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內容簡介: |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需要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等方面着手。”数字社会”的研究国内尚不系统。本书拟从”数字信用”与”数字规则”两个全新的维度探究数字社会发展与治理。其中,”数字信用”既是数字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石也是数字社会治理的”软规则”,”数字规则”更多从法律法规层面思考如何加快构建数字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适用于我国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治理体系,给出数字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升未来我国在全球数字空间的竞争力。
|
關於作者: |
唐斯斯,博士,副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办主任、科研管理处处长,支撑和配合有关部门参与了国家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化等相关政策研究、文件起草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十届中青年干部经济论坛三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中青年干部经济论坛二等奖2次,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还曾得到“2015年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资助等;出版专著3部,参编图书多部;发表文章30余篇。张延强,男,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师,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战略咨询、规划设计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烟台市、吉林市、驻马店市、淄博市、青岛市、潍坊市、沧州市、北京市西城区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大数据、数字经济规划等。曾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1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参与编写图书2部;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第1章 缘起:“数字化”重塑社会形态0011.1 数字社会的进化0021.1.1 从狩猎社会到数字社会0021.1.2 信息社会的再认识:知识和效率0041.1.3 数字社会的再进化:数据和计算0061.1.4 数字社会的内涵:基于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维度0071.2 数字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0091.2.1 社会存在数字化0101.2.2 社会连接畅通化0111.2.3 智能计算泛在化0121.2.4 组织结构扁平化0141.2.5 权力机制重构化0151.2.6 数字风险复杂化0161.3 新视角下数字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0181.3.1 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社会的新生产要素0201.3.2 数字身份成为数字社会的新逻辑起点0251.3.3 数字技术成为数字社会的新动力引擎0291.3.4 数字信用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构建基石0341.3.5 数字规则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治理基准035?上篇 数字信用——数字社会构建的新基石与“软规则”第2章 认知:什么是数字信用?0382.1 信任是维系人类文明社会的基因0402.1.1 信任理论——数字信用的理论基础0402.1.2 人类文明形态发展下的信任关系演变0412.1.3 数字信任关系的形成0472.1.4 从数字信任到数字信用0552.2 数字信用的形成动因0572.2.1 根本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传统信任关系失灵与新信任关系缺位叠加0582.2.2 直接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新信任机制构建需求迫切0602.3 数字信用的本质内涵0622.3.1 数字信用的界定0622.3.2 数字信用的主要特性0642.4 数字信用的构建逻辑 (以数建信、以数增信、以数治信)0682.4.1 数字信用演进过程0682.4.2 数字信用构建“三部曲”072第3章 基石:基于数字信用的典型应用场景0843.1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0853.1.1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内容构成0853.1.2 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治理属性0863.1.3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0883.1.4 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0893.2 数字信用精准描绘信用画像0903.2.1 自然人(个人)信用画像0903.2.2 市场主体(企业)信用画像0943.2.3 政府部门信用画像0963.3 数字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0993.3.1 数字信用是社会化的金融基础设施0993.3.2 数字信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1023.3.3 数字信用经济风险抵御能力增强1043.4 数字信用促进数字经济升级1093.4.1 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交易诚信环境1093.4.2 以数字信用加速数据要素交易流通1123.4.3 数字信用为数字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1133.5 数字信用赋能城市治理创新1153.5.1 以数字信用优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1153.5.2 以数字信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创新1173.5.3 以数字信用提升城市风险防范能力119第4章 治理:基于数字信用的社会治理新探索1234.1 新型数字信任架构助推社会善治1254.1.1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1254.1.2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由刚性管制向柔性服务转变1264.1.3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空间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1274.2 数字信用赋予数字资产新范式1284.2.1 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1294.2.2 数字资产的基础设施——区块链1314.2.3 数字资产交易的原理1344.2.4 数字收藏品的兴起1354.3 数字信用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1374.3.1 以数字信用平台提升政府规制能力1374.3.2 数字信任提升政府数字治理合法化1384.3.3 以数字信用驱动政府业务模式创新1384.3.4 以数字信用机制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1394.4 以数字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1404.4.1 基于数字信用的全链条监管1404.4.2 基于数字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1414.4.3 基于数字信用的精准监管1424.4.4 基于数字信用的联合监管144下篇 数字规则——数字社会治理的新基准与“硬约束”第5章 变革:数字规则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475.1 什么是数字规则1485.1.1 数字规则的概念1485.1.2 数字规则的特征1495.1.3 数字规则的形式1505.2 新发展需要与旧规则体系的冲突1515.2.1 社会数字化与个人利益的冲突1515.2.2 数字价值化与社会公正的冲突1535.2.3 数据流动化与数字安全的冲突1545.3 新规则体系构建需要直面的问题1565.3.1 个人信息保护难问题1565.3.2 数据交易难问题1585.3.3 数字市场失灵问题1585.3.4 政务数据共享难1595.4 数字规则体系的建构逻辑1605.4.1 数字“三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基石1625.4.2 良好数字生态: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目标1655.4.3 数字行为规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内核169第6章 探路:全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初探1706.1 各国围绕数字治理加快建章立制1716.1.1 从法律层面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1716.1.2 数据流通交易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1796.1.3 致力于构建与本国产业战略相应的数据跨境政策1836.1.4 加快重塑数字竞争秩序1896.1.5 全球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与执法实践不断丰富1936.2 我国数字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2026.2.1 数据保护正当其时2056.2.2 数据共享纵深推进2076.2.3 数据交易积极探索2096.2.4 数据跨境治理逐步推进2146.2.5 数字市场竞争同步规制2166.3 现有数字规则体系构建中的困境2186.3.1 国外:大国数字规则博弈日趋激烈2186.3.2 国内:数字规则制度体系有待完善221第7章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社会治理规则体系2247.1 数字安全保护规则2267.1.1 基于政府、企业、公民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权力体系2267.1.2 基于数据生命周期与信息敏感度的安全保护框架体系2297.1.3 基于多样化约束手段的全方位数据保护规则体系2347.2 数字开放共享规则2427.2.1 数字开放共享的权利基础:公共数据权2427.2.2 数据开放共享的框架体系:以数据开放全过程和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线2447.2.3 数据开放规则体系:立法先行、标准保障2497.3 数字资产交易规则2547.3.1 数据产权的讨论与界定2547.3.2 数字交易流通框架2587.3.3 数字交易流通规则体系的构建:权属明确、高效融通、全程可控2647.4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2697.4.1 构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四大考量因素2697.4.2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框架体系2727.4.3 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构建2767.5 数字竞争秩序规则2817.5.1 坚持依法科学包容审慎监管原则2817.5.2 构建多视角监管框架2857.5.3 完善数字市场竞争规则体系2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