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內容簡介: |
本书起始于新石器时代华北、华南农业村落的兴起,结束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以社会组织和结构为核心,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议题:农业村落的兴起与土地制度、租佃制度的演变;封建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士人、士族、士绅的社会角色;古代氏族与国家形成的关系和家族制度的变化;城市性质的演变与工商业的盛衰、复振;人口的变动及其对社会中心转移的影响;汉末道教在传统社会中的根源;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限制;民间秘密宗教的活跃与其对社会的影响;宗教、家族、政府、士人、商人对推动社会福利与互助的贡献;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下的剧变……
本书有助于读者理解各时代的社会特色,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社会史的发展脉络,对传统社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的入门读物。
|
關於作者: |
梁庚尧,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祖籍广东省新会县,1948年生于广州,1956年定居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博士。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著有《南宋的农地利用政策》《南宋的农村经济》《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南宋盐榷??食盐产销与政府控制》《宋代科举社会》等。
|
目錄:
|
序 i
第一讲 早期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形成 1
一、 早期农村的兴起 1
二、 社会组织的演进 5
三、 夏、商时代国家的形成 9
第二讲 封建社会秩序及其解体 17
一、 周初封建的本质 17
二、 封建社会秩序的演变 20
三、 封建社会秩序的解体 25
第三讲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士族的形成 31
一、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扩大 31
二、 士人地位的下降与回升 36
三、 士族的形成与发展 40
第四讲 道教的社会根源 47
一、 神仙与方士 47
二、 神仙信仰的普遍 52
三、 巫与巫术 56
第五讲 土地私有制度的曲折发展 63
一、 春秋晚期以来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63
二、 汉代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66
三、 三国时期国有土地的扩大 70
四、 西晋时期私有土地的复盛 73
第六讲 古代城市的性质 79
一、 封建时代城市的性质 79
二、 春秋时期城市的扩张 81
三、 战国城市工商业的兴起 85
四、 秦汉以后城市的里制与市制 89
第七讲 人口的大变动与市场的萎缩 95
一、 人口的锐减 95
二、 人口的流徙 100
三、 市场的萎缩 104
第八讲 门第社会势力的形成与衰落 111
一、 曹魏西晋门第势力的形成 111
二、 东晋南朝门第势力的发展与僵化 116
三、 北朝隋唐门第势力的演变 121
第九讲 身份制度的盛行 129
一、 奴婢 129
二、 客与部曲 134
三、 世业、世兵与世吏 139
第十讲 均田法的演变与破坏 147
一、 均田法的成立与演变 147
二、 均田法的破坏 155
三、 客户的涌现及其与佃农的合流 160
第十一讲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与限制 165
一、 佛教社会力量的兴起 165
二、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 171
三、 佛教社会力量的限制 176
第十二讲 南北社会中心的转移 185
一、 南北户口的升降 185
二、 南北产业的消长 189
三、 南北人才的交替 196
第十三讲 科举社会的成立与逆转 205
一、 唐代门第势力的衰退 205
二、 宋代科举社会的确立 209
三、 元代社会阶级的再兴 217
第十四讲 茶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私贩的猖獗 223
一、 茶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223
二、 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227
三、 茶盐私贩的猖獗 234
第十五讲 宋元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241
一、 耕地不足 241
二、 土地的所有与经营 245
三、 租佃制度 252
第十六讲 宋元城市社会的兴盛 257
一、 城市形态的转变 257
二、 城市的扩张 259
三、 城市的社会结构 268
第十七讲 宋元的工商组织与工商资本 275
一、 商品流通的中介 275
二、 手工业工场的组织 280
三、 工商行会的性质 283
四、 工商资本的流动 287
第十八讲 新家族制的形成与发展 293
一、 族谱 293
二、 义庄 296
三、 祠堂与祭田 299
四、 族长与家长 304
五、 家产 306
六、 婚姻与妇女地位 310
第十九讲 社会福利与互助 321
一、 仓储 321
二、 养老济贫、慈幼、疗病与助葬 327
第二十讲 身份制度的复兴 341
一、 宋元时代奴隶制度的衰落与复兴 341
二、 元明的职业世袭制度 344
三、 明代的奴仆与奴变 347
四、 清代奴隶制度的兴盛与衰退 351
第二十一讲 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 359
一、 弥勒教与摩尼教的活动 359
二、 白莲教的形成与发展 364
三、 罗教的兴起与流衍 369
第二十二讲 明清士绅的社会地位 377
一、 士绅阶层的构成 377
二、 士绅的特权 381
三、 士绅的社会活动 388
第二十三讲 明清租佃制度的演变 397
一、 佃权的长期化 397
二、 一田多主制 403
三、 租课形态 409
第二十四讲 明清的工商活动与商人地位 415
一、 生产、流通组织与资本 415
二、 工商行会的发展 421
三、 工商业者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 427
第二十五讲 秘密会党的活跃 437
一、 秘密会党的形成 437
二、 秘密会党的扩散 442
三、 秘密会党的组织 447
第二十六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455
一、 商工阶层的崛起 455
二、 新旧知识阶层的交替 458
三、 妇女地位的提升 461
四、 农村社会的衰敝 464
|
內容試閱:
|
序
本书是我在台湾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社会史”课的讲稿,这门课最早源自杜正胜先生、刘石吉先生和我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合讲的“中国社会经济史”,三人原是台大历史系的大学同班同学。我从1977年开始在台大历史系任教,1978年应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张元主任及杜、刘两先生之邀,至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参与“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的讲授,当时杜先生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任教,刘先生任职于“中研院”三民主义研究所(即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并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兼课。讲授内容的大致分配,是杜先生讲上古至魏晋南北朝,我讲唐、宋、元,刘先生讲明、清及近代,不同阶段之间也难免有所重叠。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断续讲这门课至1981年为止,其间又曾应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王芝芝主任之邀,三人至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讲授过这门课一年。
在台大历史系讲授“中国社会史”课始自1984年。当时因蒋孝瑀主任的安排,由杜正胜先生和我合开,杜先生讲上学期,我讲下学期,这时杜先生已转到“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课名之所以改为“中国社会史”,是由于系里已另有同事讲授“中国经济史”一课,避免重复的缘故。课名既有更改,我讲授的重点也因此略有调整。除日间部外,又同时在夜间部(后来改称进修推广部)开出这门课,始终由我单独讲授。日间部的课,有一段时间杜先生因事忙,无法来台大兼课,也改由我单独讲,后来又恢复为两人合开。由于在日间部只有杜先生和我两人合开,在夜间部只由我一人讲授,所以我必须准备的范围,也就比原初在台湾东吴、辅仁两校讲课时扩大了很多,从上古一直到近代。这就是这本出自授课讲稿的书,内容之所以会纵贯近代以前整个中国史,远超出我自己研究范围的原因。
我由于言辞、思考比较迟拙,上课都准备有事先写好的讲稿,历年不时补充修改。2013年我从台大历史系退休前,方震华先生、陈雯怡、吴雅婷两女士于4月间来访,陈女士提出他们想在我退休后出版我授课的讲稿。任职于台大出版中心的汤世铸先生于6月间得知此事,大力促成。又书稿的整理,得方震华先生和毛元亨先生的协助,毛先生出力尤多,于此一并致谢。方先生和汤先生曾在二十多年前一起修习我讲授的这门课,如今两人已各有所成。此外,我也要感谢台大出版中心编辑们的认真与细心。
本书内容主要撷取自学界的研究成果,虽然经过我的组织,宋代的部分也写进了一些自己的研究心得,但全书在性质上是一本编纂的教材。讲授课题的选择既囿限于个人识见,在全面性上仍有所不足;各课题也由于受时代环境、历史资料及既有研究成果的影响,论述重点往往偏于某一特定地域,各个不同地域未能同时兼顾。书稿经方震华先生和毛元亨先生整理后,我自己又修订过一次,然而学海无涯,个人所知、才识均有限,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必多,有待读者指正。
梁庚尧序于2014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