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马拉松名将手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战
》
售價:HK$
79.4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編輯推薦: |
1.深度讲述12位西方哲学大师,贯穿古典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启蒙时代、近现代,纵览西方哲学史的演变与发展,了解不同时代的思想进程。 2.从人生轨迹发现这些哲学家们平凡中的不平凡,用大师的故事埋下励志的种子。 3.从时代背景感受他们如何引领历史、改革创新,从历史、地理、文化的角度,身临其境体验大师们的启迪与超越。 4.从思想理念学习他们的智慧与思辨,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读各位大师的主要思想和理念,非常适合哲学入门。 5.从名言名段聆听他们跨越时代的强音,读一读大师的话语,以小见大,延展出对哲学观点的解析与补充。 6.从时事关联探讨他们对于当今世界的指引,从辩证的角度将时事生活与哲学思想联动理解,思考当下现状,展望未来发展。
|
內容簡介: |
韩国多所知名大学哲学系老师深度讲述12位西方哲学大师,本套丛书分两辑,第二辑6册为:《亚当·斯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
12位哲学家贯穿古典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启蒙时代到近现代,孩子将读到他们的人生轨迹、时代背景、思想理念、名言名段、时事关联,从书里了解西方哲学史的演变与发展,了解不同时代的思想进程,从自然到自己、从个人到社会,哲思永不过时,智慧常读常新,帮助孩子们在哲学家的故事中启迪认知,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
關於作者: |
[韩]Goodwill哲学研究所
Goodwill哲学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10月,十余年来为小学、初中、高中生和哲学论述相关教育者,提供创意思维能力的优质开发和推广教育内容,以授课经验和研究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核心。Goodwill哲学研究所的老师们以专业的学问为基础,超越人文界和自然界的视野,努力宣传和实践着哲学和教育所追求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知识培养。
|
目錄:
|
《亚当·斯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
|
內容試閱:
|
一个沉迷于道德哲学的苏格兰人
1723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出生于英国苏格拉底地区一个名为寇克卡迪的小型港口城市。
苏格兰如今隶属于英国,但最初的苏格兰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独立国家。寇克卡迪位于苏格兰王国的首都爱丁堡北边的海岸上。
亚当·斯密的父亲是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不过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就去世了。
亚当·斯密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之后能成为一名牧师。亚当·斯密也遵从母亲的意愿,在14岁时考入格拉斯哥大学。
作为港口城市,格拉斯哥的经济极为发达,与爱丁堡同为苏格兰的中心。格拉斯哥大学的氛围也跟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活力。
亚当·斯密在这所学校攻读“道德哲学(moral philosophy)”。提及“道德”,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一些高尚的东西,但西方的道德哲学讲述的并不是这种内容。
对于道德哲学中的“道德(moral)”,我们可以理解为“习俗”,简单来说就是“当代人们普遍的行为模式”。
道德哲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为什么工作,彼此之间存在何种联系”等问题的学问,类似于如今的社会心理学,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学问,属于心理学领域。
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后,亚当·斯密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他便是当时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的弗兰西斯·哈奇森(1694—1746)。弗兰西斯·哈奇森帮助亚当·斯密纠正了学习的方向,让他走上学者之路。就连让亚当·斯密名声大噪的《道德情操论》也是受到哈奇森的作品《道德哲学世界》的启发而创作的。
当时,教授和弟子的关系就如同君臣一样严格,但哈奇森依然将自己执教的机会让给亚当·斯密,同时为对方日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基础。
从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亚当·斯密选择进入牛津大学进修,但最终没能毕业。
在28岁那一年,亚当·斯密最终成为曾经的母校——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名教授。据说,除了道德哲学之外,他还在大学教授过神学、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等。
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十年。日后,他称那段时期是他人生中“最有益、最幸福、最光荣的时期”。
1759年,亚当·斯密总结自己对伦理学的理解,创作出版了《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主要讲述的是划分人的行为合理性的标准。
有些人认为法律是判断行为准则的标准。即他们认为违反法律的行为是不合理的,而遵守法律的行为则是合理的。
不同于这种观点,亚当·斯密认为,能够引发别人同情的行为就是合理的行为。这里的同情指的是在某种情况或条件下引发共鸣。
因为人拥有“同情”这一道德情感,所以能够根据自己的良心判断是非。通过《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各国声名远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