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編輯推薦: |
1. 一部中国儒学思想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人的整体思想史,也是一部儒学思想与科学技术交互作用的发展史。读这本书,有助于中国人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传统。
2. 中国传统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儒家秉持“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对于其发展超出古人的界域,是可以容纳的;对于儒家以外的学说,是主张包容的。这就可以解释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科学思想也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3. 中国传统思想对科学技术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本书从具体时代、具体人物出发,力求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十五章,约34万字,以时代为经,以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中国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阐明各时代儒学思想的内涵、特点及转化动力,并特别分析了各时代儒学思想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资料丰富、脉络清晰、论证有力等特点。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研究点有三:一,对中国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力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二,重点研究中国儒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三,开始研究儒学思想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这部专著里将探索中国儒学的演变轨迹,把儒学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
|
關於作者: |
张岂之,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曾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校长。50-60年代,协助侯外庐先生整理《中国思想通史》,后同侯外庐、邱汉生共同主编《宋明理学史》。80年代中期以来,主编有《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说史》《中国儒学思想史》以及高校教材《中国历史》(六卷本)等。自著有《顾炎武》《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华人文精神》等。主编《华夏文化》杂志。2016年,荣获“国学终身成就奖”。
|
目錄:
|
序…………………………………………………………………Ⅰ—Ⅲ
绪 论…………………………………………………………………1
第一章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及其思想…………………………14
第一节 儒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积累 …………………………15
第二节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0
第三节 早期儒学即人学 …………………………………………24
第四节 人学的两重性 ……………………………………………33
第五节 人学与辩证思维 …………………………………………40
第六节 儒家学派的分化与人学 …………………………………48
第二章 孟子思想与人学……………………………………………55
第一节 仁政学说 …………………………………………………56
第二节 民本主义 …………………………………………………62
第三节 “人”的初步发现 ………………………………………70
第四节 性善论 ……………………………………………………78
第五节 辩证思维 …………………………………………………85
第三章 荀子关于人学的理论………………………………………95
第一节 发现了自觉的“人” ……………………………………96
第二节 人“最为天下贵” ……………………………………103
第三节 性恶论 …………………………………………………110
第四节 人的认识能力 …………………………………………116
第五节 朴素的辩证思维 ………………………………………123
第四章 《大学》、《中庸》在儒学史上的地位 ……………………130
第一节 《大学》、《中庸》的著作时代和基本内容 ……………130
第二节 修身为本的政治伦理观 ………………………………136
第三节 中庸之道之剖析 ………………………………………153
第五章 汉代的易学与儒学………………………………………163
第一节 汉代易学概况 …………………………………………163
第二节 孟喜和京房的易学 ……………………………………166
第三节 《易纬》的象数学 ……………………………………178
第四节 荀爽、虞翻的卦变说 …………………………………189
第六章 汉代儒学概述……………………………………………197
第一节 汉代儒学的两重性 ……………………………………197
第二节 儒学的理性主义与自然科学 …………………………209
第三节 儒学的独断主义与自然科学 …………………………224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变化……………………………239
第一节 儒家经学的沉沦与玄学的兴起 ………………………239
第二节 儒学在南北朝发展的两种趋势 ………………………248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与自然科学……………………256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理论化倾向 …………………………256
第二节 儒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结合 …………………………278
第九章 隋唐时期的儒学…………………………………………294
第一节 儒学思想演变的倾向 …………………………………294
第二节 儒、佛、道的合流趋势 …………………………………298
第三节 唐中叶儒学与佛学的结合 ……………………………302
第十章 唐代儒学与自然科学……………………………………309
第一节 唐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开放性特点 ……………………309
第二节 唐代儒学演变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20
第十一章 宋明儒学的表现形态——理学………………………331
第一节 儒学哲学化过程 ………………………………………331
第二节 佛学与道教之渗透 ……………………………………337
第三节 理学的两重性 …………………………………………340
第十二章 宋元明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转折…………………351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概况 ……………………………………351
第二节 明代自然科学的转折 …………………………………363
第十三章 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多层次关系………………………365
第一节 自然科学之发展与理学 ………………………………365
第二节 理学对自然科学的桎梏 ………………………………384
第十四章 清代儒学的特色………………………………………398
第一节 实学的兴起 ……………………………………………398
第二节 理学的沉沦 ……………………………………………404
第三节 汉学的盛衰 ……………………………………………409
第十五章 清代儒学与自然科学…………………………………415
第一节 理学与自然科学 ………………………………………415
第二节 实学与自然科学 ………………………………………419
第三节 中学与西学之争的序幕 ………………………………424
后 记………………………………………………………………433
新版后记……………………………………………………………434
|
內容試閱:
|
序
新版后记
清代的“西学中源说”
序
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儒学思想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展,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多次举行关于孔子和儒学的学术讨论会,推动了国内外儒学思想的研究。我对儒学思想研究兴趣的增长,和这种活跃的学术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1986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举行首届学术讨论会,为参加这次会议,我写了《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论文。关于孔子的“和而不同”的观点过去学者们讨论得比较少,当我将这篇论文的要点向学术会议作了介绍以后,得到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匡亚明先生的赞许,也引起学者们的讨论。1987年夏我作为中国孔子基金会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应联邦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之邀,去作学术讨论和短期访问时,就是讲的孔子“和而不同”的问题,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逵六教授精心译成德文,在德国介绍过。外国朋友也比较感兴趣。
从这里我觉得需要从一些新的角度去研究孔子和儒学思想。我又受到1988年夏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讨论会的推动,写了《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将其要点在大会上作了说明,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我在会上的发言后来刊登于《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从这个时候起,我就酝酿着要编著一部《中国儒学思想史》的专著。
1988年冬季,中国孔子基金会和联邦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在联邦德国首都波恩举行国际儒学讨论会,我写了《孔子与当今世界》的论文。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宫达非同志很赞成这篇文章的观点,给我以鼓励。会上不少学者提出孔子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我感兴趣的问题之一。1988年夏我已写成《孔子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论文,不过,在当时国内正在流行着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有时竟有这样的情况:对中国传统文化如实地在某些方面加以肯定,文章就不大容易发表。所以这篇文章首先被译成德文在国外发表。直到1989年秋中国孔子基金会举行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我对《孔子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文作了补充,向会议提出,并作了发言。这篇论文得到一些学者的鼓励,很快得以在国内公开发表。
在这几年里,我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同志们对中国儒学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重点有三:一,对中国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力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二,重点研究中国儒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三,开始研究儒学思想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由我主编,将它们系统地汇集成册,以《中国儒学思想史》为书名奉献给读者们。这本书很快就要出版,我要感谢中国孔子基金会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由于他们的鞭策和推动,这部书的写作才得以比较顺利地完成。
我觉得,对待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需要在“研究、改造、继承、创新”这八个字上下功夫。所谓“研究”,就是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辨别出它的优点和劣点,辨别出它的优良传统方面和陈腐传统方面。虽然有人说,这种方法不可取,甚至“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糟粕”也不可用。可是我认为,“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糟粕”的存在是客观的历史实际。如果说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全是劣点,那么我们民族何以几千年来的历史绵延不断?如果说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全是珍品,何以我们今天仍然有消除封建思想的任务?但在今天要特别注意防止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
研究的成果需要加工、改造,尽可能地赋予新意。任何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的,受到历史时代的限制,特别是作为传统文化主干部分的思想文化,历史时代的烙印就更加鲜明。对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任何一种思想,完全搬到今天,不进行任何改造,不赋予新意,而拿来立即作为人民的理论营养,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能离开对它的改造;而对它的改造,正是为了更好地对它继承和创新。但在这本书中我们究竟做到了几分,那是要请读者们加以批评指正的。
张岂之
1989年11月25日
于西北大学
新版后记
《中国儒学思想史》一书,在初版三十多年之后,得以重印再版,得力于该书英文译者王改华女士的努力和中华书局编辑王传龙先生的推动,我们心存感激。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年代,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热潮推动下学术思想界十分活跃的时期,在那个年代,我亲身访问了日本和西欧,作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者,我写了《孔子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论文,分别在德国和中国发表。这反映了我当时对儒学思想的研究和思考,这正是我们写作《中国儒学思想史》的背景。
值得庆幸的是,到今天来看,我们那时对儒学思想的主体看法,基本上经受住了历史检验,这也就是我们乐于接受中华书局的建议,将其原封不动地再版的原因。所谓主体看法主要指的是: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其哲学思想的基础,是孔子所建立的;儒家思想对于其发展超出古人的界域,是可以容纳的;对于儒家以外的学说,是主张包容的。这就可以解释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科学思想也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例如“格物致知”的学说,在古代早期主要是从伦理角度立论的,而到了宋代,二程、朱熹将其纳入知识论的范畴,到了近代,“格致学”成了“科学”的代名词,“格致家”成了科学家的代名词。而晚明西方科学随着耶稣会士来华,受到了有着进取精神的中国儒生的欢迎,身兼官员和儒生的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我在本书的序言中曾经写道:“对待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需要在‘研究、改造、继承、创新’这八个字上下功夫。所谓‘研究’,就是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辨别出它的优点和劣点,辨别出它的优良传统方面和陈腐传统方面。”这样的观点,我们在今天也仍然是要坚持的。
当然,在初版之后三十多年的今天再看这本书,对于儒学思想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方面,包括局限性等,都是要深入探讨的。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也一定很多,但是,我们几位作者皆已日在桑榆,作者中年纪最轻的也迈入古稀之年,其中宝才老师已经离开了我们,令人怀念。岁月使人有子在川上的感叹。但我坚信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将这些留待给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后生们,他们定会交出使人满意的成果的。
今年是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这部小书恰可作为献给西北大学的一份礼物,这是令人欣慰的。
张岂之口授,时年九十有六。
2022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