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金庸:儒侠人生(纪念金庸诞辰100周年)

書城自編碼: 398310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文学家
作者: 张建智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559552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1.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8.7
《三大师传: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面描述三大师与》
+

HK$ 130.7
《文学纪念碑 布罗茨基传:两个岛屿之间的生活(诺奖作家剧本式传》
+

HK$ 110.0
《杨绛传(精装定本典藏版 杨绛先生生前亲自审阅的个人传记 》
+

HK$ 81.6
《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
+

HK$ 96.4
《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
+

HK$ 41.3
《杜甫传》
編輯推薦:
1.作者是金庸的同乡,金庸回乡探访,作者陪同身边,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2.作者采访了金庸当年的一些老友和同乡,资料真实。
3.本书从1949年金庸进京求职写起,将其一生横切为前50年和后50年,独具一格,不落俗套。
4.作者通过探访金庸的足迹、追溯金庸的家族、研读金庸的作品、梳理金庸近百岁的人生,得出金庸的一生既不是一个“侠”字所能概括,也不是一个普通人所能理解的。他的一生历程复杂多变,他既想继承祖辈留下的“儒家”理念,又不得不为世事所牵绊。
5.书中对其身世、家乡的介绍与其作品穿插进行,有助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6.书后附有大事年表,方便阅读。
內容簡介:
本书作者,曾陪同金庸回乡,以及为《鹿鼎记》寻根,作者和金庸与夫人,在那秋天最美好的行走中,甚或可以说,是一种轻松愉快、同吃同住的那些日子里,达到切近观察,回忆聊谈,互相问答,诘问历史与人生,于如此近距离接触中,得到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追溯金庸家族、金庸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分析金庸的作品,为读者解读了金庸,那非常人所能阐明的一生,决非一个“侠”字,可涵括他复杂多变、波澜壮阔的人生,也非一个“儒”字,能赓续他祖辈留下的儒家志业。
全书以1949年为分界线,将金庸一生分上下两篇来叙述,将金庸的个人命运轨迹置于时代巨变,又缘于一种机缘和命运,为我们留下了永远读不尽读不完的篇章。
“金庸”两字,让我们读出:一部个人传记,一个时代的“史记”。
關於作者:
张建智,传记作家、文史学者,多年来对民国历史、《易经》与经营文化、中医学等有长期研究。近十多年来,对红学与中国狱神庙的研究,填补了红学研究的空白,深得红学界人士好评。著有《张静江传》《王世襄传》《儒侠金庸传》《中国神秘的狱神庙》《<易经>与经营之道》《红楼半亩地》《伤寒名方解析》《绝版诗话》《宋版之美》《嘉业南浔》《诗魂旧梦录》《墨耕雅趣》《乌镇》等四十余种图书,主编随笔散文集十余种。
目錄
前言 /001
修订本序 /001
楔子 /001
上 篇
第一章 如日初升 /007
一、新生的共和国 /007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 /010
三、为了灿烂的前途 /013
四、踏上故都北京 /017
五、返回香港 /017
第二章 海宁查家 /019
一、袁花镇的传说 /019
二、江南有数人家 /023
三、查文清与丹阳教案 /027
四、父亲的藏书 /030
第三章 求学生涯 /038
一、不忘师恩 /038
二、母校如慈母 /045
三、母亲病亡 /049
四、惜别碧湖联高 /051
五、烂柯山的石梁 /058
六、留恋湘西 /062
七、到重庆读大学 /066
第四章 抗战后的生涯 /072
一、新闻事业的开端 /072
二、进入《大公报》 /077
三、白手赴香江 /080
四、重新选择 /084
下 篇
第五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日子 /089
一、从《大公报》到《新晚报》 /089
二、侠气满香江 /093
三、书剑碧血露锋芒 /097
四、别了,《大公报》 /103
五、“触电”长城 /107
六、《射雕》莫与争锋 /112
第六章 创立《明报》 /121
一、告别“长城” /121
二、初创《明报》 /123
三、苦撑局面 /128
四、契机 /134
第七章 审慎而灵活的报业生涯 /140
一、健笔写社评 /140
二、参悟佛经写《天龙》 /145
三、世界,你好 /152
四、笑傲江湖 /154
第八章 《明报》集团的崛起 /160
一、海上升“明月” /160
二、“明报”的多元发展 /165
三、《明报周刊》的亮相 /168
四、《鹿鼎记》问世 /172
五、儒侠的经营风格 /179
第九章 从“侠”到“儒” /186
一、挂印封笔 /186
二、十年修订 /189
三、宝岛之行 /192
四、婚姻冷暖 /200
五、董桥接手《明报月刊》 /208
第十章 二十八年后的故园还乡 /213
一、北望神州 /213
二、见到小平同志 /215
三、廖公的宴请 /219
四、故园万里游 /222
第十一章 为香港回归参政议政 /226
一、回港后的畅谈 /226
二、“哈公怪论”的消失 /229
三、关注香港的前途 /231
四、为《基本法》草案再赴北京 /237
五、主持“武林大会” /240
六、一寸丹心谁人知 /246
第十二章 竹里坐消,花间读书 /248
一、退出草委会 /248
二、部署引退 /251
三、淡出《明报》集团 /254
四、在牛津做访问学者 /260
五、笔战彭定康 /263
第十三章 退而不休的金庸 /268
一、与第三代领导人的会面 /268
二、放下无求心自在 /271
三、于品海能顺利接班吗? /275
四、任浙大教授和院长 /278
五、《鹿鼎记》寻根与湖州行 /284
第十四章 金庸生活谈片 /294
一、在北大演讲 /294
二、岳麓书院讲“中国历史大势” /297
三、女性的论说 /299
四、评点的风波 /302
五、王朔对金庸诘问 /308
六、频频活动,漫话人生 /314
七、影视剧中的金庸小说 /321
第十五章 金庸浙大辞职风波 /325
一、风波缘起 /325
二、金庸站在风波口 /329
三、尘埃落定 /331
四、风波后的反思 /334
第十六章 再探求一个灿烂的新世纪 /337
一、做客《南方人物周刊》 /337
二、金庸小说终结版问世 /339
三、金庸小说进课本的是与非 /343
四、从为金庸塑像说起 /346
五、人生何处不相逢 /350
六、道不孤享晚景 /361
金庸生平及创作年表 /365
参考文献 /384
后记 /389
內容試閱
为了灿烂的前途
一九五○年,这位怀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经过一番最后的思量,向香港的《大公报》辞了职,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地放弃了香港的家庭,只身简装北上。
这般毅然的人生抉择,从某种意义上看,对于个体生命与生存方式,无疑是一次人生关口。特别是从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走向上看,若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为一个历史转折的分界线,那么这样的选择,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确实是一次从思想到生活习惯,以及世界观的重大改变。在这个年轻人做出这个重大的决定时,还有一个与这个年轻人有关的人生插曲,即我们传主的第一次婚姻,在这里也颇值得一提。
初创《明报》
金庸到“长城”后,原本想在他钟爱的电影事业上大展拳脚,因为毕竟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式,同样有影响社会的力量,可谁知还是事与愿违。金庸当时有好几个剧本都通不过审查,不获准投拍,这让他对“长城”感到失望,没有他的用武之地,士气也渐低落。金庸的人生使命感,在电影界又再一次遭遇瓶颈。
金庸从最初北上,重返《大公报》,又离开,转入“长城”,而后又离开“长城”……这一路走来,不禁让我想到孔子当年奔走六国的情景。孔子,从故地鲁国始,见鲁定公只顾沉迷享乐,全然听不进他的礼乐兴邦之道,他只好悄然离去;到卫国,卫灵公只想整军护国,不在乎他的治国大道,卫国后来发生大乱,他还受到牵连,仓皇出逃……直到他垂垂老矣,他还是渴望着要寻求明君,要将他的治国之道发扬光大,因始终有一种信念支撑着他,就算一次次碰壁,就是在一次次穷途末路之际,他心中总燃着希望之火。
我们说,当时在金庸心中,同样也有着这样一种儒家的终极信念,也好似孔子那般,重拾希望,整装待发。金庸生性就不是一个安于天命的人,当在一个环境受挫时,他总会去寻求新出路;他更不是一个易于满足的人,在武侠小说界的成功,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似有一种天生壮志未酬的感觉。最终,金庸还是无缘留在“长城”。
此时,金庸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虽在“长城”,但已经开始筹划他路了。很多人以为,当初他自立门户,创办《明报》,是他的意气用事,事实上却不尽然。其实,精明的他,在“长城”工作时,《明报》已准备创刊。
在《大公报》和“长城”的经历,让金庸总感到处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状态,以他追求自由的个性来说,与其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他人之手,还不如自己来主宰它。在他心里,早早就算了一笔账,他考虑过去的大部分时间是与文字打交道,如果转行干别的,必是扬短抑长;同时他对新闻报业,还是十分热爱的,而且也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自己踏出一条办报办刊之路,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资金方面,因为武侠小说、电影剧本和翻译小说的收入,金庸也积累了一些资本,虽然不多,但办一份报纸的创业基金还是够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