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編輯推薦: |
◆颠覆你对财富的认知,告别低薪、月光的困局:作者专业背景多元,眼界开阔,总结普通人的致富秘诀,低收入者也可以实现人生翻盘。
◆用你本来就有的能力创造财富,让赚钱不难,努力都会有结果:不必费力去跟富人学习,本书教你用原本就具备的能力创造财富,让你的财富成倍增长。
◆观点犀利有深度,读来醍醐灌顶:让大脑先富起来,人才能实现财富自由;你的弱点,早晚会成为别人狙击的目标……
◆三种财富逻辑,零基础易操作,学完即用:抓住不对称信息,善于总结规律,驾驭人性弱点。
◆作者师从日本前首相智囊团谷口智彦先生:对经济学研究极为深入透彻。
◆破除传统工作理念和逻辑:教读者用更高效的方法工作,让工作更容易。
◆很多行业会有35岁失业潮,职场人为什么还要深耕一个领域?作者结合自己的创业经验,给出最中肯的原因,同事给出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规划。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有的人辛苦一辈子却不富有?
为什么有的人能轻松过上想要的生活?
本书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富人赚钱逻辑,揭露财富真相。
深度剖析富人一直在用而普通人却不知道的三种赚钱能力。
提升普通人的思维逻辑和工作能力,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从容。
|
關於作者: |
杨大宝
全网ID:杨大宝在思考
视频号官方认证财经博主,全网粉丝超100万。以问答、视频解说、直播连线等形式分享有用的财富干货,帮助很多人走出职场和经济困境。
分别在三个国家读过三个专业,互联网科技公司CEO,曾上线百万销售额知识付费课程《实战逻辑》。
|
目錄:
|
第一章这个世界的财富游戏真相
1.1贫富差距为什么会存在?
1.2如何成为更强大的游戏玩家
1.3如何提高财富游戏的胜算?
第二章抓住信息差,把握时代红利
2.1快速掌握不对称信息,通过信息差赚钱
2.2能整合碎片化信息的人,才能做财富流量池的赢家
2.3让大脑先富起来,人才能实现财富自由
第三章想要致富,你的学习速度必须比发展速度快
3.1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
3.2 提高正确决策的概率,占据财富游戏的先机
3.3 解决新问题,就是在创造财富
第四章擅长总结规律,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4.1 超越直觉: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4.2 怎样判定复杂环境中的机遇是否有效?
4.3 拆解复杂利益关系,看清利益本质
4.4 学会扬长避短,有时候合作比竞争更有利
第五章训练思考和分析能力,助你成为财富游戏的赢家
5.1 一定要在思路清晰时做决定
5.2 每一个决策,都要经历深层次的复杂思考才行
5.3 1 1>2,化零为整,万物皆可系统化
第六章闭环,商业大佬都在找的答案
6.1 财富真相:收入呈指数增长
6.2 重视别人的消极意见,你才能发现市场真相
6.3 转变思维找准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第七章掌控人性的高手,在财富博弈中获胜
7.1你的弱点,早晚会成为别人狙击的目标
7.2 洞悉人类本性的弱点,才能明白机会所在
7.3 人性弱点无法消除,但可以用富人思维驾驭人性
第八章 能否把脉人的情绪,决定了你赚钱的能力
8.1善于刺激他人多巴胺分泌的人,一定有很强的领导力
8.2 情商高,不只是说话让人舒服
8.3 厉害的人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第九章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很远
9.1 拓展人脉圈,只需要提供两种价值
9.2 掌握这三个原则,玩转人际关系
第十章 享受认知游戏的胜利成果
10.1 用打游戏的心态创造财富,你收获的将不只是财富
10.2 时代瞬息万变,我们为什么还要深耕一个行业?
10.3 我们该如何与平凡的生活对弈?
|
內容試閱:
|
我写这本书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希望正在读这本书的你,能够打开视野,以游戏玩家的视角思考财富积累这件事。有句话说:“你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显然,要想获得财富,首先你应该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阅历丰富的人。还有一句话:“凭运气赚到的钱,往往会凭实力输光。”这意味着,当你能够驾驭财富,而不是被金钱操控时,你才算真正富有。我希望你获得财富,更希望你能真正掌控财富。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很难避免思考“钱”这个问题。毕竟在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想获得更多安全感。我们一面喜欢“钱”带来的安全感,一面讨厌“钱”所隐喻的压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想有钱,又不想花时间钻研赚钱的方法,这就是普通人所处的状态。
普通人可能会觉得,积累财富是富豪的游戏。富豪们在豪华游艇上或在五星级酒店里觥筹交错,谈论着数亿元的投资,这些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然而,财富门槛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有可能一步跨入。
一直以来,有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我,那就是:为什么普通人总是勤劳却不富有?这个社会的财富究竟遵循什么样的分配规律?究竟什么样的人更能在财富游戏中脱颖而出?我们如何
能赚到更多的钱?
说实话,这些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打牌一样,每个人起手抓到的牌是不一样的。资源和条件、运气和机遇,这些都会因人而异。不过,我们可以换一种视角来寻找答案:有的人无论抓到什么牌,赢的概率都很大,因为他掌握了游戏的底层逻辑。同样,财富游戏也存在底层逻辑。
对于我父母那一辈人的人生,我曾深刻地进行过复盘。他们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变,从农村走向城市,靠小生意支撑起自己的家庭。一方面,他们很幸运地踩准了时代的某些节拍;另一方面,由于认知不足,他们与更多的机会擦肩而过。最终,我惊奇地发现,如果把时间线拉长,那么他们最终的收获正好与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在三个国家读了三个专业,做的是跨学科的课题研究,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工科、经济学、金融学、系统科学和政策分析等。在求学过程中,我经历了跨学科思维的兴起,也见识了世界贸易格局的逐渐保守化。看得越多,我越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小。不过,与此同时,我也隐约意识到,在这个社会中想做到衣食无忧,其实不难办到。社会发展和财富创造都有规律可循,只要熟知这些规律,还是很容易步入小康生活的。
现在,我经营着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带领团队在复杂的商业世界中探索未知。说实话,我也说不好这条路可以走多远,但我很享受应对各种挑战的感觉,因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个体认知完成了一次次突破。对于创业这条财富之路而言,没有任何缓冲区,如果你无法持续更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那必然是死路一条。
其实,撰写这本书,我也持有一种“创业”的态度:行走在自己认知的前沿,不断寻找自我成长的机会。在我看来,在认知层面,以下三大能力的突破能大幅提升我们在财富游戏中获胜的概率:
信息力:快速学习,处理庞杂的信息。
模型力:让经验系统化、可迁移化。
心智力:对抗外界各种噪声、干扰。
本书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一个简洁的公式:财富认知力 = 信息力 × 模型力 × 心智力。
看这本书的你,也许刚刚十八岁,还在享受校园生活,对于赚钱或承担经济责任还没有强烈的动机;也许你二十多岁,刚进入职场,面对复杂的社会有点儿手足无措;也许你已经超过三十岁,有了不少人生经验,并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无论什么年纪,我都希望你能更系统地认知财富积累这件事。看完这本书,我希望你能意识到:
·财富本质上是一种奖励机制,而不是人生的主宰者。
·做对事情,社会就会用财富奖励你。因此,你需要不断校正人生的重心。
·要不停突破认知的边界。底层规律是最好的财富支点。
超越直觉: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很多人会把发现机会视为一种嗅觉,但其实这与一个人的判断思路密切相关。有些人对于机会非常敏锐,然而,如果这只是源自直觉,那么据此形成决策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虽然直觉有时是一种很好的决策方式,但进入知识盲区时,它往往会将人们带进深渊。我们可以靠直觉,但不能只靠直觉。
举个典型的例子,一直困扰小城市出身的年轻人的问题是:未来是应该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家乡?很多人在网上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但那些观点大部分带有浓浓的情绪。
一方面,经过飞速上涨,一线城市的房屋均价很高,这让很多人彻底放弃了在一线城市安家的念头。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及物流业的发展,在小城市也可以获得同样的资讯,并享受到与一线城市一样的消费服务。因此,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抹平了小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
与此同时,人们又看到,互联网、教育以及金融等高薪行业仍聚集在一线城市。创业新贵、高科技神话,似乎都与小城市无缘。小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回到小城市之后一时之间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薪水也要降很多。
面对这些相互冲突、矛盾的信息,未来到底要如何规划呢?一会儿感慨“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向往小城市的岁月静好,一会儿又担心小城市的医疗与教育资源不足,发展空间小,在两种情绪间摇摆不定,对于当代一部分青年人来说,几乎成了一种常态。
很多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因此这个时候的直觉往往与经验无关,只牵扯情绪。然而,情绪并不能帮助人们做出有价值的判断。如果只是跟着情绪走,根据直觉做选择,那很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回到老家后,觉得日子平淡乏味,羡慕大城市的职业前景;留在了大城市,又觉得小城市的发展似
乎也不错。因此,核心还是要梳理出信息背后的逻辑。城市的发展规律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互联网和物流,真的可以让世界变“平”吗?
有一个模型叫“齐普夫定律”,它描述了城市人口分布的规律:在一个国家里,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是第一大城市的1/2,第三大城市的人口是第一大城市的 1/3。“齐普夫定律”完美地解释了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人口分布情况,其依据是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人口数量都与资源分布相关,有稳
定的增长速度。人口区域性集中才能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这是规律。
借助这一模型,我们也可以研究一下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只需要简单地进行数据搜索和基础分析,你就会明显地发现,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口数量并未饱和。“齐普夫定律”源自语言学的研究,其核心主旨是,在一部作品中,最常用的词与第二常用的词相比,前者的使用次数是后者的两倍。这个基于大量信息归纳出的模型,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预测作用。
2019 年 9 月,芝加哥大学学者贝当古(Bettencourt)发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同样适用规模法则,与其他国家城市的发展动力和规律相似。人口集中的城市将有利于个体间的频繁互动,进而促进信息分享、需求扩大、知识升级和创新激励,这最终又会促成城市的发展。
显然,无论你对在大城市打拼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资源向大城市集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因此,当面对纷杂的信息而难以抉择时,你会发现“齐普夫定律”非常有用。
当然,除了用“齐普夫定律”预测外,我们还可以挖掘更多信息来验证上述结论。比如,国家出台“放开 300 万以下人口城市的落户限制”这类政策,各地中小城市纷纷出台各种“抢人措施”……这些信息都从侧面说明了“齐普夫定律”的合理性。
当你掌握了大量的模型后,你就可以自己构建模型了。我因为女儿上学的问题,想在深圳买一套学区房。然而,深圳的房屋均价高,学位比较紧张,学区政策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中介服务获取相关信息。
在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后,中介人员极力向我推荐一套位于大城中村的老房子。这套房子的学位极好,恰好与一片顶级豪宅共享学区,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名校直升,并且因为房子面积小,所以总价低。最重要的是,中介给我算了一笔账:等孩子上大学之后,如果将房子转手卖出去,绝对不会贬值;另外,这套房子还有拆迁的可能,一旦拆迁,该地段的溢价将是惊人的。
听完这些优点后,我有点儿心动。不过,本着决策不能太草率的原则,我没有马上答应中介。回去之后,我就开始搜集信息。搜集什么信息呢?我并不着急搜索那片学区的房屋单价是否真有中介所说的那么高,也不在意对应的学区排名是否有那么好。我搜集的是深圳近三年来的整体人口流动情况,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分布以及平均工资等数据。
为什么要搜集这些信息?因为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房价是其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房价肯定是该系统的各个因素综合后的结果。通过分析,我有了一个更准确的判断。
深圳虽然常住人口有将近 1400 万,人均年龄才 33 岁,但它的户籍人口只有不到 400 万。虽然豪宅林立,但大部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深圳还有将近 1000 万青年人没有房产。另外,深圳的平均工资大约为 8000 元,这意味着至少有一半人的收入没有达到 8000 元。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基本上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画面:作为一座新兴移民城市,深圳有一大半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部分收入不高,若想在这个城市落脚,首选的地方便是城中村。
金字塔结构式的住宅区域结构正好对应着深圳的就业结构。由此,我敢断定,这个房子 10 年内没有拆迁的可能。如果这么大的一个城中村不复存在,金字塔结构就很难维持了。没想到,没过两个月,我就看到了新闻:深圳政府颁布政策,城中村只允许翻新,不允许拆除。
拆迁能带来巨大的财富前景,这构成了一种巨大的诱惑。如果缺乏必要的工具,人们很容易只看能确认这种前景的信息。借助模型,人们就可以抵制各种冲动,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问题。大部分人的思考很难做到系统性、有方法、有逻辑,通常都是“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不可以做”“我觉得应不应该回来创业”“我觉得美国的生活好不好”“我觉得未来的中国、未来的趋势好不好”,然后就凭借“我觉得”去做决策,但事实上这样做出的决策会有很大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