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版《感觉的秩序》除了原书之外,还补充了四篇文章,它们都与哈耶克原作的副标题“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直接相关。 第一篇《意识发生理论浅说》是从哈耶克1920年的一篇德语论文翻译过来并首次发表的,原题“Beitr?ge zur Theorie der Entwicklung des Bewu?tseins”。当时,哈耶克还是一名尚未确定专业方向的学生,后来他决定选修法律和经济学而不是心理学。尽管如此,正如哈耶克在《感觉的秩序》序言中所写的:“那时形成的基本观点一直萦绕不去”。20世纪40年代后期,哈耶克重新检视这一学生时代的研究课题,并将以前提出的简要纲领扩充为一本书。该研究起初被命名为《什么是心智?》,但在1952年出版时改为《感觉的秩序》。第二篇文章是哈耶克1949年在奥地利蒂罗尔州的阿尔卑巴赫(Tyrolean village Alpbach)的会议演讲“Das Wesen des Geistigen”(译注:精神之本质),也是首次发表的。由于这次演讲概括了哈耶克在《什么是心智?》当中所提出的核心思想,英译版没有照译德文原题,而是以《什么是心智?》作为标题。第三篇补充文章《在系统内和关于系统——对沟通理论若干问题的表述》是哈耶克一篇未发表论文的片段。哈耶克从1952年开始撰写该文,试图对《感觉的秩序》中某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澄清,但未能完成。第四篇补充文章《〈感觉的秩序〉25周年回顾》是哈耶克1977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认知与符号化过程”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发表于1982年。沃尔特·韦默(Walter B.Weimer)教授在这次大会上组织的《感觉的秩序》专题小组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于哈耶克“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的兴趣,而在此前数十年间,该研究几乎被忽略。 为保持这些文章的独立性,每一篇的参考文献都单独罗列。参照《哈耶克全集》其他各卷的做法,我们不加说明地改正了明显的笔误或疏漏。单词的拼法按照标准形式作了统一(例如“centre”改为“center”,“fibre”改为“fiber”,“behaviour”改为“behavior”,“colour”改为“color”)。为了同其他各卷保持一致,《感觉的秩序》中的“gestalt”被改为“Gestalt”。除此之外的其他的改动都标明了。 在这里,我要感谢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曾给我鼓励和支持的很多人。首先最重要的,感谢我的伴侣莫妮卡·范伯格(Monika Vanberg)。在我整个学术生涯中,她一直是我几乎所有作品的第一位读者和评论者。没有她的“批准”,我从来不敢把手稿送往出版社。当然,这并不是说她应对书中可能的缺陷负责。除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我,莫妮卡还对这本书的完成提供了更加实质性的帮助:她承担了好几轮繁琐的校阅工作,对我的导论提出非常宝贵的评论和建议;我们讨论了这本书中所有的编者脚注,这对我帮助巨大。 特别感谢瓦尔特?奥肯学院(Walter Eucken Institute)厄休拉·迈耶(Ursula Mayer)夫人在图书资料方面孜孜不倦的亲切支持,她总能找到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资料来源,尤其是某些哈耶克早期的引注。我还必须致谢格蕾特·海因茨(Grete Heinz)博士,她出色地翻译了哈耶克1920年的文章和阿尔卑巴赫演讲,此番与她共事我收获颇多。对于两位匿名审稿人的有益评论和建议谨致谢忱。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我要感谢《哈耶克全集》的总编辑布鲁斯·考德维尔(Bruce Caldwell)在文献资料和其他事项中给予的慷慨支持以及对此卷作品的耐心等待。 维克多·范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