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編輯推薦: |
北京语言大学主办、著名学者阎纯德主编
专门对中国女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研究评论的理论性作品
对女作家的创作成就进行深度分析,具有广泛的资料价值,极具开创性研究意义
|
內容簡介: |
《女作家学刊·第五辑》是关于女作家及其作品评论与研究的理论性图书。著名学者阎纯德担任主编。具体内容包括思念和悼念、名家论坛、白烨评论专栏、舒晋瑜访谈专栏、作家访谈、苏雪林研究、张爱玲研究、残雪研究、徐坤专栏、修白专栏、王秀琴专栏、作家园地、学术前沿、华人女作家研究、影视中的女性研究、女作家史料文献研究、作家作品论、台湾女性文学研究、作品讨论谈、古今女诗人研究等专题内容。
本书对一系列女作家的创作成就进行深度分析,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
關於作者: |
阎纯德,生于河南滑县,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同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作家协会。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法语,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波尔多第三大学。1993年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化研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学研究》和《女作家学刊》主编,欧洲龙吟诗社名誉社长和法华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主要从事20世纪文学教学和文学、文化与汉学(SANOLOGY)研究,业余爱好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在法国的日子里》《欧罗巴,一个迷人的故事》《人生遗梦在巴黎》《在巴黎的天空下》,诗集《伊甸园之梦》《宇宙中的绿洲》等;学术著作有《作家的足迹》《作家的足迹》(续编)《中国现代女作家》(主编、主撰)《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获香港龙文化金奖一等奖和中国女性文学第二届优秀著作奖)《二十世纪末的文学论稿》(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瞿秋白》《女兵谢冰莹》《鲁迅及其作品——我的巴黎讲稿》(法文著作)等,主编《中国文学家辞典》(6卷),《中国新文学作品选》(7卷),《新时期百位女作家作品选》,《20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11卷),《大家书系》,《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巴黎文丛》,《汉学研究大系》(60余部)等数十种书稿。
|
目錄:
|
目录
卷首语
特稿:思念和悼念
女性思想的启迪
——追念刘思谦老师 / 谢玉娥/ 3
谭湘印象记 / 艾?云/ 18
名家论坛
论茹志鹃和刘真的小说 / 张?炯/ 35
“笑傲群芳争浮华,甘为高洁作飞灰”
——女作家白薇 / 白舒荣/ 40
苦难的呈现与疗救的路径
——重读《我在霞村的时候》 / 王峰琳/ 57
性别意识·民间立场·声音技术
——也谈萧红乡土小说的叙事策略 / 卞茜茜/ 70
精神力量的透视与人格魅力的张扬
——重读柯岩长篇小说《CA俱乐部》 / 王迩宾/ 80
矛盾困惑的“女同志”
——重读《女同志》 / 王大威/ 87
都市里的古典空间
——读潘向黎《荷花姜》 / 陈?红/ 97
白烨评论专栏
羊可道,非常道
——评李娟的散文新作《羊道·春牧场》 / 白?烨/ 105
真情地寻找
——读杨则纬长篇新作《于是去旅行》 / 白?烨/ 108
生活的歌者
——余红小说与现实题材写作简说 / 白?烨/ 112
乡村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
——评王华的长篇小说《大娄山》 / 白?烨/ 117
舒晋瑜访谈专栏
叶广芩:人生凄凉,但我注入了温情 / 舒晋瑜/ 122
叶弥:“越轨的笔致”冲破思想的牢笼 / 舒晋瑜/ 133
葛水平:“世俗”必须是我命中注定 / 舒晋瑜/ 145
作家访谈
徐小斌:小说创作的超越性、先锋性与隐喻之美 / 王红旗?徐小斌/ 158
苏雪林研究
苏雪林著述中的语言艺术面面观 / 沈?晖/ 174
武大西迁乐山八年的艰苦岁月
——苏雪林抗战时期的教学、创作与研究 / 沈?晖/ 200
苏雪林:一位世间少有的奇人 / 沈?晖/ 215
矢志不渝扶持文学青年
——以苏雪林关心校园文学社团为例 / 沈?晖/ 234
苏雪林捐金抗战的意义及反响 / 沈?晖/ 248
苏雪林皖南寻亲忆旧 / 张真慧/ 256
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
——作家石楠与苏雪林的笔墨缘 / 张真慧/ 262
张爱玲研究
张爱玲电影《太太万岁》中的女性社会 / 李?宁?安鹏顺/ 267
张爱玲电影剧本《太太万岁》手稿考略 / 吴亚丹/ 274
现代装置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浴室”空间 / 丁?茂/ 284
残雪研究
从《激情世界》看残雪的创作转向 / 李?礼/ 294
残雪作品中的洞穴象征
——以《新世纪爱情故事》为例 / 张?琦/ 305
奇异幻境中的心灵对话
——残雪近作《蛤蟆村》的形式特质与文化蕴含 / 高梦瑶?
燕扬天?黄睿君?李芊芊/ 311
徐坤专栏
一座精神“鸟巢”的诞生
——从徐坤的《八月狂想曲》谈其创作历程 / 王红旗/ 320
有热爱,才能理解荒诞
——评徐坤《神圣婚姻》 / 谢有顺/ 336
时代和婚姻的多重主题奏鸣
——徐坤长篇《神圣婚姻》读后 / 吴?俊/ 339
因为相信,所以神圣
——读徐坤《神圣婚姻》 / 张?莉/ 342
修白专栏
慈悲者的孤独 / 雷?达/ 346
沉痛的自叙承载着关爱生命的丰盈内涵
——读修白长篇小说《金川河》有感 / 朱德发/ 349
对拒绝自省与忏悔导致普遍蒙昧的精神针砭
——读修白的小说《假寐》与《剪刀手》 / 黄毓璜/ 360
主体失落的沉沦
——评修白的中篇小说《空洞的房子》 / 陈?敢/ 363
“却在我的生命中残喘”
——作家修白对“生命归途”的九个凝视 / 李?一/ 367
如星空照耀
——怀念朱德发老师 / 修?白/ 370
修白小传及其作品 / 濮之阳/ 373
王秀琴专栏
王秀琴《供销儿女》序 / 杜学文/ 381
忧伤情绪的别样观照
——由小说集《婚驮》看王秀琴短篇小说创作特点 / 王祥夫/ 385
欲望统摄下多重叙事视角的融合
——论王秀琴长篇小说《供销儿女》中的乡土叙事 / 廖高会/ 388
文学冲突下的道德构建与人文书写
——评王秀琴《五味豆蔻》 / 邓维国/ 393
作家园地
十五年前令我伤感的春节
——怀念冯理达将军 / 高艳华/ 403
学术前沿
2011—2021年中文学科女作家/女性文学研究博士论文综述 / 李?礼/ 406
华人女作家研究
探询跨文明语境中的文化折冲与调和之道
——论林湄小说《天望》与《天外》 / 王晓平?李碧春/ 426
旅法作家绿骑士创作概论 / [奥地利]安静/ 444
回望与反观
——《2022年北美中文作家作品选》序 / 顾?艳/ 459
影视中的女性研究
跨媒介的历史呈现与女性塑造
——以王安忆小说及电影改编为中心 / 刘?平/ 461
女作家史料文献研究
赵萝蕤与“学灯” / 肖伊绯/ 471
文化自觉视阈下的精品创造
——李亚威影视创作价值论 / 周思明/ 480
作家作品论
新世纪女性小说的物质书写与情感体验 / 韩旭东/ 493
阶层、壁垒、冷漠与女公务员之死
——读马金莲的短篇小说《年关》 / 马明高/ 503
从青春自我的觅渡到审视现代城市社会的现实
——文珍小说论 / 欧阳军/ 510
董夏青青小说中的“牺牲”书写
——以《在阿吾斯奇》《冻土观测段》为例 / 王?楠/ 520
阅尽山长水阔?静守凉月满天
——凉月满天创作论 / 刘世芬/ 527
长河长:人性与水的合唱
——翟妍长篇小说《长河长》印象 / 杜?波/ 535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
台湾女诗人十二家论札 / 刘登翰/ 541
新汉学研究之契机:自《梦中的橄榄树》西译本之注释分析翻译策略与译者风格 / 古孟玄/ 589
作品讨论谈
平淡中的深刻与力量
——阅读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 / [法]黄晓敏/ 613
“你必须生活在每一件事情里”
——关于周洁茹《美丽阁》的讨论 / 戴瑶琴?宋永琴?刘?艳?
张晖敏?孙艳群?谌?幸/ 616
古今女诗人研究
“易安愁”的审美范式及其词体特征 / 张文浩?汪奕含/ 622
21世纪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几个趋向
——以清代词人吴藻研究为例 / 彭文伶/ 629
巫昂诗歌创作论 / 陈?湘/ 641
|
內容試閱:
|
女性思想的启迪
——追念刘思谦老师
谢玉娥
敬爱的刘思谦老师(1933.12.24—2022.7.18)已经远去,但她的真,她的纯,她的美,留在了人们心间,她的思想、学术与智慧,滋润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推动着当代学术研究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自刘老师1980年回母校河南大学工作,就常到我们中文系资料室去,她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热情洋溢的招呼声自然亲切。她习惯用的“小谢”称谓使晚辈的我听了顿感年轻起来。在河南大学,刘老师很独特,她任期短暂却不负众望的“从政”经历独一无二。她从“新时期文学思朝研究”毅然转向女性文学且硕果累累,她真诚坦荡、不懈追寻的学术勇气和精神,超越了世俗的功利,她在文学院的历史上百年一见。在我与刘老师认识、交往的四十余年间,因“女性文学”而带来的情谊弥足珍贵。回顾往事,漫步、穿行在逝去的岁月,仿佛又看见刘老师那稳健、熟悉的身影,听见她那亲切的召唤声。
一、那温暖、明亮的光
——由“序言”到“‘娜拉’言说”
《“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是刘思谦老师学术转向后的第一部专著,标志其“转向”的“宣言”是为《女性文学研究教学参考资料》一书写的序言。文章真实地表达了她当时的感受及心态。
我身为女人,就从来不知道女人是什么。先是陶醉在半是真实半是虚妄的“男女平等”的神话之中,后来又学会了用“我是人”这样一个空洞的抽象聊以自慰。只有当各种名目的“角色”以它们那实实在在的重量向我纷纷挤压而来,我才深深意识到了我那和男人不一样的性别。
……“女人是什么”的终极追问,永远和“男人是什么”以及男人对女人的认识纠缠在一起。有趣的是同为男人,怎么认识女人、认识男人同女人的关系又往往大相径庭。《圣经·创世记》说女人是上帝在亚当沉睡时用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造成的。此说被许多男人用来证明女人天生的依附性。可是也有男人对此作出了十分新颖的解释……
大约是出于认识自己这一共同的渴望,女性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文学。……文学是女性的精神家园或“自己的一间屋”。……较之男性的诉说,她们只有一点或许足以引为骄傲的,那就是多了一点真诚。……
……这本《女性文学研究教学参考资料》,为热心女性文学研究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资料前提。我出于前面所说的对自己性别意识的漠然,几乎丧失了对女性文学的兴趣,但读了小谢送来的这三十万字的资料汇编,竟不由自主地萌发了也要进入这个领域一试的冲动,并随手写下了这些凌乱的感想,聊以为序。
三年后出版的《“娜拉”言说·后记》里,刘老师再次回忆起往事:
读毕书稿校样,往事历历如梦。
整整三年了。三年前一个初春的傍晚,春寒料峭,狂风扑面。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枯坐,心绪茫然惶然。突听敲门声,访者原来是河大中文系资料室谢玉娥同志,她拿出一摞三十万字的《女性文学研究教学参考资料》清样,一定要我写序。我知道她的心,但是觉得还是婉言谢绝为好。再说当时我真的连“女性文学”这个概念也不清楚,从来没有留意过。小谢说:“你先看看,随便写点什么吧。”于是,我就这样开始走进了女性文学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同我自己息息相通的世界。……可惜我来得有点晚了。我奇怪自己做了大半辈子女人竟对女人是怎么回事浑浑然一无所知;奇怪自己写了十余年文学评论动不动便是人的发现和觉醒什么的,可是女性的发现女性的觉醒在我的视区里竟是一个大盲点。
今天,重读这些文字,好生感慨。当时因某种特殊原因,学术上遇到了“困境”的刘思谦老师在年近花甲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果敢的决定,自此改变了她的学术命运,使几十年来不知何为“女性”的女学者,进入了一个与自身生命息息相通的学术之境,开始了对自我、对女性、对母辈、对性别、对人类的重新理解和认知,对现实中的男人和女人,对性别与文学、与社会、与历史、与文化等诸种关系的重新审视,在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批评视野中纳入了性别视角,借鉴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成果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开启了她的“娜拉”言说新旅程。
当年,我为什么要请刘思谦老师写序呢?想来,一是熟悉,但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和人格魅力,那温暖、明亮、可以助人前行的女性思想之光,吸引了我。因工作便利与刘老师接触较多,不断看到她在报刊上发表的、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的文章。她的《向“人学”攀登》《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张一弓创作论》《对建国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的再认识》等文对当代重要文学现象的思考和对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的评论常引起反响和争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她被誉为中国当代中年女评论家的代表之一,其直面人生的勇气和赤诚,其评论文章具有的理性力度和形象的美感、尖锐泼辣的“男子汉风格”,受到关注。在刘老师的特立独行中,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知识女性不凡的人生,心中敬意油然而生。1986年夏,刘老师与人合著的《小说追踪》《中国当代文学中篇小说选讲》出版后签名送我,使我感动,她对学术事业的执着、专注与热诚,令我敬佩。1989年10月,在河南大学出版社孟宪法老师的鼓励支持下,我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女性文学研究资料分类整理好送出版社时,心中有个愿望,想请刘老师写序,留个纪念。我先给她打了个招呼,她爽快地答应了。当书稿最后一次校样出来,1990年4月10日晚上,我带着清样到河大家属院苹果园小区刘老师的家中拜访,见面后说明来意,其情形正如《“娜拉”言说·后记》中所写:此时,严冬虽然已过,但“春寒料峭,狂风扑面……”,几个月间,刘老师好像换了一个人。但我相信,热心的刘老师会看看书稿,我很想听听她对女性文学的看法。4月12日周四下午是系里规定的集体活动时间,遇到了刘老师,她告诉我资料快看完了,觉得挺有意思,并打算开“女性文学研究”选修课。我听了出乎意料地高兴。13日傍晚,刘老师特意去资料室找我,商量序言如何写,是否加标题,还借了几本妇女研究和妇女文学研究的书。看到刘老师的精神又振作起来,我顿时感到,刘老师还是刘老师!评论家刘思谦能转入女性文学研究,是女界、也是学界的一件幸事。5月1日,回到郑州家里的刘老师把她写好的序言寄了过来。之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准备,到1991年春,刘老师开始给1987年级本科生上女性文学研究课,那本已出版的资料被她推荐为教学参考书。刘老师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讲起,结合课堂教学给学生编印了辅助教材《女性文学研究作品选》,我协助到学校印刷厂打印、校对,共编过两册,选有冯沅君的《隔绝》、庐隐的《或人的悲哀》、石评梅的《灵感的埋葬》、冰心的《两个家庭》、凌叔华的《绣枕》等十多篇作品。自此,刘老师一边上课一边研究,“作品是一个作家一个作家一本一本一篇一篇地读,旁及她们的传记与研究资料;理论是从两性关系史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起,进而扩展到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心境豁然开朗”。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学术转向后刘老师一种新的心境与心态。其间她的一些论文也陆续发表,如《徘徊于家门内外——冯沅君小说解读》《女性角色人物画廊:凌叔华小说人物谈》《张爱玲:走出女性神话》《林徽因:澄明的生命之灯》等。1993年《文学评论》第2期刊载了她的《关于中国女性文学》,这是本阶段刘老师对女性文学研究的一次系统总结和初步的理论思考。文章从人类两性关系的演变史入手,认为自从父权制社会以来,人类便朝着性别统治、性别依附的方向发展,造成了漫长的以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两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诸关系的形成,妇女文学创作的权利和能力被剥夺被压抑,由此来理解女性文学产生的历史大背景,认为“女性文学”是一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概念,对它的认识关系到我们对整个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的基本看法。如果说女性文学研究有它的价值目标的话,那便是包括男性在内的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便是社会压抑的解除和人的彻底解放这一十分遥远的价值目标。
《“娜拉”言说》于1993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集中代表了刘思谦老师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该书选取了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凌叔华、丁玲、萧红、白薇、林徽因、杨绛、苏青、张爱玲共十二位现代女作家及其作品进行论述、分析,“从她们自己的言说中去寻找、辨别被历史所掩盖、所压抑的女性生存之真”,而“女性主义作为一种阅读视点对于视野的开拓确能见以前所未见”。《“娜拉”言说》是继孟悦与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之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一部奠基式著作,它对女作家创作心理的深刻透视和对女性文本的细腻分析得到研究者的赞赏,被誉为女作家的“心灵史”。陈柏林以“视角的凯旋”作了高度评价,认为《“娜拉”言说》的出现使以往男性中心意识下的主流学界对现代女作家群的研究,因与研究对象心灵结构的错位而出现的隔靴搔痒的尴尬局面大为改观,著者独特的“人—女人”视角和同为女人的心灵相通性使女作家的心路历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称它是“娜拉”在当代的言说。徐艳蕊认为《“娜拉”言说》与《浮出历史地表》在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对女性文学史的重建、女性文化血脉的寻找工作上代表了迄今为止的最高成就。王春荣与吴玉杰主编的《文学史话语权威的确立与发展》第五章“新时期女学者的文学史研究”第三节,对“刘思谦的‘女作家心灵史’及‘性别研究’”专门进行了论述,认为刘思谦在从《“娜拉”言说》到性别研究观的学术追求中,悉心倾听女作家的心灵之声,诗化叙述女作家的心路历程,不断地建构性别研究观的诗学体系,她不是新时期最早的女性文学研究者,但她是最执着的女性文学研究的思想者。《“娜拉”言说》也是刘思谦老师向“人学”攀登道路上的一个新高度、新阶段,标志着其学术视域的拓展和深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