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一部战国权力的转移史。
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战国。
|
內容簡介: |
战国纪年、纪事错讹无穷。虽有些著作已有所厘正,仍未理顺战国纪年,战国公案仍有无数。作者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战国史,积累了数百万字战国笔记。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战国史首部专著,重点梳理两千年未明的战国史两大公案。辨析了近两百条中山史料,梳理了春秋白狄中山和战国魏属中山的历史大略。辨析了近百条西周国、东周国史料,抉发了《史记》失记、《战国策》失序的二周秘史。
本书不仅澄清了战国史两大公案,而且澄清了大量相关公案,对于正确理解战国史事变迁、秦灭六国因果、诸子百家兴废,及其后世影响,均有重大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张远山,1963 年生于上海,1984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成为职业作家。已撰著达两千万字,开设专栏数十个,发表学术论文及各类文章达千余篇,出版22部书(版本达40部)。研究上古史、战国史及先秦诸子逾四十年。
代表作庄学三书(《庄子奥义》《庄子与战国时代》《庄子复原本》)、伏羲学三书(《伏羲之道》《玉器之道》《青铜之道》),以及《通天塔》《寓言的密码:先秦诸子读法》《思想真的有用吗》等。
|
目錄:
|
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
——兼驳《史记》“中山复国”谬说
弁言中山真史,沉入忘川 / 001
上篇白狄中山秘史
一春秋中期,白狄中山灭邢开国 / 006
二重耳奔狄,即奔白狄中山 / 014
三重耳继位,结盟白狄中山 / 021
四晋文公后,白狄中山争立晋君 / 027
五六卿专权,始伐白狄中山 / 036
六战国初期,魏灭白狄中山 / 046
下篇魏属中山秘史
七三晋封侯之前,白狄中山变成魏属中山 / 059
八战国中期,赵灭魏属中山 / 067
九两个中山,各有“武公” / 094
十魏属中山君系 / 099
结语中山疑案,业已大明 / 102
西周国、东周国秘史
——事关战国兴废、秦灭六国的重大公案
弁言二周国策非二周朝策 / 107
一西周国开国缘起 / 109
二东周国开国缘起 / 120
三三代周王寄居东周国六十年 / 124
四周赧王迁至西周国及二周之战 / 150
五末代周王寄居西周国五十二年 / 163
六秦昭王灭西周国、东周朝,秦庄襄王灭东周国 / 198
结语西周国、东周国世系及其国祚 / 209
以“王”僭“帝”的秦汉秘史
——辛亥革命百年祭
弁言宗教演进与哲学突破 / 213
一以“道”代“帝”的哲学突破 / 215
二称“王”为“帝”的先秦讹典 / 218
三使“王”称“帝”的商鞅变法 / 223
四秦“王”僭“帝”的失败预演 / 228
五使“王”称“帝”的儒、法方“术” / 233
六秦“王”僭“帝”的最后障碍 / 239
七活“王”僭“帝”的汉后延续 / 246
八以“王”僭“帝”的逻辑后果 / 251
结语拜“帝”称“王”与废“帝”共和 / 259
参考文献 / 262
附录一:白狄中山大事年表 / 265
附录二:魏属中山大事年表 / 288
附录三:魏属中山之君与魏国之君关系表 / 306
附录四:东周王、西周君、东周君世次在位对照表 / 307
附录五:东周朝、西周国、东周国对比年表 / 308
附录六:华夏首领尊号“后-王-帝”八千年大事年表 / 316
|
內容試閱:
|
战国史为何错讹无穷(代序)
战国两百余年,贯穿着缠绕纠结、难解难分的两条主线:一是天下诸侯的战场决胜,结果是野蛮的秦国战胜了文明的中原,决定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政治走向;一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弈,结果是周秦的否术遮蔽了夏商的泰道,决定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思想走向。
后人欲知野蛮如何战胜文明,否术如何遮蔽泰道,困难之大,甚于登天,因为秦始皇焚烧了六国史书,汉武帝罢黜了诸子百家。
商鞅变法以后,六世秦君凭借野蛮残忍的斩首计功,厚颜无耻的无信无义,屠杀了战国两千万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费时一百多年,伐灭中原各国。同时代中原各国的官方史书,以及中原民间的百家著作,详尽记录秦军野蛮残忍,愤怒控诉秦君厚颜无耻。因此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尽烧六国史书和百家著作。
中原各国的官方史书均为孤本,秦火之后,彻底消失。中原民间的百家著作,多有弟子传承,秦灭之后,汉初重出。然而躲过秦火的百家著作好景不长,不久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献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著作遭遇灭顶之灾。
秦火汉黜之后,秦国史基本完整,六国史缺失殆尽,儒家书基本完整,百家书非亡即残。辉煌灿烂的先秦文明,被秦汉否术一统天下,飞流直下三千尺,持续衰退两千年,百代皆行秦政制,万民均诵儒家经。国人难以诊断中华政治的病灶,难以探明中华思想的源头。
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后百年,西汉早期的司马迁撰著《史记》,其战国史部分,除了依据《秦记》的秦国史事基本完整,其他各国史 事大量残缺,所记少量史事不仅错讹无穷,而且拆散分记于各国编年史。因而《史记》的各国历史,仅有残缺断裂的历时性纵向罗列,缺乏天下互动的共时性横向关联,沦为秦汉僭主破坏犯罪现场之后残存的断烂朝报。
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后两百年,西汉晚期的刘向编纂《战国策》,可以略补《史记》战国史的严重残缺,然而这些战国史残片均无系年。后世学者凭借《史记》的错讹纪年,对《战国策》史料予以系年,仍然错讹无穷。因而《战国策》的史事残片,仅有天下互动的共时性横向关联,缺乏定位精准的历时性纵向逻辑,沦为秦汉僭主谋杀先秦巨人之后残存的零余尸块。
战国史之残缺错讹,除了秦火汉黜两大浩劫,尚有诸多其他原因,姑举九例:
其一,君主多妻制度,导致各国君主时常废立太子,众多同父异母的嫡庶兄弟激烈争位,频繁篡弑。由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因此争位胜利者和篡弑成功者,常常抹去争位失败者和被篡弑之君。比如田齐太公田和死后,嫡长子田剡继位,庶幼子田午(田齐桓公)弑兄篡位,于是抹去田侯剡。又如秦武王嬴荡死后无子,同母弟嬴壮(秦季君)继位,异母弟嬴稷(秦昭王)弑兄篡位,于是抹去秦季君。各国官方史书,原本讳言丑史秽史,自隐其恶,文过饰非,不尽真实。
其二,官方史书失真,加上秦火汉黜,导致后世史家常常误少误多君主,误减误增君主在位年数。比如秦国误少秦季君,田齐误少田悼子、田侯剡,姜齐误少齐幽公,晋国误少晋悼公,卫国误少卫孝襄侯;秦国误多秦敬公,赵国误多赵武公,魏国误多魏哀侯。又如魏文侯在位五十年,误减至三十八年;魏武侯在位二十六年,误减至十六年;魏惠王在位五十一年,误减至三十六年;魏襄王在位二十三年,误减至十六年。韩哀侯在位三年,误增至六年;韩昭侯在位三十年,误减至二十六年。燕献公在位二十二年,误增至二十八年;燕闵公在位二十四年,误增至三十一年;燕简公在位四十三年,误减至三十 年。田齐太公在位二十二年,误增至二十六年;田侯剡在位四年,误增至九年、十年;田齐桓公在位十八年,误减至六年;齐威王在位三十九年,误减至三十六年;齐湣王在位十七年,误增至四十年。晋出公、晋哀公、晋烈公均在位二十三年,晋出公误减至十七年、十八年,晋哀公误减至十八年、十九年,晋烈公误增至二十七年。姜齐宣公在位五十五年,误减至五十一年。宋景公在位四十八年,误增至六十四年、六十六年;宋悼公在位十八年,误减至八年;宋桓侯在位四十一年,宋剔成君在位三年,误将年数互换;宋康王在位五十二年,误减至四十七年、四十三年。
易君治丧,既是一国重大史事,又是影响各国战局变动的重要原因。君主在位年数一误,丧期随之而误,天下战局变动的原因随之不明。君主在位年数的基础性讹误,不仅导致一国一君一事有误,前君之事误为后君之事,后君之事误为前君之事,进而导致史家增减别君而强合年数,牵连别事而整体搬移,波及别国而强求一致,于是不误之国之君之事也随之而误。战国史终于真伪杂陈,因果难明。
其三,战国时代的中原,魏国变法先强,稍后齐国变法继起,最后赵国变法崛起。中原以外,楚国在战国中期之前为天下最强,秦国在战国中期之前弱于六国。战国中期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由弱变强,因此东进中原长达百余年,并非直线推进,而是反复拉锯,时进时退,攻占之地常被收复,乃至被迫归还或主动归还。尤其是孟尝君发动的第二次合纵伐秦,一举收复四世秦君东侵之地,把秦国打回函谷关以西。因此秦军常对同一城池一拔再拔,甚至三拔四拔。由于史料残缺不全,史家不明某地曾被收复或归还,尤其不明孟尝君曾把秦国打回原形,于是看见秦军二攻三攻已拔之地,即把真史视为讹史,进而妄改真史。
史家的有意妄改,加上传抄的无意错讹,导致残存史料的错讹程度雪上加霜,难以厘正复原。
其四,秦灭六国之前一百四十六年(前 367),东周王朝分裂为西 周、东周二公国。由于秦昭王在秦灭六国之前三十五年(前 256)伐灭了东周朝、西周国,秦庄襄王又在秦灭六国之前二十六年(前 247)伐灭了东周国,因此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前,西周国史、东周国史早已亡佚殆尽。
战国诸侯为了代周为王而混战两百年,周分为二是极其关键的重大事变,然而《史记》失记这一重大史实,导致《战国策》之“东周(国)与西周(国)战”,如同“关公战秦琼”的笑谈,进而导致后世学者混淆东周朝之王、东周国之君,难以明白秦昭王 “灭东周
(朝) ”之后,秦庄襄王为何又“灭东周(国) ”。其五,秦灭六国之前七十五年(前296),赵武灵王伐灭魏属中山。因此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前,魏属中山史早已亡佚殆尽,所以《史记》没有《中山世家》。《战国策》虽有《中山策》,然而后世学者多把赵武灵王伐灭的魏属中山,误视为魏文侯伐灭以后复国的白狄中山,因而难以明白魏、赵敌对百年的真实原因,难以明白魏惠王两次伐赵大败而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难以明白魏文侯变法而启动两百年混战的最初动因。
1974年,河北平山(即魏属中山国都灵寿)魏属中山王墓出土了青铜钺、青铜圆鼎、青铜方壶、青铜圆壶。四器铭文,足以证明白狄中山(国都顾邑,即河北定县)被魏文侯伐灭之后从未复国,中山文公即魏文侯魏斯,中山武公即魏文侯长子魏击(后为魏武侯),中山桓公即魏文侯幼子魏挚;足以解释中山成公(魏挚之子)为何任命乐池(乐羊后裔)为中山相,魏惠王为何任命中山成公(魏惠王堂弟)为魏相,魏惠王为何邀请中山先王(魏惠王族侄)参加五国相王,中山公子魏牟(中山先王之子)为何姓魏;足以正确解读《战国策·中山策》等一切残存的中山史料。然而众多学者囿于成见,仍把魏属中山王墓误视为白狄中山王墓,致使重大考古发掘长期不能显现重大价值。
其六,秦灭六国之前六十五年(前 286),齐湣王伐灭宋国。因此 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前,宋国史早已亡佚殆尽。《史记》虽有《宋世家》,但其春秋阶段可以参考儒书《春秋》《左传》而基本完整,其战国阶段由于史料不足而残缺错讹。《战国策》虽有《宋卫策》,然而后世学者大多凭借《史记》的错讹纪年,予以错误系年。六国史的残缺错讹尚且乏人厘正复原,不属七雄的宋国史更加无人厘正复原。
其实宋国是七雄之外的最大千乘之国,宋康王拓地三百里,号称“五千乘劲宋”,又是居于天下之中的前朝遗邦。东之强齐,南之强楚,西之强秦,北之强魏和强赵,为了代周为王而分从四方问鼎中原,无法绕开宋国。只要深入梳理残存史料,宋国史就能大致厘正复原。
其七,战国中期的合纵连横,导致反间之事频繁。比如楚怀王派遣昭滑使越反间而相越,最终灭越。赵武灵王派遣楼缓使秦反间而相秦,最终破秦。秦昭王派遣吕礼奔齐反间,导致孟尝君罢免齐相而转任魏相,放弃合纵伐秦而转为合纵伐齐。燕昭王派遣苏秦使齐反间而相齐,最终灭宋破齐。反间之事,原本极端隐秘,当时已经知者极少,秦火汉黜之后更加鲜为人知。苏秦为燕使齐反间,则是最为隐秘又最为重大的战国秘史,司马迁、刘向全然不知,因此《史记》《战国策》误将苏秦移前三十年,变成张仪师弟,共同师从子虚乌有的鬼谷子。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全书二十七篇,除了九篇附录,十八篇是苏秦遗稿,均为苏秦游说陈轸、燕昭王、齐湣王、魏昭王、秦昭王、赵惠文王、孟尝君、李兑、魏冉的对话记录和信件底稿。第四篇是齐伐宋第二年(前 287),苏秦在齐致燕昭王的密信,详尽回顾了为燕反间至此十五年(前 301-前 287)的过程细节,力辩自己从未叛燕忠齐。苏秦遗稿足以纠正《史记》《战国策》关于苏代、苏秦、苏厉三兄弟的种种谬误(误以苏秦为兄,苏代为弟),足以揭破苏秦为燕反间十八年(前 301-前 284)的惊人秘史。
然而整理者囿于《史记》的错讹纪年,未能对《战国纵横家书》做出 正确排序、精确系年和合理解读。至今近五十年,其他学者也未深入研究,致使重大考古发掘长期不能显现重大价值。
其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百家著作亡佚残缺,道家著作也不例外。因此《关尹子》《列子》《子华子》亡佚(或许包括杨朱之书),《文子》真伪杂陈。儒家官学仅对《老子》《庄子》难以剿灭,只能先篡改到面目全非,再反注到反转宗旨。传承泰道、反
对权谋的真《老子》,于是变成了鼓吹否术、宣扬权谋的伪《老子》。拒绝臣服、反对混世的真《庄子》,于是变成了鼓吹臣服、宣扬混世的伪《庄子》。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老子》帛书。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墓出土了《老子》竹简。足以证明今本《老子》的关键字句,多被后儒篡改。然而众多学者囿于窃据权威两千年的伪老学成心,未能深入研究马王堆、郭店《老子》,致使重大考古发掘长期不能显现重大价值。伪老学、伪庄学至今窃据权威,毒害天下。
其九,伏羲画卦,并予命名,乃是中华文明黎明时期的初始史实,中华民族“开天辟地”(认知天地本质,确立天地之道)的根本史实。夏代《连山》、商代《归藏》、周代《周易》,均有六十四卦及其卦名。由于周之灭商、孔子从周、独尊儒术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变,无不导致《周易》取代《连山》《归藏》,因此秦火汉黜之后《连山》《归藏》亡佚。西晋咸宁五年(279),汲郡魏襄王墓出土了《归藏》(孔子得之于宋,子夏携之至魏,魏襄王葬之入墓),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名,因其危及《周易》《易传》权威,唐宋以后再次亡佚(同时出土的魏史《竹书纪年》,因其危及《史记》权威,也在唐宋以后亡佚。仅有价值最小的小说《穆天子传》,因其不会危及官学权威,独存至今)。此后国人仍然盲信积非成是的权威谎言,以为编纂《周易》的周文王始叠八卦为六十四卦,始定六十四卦卦名;不知中华第一圣山泰山之名,取自伏羲泰卦;不知儒家官学以《周易》《易传》为权威根据而鼓吹的庙堂否术“天尊地卑,君尊臣卑”,违背《连山》 《归藏》《老子》《庄子》一脉相承的伏羲泰道“天柔地刚,君柔臣刚”。
1993年,湖北王家台秦墓出土了《归藏》竹简,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名。至今近三十年,仍未整理出版,遑论深入研究,致使重大考古发掘长期不能显现重大价值。国人仍把《周易》视为中华真道的至高宝典,不知《周易》实为中华伪道的终极根据,不知《周易》打开了两千年庙堂黑暗的潘多拉之盒。正如鼓吹《周易》伪道的《易传》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的两千年悖道“道统”,导致了形而下的两千年悖道“政统”。中华民族失典忘祖两千年,无法认祖归宗,只能认贼作父,盲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盲信“皇帝封泰山而得天下”,有眼不识泰山。
独一无二的战国时代,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文化的一切独特性,催生了作为中国思想根源的诸子百家,造就了高居先秦绝顶的庄子,所以我把研究战国视为研究百家的前提,又把研究百家视为研究庄子的前提。由于战国史残缺错讹,疑难重重,因此我研究战国史的时间精力,超过研究百家书和《老子》《庄子》。潜心战国四十年,反复研究了无数历史疑案,只要新见不能验于所有战国史残片、百家书残片,立刻推倒重来。积累多年而不敢轻率发表的大量笔记,成为撰写本书的重要准备。
秦灭六国之后,尽焚六国史书。司马迁著《史记》时,战国史仅有依据《秦纪》的秦国纪年基本无误,六国纪年只能据《秦纪》推断。除了周室纪年、楚国纪年也基本无误外,其余五国纪年纪事错讹无穷。司马迁排比魏、齐、赵、韩、燕五国纪年纪事时,有时改了《魏世家》,却忘了与《赵世家》《韩世家》统一,导致五国《世家》互相冲突。有时统一了《齐世家》《燕世家》,却忘了与《六国年表》统一,导致五国《世家》与《六国年表》成为错进错出、难以兼容的两个系统。由于牵一发必动全局,司马迁甚至会根据错误排定的五国纪年,把周、秦、楚的正确纪年纪事改为错误纪年纪 事。
这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况,本该在西晋太康年间汲冢出土魏国编年史《竹书纪年》之后迎刃而解,可惜此书又于两宋间亡佚。尽管亡佚前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已依据《竹书纪年》对《史记》的战国纪年稍加厘正,但一来厘正极不完备,二来《竹书纪年》止于“今王(魏襄王)二十年(前 299) ”,因此战国史至今一团乱麻。虽经诸多学者殚精竭虑地考订勘误,如陈梦家《六国纪年》、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等,至今仍多异说。《辞海》所附《战国纪年表》,既代表学界主流观点,又进一步影响学界主流观点;参考综合了差别极大、均有错讹的各家系统,遂成错讹之集成。《辞海》 1999版的《战国纪年表》,对 1979版做了一些改动,然而有时纠正了前者之错,有时反将原本不错者改错,有时两者相同而皆错,有时两者相异而皆错。
我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理顺了十九个主要诸侯国的战国纪年,即周室、秦国、楚国、晋国、魏国、韩国、赵国、姜齐、田齐、燕国、宋国、郑国、鲁国、卫国、越国、白狄中山、魏属中山、西周国、东周国的战国纪年。我考定的《战国纪年厘正表》,与学界主流观点差别极大。本书即以《战国纪年厘正表》为基础,梳理战国三大秘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