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本书将中医药在围术期应用的理论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向读者进行阐述,对中医药的技术和方法按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分别做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将当下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康复与养生相关问题、民族医药在麻醉与镇痛领域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中医药在围术期应用的理论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向读者进行阐述,对中医药的技术和方法按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分别做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将当下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康复与养生相关问题、民族医药在麻醉与镇痛领域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
關於作者: |
苏帆,麻醉学、中医学双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齐鲁伤寒流派第四代传人,齐鲁伤寒流派传承研究室研究员。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国科协全国“九大”代表。2016年度获“中国健康传播大使”称号。
崔苏扬,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专业委员会康复与养生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曾在南京鼓楼医院从事临床、科研、教学与麻醉工作25年,2005年调至江苏省中医院任麻醉科主任。主编《脊柱外科麻醉学》等专著4部,参编《当代麻醉学》、《实用麻醉学》、《临床监测学》等专著13部,发表论文14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古代麻醉术
第二章 围术期应用的中医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五行理论
第二节 气血理论
第三节 经络理论
第四节 肾元理论
第三章 麻醉手术相关中医病机
第一节 体质中医说
第二节 伴随疾病的中医病机以及对麻醉手术的影响
第三节 麻醉手术与气机的关系
第四节 麻醉手术与气血的关系
第五节 术中意外发生的中医病机
第六节 麻醉手术与气虚、血虚
第七节 气虚血淤与术后并发症
第四章 围术期中医药应用常用技术
第一节 四诊八纲辩证
第二节 耳穴治疗
第三节 穴位埋线
第四节 穴位注射
第五节 针刺疗法
第六节 经皮穴位电刺激
第七节 灸法治疗
第八节 推拿、按摩
第九节 中药治疗在围术期的应用
第十节 食疗
第十一节 传统运动疗法
第十二节 音乐疗法
第五章 术前中医药应用
第一节 术前康复与养生宣教
第二节 术前体质评估
第三节 术前针刺干预
第四节 术前耳穴压豆、埋线及穴位注射
第五节 术前中药应用
第六节 传统三联预康复技术
第六章 术中中医药应用
第一节 脉像仪应用
第二节 针刺干预
第三节 中成药应用
第四节 术中穴位刺激
第五节 针刺麻醉
第六节 中药麻醉
第七章 术后中医药应用
第一节 术后疼痛的治疗
第二节 术后瘙痒的治疗
第三节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
第四节 术后尿潴留治疗
第五节 术后并发症防治
第八章 围术期康复与养生
第一节 推拿按摩疗法
第二节 针灸疗法
第三节 中药疗法
第四节 传统运动疗法
第五节 饮食疗法
第六节 音乐疗法
第九章 围术期中医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章 围术期中医药应用展望
第一节 整体提高患者功能储备
第二节 全脏器功能保护概念
第三节 新”麻沸散”
第四节 针药复合麻醉
第五节 中药复合麻醉
第六节 术后远期康复与养生
第七节 中医特色围术期医学
第十一章 民族医药与麻醉镇痛
第一节 藏医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
第二节 蒙医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
第三节 维医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
第四节 傣医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
第五节 壮医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
第六节 瑶医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
第七节 苗医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
第八节 土家医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
第十二章 中医药疼痛诊疗
|
內容試閱:
|
记得小时候在为数不多的科普书籍当中,《十万个为什么》是我们孩提时代最重要的读物之一。虽然有些知识相对今天来讲已经过时,但其特色的封面、朴实的内容和极具亲和力的插图仍让人回味无穷,许多普适的科学小知识都是从中知晓而深留在记忆中的。
曾因明教授提出《麻醉十万个为什么》的著书概念想必也有上世纪《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留下的烙印,因为它太耳熟能详了!改成今天《麻醉学问》这个书名也许有很多考量,但撰写理念仍以问和答的形式体现,不能不说这种书体即能让参与编写的老专家们重温《十万个为什么》带来的美好回忆,也为新生代麻醉专家们带来一种新鲜与好奇,使大家在编写过程中都能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情感。
《麻醉学问》之《麻醉与中医药分册》采用问与答的形式将目前中医药麻醉的发展与起源、麻醉中医理论和实践技术准确的阐述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中医药麻醉本身还远不是业内的广泛共识,二是编者本身也欠缺足够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但不管怎样,中医药麻醉有灿烂的历史渊源,以及上个世纪超乎常规的临床应用底子,加之广大中医药麻醉人多年的努力、开拓与进取,也可称之为有所建树。当前,倡导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与进步已成为国家战略,从上至下,大家戮力同心而为之也是理所当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问与答可以直接切入主题,少了许多赘述,让读者能迅速解惑,并在简短的文字中领略编写者的意图与经验,以及中医药麻醉的成长发展历程。以小知大,以点带面,从模糊到清晰,从粗略到准确,也是符合编撰此书的初衷。同时,该书的问世可能为将来中西医结合麻醉发展带来助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该书的前三章着重于中医药麻醉的历史、麻醉与手术的创新理论以及从中医药视角阐述当前麻醉问题的发生发展,有丰富的传统典籍与文献支持,应该是撰写中比较有把握的章节。第四章则是依据国家”十三五”教材《中医药适宜技术》着重介绍当前围术期可应用的中医药技术,虽然在技术应用的娴熟程度上尚有欠缺,但不失是一种带有极强启发性的部分。从第五章开始,融入了当前大量中西医结合麻醉的实践内容,虽有引述文献与成果,但不得不说这些章节更多的是体现了编者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中医药麻醉临床认知。尽管文字简练,篇幅有限,在某些介绍和描述上带有主观性,但确是该分册中最有分量的部分。它不仅从理念、技术和方法学上做到了尽可能的应有尽有,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中医药麻醉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启示,为今后中西医结合麻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该分册的最后两章,融入了藏、蒙、维、傣、壮、瑶、苗及土家等民族医药相关的镇痛、镇静理论与技术,成为该分册最大的亮点,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使读者不仅了解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族医药文化的精妙,同时也了解到各民族在防病治病、保障民族健康中的智慧与奋斗历程。
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所有参编者的广泛重视,大家认真讨论,反复推敲,最后成册。本书倾注了编者们的极大热情、智慧和努力,也体现了当前国内乃至国际上中西医结合麻醉的最高水平,为今后中西结合麻醉的推广与实施提供了最可靠的参考。该书尤其适合当代年轻的麻醉学者以及在校的医学生阅读和借鉴,为强化中医西结合麻醉新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体系提供强大的内容支持和应用帮助。
在此我谨代表《麻醉学问-麻醉与中医药分册》整个编委会,感谢曾因明教授、王英伟教授的倡导、信任和支持;感谢崔苏扬教授对该书编撰做出的大量组织与指导性工作;感谢所有参编人员的由衷关注和倾情付出;感谢秘书组同仁全心的努力和担当。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疫情期间多学者交流受限,书稿可能存在瑕疵,且许多内容尚未应收尽收,是为一憾。期待有再版机会,吾等再努力补缀、修饰、斧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