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本书构筑汉藏及多民族共创中华文明史的文明史观,提出“汉藏文明”概念,利用西藏自治区及全国其他各省区留存的佛教文物资料将汉藏文明交流与发展的历史观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阐释“汉藏文明”是汉藏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往中自然形成的客观事实。本书提出的“汉藏与多民族文明交流”是指在汉藏文明交流的基础上辐射出的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文明特质、具有可辨识特征的物质文明史,而非仅“汉”与“藏”或诸相关民族各自的文明史。全书以汉藏早期文明交流为起始,在大的历史及地域文化背景之下,梳理七至十三世纪唐、宋、吐蕃、辽、回鹘、西夏、南诏大理等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史实,建构具有学理逻辑的汉藏多民族共创中华文明的历史叙述与文明史观。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各民族的摩崖碑铭与造像、寺塔石窟及壁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艺术史学(含建筑、工艺美术史等)、历史学、民族学、语言文字等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书中主要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章以西藏神话与早期文物岩画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汉藏多民族文明形成的基础。第二章从藏区吐蕃艺术遗存、摩崖石刻、造像、毗沙门之族属、《步辇图》考察唐蕃文明交流。第三章将10-13世纪作为新时代汉藏多民族文明的复兴与交融时期,对宋、辽、西夏、南诏大理等多民族艺术史作了细致考辨。第四章重点放在对西夏文化的桥梁作用的研究上,考察了吐蕃-西夏文化交流与西夏的藏传佛教文物、莫高窟西夏石窟、榆林窟、东千佛洞等文化遗存,将西夏文化视为汉藏多民族文明的多元与扩展。第五章考察了元代汉藏多民族艺术的气势与张力,梳理了元代多民族政治关系史,研究了毗沙门、西南地区大黑天信仰与图像的变化与意义,考察了夏鲁寺文物的艺术史价值,并从藏语词汇变化考察西藏金铜制造及与周边文明的联系。第六章重点考察了塞外草原连接华北京畿腹地之间官道上最重要的关隘——居庸关,从居庸关过街塔看11-13世纪的佛教图像与信仰发展。本书主要研究范围为7-13世纪的汉藏及其他多民族文明交流史研究,其重点在于汉族、藏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史,其中以汉藏文明交流为核心,兼及历史时期的辽、西夏、吐蕃、回鹘等多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本书讨论的特定历史阶段的汉藏多民族文明主要是以文物与美术遗存体现的。本书选择反映汉藏民族文明发展的典型个案作为基本内容,以点筑面,构筑多民族文明关系史的立体框架,将7至13世纪汉藏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史实穿缀其中,形成汉藏民族个案与多民族整体史实的历史叙述。
|
關於作者: |
谢继胜
宁夏平罗县人,宁夏大学文学学士、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博士,1998-1999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汉藏佛教艺术史研究,发起组织国际学术例会“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倡导并推动建立西藏艺术史研究中汉藏佛教艺术史观的理论体系,以多民族共创中华文明史的视角研究中国艺术史。著作有《风马考》《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图像重构与风格创新:9-13世纪汉藏等多民族艺术研究》;主编与合作撰写有《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元明清北京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江南藏传佛教艺术:飞来峰石刻造像研究》等,另有论文70余篇。获“中国藏学珠峰奖”二、三等奖共三次。开设本科基础课程有“丝绸之路艺术”“宗教美术史专题”;研究生课程“基础藏语与藏族文化”“西藏艺术史”“汉藏佛教艺术史研究专题”等。
王瑞雷
甘肃庄浪人,艺术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第七届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汉藏佛教艺术史、丝绸之路与跨喜马拉雅地区佛教艺术交流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托林寺经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在艺术学、考古学、民族学、敦煌学与宗教学等领域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