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图像背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探微

書城自編碼: 385414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英]马丁·坎普 著,盛夏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74600676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80.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清洁
《 清洁 》

售價:HK$ 65.0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第十三位陪审员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41.6
《意大利游记(人文艺术经典译丛》
+

HK$ 485.6
《西方百年版画艺术: 从丢勒到勃鲁盖尔的蚀刻之美》
+

HK$ 185.0
《艺术与观念13:丟勒》
+

HK$ 218.8
《来者是谁:13-14世纪欧洲艺术中的东方人形象》
+

HK$ 156.2
《构图的发现:绘画中的视觉秩序理论(1400—1800)(何香》
+

HK$ 235.0
《印象派:反思与感知》
編輯推薦:
《牛津西方艺术史》主编、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丁·坎普力作,以不一样的视角,扎实的文风,探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熟悉的艺术作品,新鲜的背后内容。艺术大师是生意人还是知识分子?艺术家与赞助人之间如何“谈判”?挖掘艺术大师在创作之外的经历,无论你读过多少艺术史相关图书,无论你对文艺复兴是否熟悉,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谈资。

大量文献和实例记录,探索艺术与艺术品在历史上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列奥纳多·达·芬奇看来,画家堪称探索视觉因果关系的至高无上的哲学家,但从当时的账房列出的清单来看,画家的创作并不比木匠和裁缝的“作品”更值钱。”

精装设计,超感纸印刷,精心呈现百余幅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
內容簡介:
古罗马作家普林尼讲述了一个在文艺复兴时期广为人知的故事:著名的希腊画家阿佩莱斯躲在自己的一幅画后面,偷听观众的评论。
本书的作者马丁 · 坎普将其作为一个有效的切入点,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创作背后的问题,尤其是艺术家的角色和艺术作品在不同类型的观众中所起到的作用。坎普研究了大量的视觉和文本证据,对同一位艺术家和同一件艺术作品的当代资料中存在的相互矛盾的含义进行了解释。他指出,尽管委托合同可以证明艺术家们的工作成果,市场却表明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可能远不如一张床有价值,而评论家们却越来越多地把艺术家描绘成知识分子、阐述哲学问题的诗人,或是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工作者。坎普旁征博引,用大量的原始资料,向我们展现出鲜活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风貌。这本书对当今的文化与艺术研究也具有启蒙性的意义。
關於作者:
马丁·坎普(Martin Kemp)
英国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文艺复兴艺术史家。他的著作包括《图像背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探微》《艺术的足迹》《美丽公主:达·芬奇“新作”鉴定记》等;主编《牛津西方艺术史》。
盛夏 译
独立撰稿人、翻译工作者。1995年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获博士学位。曾经在美国埃姆斯国家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一度回到北京参与管理互联网创业公司。自2013年起从事艺术领域翻译工作,与《艺术新闻》《艺术界》等媒体以及豪瑟沃斯画廊等知名艺术机构长期合作。与此同时,创办、运营新媒体公众号,著有《美容大王与化学家》一书。目前定居西雅图,已出版译著《艺术创世记》《裸体艺术》等。
目錄
第一章 序幕 躲在背后的阿佩莱斯 001
第二章 订购艺术品 协议与争议 035
第三章 观点 论述艺术 091
第四章 评价 135
第五章 意义 191
第六章 “艺术”与“艺术家” 261
第七章 当前形势 299
注释 334
参考书目 342
本书中提及的美第奇家族成员 350
译名对照表 352
译后记 364
內容試閱
研究文艺复兴艺术的历史学家主要利用两种原始资料,其一当然是作为研究对象的艺术作品本身,其二是当时的文献记录,通过它们可以了解为什么艺术作品会是这个样子。然而,这种并列艺术作品与相关文献的“简单”做法已经被厚重的“现代式诠释”帷幕所遮盖? 尤其是近年来某些小圈子推崇的理论和方法。我并不是说艺术作品和文献本身就能够说明一切。更准确地说,我想要探求什么样的文献才是相关的,以及如何看待它们作为文化产物的本质。或者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说,这本书主要探讨应该利用何种文献来诠释文艺复兴艺术究竟是什么。我一直使用现有书籍作为为学生介绍研究文艺复兴艺术的原始资料,然而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上述本质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甚至从来没有被
直接提及。
这本书源于两门课程。1988 年我在纽约大学美术学院(Institute of Fine Arts, New York University)担任本杰明· 索南伯格(Benjamin Sonnenberg)客座教授,1993 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担任多罗西· 福特· 威利(Dorothy Ford Wiley)客座教授。在访 问期间,我专门为有志投身于艺术史研究的学生开设了课程。两所大学的学生带 给我许多快乐,他们认识到了艺术史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一直唠唠叨叨的这本书的主题——并且学习、研究了一些案例。不过,这本书不同于讲义,毕竟当时的课程是针对特定专业学生的。应该根据什么样的条件来选择现有资料诠释文艺复兴艺术呢?这本书针对的是有此疑问的读者。此外,如何看待同一时期的文献与视觉创造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如何利用表达了具体艺术家的观点和看法的文献?希望我提出的切入点? 我不打算称之为方法,更不打算与被滥用的、做作的“方法论”扯上关系? 可以帮助对此类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找到答案。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是一本有用的书。“有用”通常意味着“枯燥乏味”,我尽量避免吧。不同于某些过度自我标榜、缺乏事实根据的文化理论著作,这本书偏向实
用,论述相对谨慎。我深信在出发探索未知领域之前,建立或者重新建立一应俱全的“大本营”是至关重要的。我努力规避晦涩的术语,所谓的术语不过是为了给稀松平常的想法增添些许深奥的专业气息罢了。在撰述历史方面,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述错综复杂的分析。如果我没做到,可不是因为我没想到,没有为此而努力。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实在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如果想要面面俱到,那么这本书? 包括文献、脚注、参考书目以及史学讨论? 会变得极为庞杂,我也不打算详尽介绍所涉及的相关著作,尽管它们一直以来被认为包含了各个时代最好的“艺术史写作”。我之所以说“一直以来”,是因为文艺复兴艺术的相关研究最近遭到了批评,批评者认为“传统研究”过于保守地与纳入了源自人类学、社会研究、语言学、心理学以及文化哲学的某些分支的方式方法的“新艺术史”保持距离。我认为此番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然而,以文艺复兴为对象的撰述由来已久,最近艺术史领域所谓的“拓展性的”文化诉求其实早就被满足了。能够带来新成果的新方法才是有效的,否则反而会产生危险,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配合所谓的现代性使用另一套术语重新表述罢了。我采用的方法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之类没什么关系,也没有妥妥帖帖地与更加传统的写作方式保持一致。总而言之,我更注重功能性,始终在询问一份文献或者一件作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经意或者不经意地),毕竟我曾经学过生物学,而且参与了科学史研究,依然保留着理科思维方式? 不过,我强调证据并不意味着要全面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分析绘画,只是在书中附带提及而已。可以这么说,我正在实践一种面向历史生态的研究。
近期我参与了“新视觉历史”的构建,研究了其他文化的视觉产物,但并没有采用之前的“美术”“应用美术”“科学示意图”“书籍插图”等分类。不过,在这本书中,我关注的重点是“艺术”,书名也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并没有特地引入新研究。我们为之前各个时代的“艺术”和“艺术家”概念强加的含义已经导致了许多问题,我自始至终关注这种情况,因此我的讨论与我对视觉历史的看法保持一致:努力通过各种原始资料,证明我们现在推崇备至的伟大天才的“艺术”杰作并不一定符合当时的价值体系。
我使用的文献主要出自1400 年到1520 年前后这段历史时期,重点是1500年以前。只有为了讨论米开朗琪罗,才使用了晚至16 世纪中叶的资料。地域方面,我主要关注当时文化活动(按照传统定义)的重要中心,但非常偏重佛罗伦萨的艺术,毕竟这是我的专长。因此,尽管我觉得有必要挑战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传统地理偏好,但还是没有这么做。这本书是原始资料的分析研究和相关出版物的补充,考虑到传统形式比较适合阅读,所以还是遵循当前主流模式为妙。此外,我没有全数抄录提及的文献,篇幅实在不允许。我更多地关注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原始资料,并不是要撰写文艺复兴艺术通史,有所侧重也是理所当然。虽然我不打算全面介绍,但有意选择了更具广泛代表意义的范例,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目前人们十分看重的艺术家创作的广度和深度(我依然更注重深度)。
在引用文献方面,我尽量聚焦于高质量的原始文献及其译本,就是已经出版或者在一般图书馆里能够找到的资料。有两套专著尤为重要,首先是克赖顿· 吉尔伯特(Creighton Gilbert)的《意大利艺术,1400―1500》(Italian Art,1400-1500 ),最初在意大利出版了意大利语版,后来被翻译成英语;其次是戴维· 钱伯斯(David Chambers)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赞助人与艺术家》(Patrons and Artists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在某种意义上,我的这本书可以看作上述专著的补充。安德烈· 夏斯特尔(André Chastel)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纪事》(A Chronicle of 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ing)并列艺术品和文献的方式颇具启发性,这点上我与他不谋而合。在完成书稿之后,我有幸拜读了伊夫琳· 韦尔奇(Evelyn Welch)的《意大利艺术与社会,1350―1500》(Art and Society in Italy, 1350-1500 )的清样,这本著作极具价值,尽管并没有专门论述原始资料,但包括了十分丰富的文献,特别是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之外的地区的艺术活动的相关资料。在写作方法方面,显而易见的对照就是迈克有采用之前的“美术”“应用美术”“科学示意图”“书籍插图”等分类。不过,在这本书中,我关注的重点是“艺术”,书名也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并没有特地引入新研究。我们为之前各个时代的“艺术”和“艺术家”概念强加的含义已经导致了许多问题,我自始至终关注这种情况,因此我的讨论与我对视觉历史的看法保持一致:努力通过各种原始资料,证明我们现在推崇备至的伟大天才的“艺术”杰作并不一定符合当时的价值体系。
我使用的文献主要出自1400年到1520年前后这段历史时期,重点是1500年以前。只有为了讨论米开朗琪罗,才使用了晚至16世纪中叶的资料。地域方面,我主要关注当时文化活动(按照传统定义)的重要中心,但非常偏重佛罗伦萨的艺术,毕竟这是我的专长。因此,尽管我觉得有必要挑战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传统地理偏好,但还是没有这么做。这本书是原始资料的分析研究和相关出版物的补充,考虑到传统形式比较适合阅读,所以还是遵循当前主流模式为妙。此外,我没有全数抄录提及的文献,篇幅实在不允许。我更多地关注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原始资料,并不是要撰写文艺复兴艺术通史,有所侧重也是理所当然。虽然我不打算全面介绍,但有意选择了更具广泛代表意义的范例,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目前人们十分看重的艺术家创作的广度和深度(我依然更注重深度)。在引用文献方面,我尽量聚焦于高质量的原始文献及其译本,就是已经出版或者在一般图书馆里能够找到的资料。有两套专著尤为重要,首先是克赖顿· 吉尔伯特(Creighton Gilbert)的《意大利艺术,1400―1500》(Italian Art,1400-1500 ),最初在意大利出版了意大利语版,后来被翻译成英语;其次是戴维· 钱伯斯(David Chambers)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赞助人与艺术家》(Patrons and Artists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在某种意义上,我的这本书可以看作上述专著的补充。安德烈· 夏斯特尔(André Chastel)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纪事》(A Chronicle of 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ing)并列艺术品和文献的方式颇具启发性,这点上我与他不谋而合。在完成书稿之后,我有幸拜读了伊夫琳· 韦尔奇(Evelyn Welch)的《意大利艺术与社会,1350―1500》(Art and Society in Italy,1350-1500 )的清样,这本著作极具价值,尽管并没有专门论述原始资料,但包括了十分丰富的文献,特别是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之外的地区的艺术活动的相关资料。在写作方法方面,显而易见的对照就是迈克尔· 巴尔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极具影响力的《15 世纪意大利绘画与经验》(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 Italy),我们的尝试有很多
相似之处。然而,在原始资料的类型方面,我希望自己的书涵盖更广,也更系统化;在功能分析方面,更加谨慎。具体来说,我没有尝试把推论的文字直接放在对应图片旁边,就像把描述测量技术的说明与对象的三维示意图并列起来一样,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容易引起误读,不利于阐述作品的产生。此外,巴尔森德尔的推论方法已经被用来论证社会因果关系(我认为是不正确的运用),我可不想如此。我更希望他的著作能被用来为那些潜在的多样观点提供证据,艺术创作者在这片“沃土”中播下了种子,但不必解释为什么作品会成为现在的样子。相比之下,我认为如果我们理解了原始资料本来的功能和意图,就可以建立更扎实的基础,进而构建更加多样的解读方法,推论与作品并置只是其中之一。
我尽可能只使用原始资料作为参考,或者更准确地说,使用部分或完整(这样最好)记录原始文献的出版物。如果某个出版物被重复引用,那么会在注释部分以简化形式列出,只注明作者、参考书目的序号和页码。参考书目本身就具有功能性,不但说明了资料的主题,还提供了出处。我没有列出所有参考文献。第二手资料的取舍与资料本身的重要程度并没有关联。有些文献被排除在参考书目之外可能会令人惊讶,尤其是对文献的作者们来说更是如此。我在此只能请求宽容,我是出于方便实用的考虑才做出如此选择的。这本书是我多年以来研究、教授文艺复兴艺术的成果,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在此我一并感谢宽宏大量的同事、给予帮助的博物馆馆长、保护修复专家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最早接受了我的某些看法。可能会有学生发现颇有几个观点似曾相识,那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论文中确实讨论过。在学生们面对原始资料? 我喜欢故意给他们提供“假冒的”原始资料——取得成功或者遭遇困难的时候,我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我的研究生助手,凯瑟琳· 史密斯(Kathryn Smith)、利拉· 亚恩(Lila Yawn)、谢里尔· 克雷默(Cheryl Kramer)和约安娜· 克里斯托福拉基(Ioanna Christoforaki),积极、高效地完成了我交给他们的烦琐任务。尤其是约安娜,她审读了文字及其体例,直至达到出版要求。凯瑟琳· 韦勒- 加里斯· 布兰特(Kathleen Weil-Garris Brandt)和帕特· 威廉斯(Pat Williams)非常直接地鼓励我,他们针对某些看似次要的问题的讨论启发了我的思考,而且肯定超过了他们自己的预期。我在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前同事彼得· 汉弗莱(Peter Humfrey)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他总是一丝不苟,但我并不是总能达到他要求的标准。牛津大学的同事保罗· 克劳瑟(Paul Crowther)也尽力帮忙,让我轻松不少;希拉· 巴拉德(Sheila Ballard)一直努力使我免受琐事打扰,我在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时候,道恩· 沃德尔(Dawn Waddell)也是这么做的。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与玛丽娜· 华莱士(Marina Wallace)分享了看法和经验,如果没有她的启发鼓舞,这本书肯定会无限期地拖延。我还要感谢约翰· 尼科尔(John Nicoll),他极有耐心,他的支持非常有创造性。这本书或许没法更上一个台阶,但这肯定不是他们的问题,相反,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这本书已经比我预想的好很多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