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查尔斯?特拉维斯教授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哲学系的荣休教授,并于2020年起被聘为清华大学哲学系的贺麟外国哲学讲席教授。特拉维斯教授是当代享有国际声誉的重量级哲学家,尤其专精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本书即为特拉维斯教授在该领域的一大力作。
思想如何获得其立足点?事物以如此方式存在的思想与事物之以那种方式存在如何相联系?本书是对该问题的一个回答。特拉维斯教授将《哲学研究》看作维特根斯坦对弗雷格的一个回应:1.语词所命名的东西,以及它们用于命名一事的有结构的方式,都不能唯一确定它们何时为真;2.如果缺少偏狭的作用,那么表征无法具有判断的正确形式;3.不存在什么才是真正的判断这样的问题。除此之外,本书对单称思想、遵行规则、私有语言等问题都作了颇具独创性和富有见地的阐发。
|
內容簡介: |
《思想的立足点》是对事物存在的方式与我们思考和谈论它们的方式之间关系的探究。它也是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一项研究。查尔斯·特拉维斯将他对某些关键主题的解说发展成对整部作品的统一观点。其中心问题是:思想是如何获得其立足点的?认为事物是某种方式的思想如何与事物是那种方式相联系?维特根斯坦背离弗雷格之处在于,他认为有无限多种方式来填充真这一概念(为其赋予内容)。一个思想或言说的真确性与思考或说出它的后果有关。这就是维特根斯坦引入语言游戏这一概念的要点。第二个关键主题是:一个对事物以某种方式存在的表征,如果没有判断上的一致作为背景,就不能采取正确的形式来承载真理:它的形式必须属于特定种类的思考者。第三个关键主题是,特定种类的思考者对于当事物以某种特定方式存在时,判断会是如何的专有认知不会受到来自其外部的批评。沿着这些主题,特拉维斯对诸如单称思想问题、命题概念、遵循规则、意义与无意义、私有语言的可能性以及经验的表征性内容等话题,都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其结果就是这部对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对当今哲学的核心辩论的持续价值的原创而刺激的展示。
|
關於作者: |
原书作者 Charles Travis,伦敦国王学院哲学系荣休教授。主要研究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早期分析哲学史,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重量级哲学家。已发表专著10部,期刊论文70多篇,包括 Mind 和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这样的国际顶级期刊。担任过若干国际顶级期刊的审稿人和若干哲学系(包括哈佛大学哲学系)的评职称外审专家。牛津大学出版社还在2018年出版过一本专门讨论 Travis 哲学思想的论文集,书名是《Charles Travis 的哲学:语言、思想、和感知》。
|
目錄:
|
第1讲掌握
1.1心理主义
1.2中间性
1.3语言游戏
1.4转变
1.5函数
1.6应答
第2讲亲知
2.1主题
2.2罗素的理由
2.3诊断
2.4终点
2.5相似
2.6假期
2.7结论
第3讲坚固
3.1演化
3.2弗雷格
3.3完结的观点
3.4单子论
3.5反单子论
3.6应用
3.7必然性
第4讲决定
4.1深渊
4.2我们所是的方式
4.3一个替代方案
4.4感觉与感性
4.5人性与谦逊
第5讲超越
5.1焦躁
5.2弗雷格
5.3维特根斯坦
5.4弗雷格式的语言者
5.5超越论
第6讲协调
6.1“尽管如此”
6.2契合
6.3辨识
6.4真
6.5“经验的内容”
6.6胜任的经验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2001年秋天,我出乎意料地被邀请在法兰西学院作几场讲座——我欣然接受了这一殊荣。碰巧的是,我当时正好觉得自己对《哲学研究》许多具体段落的解读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新想法,这使我能够再次明确地就维特根斯坦写点什么。因此我提议就《哲学研究》作讲座。起初,我以为这些新想法之间并没有联系,每个想法只与文本中某个特定段落有关。然而,在我着手准备这些讲座时,它们汇聚成了对《哲学研究》及其主要论题的统一看法——它包括两个(或三个)紧密相连的主题,其中第一个使得第二个(和第三个)更为不容忽视。2002年5月和6月的讲座内容就是这样呈现的。我从这一经历中获益良多,也希望其他人能有同感。不消说,这里出版的内容并非我当时宣读的版本。本书的内容在当时甚至远谈不上成形。我在演讲时对草稿的使用一向比较随意。摆在眼前的是一项长久努力的成果,它将这些草稿的主旨整理成某种至少是融贯的,或甚至是可消化的东西。随着这个进程的推进,又有许多新想法加入进来,与最初的想法并驾齐驱。
这些讲座得以可能,许多人厥功至伟,这些功绩既有哲学方面的,也有其他方面的。我尤其想要感谢雅克·布弗雷斯(Jacques Bouveresse)、桑德拉·劳希耶(Sandra Laugier)、乔斯林·伯努瓦(Jocelyn Benoist)、让雅克·罗萨(Jean-Jacques Rosat)、布鲁诺·安布鲁瓦兹(Bruno Ambroise)、吉姆·科南特(Jim Conant)、彼得·沙利文(Peter Sullivan)和麦克·马丁(Mike Martin)。功归于人而过在我,这一惯例亦适用于本书。
查尔斯·特拉维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