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1、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人类大历史,英国培生教育出品,多所大学指定的人文通识教材。
2、全景式地呈现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发展脉络,一览历史、社会、思想、宗教、文化、艺术中的人类文明瑰宝。
3、一本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史,历史对照看,轻松搞懂同时期各大洲的文明成就。
4、全书超过 700 页,精心修复近1000幅高清彩色图片。图文配合紧密,让阅读轻松愉快,让历史真切可见。
5、普及人文常识、提升艺术修养、启发知性思考、开阔文化视野、贯通古今历史。
6、名师精校,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史专家施诚精校并作序。
|
內容簡介: |
所有的文明都渴望征服时间,它们建造高大宏伟的建筑,以期逃避消亡的命运。让人遗憾的是,一切有形的物体都有毁灭的时刻。它们或是被植物蚕食,或是被黄沙掩埋,但这并不代表人类过往皆是徒劳无功。遗留也好,毁灭也罢,所有轨迹都是人类文明的丰碑,是人类巧手和匠心的象征,也是人类为自身建立的纪念碑。
《文明的轨迹》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我们从宏观视角审视人类文明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不同文化如何相互影响,不同思想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亘古至今如何塑造人类的思维和创造力。
阅读本书,读者能近距离欣赏人类文明取得的璀璨成就,并了解绘画、雕塑、建筑、设计、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等多个学科的演变路径。
|
關於作者: |
亨利·M. 塞尔 (Henry M Sayre)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艺术史教授,先后出版《艺术的世界》《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视觉文本》《表现的目的:1970年以来美国的先锋派艺术》等7部专著,在美国高校中广泛使用。他还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制作出品了10集电视系列节目《艺术的世界:前进中的作品》,在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播放。
|
目錄:
|
第 1 章 史前时期和文明曙光
文明诞生 / 003
史前文化生活中的神话 / 015
美索不达米亚:中东早期的权力与社会秩序 / 020
古埃及的稳定:洪水和太阳 / 036
回顾 / 047
延续和变化:埃及和希腊雕塑 / 048
第 2 章 希腊世界
爱琴海的青铜器时代文化 / 054
希腊城邦的崛起 / 065
黄金时代 / 079
希腊化世界 / 094
回顾 / 107
延续和变化:罗马和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 109
第 3 章 帝国
罗马 / 115
中国 / 140
古印度 / 150
回顾 / 158
延续和变化:基督教罗马 / 160
第 4 章 采邑制、修道院、朝圣
盎格鲁 - 撒克逊艺术风格与文化 / 166
加洛林王朝文化 / 170
朝圣教堂与罗马式风格 / 178
十字军东征 / 184
阿基坦的埃莉诺与宫廷爱情艺术 / 185
回顾 / 189
延续和变化 :新都市风格——哥特式风格 / 190
第 5 章 哥特式风格与自然主义的重生
圣德尼和哥特式大教堂 / 195
大学的崛起 / 207
路易九世的宫廷 / 211
锡耶纳和佛罗伦萨的城市和宗教生活 / 217
方言文学在欧洲的传播 / 226
回顾 / 236
延续和变化:死亡之舞 / 238
第 6 章 文艺复兴
作为艺术品的城市:佛罗伦萨和美第奇家族 / 242
佛罗伦萨之外:公爵宫廷与艺术 / 260
教会赞助与罗马文艺复兴盛期 / 267
威尼斯的文艺复兴盛期 / 283
意大利人文主义社会中的女性 / 290
回顾 / 297
延续和变化:帕拉第奥及其影响 / 299
第 7 章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艺术、商业和商人赞助 / 305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 317
回顾 / 338
延续和变化:天主教会的反击 / 339
第 8 章 相遇与对抗
美洲的西班牙人 / 348
西非文化与葡萄牙人 / 356
印度和欧洲:跨文化交流 / 366
中华民族:孤立与贸易 / 369
日本:朝廷赞助与宗教传统 / 381
回顾 / 395
延续和变化:日本佛教禅宗的影响 / 397
第 9 章 反宗教改革与巴洛克风格
早期反宗教改革与矫饰主义 / 405
意大利的巴洛克风格 / 421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的世俗巴洛克风格 / 433
绝对主义与巴洛克宫廷 / 442
回顾 / 456
延续和变化 :过度与克制 / 458
第 10 章 启蒙运动与洛可可艺术
英国启蒙运动 / 464
法国启蒙运动 / 484
跨文化接触 / 496
回顾 / 502
延续和变化 :洛可可风格的终结 / 504
第 11 章 革命时代
美国和法国革命 / 510
新古典主义精神 / 516
浪漫主义想象 / 527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音乐 / 545
回顾 / 552
延续和变化: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 554
第 12 章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新现实主义 / 564
追求现代:19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的巴黎 / 575
印象派巴黎 / 584
美国自我意识 / 593
文化身份的挑战 / 601
回顾 / 609
延续和变化:迈向新世纪 / 611
第 13 章 现代主义世界
现代主义在艺术中的崛起 / 618
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 643
回顾 / 671
延续和变化:格尔尼卡与战争幽灵 / 673
第 14 章 变化的几十年
战后的欧洲:存在主义的探索 / 680
战后的美国:胜利与怀疑 / 683
变革之风 / 697
后现代时代 / 712
回顾 / 728
延续和变化:环境与人文传统 / 730
|
內容試閱:
|
序
“人文”一词的含义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在古代希腊,它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智者学派”所教授的一门课程,目的是为城邦培养年轻的公民。公元前55年,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首次提出“人文学科”(humanitas,字面意思是‘人性’),认为它是培养演说家的重要课程。到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教父们认为“人文学科”有助于培养基督徒,因此它再经演变,被称为“自由七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的含义发生了重大变化。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用“studia humanitatis”指世俗文学和学术活动,包括语法、修辞、诗歌、历史、道德哲学、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研究等。18世纪,“studia humanitatis”则指拉丁语和希腊语及其文献研究。19世纪,随着人文学科的范围扩大,人文学科开始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当代的人文学科概念类似于它的早期概念,即以宣扬人类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各个完整教育学科,主要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但是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又有区别。
本书外文原版书名中的“人文”就是当代意义上的“人文”。该书是美国俄勒冈大学艺术史教授亨利·M.塞尔所撰,于2010年、2013年、2016年和 2019年先后出版到第4版,由此可见该书的受欢迎程度。本书是依据第三版所译。通览全书,我觉得它有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本书特别注重世界各文明的成就,各文明之间的接触、交流和相互影响。1946年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编写多卷本《人类史——文化与科学发展》(History of Mankind—Cultural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主张突出世界各个文明的科学和文化成就,以文明的交流作为世界历史的主线。20世纪90年代蔚然成风的“全球史”也特别强调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本书以世界历史上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世界历史编纂的新趋势。
其次,本书的大多数内容是艺术史,但是作者比较注重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艺术与历史密切融合。如“第三章帝国”就把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汉朝、孔雀帝国、罗马帝国的历史与艺术发展糅合起来加以论述。
再次,本书作者亨利·M.塞尔具有高超的叙述历史的能力和方法。他坚信通过回忆故事比记住历史事实更有利于读者学习,所以他向读者描述了令人信服的多元文化历史。通过表明不同文化如何互相影响、思想交流和变化,本书将有助于读者理解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
中华文明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一直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在这种历史和现实背景下,本书翻译和出版正当其时。
施诚
第*章 史前时期和文明曙光
文明的曙光
1994年12月,一个寒冷的下午,让-玛丽·肖维和两个同伴沿着法国南部阿尔代什河峡谷,在陡峭的悬崖中进行洞穴探秘。通过一连串狭窄的通道后,他们进入一个大洞穴,头上的探照灯映照出一组图画:这组图画将震惊三位探险家——甚至整个世界(图1.1)。
19世纪末,我们已经知道史前人类——生活在文字出现之前、历史记载之外的人类——会在洞穴的墙上作画。人们已在沿阿尔代什峡谷27千米的悬崖上发现了27个这样的洞穴。然而,肖维和他的朋友们发现的洞穴颠覆了人们对史前人类的认识。在现代人眼中,先前发现的洞穴壁画如孩童涂鸦般幼稚,而这个洞穴里的画却可以与当代艺术作品相媲美。因此我们只能推测,史前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的艺术品,只是没能保存下来,也许是因为它们是由木头或其他易腐烂的材料制成的。艺术的起源甚至有可能早于30 000年前,或许艺术诞生于90 000至100 000年前,那时人类刚开始在近东定居。
最初,在旧石器时代,世界各地文明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维系生存。虽然有证据显示,一些群体之间有过接触,但它们规模小而分散,且居无定所。公元前1万年左右,北半球的冰层开始消融,农耕渐渐取代狩猎和采集活动,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游牧生存方式也随之转变为定居生存方式。这一改变影响深远,带领人类走向了新石器时代。
在中东和亚洲的大河谷地区,目标一致的人们聚集为集体,不同集体继而开始形成愈发复杂的文明。文明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实体,并通过图画和书面语言表达自我。若一个地区人数量众多且不断繁衍,而其环境足以让他们稳定生活,文明就会向前发展。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粮食和其他物品,不仅是为了自给自足,也是为了商品贸易。要达到这一水平的贸易和生产,需要精英管理者出谋划策。这种精英管理是文明的另一个特征。
从世界各地的文明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战争是社会进行自我组织并获得其所需物品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史前文明的早期萌芽开始讨论,相关证据可以从2.5万多年前流传至今的壁画和雕塑上找到。在文字出现之前约公元前1万年之后的某个时间点,这些文明创造了神话和传说,解释了它们的起源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冶炼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人们学会从矿石中分离出金属,并加工成金属制品和武器,以替代史前时期的石制、骨制工具和武器,开创了考古学家所称的“青铜器时代”。
文明诞生
文明如何诞生?文明的成熟与艺术建筑发展有何联系?
文明包括一个群体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体现在群体共同的规则、风俗、仪式和艺术中,代代相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肖维洞穴的壁画表明,早在3万年前,阿尔代什峡谷就是一个文明的中心了,整个群体的价值观在这里得以体现。还有其他类似的洞穴:1879年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人们发现了第一个经过装饰的洞穴;1940年在法国南部、阿尔代什以西的多尔多涅地区,学生们的狗跑进一个洞里消失不见了,他们因此发现了著名的拉斯科岩洞;还有1991年,在法国地中海沿岸马赛附近的水位线下,一名潜水员发现了美轮美奂的科斯克洞穴入口。
代理人和仪式:洞穴艺术
自从首次发现洞穴壁画,学者们一直惊叹于其绘制者的高超技艺,但我们还痴迷于这些壁画本身:为什么要画这些画?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画起到代理人的作用。创作这些壁画是为了向大众施加某种权威。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作品与狩猎有关。在猎物稀少的时候,狩猎者通过在洞穴壁上作画来召唤猎物。又或许这些图画含有某种魔咒,能让狩猎者狩猎成功。但肖维洞穴壁上描画的动物中,有多达六成从来就不是猎者的目标,比如狮子、犀牛、熊、黑豹和长毛猛犸象。其中一幅画描绘了两头犀牛正在角斗,附近有四匹马似乎在观战(图1.1)。
那么,在史前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图画有何作用?洞穴可能是举行某种仪式的场所。仪式是一个群体在宗教或准宗教背景下习惯性举行的典礼。例如,洞穴可以被理解为通往冥界和死亡的门户,或象征着子宫和生育,或被看成通向夜间梦境世界的通道,与之有关的仪式便在洞穴中进行。
动物通常按照种类或性别被画在不同洞穴中,说明这些画可能是被用作月亮历法来预测动物的季节性迁徙。无论如何,保留下来的人类脚印表明这些洞穴是仪式举行地点,为集体带来了方便。
肖维壁画中不断变化的色彩表明,这些画意味神圣,或有所象征。例如,在洞口附近,图画几乎全部运用天然红色颜料,这些颜料是从富含氧化铁的矿石中提炼出来的。而在人迹罕至的洞穴深处,绝大多数动物用从富含二氧化锰的矿石中提炼出的黑色涂料画成。这种颜色的变化似乎是有意为之,但其中的确切含义,我们只能猜测。
肖维洞穴里精心绘制的图画表明,其创作者似乎已经成功掌握了某种透视画法,并付诸实践——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在二维的平面上传达三维的观感。在本章首页的那幅画中,马并排站立着(图1.1)。最上方的马头部划过一道黑线,仿佛在越过一根树枝或另一动物的背部。这种着色手段和构图方法令马匹的头部具有立体感,此前已发现的洞穴壁画还未能做到这一点,但这些3万年前的壁画却做到了,它们的创作时间比其他壁画早了至少100个世纪,有些甚至达到200个世纪。
在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地区的拉斯科洞穴,人们发现了为数不多的壁画,其中一幅中画着一个戴着鸟头面具的男性躺在一只开膛破肚的野牛面前(图1.2),画面下方是一个鸟头矛投掷器,这种装置能增加矛的速度和力量。(有几种装置得以保存至今。)在壁画中,猎人的矛刺穿了野牛的后臀及后腿,还有一头犀牛冲向左边。这到底是真实的事件还是想象出来的,我们不得而知。这幅画最值得玩味却也最令人费解的特点之一,是动物与人类的画风各异,前者自然写实,后者抽象难解。这个棍状小人是其他艺术才华欠佳的人后期添加的?还是在暗示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
在发现肖维洞穴之前,历史学家根据洞穴绘画的历史将其划分为一系列阶段,壁画风格随着时间推移日趋写实。然而,肖维壁画虽然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壁画,其风格却是最为写实的。艺术家们有意追求视觉自然主义,即再现动物的实际外观。他们除了用红色和黑色勾勒出动物的轮廓,还用手或工具涂抹上渐变的颜色来塑造动物的立体感,这种绘画模式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此外,艺术家们还通过刮削后部墙壁进一步突出了动物的轮廓,与白色地面对比更加鲜明。显然,洞穴中的三个 手印是由喷过颜料的手在墙壁上印出来的。
肖维洞穴的画作表明,艺术并不一定是从青涩向复杂线性演进的。恰恰相反,在最早期的艺术品中,人们已经掌握了复杂的技巧。即使在很早以前,人类也可以选择是否以写实的方式表现世界,选择非写实的方式并不一定是由于能力或技巧尚欠火候,而应归因于其他文化驱动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