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从全球到中国 : 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

書城自編碼: 392549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哈巍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23203545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4.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5
《进阶书系:为人文教育作证:博雅教育如何成就大学之后的人生》
+

HK$ 57.7
《好学生 好学法》
+

HK$ 110.0
《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行为分析及评价》
+

HK$ 52.5
《温儒敏谈读书(平装本)》
+

HK$ 47.5
《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

HK$ 147.5
《教育和技术的赛跑》
編輯推薦:
当今教育体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这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现代教育的未来。
  从借鉴全球协同创新案例到深入剖析中国内地的实践经验,它提供了一幅令人信心满满的教育重建蓝图。无论您是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还是对教育行业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会激发您的思考,并为构建具有活力和可持续性的教育生态系统提供宝贵的指导。
內容簡介:
《从全球到中国 : 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回顾了现代教育体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面临的挑战,借鉴教育生态学中的教育生态系统理论,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创新型学习环境系列报告中提出的教学内核概念的四个维度入手,系统分析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和一定生命力的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案例,并且以深圳市为例,描述了中国内地的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最后,提出了未来构建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可持续性的教育生态系统的政策建议。
關於作者:
哈巍,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聘副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哈佛大学公共政策博士。长期从事教育发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 余项,发表了60 余篇中英文学术文章。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北大任教之前,他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担任政策专家。
目錄
引 言001
第一章
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013
一、从历史到现在:学校教育的诞生与发展015
(一)欧美:文明演进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015
(二)中国:官私并举的传统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024
(三)小结028
二、从全球到中国:教育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030
(一)19 世纪末-20 世纪50 年代:传统教育危机与实用主义
教育理论..032
(二)20 世纪60-70 年代:世界教育危机与”学校消亡论”037
(三)20 世纪80-90 年代:新的教育危机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041
(四)21 世纪:教育质量危机与未来学校046
(五)危机破局:学校与社会的互动050
第二章
模式与探索:教育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与路径053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框架055
二、从现在到未来:国外教育创新的案例解析062
(一)美国特许学校运动062
(二)美国21 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075
(三)新加坡”德育在于行动”项目086
(四)英国博物馆教育095
(五)孟加拉国BRAC 教育项目107
三、国外教育协同创新案例的启示120
第三章
发展与创新:深圳教育优势与启示125
一、深圳教育发展历程127
(一)从古代到近代:官学缺位与私学鼎盛127
(二)从改革开放至今:从追赶经济到引领发展128
二、深圳教育的特点: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协同创新134
(一)政府投入保障134
(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135
(三)引入资源协同创新138
三、深圳教育创新案例141
(一)”四点半学校”与”四点半活动”:深圳市提供课后服务的
创新实践 141
(二)深圳明德实验学校:走出围墙的学校教育151
(三)深圳图书馆:推动未成年人终身学习161
(四)”安全号列车”项目:城中村流动儿童安全教育168
(五)深圳志愿者制度:社区、家庭协同助力学生素质教育178
四、深圳教育的前景与启示:引进资源、内化发展、融合创新187
(一)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特征187
(二)深圳社会形态与其教育取向189
(三)深圳教育协同创新的启示192
结语:教育协同创新的破局197
参考文献207
后记225
內容試閱
总序:教育始终是答案(作者:陈一丹)
  2023 年春,人们听到技术浪潮的涛声如春雷般清晰。
  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与运用再次点燃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似乎再翻过一座矮山,我们就能看到科技大航海时代的千帆竞渡。
  AI 潮涌,让疫情甫消的世界混杂着不安与兴奋,也让我想起20 多年前, 互联网大潮初期, 我和伙伴投身其中,并在内部观察到一种技术如何从新生渐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
  技术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技术本身。过去不可能之事会越来越快地发生,不仅体现在变化速率上,更在扩展规模上。
  作为文明演进的载体,教育既是技术的原因也是结果。一方面,教育革新的时机已成熟。技术和伟大的产品可以让教育变得更好。另一方面,现代技术带来了例如数字成瘾等噪音,社会良治的共识需要通过教育来校正。
  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创造与革新的空间,教育如何自处?教育如何重塑?回答这个时代大哉问不取决于技术。未来与愿景有关,而指向人的行动。这是关于教育持份者可以做出的一系列选择。
  一丹教育研究院是个年轻的机构,它由陈一丹基金会发起,设立之初就聚力于此,试图回归教育本源,探讨教育问题。一群对教育充满热情并且对如何使教育的未来有远大想法的人聚拢于南国深圳,展开寻找教育未来可能进路的重新想象。
  教育作为一种方法,从事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的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展开对话,就教育一系列问题、话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或开展田野调查,或搭建理论框架,这些教育协力者为相应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脉络与进路。我们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更大的教育图景。
  而大流行病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的教育未来仍将感受到其影响。如何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中培养更大的理性,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并在更深层次的背景下思考教育问题,仍然是确定教育界有趣的、未解决的问题的起点。
  我很高兴看到,这一系列行动已经沉淀文献和共识,并通过出版成为人类教育思想库的一部分。书籍仍然是改变讨论和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首选工具。我们相信阅读和书籍一定会提高教育成果,增加教育总价值,并且为未来转变提供可能性。
  从一丹教育研究院、基金会和业界同行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协作带来连接,连接带来丰富,丰富带来韧性。教育变革的核心是教育生态要从单一的部门走向丰富的系统。
  我们主张确立大教育、泛教育的新范式,这是基于连接的多元教育生态系统,由竞争转为协作,从封闭转向开放,从稀缺转向丰盈。
  其次,教育之道在于实践与在场。如今,教育和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教育的最大价值之一在于让人们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社区中。
  在场则意味着保持开放,响应技术和时代的要求。当我们身处浪潮其中时,可能不会觉得这是一场革命。但它是无可避免、正在发生的事情。
  最后一点与技术无关却最为关键,改变将来自关心教育的相关者。教育体系诞生之初就与理想主义密不可分,孔子以天下大同的仁爱为旗帜,让教育流入民间,如今依旧需要这种关心。
  点燃教育的火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面对挑战,我们应该教会下一代如何关心,如何善良。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关注可能性。我们应该教会下一代保持乐观,以信心和长期视角应对复杂系统。
  教育是一种选择,最重要的是,通过行动重塑未来。当我们致力于取得成果时,道路就会更加清晰。我们有机会建立一个基于贡献、可能性和洞察力的未来。
  放下书稿清样,方觉已是日暮时分。而窗外,新绿初吐、万木奔腾,又是一年春归时。
  在希望的田野上。教育就是答案。教育始终是答案。
  通过这些文字的风景,我看到了一群种树的人、一群在春天播撒种子的人。这些行动的理想主义者,在种植和培育重要的想法,让教育变得比以前更好。
  借此机会,我想特别感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以及领衔专家哈巍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徐国强博士和本书责任编辑刘天天女士。大道同行,吾辈不孤。
  教育永无止境。前路漫漫,唯愿同行者一路有憧憬、有所得。格物致知,丰盈于心。
  是为序。
  ◎序言(作者:哈巍)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知识传承、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途径。19 世纪以来正规学校教育的发展通过普及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形成和提升人的生产效率、文化素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正规学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产生于工业时代的正规学校教育更加注重讲授前人的知识,而不是带领孩子进行探索。而且这种正规教育也越来越多地被赋予对人进行筛选的社会功能。这导致了教育的双重异化,一方面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和需要渐行渐远,另外一方面日益扩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差距导致围绕着教育的筛选功能展开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儿童、家长和社会对于教育的可测量的量化结果变得异常敏感和焦虑。因此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如何探索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创新,打破这种教育的异化。
  本书首先回顾了现代教育体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面临的挑战,借鉴教育生态学中的教育生态系统理论,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创新型学习环境系列报告中提出的教学内核概念的四个维度--教学者、学习者、资源和教学内容--入手,系统分析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和一定生命力的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案例,并且以深圳市为例,描述了中国内地的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书的最后提出了未来构建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可持续性的教育生态系统的政策建议。
  我作为本书的主要作者,构建了本书的分析框架和章节结构,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并提出了本书核心的政策建议,即通过建立”人力资本收益平衡式”,明确每一个个体(人或者企业、机构)占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和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来破解教育协同创新的难题。我的学生分工负责了不同章节初稿的撰写:李孟泽主要撰写了”学校教育的诞生与发展””教育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框架”等章节以及美国21 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深圳”四点半学校”和”四点半活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的案例,肖烨主要撰写了”教育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章节和深圳”安全号列车”的案例,林璐主要撰写了美国特许学校运动、孟加拉国BRAC 教育项目的案例,曹宇莲、徐万蓉、王瑶、陈思源、李昀玮、Yuliana 在”深圳教育的特点””传统教育危机”等章节和案例撰写上有所贡献。范皑皑博士对这些国际案例和深圳市的案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惊人的共性并且提出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创新应该以不同形式贯穿整个教育系统的不同学段,而不仅仅局限于基础教育。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陈一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饶瑞瑞秘书长、陈晨博士以及孟昭莉博士,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到实地调研的安排到报告初稿在一丹教育论坛的初次发布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这里也特别感谢参加 2021年一丹教育论坛的国际组织专家们和国内外高校的同行们,他们富有洞见的发言与讨论极大地影响了本书后续的写作。他们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博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总监Andreas Schleicher 博士、亚洲开发银行负责教育的部门Sungsup Ra 博士、剑桥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Susan Robertson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秦玉友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夏雪梅博士等。课题在深圳调研期间,得到了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图书馆、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深圳爱文学校的大力支持。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一丹教育论坛和本书的成功离不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同仁们的支持,如院长阎凤桥教授、副院长刘云杉教授、副院长侯华伟老师、荣休教授陈向明老师、长聘副教授沈文钦老师等。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难免挂一漏万,还请见谅。
  最后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徐国强博士、本书的责任编辑刘天天老师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