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1.本书作者威廉·特雷弗被视为当代英语文坛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有着“爱尔兰的契诃夫”之美誉。2.本书的十二个短篇篇篇都具故事魅力,于无声处引爆人心内核,犹如高妙的心理师揭示生活微妙真相,其中《德利马赫伦疑案》一篇曾被BBC改编为电视剧,再现了人们如何逼近又逃避真相,埋葬又创造真相的一场凶案罗生门。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威廉?特雷弗12个短篇,探索了爱尔兰城市与乡间的普通人被掩盖在有节制的日常下的情感极限,表现在每个人都自愿或不自知地陷入命运和欲望结成的网,退一步意味着失去,进一步又伴随着代价。因此这12个故事似有一个延续的主题贯穿始末——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囚徒。无论是贪恋遗产而被金主愚弄,却对枷锁心存感激的背运夫妇,还是背负着隔世之过、拒绝被金钱感化的不羁浪子;无论是被幻象囚禁了一生、在懵懂中悄悄埋葬初恋的女画师,还是白嫖人世晴暖,却以恩主自居的寄生虫父亲,在作者为书中人物的每一处伤痛追根溯源的过程中,读者们会发现,世间每一座冰山下都是一团火焰,每一个温柔的眼神中都能射出一发子弹。
所收《德利马赫伦疑案》一篇曾被BBC改编为电视剧,再现了人们如何逼近又逃避真相,埋葬又创造真相的一场凶案罗生门。
|
關於作者: |
威廉·特雷弗,爱尔兰著名作家,被视为当代英语文坛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1928生于爱尔兰一个中产阶级新教家庭,毕业于都柏林圣三一大学历史系,成为专业作家前,先后做过雕塑家、教师、广告公司文案撰稿人。从1954年起,他和妻子移居英国。特雷弗一生出版近四十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戏剧以及散文集,作品曾五次入围布克奖,四次获得欧·亨利奖,三次获得英国惠特布雷德奖,2008年,他获得爱尔兰图书奖终身成就奖,一度是诺贝文学奖热门人选。2016年11月,特雷弗病逝于英格兰萨默塞特郡。
|
目錄:
|
三位一体
德利马赫伦疑案
隔世之过
第三者
爱上阿里亚德涅
特雷莫尔的蜜月
版画师
与奥利弗的一杯咖啡
丈夫的归来
校长的孩子
八月的星期六
凯瑟琳的地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译后记
亚可
记得第一次读威廉?特雷弗是在飞机上,我在起飞的轰鸣声中翻开他的一本小说集。短短几行字之后,整个世界安静下来。那是一个半盲的钢琴调音师和两任妻子的故事:“维奥莱特嫁给调音师的时候,他还是个年轻人。贝尔嫁给他的时候,他已是一位老人。” 贝尔在三十年的等待后终于获得了心爱的男人,但她发现自己接手的房子里遍布着维奥莱特的痕迹。她更换餐具,重铺地板,竭力摆脱前任的影子,敏感的丈夫也对她呵护有加。但贝尔心中的嫉妒仍在滋长,她渐渐明白,最难抹去的印记其实在丈夫身上,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已经让奥维莱特成为了他的眼睛。当丈夫问起远山的颜色——奥维莱特曾说那是柔和的雾霭蓝——贝尔用不容置辩的口气回答,那是“勿忘我”蓝。就这样,贝尔开始涂改丈夫看不见的世界。丈夫也坦然接受,因为他知道那是婚姻的代价。故事的结尾写道,生者终将获胜,但死者拥有了更好的年华。走进特雷弗的小说仿佛步入一场晨雾,平和温润的词句如细微的水滴在眼前流过,朦胧中涌动着欲望与不安,故事结束后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萦绕。飞机下降时,远处亮起叶脉形状的闪电,我把书插进了杂志袋。下飞机之后,我才想起忘了拿书。我望向闪电依然繁茂的天空,想象飞机载着那些没有读完的故事起飞。不知谁会拾起那本书,成为特雷弗的下一个读者。
后来我的书架上渐渐辟出了一个特雷弗专区。他的每一本新书都是一份确幸。在期待新书的时间里,我便爬楼阅读他过往的作品。2016年11月,88岁的特雷弗辞世,书桌上留下了后来刊在《纽约客》上的最后一个短篇。在那以后,每读他的一篇小说,我都仿佛松鼠从冬储粮里搬出一枚松果,既是对自己的奖赏,也是一种挥霍。
没想到三年后有缘翻译他的短篇集,这是一次难得的深度阅读,也算对大师的一份感念。翻译时我常想,这本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书,如何吸引今天的读者?在细读十二个故事之后,一个延续的主题渐渐浮现出来,那就是生活的困境。故事的主角多是如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每个人都自愿或不自知地陷入命运和欲望结成的网,退一步意味着失去,进一步又伴随着代价。每个生命都在取舍间进退维谷。于是我与出版人讨论后,决定将这本书的书名取为“生活的囚徒”。
《三位一体》便描述在如此拉扯下的一种平衡。基思和道恩娜是一对中年夫妇,两人寄居在被他们称为“叔叔”的老人家里,照顾他,也承受他的冷眼。在后者的资助下,他们预订了一次去威尼斯的旅行。与其说是夫妇俩的旅行,它更像代替“叔叔”作的一次心愿之旅。因此,当旅行社阴差阳错地将两人送到瑞士的因特拉肯时,基思开始担心起如何向老人交差。旅行大半的时间都消耗在抱怨、指责和忧惧之中,如画的风景也无法让他们放松半分。此刻缺席的老人更成为了无法回避的存在,他的冷嘲热讽似乎已在耳边响起。如此痛苦,为何还要寄人篱下?故事最后给出了答案:“在黑暗中,他们也没说:他们对他的遗产的贪恋恰如他对他们的顺从的贪恋——正是这种贪恋造就了日益牢固的三位一体。他们也没说:他的钱,以及钱所代表的自由,是他们生活中的星辰,正如他的残忍是他余生最后的快乐。”故事标题里的Trinity源自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这种牢固的结构是对三人由贪欲结成的三角关系的莫大反讽。
《版画师》描绘了一段散文诗般的夏日回忆。十七岁的夏洛特被父亲送到法国,在马斯苏里庄园度过一个夏天。一个阳光斑驳的午后,在她眼中“极具魅力”的男主人带她驱车去了郊外,度过了一个平静的下午。在向车走去的时候,他不禁揽她入怀,但那个动作转瞬即逝,只余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幻象。夏洛特并不知道,那个幻象将囚禁她一生。后来夏洛特成为一名版画师,那个夏天的点滴重现在她的每幅作品里,那个幻象成为包裹她的肥皂泡。轻盈、诗意的语言,却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夏洛特或许显得过于天真、过于执着,但置身其中,你看到的或许只是人生的无奈。
《特雷莫尔的蜜月》揭露了一对新婚夫妇心照不宣的“共谋”关系,《丈夫的归来》讲述了一个身在几十英里外却永远无法归来的丈夫,《凯瑟琳的地》记录了一桩生存与年华的交易……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囚徒。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与故事写作的八十年代相比,如今的时代已经日新月异,世界变得触手可及,人生似乎有了无限可能,但我们营造的困境似乎也更加复杂难解。困兽犹斗,或许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特雷弗笔下的静水流深。
我曾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特雷弗的非虚构作品:A Writer’s Ireland。封面上是苍凉的爱尔兰西海岸,海边野草摇曳,凯尔特石碑上风干着褐黄的苔藓。后记的配图是一位老人面朝波涛的背影,下方注着:“大西洋满溢之处”。那个背影便是我心中的威廉?特雷弗——他凝视着海浪的褶皱,思考着人生的悲喜。照片旁抄录了这样一首诗:
“在这高岗上,你的遗骨永不受惊扰,
哪怕狂风呼啸,哪怕墓碑震颤——
因了你,这块墓地已成后世的圣地。
你在老去的时光里安睡,春天的气息从四面涌来,
点燃半岛的野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