变化。经济方面,通过对各地商税数量进行分析,发现由西安通往大庆关、潼关和龙驹寨的道路始终是重要的商贸通道,其他路段在不同时期亦有所变化。军事方面,从递运所的设置看,明代由关中通往边地卫所的道路,是重要的军事通道;从台站的设置看,清代陕甘大道北道和川陕大道是重要的军事通道。
为有效管理和维护各处道路,明代于腹地广设巡检司,边地广设烽堠;清代大量裁革巡检司,而将明代的烽堠发展为汛塘制度并推及各地。同时,明清两代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道路维修职责,统治者亦时常督促各地官员及时修缮各处桥梁道路。
国家视域下,明代关陇地区是中原通往“三边四镇”和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清代随着新疆的收复,关陇地区在空间上位于国家疆域的中心地带,东达中原,西至新疆,南抵巴蜀,北去蒙古。近代以后,国门洞开,海运和铁路的发展极大推进了东部交通发展,而关陇地区被视作闭塞之区。民国时期,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关陇地区的交通重新为人们所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全国交通建设的加快,关陇地处的地域优势逐渐凸显,交通地位日渐提升。
绪 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 ) 选题缘由
道路是空间内人们迁移和交往的载体 ,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 家机器的顺利运转 , 也必然基于覆盖全国范围的严密交通体系之上 。“盖无 论政令推行 , 政情沟通 , 军事进退 , 经济开发 , 物资流通 , 与夫文化宗教之 传播 , 民族感情之融和 , 国家关系之亲睦 , 皆受交通畅阻之影响。”① 历史 时期 , 任何政权建立之后无不以修辟道路 、设置驿传 , 完善交通系统为首要 任务 。秦并六国后 ,“ 为驰道于天下 , 东穷燕齐 , 南极吴楚 , 江湖之上 , 濒 海之观毕至”② 。汉兴以长安 (今西安) 为中心 , 驿路遍及各地郡国 , “ 十里 置一邮。南郡江水以南 , 至索南水 , 廿里一 邮。……北地、上、陇西 , 卅里 一邮 ; 地险狭不可邮者 , 得进退就便处”③ 。至唐代则“ 凡三十里一驿 , 天下 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④ 。“凡万国之会 、四夷之来 , 天下之道途毕出于邦畿之内。”⑤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初便下令 ,“ 置各处水 、马站及递运所 、急递铺”。① 时人更是指出 ,“驿递天下之血脉也 , 血脉不容一 日稍郁 , 邮传之 设不可废也 , 明矣”② 。而驿递之顺利运转取决于道路是否畅通 , 由此可见道路交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关中乃“ 四塞之地”, 沃野千里 。古代众多政权先后建都于此 , “ 以关 中为政治重心的王朝为确保对国家的控制 , 势必加强关中及其与外部交通的 营建”③ 。遂逐渐形成以关中为辐射中心的全国交通网络 。陇右紧邻关中 , 为关中之重要屏障 。“夫欲保关中 , 先固陇右”④ , 两者唇齿相依实为不可分 割之整体 。历史时期关陇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 正处于东 、西 、南 、北四 方交通体系的汇合处 。其东北经蒲关道渡黄河可达山西高原 , 向东经函谷道 可入黄河下游 , 东南经武关道可达江淮 , 向南经陈仓道 、褒斜道 、子午道可 达汉中 、巴蜀 , 西南沿唐蕃古道入青藏高原 , 向西经河西走廊可至西域 , 向 北则可直达塞外 。清代沿革地理学家顾祖禹历陈历代大势 , 认为“ 陕西之 为陕西 , 固天下安危所系也 , 可不畏哉?”⑤ 是故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关陇地区的交通建设。
大体来看 , 先秦时期是关陇交通的萌生期 ,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主干道得 到初步利用 ; 秦汉时期为关陇交通的发展期 , 这一阶段陇右地区被动接受关 中地区的交通辐射 , 初步形成一些主干道 ; 隋唐宋元时期为完善期 , 这一阶 段陇右与关中的交通网日渐严密 , 两者融为一体 ; 明清时期为成熟期 , 关陇 交通体系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继续发展完善 , 并出现了双辐射中心的格局 , 西 安与兰州分别位居关陇东西两端 , 成为区域空间内两座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 研究意义
道路是伴随着人类在社会发展中 , 日益增长的探索欲望和交往需求而逐渐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利用率最高的路线成为区域空间内的主干道 , 利 用率较低的路线则成为支线道路 。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和扩展 , 区域路线格 局日益完善 , 并与周边区域的路线相衔接 , 形成一 幅广阔的交通网络 。其 后 , 国家的建立使得较大空间范围内的交通网络处于统一政权的管理之下 , 而当政者为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其不断调整和完善 。因此 , 今天我国的交 通格局是数千年来发展演变的结果 , 且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仍然会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当前是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时期 , 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各地越 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未来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加深 。关陇地区位于国家 疆域的腹心地带 , 交通建设尤为关键 。在对历史时期关陇交通体系的形成与 变迁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 , 对今天关陇地区交通格局现状做出评价 , 并对未来该地交通体系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借鉴 , 这是本书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 , 主要侧重于道路的复原方面 , 对道路的社 会功用 、通行条件及通过能力等涉及较少 , 区域交通整体研究亦不多见 。本 书以古代关陇地区的交通体系为研究对象 , 研究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特点及在全国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 可丰富历史交通地理学的研究。
二、研究综述
现代交通史的研究可上溯到 20 世纪 20 年代 , 1923 年出版的《交通史》 (王倬)① 可视为最早的著作 。其后先后出版了《交通史略》 (袁德宣)② 及 《中国交通史》 ( 白寿彝)③ , 后者分时段对不同时期的交通路线 、交通设 施 、交通工具 、交通管理制度等进行综合考述 , 为后来的交通史研究奠定重 要基础 。历史地理学界对交通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 , 1944 年史念海发表《秦汉时代国内之交通路线》 一文 , 结合秦皇汉武巡狩活动 ,两汉时期重要军事行动及经济都会的空间分布 , 来考察秦汉时期国内的交通干道① 。同年还出版了《 中国的运河》 一 书 , 详细论述了历代对运河的开 凿 、疏通和利用 , 堪称一部完整的中国运河史 , 对学习和了解历史时期的运 河交通意义重大②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 学界对历史时期交通问题的研究已 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西周 、秦 、汉 、隋 、唐诸王朝的建都地西安所在 关陇地区 , 处于丝绸之路主干道上 , 历史时期关陇地区的交通状况自然也引 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 成果颇丰 。下面就交通史和历史交通地理学界关于关陇地区交通的研究成果做统一梳理 , 并进行点评。
(一 ) 关陇地区交通史研究
从研究区域看 , 既有对关陇地区的交通进行系统研究者 , 也有专就某一 小区域交通 、某一条线路或一地点进行研究考证者 。前者首推严耕望《 唐 代交通图考》③ , 作者基于翔实的史料分析 , 分区域考证了唐代全国各地的 驿馆设置和驿道走向 。在卷一《京都关内区》、卷二《河陇碛西区》 和卷三 《秦岭仇池区》 中 , 以长安为中心 , 分别考察了长安向东通往洛阳 , 向北通 往太原 、丰州 (今呼和浩特赛罕区) , 向东北通往胜州 (今内蒙古准格尔旗 东北) , 向西北通往灵州 (今吴忠市) , 向西通往安西的驿道以及向南跨越 秦岭的武关道 、子午道 、褒斜道等 , 对了解唐代关陇地区的交通状况有重要 参考意义 。另外 , 杨正泰《 明代驿站考》④ 依据《 明会典》 《 寰宇通衢》 《寰宇通志》《读史方舆纪要》 和《嘉庆重修一统志》 等史料 , 分省详列各 地驿站并考证其现今地点 , 同时绘制出全国范围的驿路图 , 有助于了解明代关陇地区的交通状况。
对局部区域或某条线路 、地点进行考察的论述较多 。例如 , 史念海对秦 直道的考察⑤ 。辛德勇对汉唐长安城附近水陆交通 、崤山古道的考察 , 以及霸上及长安都亭驿位置的考证等⑥ 。王文楚《唐代两京驿路考》 详细考证了唐代长安与洛阳间的驿馆分布与驿道路线走向① 。李之勤指出了柳宗元《馆 驿使壁记》 中存在的问题 , 并对唐京兆府境内的驿路走向和部分驿站位置 进行了考证② 。刘满《 秦汉陇山道考述》 对秦汉时期东西横跨陇山的陇坻 道 、瓦亭道 、鸡头道和番须道 , 以及陇山东麓南北向的回中道进行了考 证③ 。程义《唐代宫人斜与临皋驿地望考证》重点考察了唐长安城以西临皋 驿的位置④ 。赵逵夫以碑刻资料为基础 , 着重探讨了陇南在陇蜀道中的重要 地位⑤ 。冯培红 、王蕾对唐代乌兰关和乌兰县的位置进行了考证⑥ 。刘满 《河陇历史地理研究》一书中对古代陇右地区的重要渡口 、关隘 、道路及城址等进行了考证⑦。
关陇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的必经之地 , 因此对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 路线考察 , 也必然涉及关陇地区的交通 。苏海洋等《 丝绸之路陇右南道甘 肃东段的形成与变迁》 一文指出 , 丝绸之路陇右南道形成于春秋时期 , 战 国晚期至西汉获得初步发展 , 并逐渐发展成为官道 , 东汉以后至北宋长期保 持繁荣局面 , 之后趋于衰落⑧ 。吴景山《丝绸之路在甘肃的线路述论》 对历 史时期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路线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 , 陇右地区尤为详细 , 并注意到各线路间的互相联系⑨ 。张硕勋等《作为媒介的驿道 : 古代长安通 西域的驿道考》一文系统考证了汉代至清末长安至西域的驿道建设和驿站 分布情况olo。除以上数篇文章对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关陇段进行系统介绍外 ,大多数研究将时间段集中于汉唐或五代 、北宋 、西夏时期。对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关陇段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 吴礽骧《 两关以东的 “ 丝绸之路 ”—兼与鲜肖威同志商榷》, 该文对汉代丝绸之路东段的路线 进行了考察① 。鲜肖威《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一文指出 , 汉唐时期从长安 出发到达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分为南 、北 、中三道 , 认为它们在不同时期有 主次之分② 。其在另一篇文章《 唐乌兰县何在? —兼论敦煌以东丝绸之 路》 中 , 对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所经过的乌兰县的地点进行了考证③ 。鲁人勇 《宁夏境内的“ 丝绸之路 ”—兼论唐长安 、凉州北道的驿程及走向》 分析 了唐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空间走向 , 着重探讨了其在今宁夏境内的具体路 线④ 。杨希义 、唐莉芸《唐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间的馆驿》 通过对史 料的爬梳 , 系统考证了唐代长安至敦煌间的驿路走向和驿馆分布⑤ 。高景明 《丝绸之路长安— 陇州道》探讨了丝绸之路长安—陇州道的开辟 、发展及 空间走向 , 并强调其地位的重要性⑥ 。达浚 、韶蓉《汉唐丝绸之路与陇右的 开发》一文探讨了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对陇右地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 响⑦ 。马智全《汉代丝绸之路上的安定道》一文 , 通过考察汉简资料 , 将汉 代安定郡内的丝绸之路称为“ 安定道”, 指出其不仅是传递官方文书的重要 通道 , 也是安定郡与河西地区密切往来的重要路线 , 在丝绸之路交通上发挥 着重要作用⑧ 。苏银梅《 宁夏固原早期丝绸之路遗址— 回中宫 、瓦亭驿、 朝那古城 、固原古城》 一 文 , 通过对回中宫 、瓦亭驿等文物遗址的考察 ,强调了固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⑨ 。李并成《汉代河西走廊东段交通路线考》依据悬泉和居延里程汉简 , 着重探讨了汉代河西走廊东段 , 即 黄河以西至武威间的丝绸之路南北二道的空间走向① 。周俭主编的《丝绸之 路交通线路 (中国段) 历史地理研究》 一书 , 对汉唐丝绸之路关陇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②。对五代 、北宋 、西夏时期丝绸之路关陇段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 鲁人勇 《灵州西域道考略》一文对盛于五代 、宋初的灵州道的开辟时间 、背景及走 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 。其指出 , 由于吐蕃势力扩张 , 旧丝绸之路干道被 阻断 , 灵州道应运而生 , 开辟时间在唐大中六年至九年 (852—855 年) 。长 安至灵州路线固定 , 灵州以西则可分为南 、北 、中三线③ 。周伟洲《五代时 期的丝绸之路》一文主要探讨了五代时期 , 丝绸之路东段的路线变化及沿 线各政权 、民族在丝绸之路上所起的作用等④ 。钱伯泉《西夏对丝绸之路的 经营及其强盛》一文指出 , 西夏在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地位 , 凭借丝路贸 易使国家迅速发展强盛⑤ 。罗丰《五代 、宋初灵州与丝绸之路》 着重探讨了 五代 、宋初时期灵州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 并对灵州通往内地和塞外的 路线进行考证⑥ 。赵贞《敦煌文书中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 一文通过 对敦煌文书的解读 , 认为灵州道开辟于唐大中年间 (847—860 年) , 其路线 走向大致包括两条 , 即灵州—凉州道和灵州—甘州道⑦ 。李学江《西夏时期 的丝绸之路》一文认为 , 西夏的建立并未阻碍丝绸之路的畅通 , 相反其与 西域诸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商贸联系 , 直到北宋灭亡⑧ 。杨蕤《关于西夏丝 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一文客观分析了西夏兴起对丝绸之路的影响 , 认为传统丝绸之路在西夏境内并未完全“ 失效”, 仍然起着一定的连接作用① 。杨蕤等《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 一文着重探讨了 五代以来 , 政权分裂割据对丝绸之路的影响 , 灵州路在兴起的同时 , 传统的秦州路并未因吐蕃的进攻而完全失效②。还有些著述 , 虽不以丝绸之路为探讨主题 , 但从所论内容看 , 也可归入 此范围内 , 如陈守忠《北宋通西域的四条道路的探索》 一文 , 考察了灵州 道 、夏州道 、泾原道 、青唐道四条道路的空间走向和开辟背景③ 。通过对宋 夏交战中军旅往返路线的考察 , 韩茂莉《 宋夏交通道路研究》 一文认为当 时两国间的主要交通路线有三 , 即延夏路 、环庆路 、镇原路 , 并注意到道路 与周边地形的关系④ 。顾吉辰《北宋时期中西交通考述—兼述吐藩在中西 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 , 探讨了宋 、西夏及吐蕃诸政权并立形势下 , 政治和战争因素对彼此间交通路线的影响⑤ 。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和 中原王朝的交通》一文主要探讨了唐五代时期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间的交 通路线及灵州的重要交通地位⑥ 。鲁人勇《论西夏交通》 对西夏交通的地 位 、特点 、交通工具及驿道走向等进行了论述⑦ 。曹家齐《宋境通西夏道路 新考》对宋境通西夏的五组道路进行了探讨⑧ 。杨作山《北宋时期秦州路考 略》一文探讨了西夏立国灵州道受阻后 , 北宋开辟秦州道的过程⑨ 。陈旭在 《西夏驿路与驿传制度》一文中考察了西夏通往宋朝 、辽朝和回鹘的三条驿 路干线 , 并对西夏驿传制度进行了探讨olo。杨小敏则对北宋时期秦州 (今甘 肃省天水市) 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探讨oll。张多勇 、李并成依据《西夏地形图》 和历史文献及考古调查等 , 对西夏境内的十三条干道进行了复原①。国外方面 , 日本学者藤枝晃《 李继迁的兴起与东西交通》 一文主要分 析了李继迁时期党项政权在东西交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② 。长泽和俊《丝绸 之路史研究》一书分上下两篇 , 上篇对汉 、唐至西夏时期的丝绸之路交通状况及变迁进行探讨 , 下篇对重要人物的西行路线进行考证③。其他时段上有胡小鹏《元甘肃行省诸驿道考》 一文对元代甘肃行省的 主要驿道和驿站进行了考证④ 。张涛《清代甘肃的驿传制度》 对清代甘肃地区驿站的设置 、分类及运行管理进行了考察⑤。
(二) 研究特点和待改进之处
综上所述 , 涉及古代关陇地区交通地理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 , 在研究途 径和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呈现出以下特点 : 其一 , 从研究时段看 主要集中于汉唐及五代 、北宋时期 。这些时段是丝绸之路形成 、发展和变动 的重要时期 , 更具研究价值 , 而其他时段则很少涉及 。其二 , 从研究内容 看 , 侧重于对路线的复原和地点的考证 , 而对交通格局演变过程和特点涉及 较少 。综合考虑 , 今后对关陇地区的交通地理研究应当在以下方面加以丰富 :
(1) 注重研究时段的均衡性 。区域内交通体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 , 而是历经几百上千年的漫长探索和演变而形成的 , 并且未来仍将处于进一步 的优化阶段 。对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 , 不能只着眼于某一段或某几段时期 , 而是应当从纵向上打通 , 对区域内的交通体系在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进行全 面的考察 。就关陇地区的交通来说 , 汉唐时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
五代宋初时期 , 是其调整和变迁的重要阶段 , 自然应当予以重视 。但汉以前 、魏晋北朝及明清时期 , 亦是关陇地区交通体系奠基 、变迁和发展完善的 重要阶段 , 亦应当予以重视 。如此方能对历史时期关陇地区交通体系的发展脉络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2) 树立宏观的交通体系意识 。任何一条道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 而 是与其他路线相连接 、相交会 , 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交通体系 。对历史交通地 理的研究 , 不应当局限于局部道路的具体考证 , 要树立交通体系意识 。尝试 探讨区域内交通网络的空间格局特征 , 以及影响其形成和变迁的自然和人文 因素 , 同时将其放置于国家视域之下 , 分析其在全国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
(3) 注重区域整体研究 。侯甬坚《 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一文指出 , 对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可从交通史 、社会功用 、交通运输地理、 通行条件 、通过能力 、整体研究及对比综合研究等多方面开展① 。对历史时 期某一区域交通进行整体研究 , 探讨其交通网络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 不仅有 助于全面把握该地区的交通发展脉络 , 也可为今天该区域内的交通建设提供借鉴。
(4) 注重实地考察 。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考察 , 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 大特点 。对于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 , 特别是中古以前 , 传世史料较少 , 实地 考察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文献记载 , 实地调查古道路遗迹 , 了解其具体走 向 、宽度 、坡度及沿线地理环境 , 在此基础上方能对古道路的形成 、变迁史做出更合理的分析 , 为今天的交通建设提供科学的借鉴。
(5) 注重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历史地理 学研究中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 , 作为一种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相结合的 研究手段 , 其通过将历史文献记录进行量化—建立空间模型—数据分析的路 径进行研究 , 目前在气候 、河流地貌 、人口聚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 破 。在现代交通地理学中 , 地理信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和规划。
对历史交通地理研究来说 , 当然不能将现代地理学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简单照搬 , 在文献梳理考证与实地遗址考察相结合的基础上 , 利用地理信息系 统进行科学定位 , 对古道路进行精准复原 , 并分析其与周边地形 、聚落的关 系是切实可行的 。 目前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 究中心侯杨方教授主持研制的“ 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 ” 和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张萍教授主持的“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虽 侧重点有所不同 , 前者致力于历史时期丝绸之路路线的精准复原 , 后者着眼 于丝绸之路沿线自然环境 、民族 、交通和文化等的综合研究 , 但均借助于地 理信息系统这一新型技术 。作为新时期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 地理信息系 统的潜力仍值得我们进 一 步发掘 , 未来其与历史交通地理的关联将更加密切。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 研究思路
区域交通体系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道路是伴随着人类生产活 动的开展而形成的 , 最初较为简单 , 辐射范围较小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 , 新的道路被不断开辟 , 旧的道路被不断延伸 , 路线变得复杂 , 辐射范围亦加大 , 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交通体系。
关中是历史时期开发较早的地区 , 西周时为王畿之地 , 秦 、西汉 、隋、 唐等大一统帝国先后定都于此 , 遂构建起以关中为中心的全国交通体系 。从 空间上看 , 陇右紧邻关中 , 是关中以西的重要屏障 , 是以历代统治者都极为 重视关中与陇右间的交通建设 。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 , 关中和陇右联系越来 越密切 , 最终形成区域内完善的交通体系 。从时间上看 , 秦汉时期是关陇交 通体系的发展期 , 这一阶段陇右被动接受关中交通辐射 , 形成南北两条主干 道 , 即丝绸之路关陇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秦岭一线成为南北对峙政权间的 主要界线 , 关陇南部战事频发成为双方争夺焦点 , 秦岭诸道被频繁利用 , 推 进了关陇 、巴蜀间的联系 , 促进了关中和陇右间的交通融合 。隋至唐前期是 关陇交通的完善期 , 主干道继续沿用的同时又衍生出众多支线 。中晚唐至北
宋时期 , 关陇地区又成为东西对峙政权间争夺的要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