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东亚文明八千年

書城自編碼: 386156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沈福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60323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31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05.0
《现代美国的起源》
+

HK$ 290.4
《经纬度丛书·阿富汗:冲突与动荡800年》
+

HK$ 205.0
《万有引力书系 · 百年腐朽:一部西班牙政治史》
編輯推薦:
本书根据考古发现和对历史的重新整理,审视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吸收了学术界新的研究进展,对不同时期世界主流文明与东亚文明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重点阐述了在通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中东亚文明所起的重大作用。一编在手,东亚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精粹一览无遗。
內容簡介:
本书用晓畅的文字,以世界文明大潮为经络,阐述以黄河和长江为主体的东亚文明中心从诞生、成长、传承、发扬到转型的全过程,对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东亚文明与世界其他主要文明潮流发生的联系,以及彼此经过交流、碰撞、更新达到融和的历史作综合评述。整部作品视野广阔,将中国文明置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大舞台上,要言不烦地叙述中华文明以及东亚文明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将东亚文明数千年来的辉煌成果囊括其中,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学问上的博古通今。
關於作者:
沈福伟(1935—2021),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退休教授,曾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亚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现代化与世界经济。著有《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与非洲》、《中外文化因缘》、Cultural Flow Between China and Outside World Thoughout History、《中国与西亚、非洲文化交流志》(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之一)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目錄
目 录
卷首语 文明的潮流1
上编 成长
第一章 东亚文明的曙光3
一、东亚的地理环境3
二、东亚文明的诞生8
三、东亚农艺的区域特色15
(一)世界农艺作物八大中心15
(二)长江流域稻作农业的原生中心20
(三)稻作文化的海外传播25
四、东亚文明展示的文化社会形态之一:长江文明33
(一)长江流域的湿地农业33
(二)长江流域早期的饮食文化36
(三)长江流域早期的丝、漆、玉琢和干栏文化39
五、东亚文明展示的文化社会形态之二:黄河文明44
(一)黄河流域的旱地农业44
(二)黄河流域早期的饮食文化48
(三)黄河流域的冶铜工艺51
六、走进文明社会54
(一)冶金与城市的出现54
(二)玉文化和中原文明的崛起56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的古典时代65
一、夏代开创的文明中心65
二、神权与王权合一的商文明71
三、西周宗法制度下的中原文明81
四、东亚文明中心的礼俗96
第三章 东亚文明中心的三合一范式104
一、走进铁器时代的成周东亚文明中心104
二、东亚文明中心之一的夏文化区109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俗110
(二)土地私有化进程中社会关系的变化115
(三)私学兴起催发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118
(四)实施郡县地方行政,强化中央集权体制124
三、东亚文明中心之二的楚文化区126
(一)楚文化源流126
(二)楚、越争战下的文化融合129
四、东亚文明中心之三的越文化区132
(一)百越民族的形成132
(二)吴越文化的地域特色134
五、太平洋上古老的文化传递线139
(一)东海、北太平洋区139
(二)南海、波利尼西亚区149
六、南海、印度洋文化传递线151
第四章 东亚与西亚、地中海三大文明中心最早的联系157
一、商周文化与草原民族157
(一)商周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157
(二)公元前6世纪通向欧洲的丝绸之路159
二、古代西方文明大国如何称呼中国163
(一)中华文明的前哨:葱岭东侧的西周国163
(二)伊朗化的中国译名164
(三)希腊使节造访洛阳166
三、中国西南高地居民和东南亚文化170
(一)中国南方的大石文化170
(二)移民与铜鼓文化172
(三)哀牢国与中国南方棉织业基地的成长175
四、《山海经》中的亚洲地理知识179
(一)《山海经》的年代与佛教信息179
(二)《山海经》中的亚洲民族与美索不达米亚184
五、东方与西方:文明的边界188
(一)波斯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互动188
(二)文明世界中的东方与西方:亚历山大东征催发的文明旋流190
第五章 秦汉开放的丝绸之路与西域文明的东传194
一、秦汉帝国与天山南北政治形势的变化194
(一)统一王朝的政治体制与农牧界线的设定194
(二)最早出国考察的张骞198
(三)陆上丝绸之路200
(四)海上丝绸之路202
二、中国和大宛、康居:草原民族的传媒204
(一)汉代的西域204
(二)文化的链环205
三、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的主体207
(一)汉代的安息207
(二)各显其长的中伊技艺209
四、中国和罗马:最阔绰的贸易伙伴211
(一)汉代的大秦211
(二)《魏略》中的大秦都:罗马城213
(三)罗马世界和中国文明215
五、中国和印度:海陆交通的枢纽217
(一)汉代的月氏、天竺217
(二)中印工艺交流和佛教东传219
六、东亚文明圈的形成221
(一)中国向朝鲜半岛的三次移民潮221
(二)秦汉时代的越南223
(三)永昌郡和中南半岛224
(四)徐福东渡232
(五)弥生文化时代的日本233
第六章 丝路和3—6世纪涌动的文明大潮236
一、伊朗文明与骑马民族的东进236
(一)草原帝国的迭兴236
(二)南北朝时期的交通239
二、通向拜占庭和罗马之路240
(一)中国和拂菻240
(二)养蚕和丝织的种籽242
(三)罗马和中国玻璃制造业243
三、佛教和求法运动244
(一)西天佛国:朱士行到惠生的理想国244
(二)佛典翻译和中国文学246
(三)佛教美术和中国艺坛248
四、外侨和新宗教、新文明248
(一)沙漠城镇和新宗教248
(二)北方艺术中的外来风格250
五、中外科学技术交流252
(一)天文、算术252
(二)甲骑具装252
(三)制陶技术255
(四)园艺作物256
六、东进的移民与佛教257
(一)邪马台国和亶洲257
(二)汉族移民和日本丝绸文化的肇始258
(三)佛教的东渡260
(四)百炼钢传承下的日本刀261
七、美洲航路的发现264
(一)慧深所见扶桑国264
(二)中国人首先“发现新大陆”265
八、隋朝统一全国,重振东亚文明雄风266
(一)隋和西域各国的关系267
(二)日本遣隋使和飞鸟文化269
(三)林邑、赤土和印度文化271
第七章 世界三大宗教文明与东西方文化融通273
一、世界三大宗教文明的形成273
(一)欧洲基督教的分化273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275
(三)成为佛教文明中心的中国佛教276
二、大唐帝国的政体279
(一)大唐盛世的国疆与政区279
(二)大兴学校,更新儒家教育284
(三)推进科考下的职官制度287
三、礼法并治下的唐律293
四、唐代礼俗与节令300
(一)五味与食疗300
(二)面目一新的酒菜花果303
(三)茶饮成风311
(四)饮食文化的高峰期312
(五)唐代市井风俗318
五、唐代的交通线325
(一)安西—西域道325
(二)安南—天竺道326
(三)广州—海夷道326
(四)对日交通和日本遣唐使328
(五)唐代的对外窗口:敦煌和广州329
(六)亚洲文明的中心:长安331
六、伊斯兰世界与东亚文明333
(一)乌玛耶时期与唐朝的关系333
(二)阿拔斯时期与唐朝的关系334
(三)中国工艺与伊斯兰文明335
(四)阿拉伯炼丹家337
(五)阿拉伯香药338
七、唐和拜占庭及非洲339
(一)唐和拜占庭339
(二)杜环和唐代的非洲知识341
八、唐和印度342
(一)中印文化使者玄奘342
(二)王玄策的业绩343
(三)印度天文学和瞿昙监344
(四)印度医药和技术345
九、唐代东亚文明的繁荣346
(一)唐和新罗佛教文化的交流346
(二)唐代的新罗侨民348
(三)日本遣唐学生、僧侣和大化革新349
(四)鉴真东瀛传律、传艺352
(五)白居易和日本白体诗353
(六)日本文字的诞生354
十、中印文化交替影响下的东南亚各国356
(一)安南、环王356
(二)真腊357
(三)骠国358
(四)堕和罗359
(五)诃陵、佛逝360
第八章 跨进中国的航海世纪362
一、宋代的海洋外交362
(一)高丽362
(二)日本364
(三)交趾、占城365
(四)真腊366
(五)麻逸367
(六)渤泥367
(七)三佛齐、阇婆、蒲端368
(八)马来半岛各国370
(九)蒲甘371
(十)天竺、注辇371
(十一)大食373
(十二)俞卢和地374
(十三)拂菻376
二、宋代海外贸易的兴旺377
(一)宋代的海港377
(二)丝绸的海外市场383
(三)海上陶瓷之路384
(四)宋代五大进口货物387
三、东亚地区文明的互动389
(一)北宋日僧入华巡礼389
(二)南宋禅宗东渡391
(三)日本宋学的兴起393
(四)王氏高丽与宋文化394
(五)越南的文化革新396
四、中国三大发明在海外398
(一)航海罗盘398
(二)造纸与印刷术399
第九章 欧洲将目光转向东方世界402
一、迅速拓展的世界402
(一)从十字军东征到蒙古西征402
(二)世界三大文明的实地见闻404
(三)汪大渊考察的海外文明406
二、元代中国社会的变迁408
(一)激荡变化中的中国社会408
(二)道教的全盛时期414
三、元与亚非国家的通使和文化交流417
(一)杨庭璧出使马八儿、俱蓝417
(二)元与麻喏巴歇的关系418
(三)元与缅甸419
(四)周达观真腊见闻420
(五)中泰关系的新纪元421
(六)元与东非国家的通使422
(七)元与高丽423
(八)元与越南424
四、元帝国和钦察汗国425
(一)钦察汗国和中国文化425
(二)元代的钦察人427
五、元帝国和伊儿汗国430
(一)伊儿汗国和中国文化430
(二)元代的伊朗人、阿拉伯人433
六、元帝国与地中海世界435
(一)阿耽出使法里郎与阿鲁乾伯国435
(二)元与马木鲁克的文化交流437
(三)元与罗马教廷439
七、风靡亚非欧三大洲的中国丝绸和瓷器441
八、中国文明在欧洲的曙光444
(一)造纸与制瓷444
(二)化学与火器444
(三)地图、山水画445
(四)活字印刷446

下编 新潮
第十章 明帝国与三大洋联通后的文明大潮451
一、明代政治体制与社会452
(一)君主极权的政治体制452
(二)长江经济带主导海洋贸易发展459
(三)四大城市群的兴起465
二、处在海洋文明新潮下的东亚文明471
(一)新形势下的朝鲜471
(二)越南与大明文化475
(三)日本遣明船和勘合贸易477
(四)室町幕府与东山文化481
(五)日本的朱子学与汉籍和训485
(六)明人的日本趣味与寄语和歌486
(七)水墨画家雪舟的江浙山水情结488
(八)陈元赟和日本文化495
(九)朱舜水和水户学派496
(十)中国美术与日本黄檗文化497
(十一)东皋禅师与日本琴学中兴505
(十二)《剪灯新话》和日本翻案小说511
三、中国帆船探测好望角航路518
(一)郑和宝船队开创的大航海时代518
(二)《郑和航海图》上的非洲针路521
(三)探测大西洋524
四、明和伊斯兰世界的交往527
(一)明和伊斯兰文明527
(二) 地中海西部的鲁密国和日落国531
五、南洋华侨和文化移植535
六、中国和走向世界的欧洲538
(一)来自地中海的阿速与沙哈鲁使节538
(二)中葡通使与澳门开放对欧贸易540
(三)天主教开教中华:从利玛窦来华到卜弥格出使罗马542
(四)卫匡国编制中国地图、报道中国现状545
七、通向美洲的太平洋丝绸之路547
(一)漳州、马尼拉、墨西哥帆船贸易线547
(二)中国风尚初渡美洲548
八、折扇的环球风行:从中国、日本到美洲、欧洲549
第十一章 清代前期西学的吸纳与欧洲的中国文化热561
一、清初政治形势与督抚合一的行政建置561
二、康熙帝和西方文明564
(一)西洋新历和西方传教士564
(二)康熙帝和法王路易十四565
三、18世纪的中西文明观567
(一)莱布尼兹的中西观567
(二)欧洲探索中国文化、科学568
(三)中国历史纪年启发欧洲人重新思考人类的起源570
(四)樊守义和文艺复兴发祥地的考察574
(五)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中国观575
(六)中国君主政治在西方的鼓吹576
四、洛可可时期的中西艺术和文学577
(一)华瓷展现的艺术天地577
(二)茶文化和欧洲社会579
(三)英华庭园和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580
五、乾隆帝和西方文明582
(一)乾隆宫廷中的西洋技艺582
(二)英使马卡尔尼和西洋科学仪器实展583
六、进入转折时期的东亚文明585
(一)华人移民和日本文化585
(二)本草学在日本586
(三)中朝文学和文人学者的交谊587
(四)越南顺化的建设和湄公河三角洲的开发588
七、中国和俄国文明的接触589
(一)北京的俄国传道团589
(二)中俄文学的早期联系590
八、美国和中国文明的初会591
(一)中美关系的发端591
(二)茶文化在合众国的流行592
第十二章 清代后期转向工业化的中华文明与日本的崛起594
一、工业化与海洋文明的链接594
(一)飞剪船与构建环球贸易体系594
(二)涵盖世界的茶文化597
(三)从造船业启动中国的工业化600
二、基督教传教士推动西潮进中国603
(一)传教与开埠603
(二)国际知识与新闻的传媒605
(三)西医与洋学堂起着推动中国沿海城市与欧洲文明接轨的杠杆作用608
(四)李善兰和传教士在上海合作译书,开启传播新知识的发动机615
三、西学在论争中推进620
(一)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620
(二)天演论与民权思想的张扬624
(三)科举制度的没落627
四、边疆危机下赴华探险的外国考察团628
(一)受到列强觊觎的中国边疆:失地与租界628
(二)欧洲列强派考察团在中国搜集科学情报(1856—1914年)629
五、千年古物遭遇浩劫,流失海外631
六、日本率先在亚洲实现工业化634
(一)江户幕府的锁国政策634
(二)打开国门以后各藩呼吁引进议会政治制度640
(三)明治维新与民权运动的兴起644
(四)日本产业革命的成功648
七、中国转向日本追赶西潮652
第十三章 19世纪以来海外华人与文明新潮657
一、清代后期东南亚华侨社会658
(一)西方殖民统治下的海外华人658
(二)兰芳公司和西加里曼丹华侨社会660
(三)19世纪东南亚契约华工661
二、在美洲的中国侨民664
(一)拉丁美洲契约华工664
(二)华人和美国西部的开发666
三、在非洲的中国侨民668
(一)西印度洋诸岛的华人社会668
(二)华工和南非的经济开发669
四、海外华人对马来半岛的贡献671
(一)锡矿的开采671
(二)橡胶的种植672
(三)华人文化的影响673
五、中华文明和东南亚各国675
(一)印度支那三国的华人社会675
(二)水乳交融的中泰文化676
(三)缅甸的华商和华工679
(四)菲律宾华人文化681
(五)印度尼西亚的中华文化682
第十四章 百年巨变:现代化浪潮推动下风云突变的中华文明685
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留学运动685
(一)修建人才培养的金字塔685
(二)庚款引发留学美国的西潮687
(三)归国留学生组成了向现代化进军的主力689
二、“实业救国”思想引领企业管理改革692
(一)“实业救国”思想与新企业的诞生692
(二)借鉴与吸纳美国企业管理学说694
(三)棉业改进推动纺织业振兴695
三、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前景696
(一)文体改革与文学革命696
(二)构筑艺术浪潮的新天地(美术、舞台、音乐)700
(三)学制改革的立与破705
四、科学与教育的国际合作707
(一)建立有自主权的国际科学协作707
(二)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710
(三)中法科学与教育合作712
(四)平民教育的推广713
(五)医学教育的国际合作717
(六)新工艺运动与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实践719
五、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世界对中国热的升温723
(一)发生在西方的东方文化运动723
(二)欧洲汉学研究的高潮727
(三)中国文化在西方日益大众化730
六、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推行现代化变革的智谋(1980—2016年)736
(一)全球化引领世界经济高涨736
(二)中华文明与变革的智谋743
(三)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为未来设计蓝图747
第十五章 东亚文明的世界性贡献749
一、名扬千古的丝绸文化749
二、极具艺术情趣的瓷文化756
三、造漆工艺让人间绚丽多彩763
四、造纸和印刷:古代信息技术的划时代跨越770
五、开创大航海时代的耳目:罗盘导航技术784
六、震撼人类历史进程的发明:火药与火炮的研制788
七、中华武艺与兵学的辉煌成就792
八、保健饮料茶叶与中华医药的推广798
九、东方饮食文化的奇葩:中华美食806
十、独树一帜的东亚建筑与庭园艺术809
参考书目813
內容試閱
文明的潮流
与漫长的地质时代相比,人类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逐渐过渡的历史,距今大致只有一万年。种植经济引起的“食物生产革命”,前提是必须要有土地和水,土地和水,无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子。平整土地大约算得上是人类开发自然资源所从事的第一件有意义的工程了,无论可耕地还是可居地,都是经过人工开垦和平整才会出现,这样的场地,在此前处于初始阶段的农业社会中是尚未有过的;大河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世界文明最初就是大河文明。尼罗河唤醒了埃及人的智慧,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造就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辉煌文明,印度河启迪了达罗毗荼人的创造力,黄河和长江催发了华夏民族去缔造独树一帜的东亚文明,这就是人类从野蛮跨入文明阶段时,最初使地球发生的变化。
平整土地、调整水源、建造可以供成千上万甚或数以万计的人居住的城市,使地平线上出现了新的景观。公元前3500年,世界文明进入了以铸造青铜器为主要工艺手段的城市文明阶段,在两河流域,诞生了第一批城市之后,新兴城市便随之在大河沿线绽放,标志着野蛮社会经过“城市革命”,进入了冶炼青铜器的文明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双重增长,最终促使氏族社会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给构建阶级分化的国家提供了前提和必要的条件。战争作为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冲突的非常规的手段,往往会成为取得新土地、新的水源和劳动力的一个不失时机的策略,一条引领新一轮社会进步的途径,以致在文明进程中,许多实际例子都说明,通常是武力征服培植了城市文明,原先自给自足的村落因此变成了工商兼有的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自公元前2200年阿卡德的闪族统治者萨冈夺取巴比伦城,建立统一王朝开始,直到公元前18世纪,才由汉谟拉比完成统一大业,缔建了一个面积不足25万平方千米的古巴比伦王国。同一个时期的东亚地区,在黄河中游山西南部襄汾县的陶寺发现的龙山文化土城,面积有约280万平方米(2.8平方千米)。其中的小城有1400平方米的观象台的遗址,符合《尚书·尧典》中唐尧时代已有“观象授时”的记录。在长江三角洲的浙江余姚莫角山,2007年发现的一座良渚文化的古城,总面积有290多万平方米(2.9平方千米),算得上是公元前2200年古城中最大的一座了。公元前2000年由夏禹建立了夏后氏统治的国家,首先在黄河流域构建了一个统一王朝。这个在中国北部最早成立的王朝,管辖了近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领土之广,远远胜过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帝国。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到的遗址和遗物,再现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利用风力、浮力、机械力和畜力,发明了船只、风帆、风箱、车子、织机、瓷砖、玻璃和冶金技术,修筑了可以长期保存的坟墓、庙宇、宫室和工场,并使来自远方的外来物品一一融入当地的城市生活,成为常用物品。尼罗河畔修建的金字塔,曾是人类直到19世纪一直未能超越的建筑高度。埃及在跨进青铜器时代以后,在尼罗河和西奈半岛建立了一批城市,分布沿线长达1000千米。像卢克索神庙,以及阿比托斯、孟菲斯、底比斯这些用石头叠起来的雄伟古都,它们作为历史的记忆库,直到今天仍在向后人昭示着业已逝去的古老文明昔日的光华。在印度河谷地信德的古老居民点摩亨佐达罗(Mohenjo Daro),由土坯砖构筑的两层房组成的大街小巷,面积达到2.6平方千米,年代却比阿卡德的萨冈建立的帝国还要早些。古巴比伦的城市绵延长达900千米。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的古城市群中,有离开两河汇合处80千米、位于幼发拉底河左岸的古城埃利都(Eridu),遗址保留了世界上最古的观象台和刻写楔形文字的众多泥版。《圣约》中的伊勒克,当初叫乌卢克(Uruk),后来希腊人称作安谷城,不但是个古都,也是个“典籍之都”,拥有最早的图书馆,算得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都会。苏美尔的城市伊立克,还筑有金字塔式的塔庙齐古拉,使用沥青,先后修筑了四次。至于那座奠基在砖头之上的,城墙高达10米、厚有30米的巴比伦城,更是一座辉煌的大城。估计公元前2500年,这些城市可容纳的居民已有8000—12000人。这些城市使用了宏伟的石头、黏性的釉彩修筑人间的天堂,使用了轻便的战车和力畜运输商货,人们为此倾注了一段段广积财富、技术更新、商贸发达、文明进步的历史。
由畜牧业、农业和工商业三大板块集中的城市组建而成的文明社会中,城市生活的日益丰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引领着世界文明向前大步迈进。城市文明是财富集中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标志着金属冶炼、建筑工程和远距离商品交换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出现的还有王权、文字、法典和制度化的宗庙(或神庙)祭祀。
城市诞生后,首先在埃及、巴比伦和中国中部确立了三大文明中心,随后扩散到周边的亚述、叙利亚、伊朗、信德、旁遮普、克里特、希腊诸岛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然后才轮到希腊本土、库班草原和里海地区绽放文明之花。
公元前2000年以后,世界文明以铁器时代为标志,继续壮大城市文明。埃及的尼罗河文明、西亚的肥沃新月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文明,以及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东亚文明,这四大传统文明,在以后的2000年中继续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并以创造的文字,形成各自独立的文明标识。埃及的领土在公元前15世纪一度扩展到叙利亚、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巴比伦在汉谟拉比时代一度繁荣,随后在它的东部边境出现了游牧民族加西特人的骑马文化,第一次在高度发展的文明中心地区形成农牧交错的特殊分工。在印度河文明地区,由于公元前1600年手持铁器的雅利安人自开布尔山口入侵,迫使印度河原住民向东开发恒河沼泽地,由此展开了使用梵文(sanskrit)的吠陀时期。中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先后成立了夏、商两个王朝,创造了以龟甲、牛肩胛骨为书板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为东亚文明使用的单音节方块字文字体系提供了初期的范本。
小亚细亚由于冶铁技艺的飞速发展,展开了新一轮的文明浪潮。使用铁器的海克索斯人和希提人先后从卡巴杜西亚侵入幼发拉底河。老家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哈里斯河的希提人属于蒙古利亚族,在公元前15世纪建立了一个帝国,将埃及、肥沃新月和爱琴世界民族连成一体。这是继古巴比伦王国之后,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兵器,迅速出现的又一个疆域更加广袤的帝国,它的领土大约达到了150万平方千米,堪与东亚的商文明区相提并列,可惜的是,它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
进入公元前1000年之后,历史经历了一大转折:陆地上的车和马文化、海洋上帆船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许多新兴民族凭着他们的智慧、毅力和找到的资源,缔建起各式各样的文明社会,使文化圈的振波逐渐扩大,彼此纵横交叉,强化了原先被崇山峻岭和海洋分隔的各个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交流。地中海东部许多民族使用铁制的武器和马匹,战胜对手,战争的规模因此比起以往更加扩大,破坏力也愈演愈烈,战争逐渐演绎成促使文明的整合,冲破地域、民族和信仰不同的一种手段,反复发生。
在以后的1000年中,几个使用铁器的骑马民族在越来越广阔的天地中,凭借他们的优势,接二连三地建立起多民族的帝国,运用统治集团所具有的权力,强迫其他民族并入这些新近崛起的文明联合体,来扩大自身的权势和财富。文明的传播因此演变成极不文明的杀戮和破坏,战争与机遇成了一对难以分割的连体儿,使早先的一些文明古国下降为弱势民族。古巴比伦和埃及先后成为新兴帝国的省份,从此变成了地理名称。古老的埃及接连遭受斐利斯丁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的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王大流士征服了埃及,埃及从此失去了独立的地位,逐渐退出了文明中心的序列。昙花一现的大流士帝国证实了在它那个时代,要在文明发达地区建造一个包容多元文化而且领土广达400万平方千米的帝国,只能以违背时代潮流而迅速崩溃。但是波斯从那时起,确已升格为西亚文明的中心,波斯文明在以后的1000年中,构成了和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东西相对的东方文明的中心。从此出现了东方与西方两大不同体系的文明的对峙。
自公元前12世纪希腊社会进入铁器时代以来,希腊人便以城邦的政治体制活跃在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克里特、塞浦路斯、爱琴海、黑海和小亚细亚半岛、利凡特以及埃及,连同希腊本土,形成了希腊文明圈。希腊人接受了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的拼音文字,再添上元音,完成了拼音文字,由此奠定了西方语文的基石。希腊文明的兴起,标志着欧洲走进了文明社会。
非洲、亚洲和欧洲先后进入铁器时代以后,在欧洲出现了以地中海世界为主体的罗马帝国,这个面积在4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庞杂帝国,由于文化、宗教和语言的迥异,到公元395年最终分裂成东西两部,西部以罗马城为中心,统有西欧、北非;东部以拜占庭城为中心,将东欧、希腊、俄罗斯和小亚细亚划入圈内。在东亚同样建立了有广大疆域的统一国家,先有秦汉帝国,后有隋唐帝国相继,西汉王朝的领土接近600万平方千米,公元669年以后的大唐帝国更是一个疆土拓展到1155万平方千米的超级帝国,影响遍及整个亚洲,以它的智慧和创造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东亚文明的辉煌。
直到15世纪尚未被旧大陆认知的美洲,在以文明世界自诩的旧大陆居民的眼里,曾是一大块孤悬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等待开发的未名地。但这里的农艺世界,少说也有4000—5000年历史了。迟至公元前12世纪,奥尔梅卡(Olmeca)文明的光华首先在墨西哥湾沿岸冉冉升起,他们信奉羽蛇神灵,运用象形文字制作树皮或蹬羚皮文书,采用365天的太阳历,并举行人祭,以玉米、豆类(主食马铃薯)为食品。这一文明后来被特奥蒂瓦坎文明和古典时期(300—900年)的玛雅文明所继承。玛雅人创建了城市,建筑了美洲的金字塔,到14世纪才进入衰败期。南美洲秘鲁的印加(Inca)文化,则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建造了许多神奇美妙的建筑物和城堡而著称于世。
散居在西起多瑙河、黑海,东至阿尔泰山、阴山、燕山山脉的草原牧民,曾经建立过许多以军事统治为基础的草原帝国,并且对居住在他们以南的农业社会不断构成新的威胁,进而推动了移民和文化的融通。然而在文明发达地区先后出现的罗马、波斯、汉、唐几个称雄一时的大帝国,足足在长达1000年的时段中,挡住了游牧民的侵扰,守住了自己的地盘。
然而一到7世纪,所有以往的传统又开始逆转,原本散居的阿拉伯人在麦地那掀起了沙漠旋风,使世界面目为之一变。创立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成为宗教领袖的先知,率领信徒战胜了古莱氏族人,以麦加为圣地(后来又加上耶路撒冷)。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欧洲人到东方寻找财富的愿望,最初是由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根据他的经历写作的游记所引发,对异教徒的战争、连年的瘟疫和对东方贸易形成的逆差,刺激了大西洋滨两个刚刚摆脱了穆斯林统治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到东方去开辟新天地,由此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两个面积总共才60万平方千米的小国,受罗马教廷唆使,竟在1494年6月签订了一个托尔特西拉条约,以大西洋中的亚速尔群岛为分界线,对世界进行分割,规定此线以西270海里的地方归西班牙,以东划归葡萄牙。由此在以后400年中引发的欧洲殖民运动,由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俄国等相继霸持,世界上许多地方被归入弱势地区,遭受了欧洲列强吞并与侵扰的厄运。进入20世纪时,世界已被列强分割完毕,一些文明古国早被宰割得面目全非了。
世界在19世纪进入工业化时期,迎来的是一股科学昌明、技术不断革新的文明新浪潮,工业化引领人类迈向电气时代,同时也加速了各个强国为取得世界霸权而不断进行争战,导致国际关系的重新组合,终致国与国之间的摩擦演化成世界性的战争,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战争的废墟中重新站起来的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科学越发达,战争的规模也越大,促使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概率也同时增大,因此“和平共处”已成人类维护生存的第一需要。同样,也必须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经过短短的半个世纪,文明世界便迅速地超越了电子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在100多年中,迫不及待地跨越了电气时代、电子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有人甚至已在呼吁地球村的出现,设法探索距离地球几十万光年的星球。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既给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繁荣,也迫使人类吞下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恶果,由此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保卫地球的艰巨的斗争,全人类唯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捍卫文明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