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編輯推薦:
1.费曼学习法是被公认的最强学习法之一,本书是全新升级的实践版!深度梳理费曼学习法的入门和进阶内容,佐以数十个图表和实操案例,以及数百个实用学习进阶技巧!让你瞬间变身真学霸!
2.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以教促学用输出倒逼输入!从快速理解到深刻记忆,全面提升理解、记忆、阅读、复习、预习、做题等学习效率。
3.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能触及学习本质、将抽象事物具象化的思维能力。
4.丰富的实用案例、通俗有趣的文笔,让你专注学习,高效提分!让普通小孩也能一路开挂,考入名校!下一个清华北大、耶鲁哈佛学霸可能就是你!
5.刷爆海内外社交媒体,一本靠谱、好用,有干货和接地气的学习方法指导书。
內容簡介:
费曼学习法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由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开创,其核心是通过以教促学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输出促进输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教促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知识重新梳理、强化提升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能触及学习本质、将抽象事物具象化的思维能力。
费曼在13岁时学完微积分;高中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24岁加入曼哈顿计划天才小组,参与研发原子弹;33岁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47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他还精通多门语言,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也正是因为这套独特的学习方法,让他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本书共八个章节,详细介绍了费曼学习法的入门及进阶内容,并佐以生动案例和思维图表等,同时延伸了相关的学习技巧及记忆方法等,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内容涵盖预习、复习、自学、阅读、记忆、做题等多个场景,愿每个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技巧。
關於作者:
张亮,教育培训师,畅销书作家。出版《60分钟读懂量子力学》《埃隆马斯克传:硅谷钢铁侠的跨界传奇》《华为基因:任正非的商业哲学与华为精神》等书。
目錄 :
第一章 什么是费曼学习法 / 001
神奇的费曼学习法的真面目/ 002简单几步就能搞定学习/ 009学习的本质就是用脑的技巧/ 015从今天起,爱上费曼学习法/ 021
第二章 学前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027
兴趣构建:三分钟让你从厌学到上瘾/ 028兴趣提升:和无关的事件串联起来/ 034兴趣保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039兴趣的愉悦感:把快乐的事和学习绑定/ 045兴趣消失怎么破?克服大脑的“偷懒”机制/ 050
第三章 目标思维: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 055
选对目标才能事半功倍/ 056如何排除干扰聚焦目标?/ 063保持精力的诀窍:分清主次目标/ 068搞定目标的关键:从最简单的题目开始/ 073构建目标价值:保持知识的更新率/ 079
第四章 知识输入:建立大脑信息库 / 085
1.提高输入效率:化被动为主动 / 086
一刷知识点:快速阅读法/ 092二刷知识点:词义解析法/ 097三刷知识点:回顾学习法/ 103刷下去的动力:学会奖励自己/ 108
第五章 知识留存:用怀疑主义武装头脑 / 113
养成独立思维:给自己一个认可的答案/ 114构建行动力:让你的怀疑有据可依/ 120破解困惑的关键:从反方向寻找真相/ 124提高解答效率:设计一个好问题/ 128破解行动障碍:找准“学习门派”/ 133
第六章 以教促学:盘活你大脑的所有知识 / 139
准备一阶:如何做好学习笔记/ 140准备二阶:用思维导图梳理难点/ 145准备三阶:通过场景建立记忆点/ 150技能进阶:变换身份让对方听懂/ 155费曼的精髓:用“话痨”的方式授课/ 160
第七章 思维发散:如何展开精彩的小组讨论 / 165
建立具有讨论氛围的社交生态/ 166角色扮演:跳出思维的圈套/ 171群体迷思:解决的关键在“导师”/ 175情绪管理:把自己当成教学权威/ 180群聚之力:给每个人输出观点的机会/ 185
第八章 知识巩固:分类与归纳的技巧 / 189
筛选信息,生成清晰的形象/ 190联想法:让知识和现实相结合/ 194攻克知识难点:先拆解再拼装/ 199如何回顾总结:整合碎片信息/ 204信息衍生:用推导法获得新知识/ 209
內容試閱 :
序言 简单又高效的终极学习法
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是学霸还是学渣?
可能对于这个问题你会比较纠结:如果说自己是学渣,可明明自己认真听老师讲课、刻苦研读教材、每天起早贪黑打鸡血一般学习……不就是妥妥的“学霸”的化身吗?想必也没有人比自己更努力了吧。可如果硬说自己是学霸,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都如遭“晴天霹雳”一般——成绩总是惨不忍睹,远远低于预期,一点都不像是学霸考出的成绩。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想必,大部分人为了学习不辞辛苦、全身心投入的态度毋庸置疑,或许真正值得怀疑的是你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却没有收获对等的结果,这不是态度的问题,而是因为使用了低效的学习方法,导致一种“高付出”和“低成果”的错位匹配。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看起来努力学习,但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发自内心的兴趣和动力,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学习的,这就在态度和方法上都存在问题了。
其实,真正高效能的学习方法,一定不是“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自虐式”学习,更不是被家长的“棍棒”逼着去学习,而是看起来轻松愉悦、兴趣盎然的快乐式学习。听起来这有些夸夸其谈,但如果你了解一个人的生平就不会怀疑了,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费曼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他毕生创造的成就足以载入科学史册,但对现代人来说,除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外,还被大家津津乐道,也被无数学霸争相效仿的是他那独特且高效的,也是世界公认最简单且高效的终极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
费曼在大学教授物理时,总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述那些高深复杂的理论,哪怕是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只要通过他的准确复述,也能让外行瞬间听懂。因此在他的课堂上,永远都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氛围,学生听不到晦涩难懂的概念,脑海中闪烁的都是生活化的、具象化的例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费曼对知识的“简化”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能完美解释费曼学习法:“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说清楚,证明你还未完全明白。”)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你要给一个没有用过移动互联网的人解释什么是Wi-Fi,按照官方的解释你给解释为:一种创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想必看完以上解释,大部分人还是没法理解到底什么是Wi-Fi。如果用费曼学习法,你可以这样说:“Wi-Fi就是可以不用网线也能让你的电脑、手机等设备上网的技术。”这样解释的话,想必大部分人就能秒懂了。
在费曼看来,学习一门新知识的时候,首先要站在讲述者的视角用最清晰、直白的语言描述出来,因此他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确立目标”“以教代学”“回顾和反思”“理解和简化”四个步骤,这种方法或许在当时比较超前,不太可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时至今日却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于是成为无数学习者的实用宝典。也千万别觉得原来这么简单,如果能真正有效地运用好这几步,可以让我们学好任何一个学科。
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所掌握的知识只能内化却不能对外输出,这样的学习成果就是低效率和没价值的,你真的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吗?当然不,你应该调动你的全部潜能,合理利用大脑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解析力、充满想象的描述力来盘活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用被你灵活驾驭的知识去改变世界。
本书深度解析了费曼学习法的精髓,结合其他知名的阅读方法、记忆方法以及心理学等知识,构建出一套体系完整的学习理论,面向全年龄段的学习人群,通过丰富的案例、专业的指导和细致的讲解,涵盖预习、复习、自学、做题、阅读、记忆等多个学习场景的应用,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捷径,也能提升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最后,愿每一个在学习之路上艰难摸索的人都能找到前行路上的希望之光,并可以拥有充分相信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愿你的努力不再成为无效的付出,让你的理想能够变为现实的硕果,愿你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真学霸。
1.提高输入效率:化被动为主动
当你伏案苦读却依旧抓耳挠腮不得要领时,此时你可能会抱怨学习太难了或者吐槽自己太笨了,但你是否想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习的难度或是你的智商,而在于选择了错误的思考、学习方法。其实,在繁杂的知识面前疲于应付,正说明你采用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方法。
如果把你比喻成一块海绵,知识就是水,那么在密度不同、外力不同等的条件下,吸收的水量必然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学习吸收率”。对此,美国哈佛大学构建了一个“学习吸收率金字塔”模型,分别展示出不同的学习方法下的学习吸收率,比如传统学习中的听讲和阅读,又如现代教育理念推崇的实践学习等,最低的学习吸收率仅有5%,而最高的则能达到90%。
根据图24,我们可以把学习方法大体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前者就像是把水浇在一块海绵上,吸收率相当有限;而后者是把海绵主动浸泡在水中慢慢浸润,吸收率自然翻倍。
当然,主动学习并非一个新概念,但真正愿意尝试且能掌握要领的人并不多。因为在经历了漫长的学校教育以后,我们或多或少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毕竟被动学习不需要我们再费力地主动获取知识,只需要默默等待老师“投喂”即可。但你是否想过,习惯了被动学习会让我们形成一种定式思维,进而用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去记忆,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思维发生固化
一般来说,人的思维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一是生理维度,也就是大脑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天赋领域等,这个维度和基因与年龄等因素相关;二是认知维度,也就是一个人在后天训练或养成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三是信息维度,也就是认知的对象,但它并非绝对客观存在的,是在我们的认知操控下有意识或者下意识筛选出来的信息。
形象地来说,生理维度就是一台机器的所有硬件,认知维度就是机器的操作员,信息维度就是机器需要加工的原材料,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思维的正常运转,也就是我们的思维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那么,所谓的思维固化,就是三个维度中至少一个出现了问题,比如生理维度的脑功能退化、认知维度的分析水平下降以及信息维度的虚假信息。
在课堂上,老师总会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传授知识,这对于我们以点带面地理解知识精髓、构建知识体系是有益的,但这种被动学习会形成一个限制:我们围绕经典案例进行思考,也就是在认知维度上灵活性下降,导致在加工信息时犯错。比如,老师为我们展示一堆苹果的照片,然后教会我们加减法,我们的确学到了知识,但是当下次再见到类似的照片时,我们还会下意识地去练习加减法,关注点在苹果的数量上,而忽略了苹果的颜色、排列的艺术感等其他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维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习惯机械记忆
对于初次接触某类知识来说,死记硬背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理论上,它可以通过量变引发质变,在我们牢记一定的知识之后逐渐掌握灵活运用的技巧,这就是“熟能生巧”的价值阐述。但问题在于,这个质变的过程并不会在某个时间段提醒我们“质变完成了”,只能交给我们自主判断,结果就造成了持续的死记硬背,只会输入信息却不懂得输出信息,学习效率自然不会提高。
归根结底,思维固化是机械记忆的表现,机械记忆是思维固化的原因,所以要想从根本上避免丧失创新思维,就要从根上改变机械记忆的习惯。
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机械记忆的存在价值。
机械记忆是一种“输入型”的学习方法,属于被动学习范畴,比如老师教了10个单词,学生就去背诵这10个单词。在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这种方法是奏效的,因为它所追求的核心目的就是被动输入,只要你记住了,就算成功了。大多数人稍微上点心就可以做到,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考试也是为机械记忆服务的,设计的题目大多数是围绕“输入型”的学习特点展开的,所以能够通过并拿到高分的人是适应这种学习方法的。
综上所述,机械记忆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不对考试模式进行彻底的改变而盲目地否定机械记忆是不理智的,而且在打基础的阶段机械记忆有其合理性,因为很多问题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掌握才慢慢理解的,在达到这个阶段之前只能依靠死记硬背。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机械记忆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
机械记忆的存在合理性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针对应试教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机械记忆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虽然它还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必要方法,但想要依靠它去成为站在知识宝典顶端的人已经不可能,甚至连它依存的应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遭受质疑和挑战,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正视机械记忆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一个非知识分子的家庭出了好几个高才生,有人问父亲培养孩子的秘诀是什么,父亲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怕辅导不了孩子功课,于是就每天让孩子把老师讲过的知识再重复一遍。在父亲看来,这相当于孩子交了学费自己也能跟着学习,没想到几个孩子因此牢记了课堂知识。而这位父亲并不知道,他的这套方法就是学习吸收率金字塔中的“转教别人”,属于主动学习的范畴,是在输入知识之后主动输出,但它并非输入知识的反向操作,而是一种延伸,通常有两种有效手段。
第一种,动笔记录。
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为了训练听说能力,有时专门去找外国人对话,这就是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查漏补缺,从而快速提高。同理,学习写作也是一种输出型学习,因为写作本身是一种脑波的逻辑性输出,但我们在动笔之前也就是停留在构思阶段时,由于大脑思维的跳跃性和模糊性,很多细节会被忽略掉,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察觉不出写作时会遇到的具体困难,反而会自信地认为文章已经“成形”了。只有当我们真正动笔写作时,大脑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方式来输出,这样才能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加深认知和理解。
第二种,学以致用。
前面说到的父亲让孩子复述课堂知识以及美国学者的实验就是“学以致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并非复述别人讲的内容。因为一来你不可能一字不落地都记住,二来你的大脑会下意识地进行信息加工,所以你转述给别人的知识就是你消化过的知识,而在转述的过程中,你还要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同时还会产生新的想法,这些互动环节都能帮助你巩固知识。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的本质是输出,而非输入,输出是主动行为,输入是被动行为。
当你认识到这个本质以后,你会发现学习并不难,你只需要把学到的知识再使用一次甚至再讲给别人一次,就能使其在你的脑海中扎根更深。高质量的学习,是让知识主动地“流动”起来,要与应用场景相结合,要与变化的时代相结合,要与不同的对象相结合,这样的知识才是属于真实世界的知识——它必须让人可以与时代同步,才能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通过知识的运用去理解我们的身边事物乃至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