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書城自編碼: 387480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马识途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28554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編輯推薦:
西南联大,群星闪耀,涓涓细流,泽被后世。
中华文明,甲骨探源,星星之火,传薪续脉。

书中一堂堂课,如妙趣横生的帧帧画面,在西南联大回忆里经典重现;一句句话语,如引人入胜的个个镜头,在师生情谊里永恒定格;一个个甲骨文,如晶莹闪亮的粒粒珍珠,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
內容簡介:
再现西南联大甲骨文课堂,品读甲骨文之美。文化巨匠马识途系统整理唐兰先生“成一家之言”的甲骨文研究试稿。
时隔80余年,马识途回忆在西南联大上学的时光。以甲骨文为媒,追忆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的大师风华。从学生的视角,感受大师眼中甲骨文的种种魅力;以亲历者的视角,传承西南联大的血脉与精神。
關於作者: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1月生。当代作家、书法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党内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等。著有诗文《清江壮歌》《夜谭十记》《夜谭续记》《在地下》《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
目錄
目 录
上卷
西南联大课堂拾趣
〇〇一
课 开课问“东西 ”
        / 〇〇三
第二课 说“西南联大精神 ”
        / 〇〇九
第三课 趣辨方言古音字
        / 〇一三
第四课 “ 中国”二字的力量
        / 〇一九
第五课 顶天立地的“人”字
        / 〇二三
第六课 “ 人”字家族兴旺
        / 〇二九


第七课  象形字拾趣
         / 〇三六
第八课  易混象形字
         / 〇四六
第九课  “ 和”为贵
         / 〇五四
第十课  鼓励独立见解
         / 〇六〇
第十一课 “ 说文解字”“中华民国 ”
         / 〇六五
第十二课 手把手地教大家研究形声字
         / 〇七一
第十三课 人类发展汉字兴
         / 〇七七
第十四课 形近而音异的汉字
         / 〇八三
第十五课 后一课
         / 〇九〇


中卷
马识途甲骨文拾忆
〇九五
忆 就从“一”字说起
        / 〇九七
第二忆 有趣的家庭成员
        / 一〇四
第三忆 与武器形象有关的特别的字
        / 一一一
第四忆 威武的“王”字之属
        / 一二〇
第五忆 形象的从艸之属
        / 一二四
第六忆 意深的“牛”“耳”“贝”字之属
        / 一三五
第七忆 逼真的“女”字旁的形声字
        / 一四三


第八忆  丰富的“人”字属及器官部首衍生字
         / 一四七
第九忆  补 遗
         / 一五〇
第十忆  一些难解字
         / 一五九
第十一忆 自由辩论,独立见解
         / 一六三
第十二忆 别出心裁的古字
         / 一六八
第十三忆 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
         / 一七一

下卷
马识途“说文解字”
一八五

……
后 记  二七二
人物谱  二七四
编后语  二七八
內容試閱
我和甲骨文

( 代序)

凡是认识我马识途这个人的朋友,都说我是革命家、作家和书法家。说我是革命家,我认可,到底为革命出生入死贡献过一点儿力量。说我是作家,我只承认一半,只是为革命呐喊写过几本书,但只能说是一个业余作家。
至于说我是书法家,大概只是因为中国作家协会和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单位曾在北京和成都等地为我办过几次书法展,且将其中三次义展所得悉数捐出资助了寒门学子的原因吧。

八十年过去了,很少有朋友知道我曾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后简称为西南联大)学习和研究过甲骨文。我现在把我和甲骨文这段因缘告诉朋友们。

一九三五年冬,北京学生发起了一二·九救亡运动。全国响应,在上海的我也参加了这个救亡运动。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在中共湖北省委党训班结业后,由当时的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同志作为介绍人和监誓人,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马识途”,宣誓终身革命、永不叛党。此后,我成为职业革命者,以革命为事业,担负着地下党地方领导机构中的重要工作。

一九四一年初,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特务逮捕了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和我的妻子、特委妇女部长刘蕙馨,二人不久后牺牲,我的女儿也下落不明。我因外出工作侥幸得免,潜往重庆向中共中央南方局报告,组织上同意我报考西南联大,要我在昆明隐蔽,等待时机。

我如愿考上了西南联大外国语文学系,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根据我党提出的“勤业勤学勤交友”的“三勤方针”,我在西南联大一方面参与地下党工作,担任了中共西南联大支部书记;另一方面在全国著名学者的门下勤学苦读。我曾修了文字学大家唐兰教授所开的“说文解字”及“甲骨文”和陈梦家教授所开的“铜器铭文金石学”等课程,颇有心得。四年后我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正欲继续深造,却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调令,离开了昆明。
作为共产党员,我遵守党的纪律,奉命执行,放弃了在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并将所有相关的笔记文稿付之一炬。
此后,我冒险犯难,九死一生,战斗到一九四九年,迎来全国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奉命从政,从此在党政群大大小小单位任领导职务,载沉载浮七十余年之久,精业从事,未敢他骛,遂与甲骨文绝缘。但我常回忆当年,对大师们的谆谆教诲,念念不忘。
离休之后,我在文学创作的闲暇时,竟就回忆当年所及,开始撰写“甲骨文拾忆”;尤其是二○一七年我的《夜谭续记》完稿后,更是投入关于甲骨文、金文等在内的古文字研究,写出这本甲骨文笔记,藏之书箧,未敢示人。
二○一九年十一月,忽见报载,甲骨文发现一二○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嘉谕,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坚定文化自信,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演进和文化价值,并提出要确定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方知甲骨文研究大有进步,我兴奋不已,欲图效力。好友朱丹枫曾见过我关于甲骨文的原稿,力主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于二〇二一年春前来拜访,亦以为此乃西南联大甲骨文研究历程之笔记,虽有缺失,却有珍贵的价值,决定出版。我闻讯欣喜,冷藏多年的甲骨文笔记终于要面世了,这或许可算是对八十年前西南联大诸位大师谆谆教诲所交的一份迟到的作业吧。

  马识途 时年一〇七岁

二〇二一年三月

〇〇三










课 开课问“东西”




唐兰


唐兰教授上课来了。
一九四三年九月,我作为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学生选修 了语言文字学专业课程。课来开讲的是中国文字学的 泰斗级人物—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唐兰。课程是语言


〇〇四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文字学必修课“说文解字”,这是语言学科的基础课。我 好不容易才从高年级同学手里半借半买了一部《说文解 字注》 a ,带去听讲。这是出了名的冷门课,专修的只有 五六个同学,而我算一个。我这年二十八岁,是年龄 大、长得有点老气的学生;其他同学差不多才二十岁。 我走进一间草顶土墙的教室,唐兰教授误认为是来旁听 的别系教员,开口问我:“你先生是哪个系的?”我回答 我是选这门课的学生。他有点吃惊地说:“你来修这冷门 的课,那是要陪坐几年冷板凳的哟!”我不知道他是不是 引用了范文澜教授的有名的诗句:“板凳须坐十年冷,文 章不写半句空。”他接着不说什么,就在黑板上用粉笔 写字,好像是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
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又在黑板上画上 两个我们都不认识的字,又像是画,即 b ,问我们: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我们无人作答。他说:“你们不 认得这两个字,那大概知道已是改了称号的‘民国’发生 的事吧。许多军阀混战,南北两年战争,争当总统,打个


a 清 · 段玉裁撰。
b 所书古文字,有时是甲骨文,有时是金文,有时是小篆,尽量将 甲骨文附于前面。






上卷


〇〇五







一九四六年春,西南联大校门


〇〇六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一九三九年,西南联大新校舍平面图






上卷


〇〇七






没完,民不聊生。有个文化人就写了一副对联,专门讽刺 他们,一发布出来,就轰动全国,就是这副对联。”大家 都称赞他写得妙,说南北军阀想当总统,真不是东西。于 是他又指着黑板上那两个字:“骂的就是他们—— 不是东 西。”他给我们讲这个故事,原来是引发我们认识他写的 那两个字。我怎么也没有想通:我们把物件叫“东西”, 骂坏人是“坏东西”,为啥用一“东”一“西”两个字? 他才解说:“古人就是把物件叫作东西,就是这两个字。 你们看这‘东’字就是一包东西两头用绳子结扎起来,
‘西’字也是一包东西一头被结扎起来。就是流传到今 天,我们写的‘东西’两个字。还有一个‘束’字,古字 也只写成似‘东’字状, ,也是两头被结扎的东西,意 为‘结束’。现在我们写的‘东西’二字和‘束’字,本 来就是象形字。今天你们就开始认识三个古文字了。自古
以来都没有‘东西’两个字的字源,现在终于被我们研究 出来了。我们用的许多字,都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来 的。一查字源,便清楚了。”
“不要认为这是冷僻学术,它对于中国文化的演变发 展大有关系。你们要从读《说文解字》 a开始学起。往往

a 东汉 · 许慎著。


〇〇八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一个古文字的发明,有如天上发现一颗新的星星给研究人 员带来无穷的快乐一样。这本是一门有兴味、有学术 价值且重要的学科呀!”a唐兰教授这么一讲,引起我 们对研究古文字的源和流的兴趣。
这便是唐兰教授古文字学开讲的课,成为我毕生 难忘的一课。



















a 唐兰教授开讲就说,虽课名叫“甲骨文”,但要先讲“说文解 字”课。如果不讲“说文解字”课,就无法认识甲骨文,所以他 是讲一年“说文解字”课,才讲半年“甲骨文”,开的课还涉及 金文(铭文)、古音研究等。看似未先讲甲骨文,实则为讲甲骨 文的前导课,即“说文解字”课,目的仍是讲甲骨文。


〇九〇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第十五课
后一课






唐兰教授开的“说文解字”课,我们已经学了一年。 加上他开的“甲骨文”、罗常培教授开的“音韵学”和陈 梦家教授开的“铜器铭文金石学”已一年,我们学习认真 而且认识了一些古文字。
唐兰教授讲后一课时,对我们真切地说: “我们教 学相长,研究古文字课程将告结束。其实我并没有教给 你们多少学识,我不过是为你们打开研究古文字学的大 门,给你们指出一点前行的路径。古文字学知识浩如烟 海,涉足其间的人不多。有的人在海边才湿了鞋,眼看波 涛汹涌,就知难而退了;有的人下海游了去,也有半途而 废的,还有的被水给淹没的。只有很少的人能有坚强的意






上卷


〇九一






志,会锲而不舍、乘风破浪,向隐约渺茫的彼岸奋勇前 进。虽不免载沉载浮,吃不少苦水,终会到达彼岸。踏上 一片茂密的学术森林,那里时见阳光灿烂,时见雨横风 狂,时见荆棘密布,但成功的果实诱人前行。有的一鸣惊 人;有的默默无闻;有的在学术森林里徘徊,了此一生, 却死而无悔。相信学术的道路虽然崎岖,但总有中国人不 断探索,哪怕不过识破一字,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现在我为你们开了门,引你们走到大海边,就要看 你们下海向彼岸勇敢游去了。一切看你们自己的天资和 勤奋。爱迪生说: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 九十九的汗水。’你们考入西南联大,可算幸运的英才。 只要你们发挥天资,更加勤奋,终必成才。现在就看你们 一人抱着一套《说文解字注》,在那‘字以类聚、物以群 分’原则分门别类编的五百四十个部首导引下,在字海里 遨游。各人可凭自己两年来的学习心得,去先认得、再识 得这些古文字。我和其他文字学教授一样,各有所长,各 有所爱,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互相砥砺、相辅相成;不 必泥于古说,也不必宗于现论。要有为自己打出一片学术 天地的信心,有自信,但不自夸。希望有一天也能看见你 们站在这三尺讲台上,听你们慷慨而教后学者,也引他们
下海游向光明的学术彼岸。”


〇九二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唐兰教授和西南联大许多著名教授一样,总是这么真 切地对我们这些即将领得毕业证书、获得学士称号的青年 作送行谈话。
我对这些教授们的教导,特别是对唐兰教授给我“说 文解字”课的指引,心领神会。我打开《说文解字注》, 从页个字开始研读, “一,惟初太极,道立于 一。凡一之属皆从一”。接着是“元、天、丕、吏、史” 等,我读了下去,发现许多字都已经被唐兰教授讲解过, 有的相同,有的近似,有的补说,有的改说,都是持之以 故、言之成理的。
第二页“示”,段注说是“天垂象,见吉凶”,更怪 的是说“三垂,谓日月星也”。唐兰教授以为错解,他说 “示”分明是古人敬神用的祭祀台,人敬神或把祭物放在 祭祀台上或祭祀台旁,人立祭祀台前或旁行礼。“三垂” 明显是支撑祭祀台的三条脚柱,怎会是日月星呢?说“凡 示之属皆从示”倒不错,所有会意的有示旁的字, 大体 都和神事有关,更证明“示”是敬神用的祭祀台。段注
对“神”字解为:“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 声。”唐兰教授又写一个字,就是一只手( )持一块 肉( )放到祭祀台( )上去,不正好是敬神吗?这更 证明“示”是敬神的祭祀台了,哪能扯得到日月星上去?






上卷


〇九三






《说文解字注》有不少是错解、误解或欠解,唐兰 教授经过研究,在讲课时对其中的一些字加以补正。他 很赞成郭沫若将“且”字说解为男性生殖器。所谓敬祖 的“祖”就是古人的生殖崇拜,而非段注所说“供祖先 于神庙也”。郭沫若并非异想天开。我也同意唐兰教授把 “地,从土,也声”的“也”解说为形象如蛇头和蛇尾, 古代满地是蛇也。
后来,我仔细研究课本里五百四十个部首下许多字的 解说,再温习唐兰教授讲的笔记。我虽然尊重段注,但不 迷信段注。我相信近现代许多古文字学家,如章太炎、罗 根生、王国维、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根据出土文物 及遗书的比较,进行的科学的说解,但也并未盲从,未可 迷信。我也照唐兰教授教我们的精神和方法,自作探索, 有自信的,也有自疑的,有重述唐兰教授所解我赞同的, 也有补充的。
现在,我从记忆仓库里拾掇一些教授们所讲的,我在 西南联大古文字专业学习所学的且而今还能记得的寸金片 玉,将其写出来,不分先后,也不一定按“字以类聚,物 以群分”的原则,想起哪一个字就解哪一个字,也不管正 误,全部写出来。如有行家偶见偶闻,予以评说,以致引
为笑谈,便算我的幸运了。






〇九四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我想命个题名,就叫“西南联大课堂拾趣”,姑且附
录于唐兰教授“说文解字”拾忆的尾上,权作骥尾吧。






中卷


一一一












第三忆 与武器形象有关的特别的字





兵 《说文解字注》:“兵,械也。” ,持械 也。这个械就是斤( ),斧头,甲骨文写作 。古代打
斗时,人顺手拿起手中工具如斧头就开打。一些农具也
经常被当作武器,如干( )。《说文解字》只说“从廾
持斤”。“廾”是什么? 其实就是双手( ) , 也是 双手。我发现唐兰教授对“八”“丷”之属也有他独立的 见解。凡是在字下部出现“八”旁、“廾”旁的,都是双 手并举之意,如兵、典、其、真、共、具、與(与)、兴 等字。但“丷”如果是在字的,则不是双手并举之 意了,如並(并)、兼、公、前等字,辞典上将其混编入
“八”部。因此我随唐兰教授,分别说解这些字。“弟”


一一二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唐兰研究的甲骨文拓片






中卷


一一三





字已说过了, “兵”字也解过了,下面说解其余的字。
典 小篆写作 。古代在竹木简上写字,用绳 或捆或穿洞连成,便于有次序地阅读及收藏。 就成为 “典”字的古字。
其 小篆写作 。簸箕之形象,双手持用。
真 眞 此为小篆写法。这个“真”字颇有意
思,始见于《庄子》之书,号曰“真人”。《说文解字 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是道家称修真得道成 仙,后来却和其他字组成真正、真实、真诚等美好的词。
大家相信的“真理”成为常说的词,和成仙毫不相干了。
共 金文写作 。小篆写作 。这个“共”字
更有意思。我国自从兴起共产主义理想后,它便成为使用 频率颇高的字了,但却很少有人去说解。这个字的形象颇
合于今日字义,是双手捧一件贵重之物,但为何物却无法
判断。而这个甲骨文为 ,为共同捧一块好东西 。用
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了。更有意思的是, 古“共”字还有一形象是 ,四只手握在一起的样子, 共同奋斗之义,和今日团结之义更合了!这是古人造的 字,颇有点像古人几千年前就造出“大同思想”一样。这 样的说解,你可能说,不像是学术的讨论了。也罢,我姑
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吧。


一一四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具 甲骨文上就是这么画的,两手举着一个像 鼎一样的东西。又写作 ,像双手要在鼎口放进什么东 西的模样。金文写作 。这个字在《说文解字注》里释 为“共置也。从廾贝省”。这个字的甲骨文却引来一场争
议。陈梦家教授认为那中间是一个鼎,郭沫若却说甲骨文
已写成 ,明显变成“具”字了。是鼎是具,有了疑义。
因《说文解字》是“从廾贝省。古以贝为货”。当然郭沫 若还认为是鼎,而其他人则多认为是贝。此字实乃两手举 鼎之形。把“廾”释为两只手是正确的,两位大家对此看
法一致。
与 與 此为古“與”字写法。下面有两只手捧
一个 形的东西,不知为何物。此字主要作介词、动词、
连词。
兴 興 小篆写作 。《说文解字》:“起 也。从舁同。同力也。”两手捧 ,古解为“同”字。
并(並)、兼、公、前,这些字是把“八”放在字头
上的,却不能解读为双手( )并举了。
并 並 二人并立之状,形与义相同。
兼 此为小篆写法。一只手握住两把禾苗。
形与义同,兼者并也。
公 《说文解字注》:“公,平分也。从八厶。






中卷


一一五





八,犹背也。韩非曰: ‘背厶为公。’”韩非子:“公者, 平也,正也。”都是正解。只是这个“厶”字怎解?韩 非子解为“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是循环自 解,等于无解。只有形象说是“自环”, “厶”字可解为 环,封闭的环便解为“厶”了,勉强说得通。但《说文解 字》的“公”字只有 和 ,却有形无声,于是只有加
“禾”旁的“私”字通行,而“厶”字被废去。
前 歬 小篆写作 。形如一只脚在一条船上。
《说文解字注》:“不行而进谓之前。从止在舟上。”这 样解释“前”字,颇觉勉强。今日只写成“前”,再无 “歬”通用,得细分析。“前”字的确是从“歬”字化 出的现代书写。写成“歬”,这上面实是 、 ,就是 “止”字,十分明显;下面写成 、 ,舟形。今日写成 “前”字。
从兵字说到分别以“八”和“丷”作为字底和字顶 的不同。凡“ ”作字底的,都是双手形象,不能与 “八”字和“大”字相混。现在该说到与兵相关的打仗用 的武器了。唐兰教授说,古代男人就是狩猎、耕作、打 仗;女人就是种植、采摘、饲养,更重要的是生打仗的武 士和做家务的女娃。这也就是说古人的一生就是生存、打
仗和传宗接代的事了。而打仗更是常事,因此就出现了各


一一六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种武器。大概早是用肉体相搏。看那个“鬥(斗)”的 古字形象是 ,肉体相搏,拳脚相攻。当然,顺手就用
劳动工具作为武器。男人经常带在手边的斧头和砍刀,后 来发展为专用的打斗武器,惯用的就是戈、矛、剑、戟 等。所谓十八般武器,形状各异,功能不同,而古代常 用的重要武器— 弓箭,以竹木削成或铜铁打造的箭矢, 可以发动远程攻击。于是用来防御的城郭沟池、宫墙卫 池、望远的亭台楼阁相继产生,同时很多文字也相应地被 发明了,以作交流之用。许多字已不可解,有些字虽然还 有原始的痕迹,但大多成为形声字,无解读的意义了。
唐 兰教 授只 解 说了 “战 ”“争 ” 和已 说 过的 肉体
斗争的“鬥 ”。“战 ”, 《说文解字注》:“ 从戈,单
声。”“战”和“单”是双声字,形亦近,是假借字。说
到“争 ( )”字却是很形象的字,一只手伸出,另一只
手持一个棒,两人正在争抢棒子的样子。
唐兰教授认为, “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这十个字都与武器有关。甲, ,小篆写 作 ,可以解为一种武器形象或一种战甲。乙, ,也 是一种武器。丙, 、 ,也许是火攻的工具,故古来 丙属火。丁, ,也是一种武器。至于戊, ,小篆写 作 ,大都解为类似戈的武器,或加了钩,或解为人执






中卷


一一七





戈守卫,所以古称“戍 ( )边”,就是守卫边疆的意 思。己, ,小篆写作 ,很像一个弓,也有解为人挺着 肚子的样子。庚, ,小篆写作 ,是手握一个武器叉 ( ),在练叉也。辛, 、 ,已被公认为一种惩罚性
的刑具。壬, ,金文写作 ,形近工具,也可能是一种 武器。至于癸, ,籀文写作 ,小篆写作 ,也为一
种武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十个字皆为武器之属,也算一解。
“癸”字头上那个顶“癶”,其实是 的简写。这 是两个“止”字并列背立。發、癹以及所有写作“癶”字
作顶的字,都应解为两个“止”字,即两只脚,所以《说
文解字注》谓“癹( )”为足踏夷草。但是《说文解字 注》对“殳( ) ”的解读则不同,认为“殳”是一种 立在车前伸出的武器, “从又,几声”。其甲骨文为 , 是手持的一个尖锐的武器。从又,实即从手( ), 故 几( 、) 与 通。从这个“癹”字就连到一个常见的
“发(發)”字,可解为武士双脚立地,手持 ,以引弓 发射,故“發”的原意为发射武器也,后通用为送出去之
意。不过,为何把双脚放在字顶呢?不解。
说到止( )又联想到解常用字,如“此( )”
字,解为人到此即止之意。


一一八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有关战事的兽骨刻辞






中卷


一一九





正 小篆写作 。逢“— ”即止曰正, “正”是
“征”的初文。“囗”表征伐之地, “止”表行为。另一
个“正”字脚歪着, ,竟解为“反”字,反者正之反
也。这样说解“正”与“反”,可疑。
是 此为小篆写法。从日,正声,正直就是
“是”。这算一解,但无法作别解,姑且从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