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的新著《中国特色新闻学关键概念研究》,作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丛书”重头书目即将付梓。为此,遵嘱写点“多余的话”,忝列书序。
这部别具一格的新闻理论专著,以一组关键概念,穿针引线揭示并建构了中国新闻学的理论骨架与思想脉络,包括“集体组织者”“新型记者”“全党办报”“典型报道”“新闻通讯员”等。20 年前,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春峰策划了一套新闻传播学译丛,委托我翻译其中的《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Key Concept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我对这一独出心裁的著述印象深刻。此类著述,堪比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看似一鳞一爪,东鳞西爪,或是一截生活片段,或是一个历史场景,串联起来却构成生动立体的真切人生。拿《马桥词典》来说,书中集录马桥的115 个日常用语,乍一看,杂花生树,各不相属,但经过作者精心编织,却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词目与词目之间俨然构成应答、对话、呼应的多重关系,就像被喻为“院士中院士”的苏联学者巴赫金论述的“复调小说”。如果说传统小说可见起承转合的单一线索,犹如音乐的独奏与绘画的焦点透视,那么这类貌似辞典的著述则如交响乐队参差错落的协奏,或绘画的散点透视——读者可从任何一点介入,向前后左右随意延伸,移步换形均为鲜活的社会人生。
海波的新作,就属这样一部别出机杼而别开生面的著述。第一时间拿到书稿时,我感到既新奇又诧异,新奇的是书稿,诧异的是一种立足大地而仰望星空的学术想象力。他求学时就显示了严谨凝重、思维绵密、文笔灵动等特点,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即被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以人才引入。几年来,眼见他学术日进、气象日开,特别是
始终紧贴着中国的新闻实践以及新闻史,遵循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恩格斯),精耕细作,不断发掘具有普遍意义与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规律及其学术资源。如今,又拿出这样一部专著,让人不由得亦惊亦喜。本来,这一新颖成果已经列入我们主编的“中国新闻学丛书”(河南大学出版社),由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策划的“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丛书”同样特别看重这部书稿,于是忍痛割爱。1918 年,毛泽东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礼堂题写楹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我们也希望更多力量汇入新时代新闻学研究。韩少功在《马桥词典》最后写道:“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一部词典,对于他人来说,不具有任何规范的意义。”同样,《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前言也强调:“它们不是定义,而是下一步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起点。”照此说来,海波这部既像辞典又不是辞典的著作,也可谓新闻学“下一步理论”的起点。
狗尾续貂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