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編輯推薦: |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钧瓷烧制技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学术价值。适合于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者和从业者,也适合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者。
|
內容簡介: |
“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的独特的学术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祸活态传承”的规律,对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着眼于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并以传承为主线,剖析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中传承何来,传承何在,传承何往等诸多问题及答案。本书通过对禹州钧瓷技艺传承历史、传承环境、传承内容、传承形式、传承现状的研究,寻求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本书适合于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陶瓷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者、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钧瓷爱好者等阅读参考。
|
關於作者: |
谢一菡,北京印刷学院,艺术理论部主任 讲师,谢一菡,文学学士、哲学硕士、艺术学博士、设计学博士后。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曾经荣获市级优秀文艺成果奖特等奖,硕士论文收录马哲优秀毕业论文库,优秀博士论文。担任宋代钧瓷官窑研究所顾问、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钧瓷类评审,钧瓷著作《中国钧瓷美学》获得“中国钧瓷优秀图书”。《文化遗产概论》课程获得校文科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展示奖;北京市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最佳教案奖。
|
目錄:
|
导论 001
一、钧瓷价值的独特性与唯一性 002
二、钧瓷烧制技艺在当代的活态传承 003
三、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载体——“人” 003
四、钧瓷烧制技艺的整体性研究 004
第一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历史 005
第一节 钧瓷的起源 006
一、继承:钧瓷与北方青瓷的传承关系 008
二、借鉴:其他瓷种对钧瓷的影响 009
三、创新:以变求生 011
第二节 钧瓷的历史沿革 012
一、宋代:皇家审美,鼎盛辉煌 012
二、金元时期:经世致用,扩展成系 015
三、明清时期:衰落凋敝,日渐式微 017
四、晚清民国:星火燎原,萌芽复苏 020
第二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环境 023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影响 024
一、自然环境与古窑址分布的关系 024
二、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钧瓷烧制技艺的影响 027
第二节 人文环境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影响 028
一、政治环境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影响 029
二、文化环境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影响 030
第三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内容 035
第一节 钧瓷烧制技艺概述 036
一、对“技艺”的解读 036
二、钧瓷烧制技艺传承内容的划分方式 037
三、钧瓷烧制技艺传承内容的基本特征 038
第二节 钧瓷烧制技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041
一、钧瓷烧制技艺的七十二道工序 041
二、当代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取舍 043
第三节 传承人的个体经验 063
一、理念的传承 063
二、造型的传承 065
三、窑炉的传承 069
四、釉色的传承 073
第四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方式 077
第一节 血缘传承 078
一、血缘传承的形成因素 078
二、血缘传承的特点 079
三、血缘传承的类型 080
四、影响家族传承的若干因素 082
第二节 业缘传承 085
一、当代业缘传承的历史背景 086
二、业缘传承的主要特征 088
三、业缘传承面临的困境 090
第三节 地缘传承 093
一、地缘传承的历史背景 093
二、地缘传承存在的问题 094
第四节 教育传承 095
一、教育传承的社会背景 095
二、高等院校在教育传承中的优势与不足 096
三、教育传承的其他形式 102
第五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105
第一节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现状 106
一、传承现状 106
二、保护现状 112
三、存在的问题 117
第二节 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前景的思考 117
一、对实践模式的思考 118
二、对传承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124
三、对保护方式的思考 126
四、对传承理念的思考 130
参考文献 139
附录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钧瓷烧制技艺)名录 142
附录二 钧瓷制作技艺血缘传承一览表 143
附录三 钧瓷制作技艺业缘传承一览表 145
附录四 钧瓷传统制作技艺教育传承一览表 146
|
內容試閱: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见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视野下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的个案研究。钧瓷,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在北方青釉瓷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以铁、铜及复合矿物为呈色元素,使用还原气氛烧制出的蓝色乳光釉窑变瓷器。钧瓷烧制技艺成熟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传统的钧瓷制作技艺工艺流程复杂,有七十二道工序之多。从钧瓷工艺的历史演进来看,传统制作技艺包括宋代钧瓷制作技艺、元代钧瓷制作技艺、清代钧瓷制作技艺。由于生产水平、时代风貌以及用途上的差异,使每一时期的技法、技巧也各有不同。
本书围绕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展开,由禹州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历史沿革、传承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传承的技艺内容、传承的方式、传承与发展五个部分构成,探究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与发展的规律。将传统技艺进行整体性研究,从而在其发展的轨迹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要素有机存活于共同的社区或群体之中构成非物质的生命环链这一重要的理论原则。
本书在撰写、成书的过程中,深入瓷区调研,考察钧窑遗址,受到了国家级传承人、钧瓷界同仁的鼎力帮助。走访河南大学、许昌学院等高校,并与许昌市、禹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人员进行交流,先后为40余位钧瓷艺人进行传承人口述记录,这些都为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和教授为写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和出版编辑老师们的认真负责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为校级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专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号:21090121010)阶段性成果。
谢一菡
2022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