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編輯推薦: |
《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是一份知识分子的传记,一本作家作品框架指南,追忆卡尔维诺的写作与人生轨迹,纪念不可磨灭的岁月记忆:卡尔维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作品依旧是我们认识我们所处的日益复杂的现实的精妙工具。
《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在日记、信件、私人回忆、同时代文章中,你可以读到:
卡尔维诺的家族记忆 & 学生岁月——
“我父母在加勒比海旅居多年之后决定回到祖国,我就在此时出生了。由此,这种漂泊不定感一直让我对别处充满憧憬。
“我父母在植物王国中施展才智,展现植物界的神奇现象与演化规律。我则被另一个植物界——文字丛林所吸引,因而拒绝了父母本来要教给我的那些知识;人类的智慧对我而言同样是陌生的。
“我在里维埃拉,在那个独有的小天地中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那里海湾拥着大海,崇山峻岭峥嵘而崔嵬,似天然屏障护佑着我。狭窄的沿海公路将我与意大利分隔开来,近在咫尺的国界线将我与世界分隔开来。走出那方天地是我在重蹈出生的创伤,只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
与卡尔维诺政治与文学生涯息息相关的都灵,埃伊纳乌迪出版社的编辑时光——
“在米兰和都灵奔波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在都灵
|
內容簡介: |
“我对别处充满憧憬。”卡尔维诺在罗马、都灵、巴黎与圣雷莫之间游历,留下轻盈奇妙的幻想和温暖明亮的记忆。《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是一份知识分子的传记,两位昔日挚友在日记、信件、私人回忆、同时代文章中追忆卡尔维诺的写作与人生轨迹,纪念那段不可磨灭的岁月。如今,卡尔维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作品依旧是认识我们所处的日益复杂的现实的精妙工具。
依据蒙达多利出版社2022年百年诞辰纪念版本译介。书中部分图片来自家庭珍藏,由埃丝特·卡尔维诺首度公开,其余大部分来自卡尔维诺档案馆,现存于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
|
關於作者: |
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yi从事文学的人。”
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年出版《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
目錄:
|
前言
古巴与圣雷莫
都灵
阅读城市
作家的工作
茂丘西奥
参考书目
照片出处
|
內容試閱:
|
前言
我们想借卡尔维诺本人所著,已出版的或未出版的作品,或依据与他相关的信件、访谈、各种证明或其他文件(主要是零散的或鲜为人知的文件),为读者献上一份知识分子的传记,以此作为纪念。卡尔维诺与我们在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共同度过的那些不可磨灭的岁月的记忆,以及与他的珍贵友谊,一直指引着我们。
书中部分配图来自卡尔维诺家庭珍藏,之前从未发布过,由埃丝特·卡尔维诺首次公开,谨对此表示特别感谢。没有她慷慨及时的帮助,本书将会黯然失色。
我们的工作不追求纤悉必具,因为在卡尔维诺研究领域,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工作正在进行;幸运的是,无论在意大利还是在国外,这个“工地建设”一直如火如荼;我们只希望本书能够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了解这位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这是一本指南,通过卡尔维诺作品的严谨且极为现代的认知框架,介绍其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及作品的主题。卡尔维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作品依旧是我们认识我们所处的日益复杂的现实的精妙工具。
卢卡·巴拉内利,埃内斯托·费里罗
1995年,2003年
1995年,伊塔洛·卡尔维诺逝世十周年之际,《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首次于“子午线”系列丛书中面世,随后于2003年在“奥斯卡”丛书中再版。在卡尔维诺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以全新的形式以及更丰富的资料重新出版,以飨读者。其中大部分影像资料来自卡尔维诺档案馆,现存于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
传记或个人信息属于极为隐私的内容。公开这些信息犹如进行心理分析。(至少我认为,我从未进行过心理分析。)
首先,我是天秤座。因此,在我的性格中,平衡与不平衡相互制衡。我父母在加勒比海旅居多年之后决定回到祖国,我就在此时出生了。由此,这种漂泊不定感一直让我对别处充满憧憬。
我父母在植物王国中施展才智,展现植物界的神奇现象与演化规律。我则被另一个植物界——文字丛林所吸引,因而拒绝了父母本来要教给我的那些知识;人类的智慧对我而言同样是陌生的。
我在里维埃拉,在那个独有的小天地中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那里海湾拥着大海,崇山峻岭峥嵘而崔嵬,似天然屏障护佑着我。狭窄的沿海公路将我与意大利分隔开来,近在咫尺的国界线将我与世界分隔开来。走出那方天地是我在重蹈出生的创伤,只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
我成长于独裁时期,等我到了征兵年龄,战争全面爆发。我一直认为,和平自由的生活是一种脆弱的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再次夺走。
在兵荒马乱中,政治可能成了我青年时代过多焦虑的来源。过多是对我而言,也是对那些我本可以赋予其价值的事物而言。而看起来与政治相去甚远的事物,我则更多地考量它对人民和国家历史(甚至政治)的影响。
战争甫告结束,我就感受到大城市的呼唤,这一呼唤比我故乡的呼唤还要强烈。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在米兰和都灵之间犹豫不决。选择都灵当然有其原因,而且并非没有后果。现在我已经忘了这因果,但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如果我选择了米兰,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我很快尝试了写作。发表对我而言很容易,我立即获得了支持与青睐;但是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并说服自己这绝非偶然。
我就职于一家出版社,所以我在别人的书上花费的时间要比在自己的书上花费的时间多。对此我并不后悔:所有精力的消耗都是为文明社会而服务。恰巧,我从都灵那座严肃而悲伤的城市,经常也十分容易地来到罗马。(此外,我所听到的唯一不以否定形式谈论罗马的意大利人就是都灵人。)因此,罗马会成为我未来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并且又无须问自己什么。
对我而言,理想的居住地应该是外国人生活得自在的地方,巴黎就是这个理想之地。我在这里娶妻成家,后来还有了一个女儿。我妻子也是外国人,所以我们一家三口说着三种不同的语言。一切皆可改变,但我们内在的语言不会改变,甚至它所包含的内在是比母亲的子宫更加独特和权威的一个世界。
我意识到,在这部自传中,我用了大量笔墨来讲述出生,以及出生后的几个阶段,现在我甚至倾向于更进一步地回到我出生前的世界。这就是自传对起源进行探索的风险。比如《项狄传》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其长辈的生平经历,而等到要讲述自己的生活时却无话可说了。(1980)
1985年夏天,伊塔洛·卡尔维诺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星期,他在《美国讲稿》中如此热情洋溢地写道:写作意味着“尽可能准确地解释事物的感性方面”。这是一种具有遗嘱性质的陈述,同时也是在宣告自己忠于工作的原因。很少有作家会像卡尔维诺这样,几乎在每部作品中,都不断地对自己的创作意义发出疑问:可能的策略,选择的内在必要性、合理性和连贯性。这种对精确的追求,这种确定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无穷系列关系的前提,正是“母胎里”就镌刻下的、卡尔维诺携带的遗传密码。这是来自父母双方以科学思维为主导的密码:父亲是农学家,母亲是植物学家(正是因为共同的科研兴趣使得他们在一次科学交流中相识),舅舅埃菲西奥则是化学家。如果不从卡尔维诺父母出版的那几百本小册子开始讲述,那么就无从理解卡尔维诺。他将这些小册子存放在家中的一个具有“自由风格”的旧橱柜中。换句话说,我们要从这些丰富的出版物的摆放方式去理解卡尔维诺:他试图将顺序、名称、系列关系、因果关系等等框架归结为自然的连续组合创造,归结为永远变化发展的、持续而严格的实验,这一空间似乎受到某个幻想事件的无限灵感的支配。谈到家人的科学天赋时(他的弟弟弗洛里亚诺也极具科学天赋,是国际知名的地质学家,也是热那亚大学的教授),卡尔维诺用他那典型的自嘲式口吻评判道:“我是家族的败类,家族中唯一的文人。”事实上,他作为作家所从事的工作,恰恰是追随父亲的脚步,力图将一种由精确方法支配的反思和研究嫁接到文学这一古怪而多变的主干上。因此,这是在用其他语言,用同样取得丰硕成果的其他规则继续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恰恰是科技兴趣与文学研究的交融成就了意大利二十世纪最真实的新兴作家——加达、卡尔维诺、普里莫·莱维,尽管他们的落脚点各有不同,但他们游刃有余地超越了对现实的纯印象解读。
马里奥·卡尔维诺出身于圣雷莫一个古老的家族,但他对农业学的热情促使他在二十世纪初先后奔赴墨西哥与古巴,并在那里旅居三十年之久,在墨西哥首都担任农业实验站主任。
马里奥·卡尔维诺与妻子埃维莉娜(埃娃)·马梅利通过书信相识, 随后他短暂地回到意大利,二人于1920 年10 月30 日结婚,并在婚后一同前往古巴。马梅利一家祖籍萨萨里;乔万尼·巴蒂斯塔很可能是国家机关职员,与妻子马达莱娜·库贝杜育有五个孩子:埃菲西奥、埃维莉娜、安东尼奥、朱塞平娜、罗穆阿尔多。乔万尼·巴蒂斯塔英年早逝之后,马达莱娜坚定地撑起了整个家。几个孩子要么成为行业翘楚,要么担任军事要职(比如罗穆阿尔多)。特别是埃娃,她从帕维亚大学自然科学专业毕业之后,成为卡利亚里大学植物学专业的讲师。她的意大利语非常精准,完全不受口语交流中存在的语言、语法、句法近似问题的影响——这一重要细节完美地解释了其子伊塔洛·卡尔维诺语言表达精准的原因,他拒绝不准确、含糊不清的内容。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不喜言谈与他散文的晶莹剔透也源于此。他写给多梅尼科·雷亚的一封题为《论简练》的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你问我为什么总是简洁明了。原因不止一个。首先,这是出于我的需要,因为我从事文职工作,所以受制于工业生产的狂热节奏,它支配并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其次,这是出于风格的选择,我力图尽我所能保持对经典作品的忠诚。再者,是性格使然,这是我的利古里亚的先辈们的宝贵财富的延续,是从不容忽视的血统。最后,最重要的是,出于道德信念,因为我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流与了解的方式,比任何不受控制和欺骗性的传播都要好。但是,我要补充一下,这也是争论与宣传的需要,因为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按照这种方式转变:但愿那些谈论自己的面孔或“自己的灵魂”的人能意识到,他们所说的内容空洞无物,不合时宜。不赘,你的朋友。(1954)
那个孩子于1923年10月15日在哈瓦那附近的一个名为圣地亚哥·德·拉斯维加斯的村庄出生(后来,圣地亚哥也成为他参加游击队时使用的名字)。他取名为伊塔洛,这个名字“源自移民对他们的守护神的虔诚,但此名在家乡却非常响亮,有着卡尔杜齐之风范”。卡尔维诺一家于1925年返回圣雷莫。父亲买下了庞大的梅里迪纳别墅,它高耸于整座城市之上,藤蔓环绕,一棵巨大的九重葛爬满了整个内墙,并探出墙外。他受命领导着“奥拉齐奥·雷蒙多”花卉实验站,世界各国的年轻人经常光顾此地,但之后为实验站提供资助的加里波第银行破产,他就将别墅的花园作为教学与研究的场所。花园里满是奇花异草,其中包括那棵“假胡椒树”——柔毛肖乳香,后来成为《树上的男爵》中的树木的原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