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王阳明军事著作校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2册)

書城自編碼: 380913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经典名家作品集
作者: 王守仁 编,苏成爱 校注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59158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4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內容簡介:
明代大儒王阳明,既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思想家,又是著名的军事家。《王阳明军事著作校注》就是对与他相关的兵学文献的校勘和注释。该书分为上编、下编。
上编为《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是王阳明对《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七部兵学著作的简要批注。此次整理,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藏本为底本,以明代申用懋刻本为校本,以《续古逸丛书》所收静嘉堂本《武经七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武经七书》等为对校本,在校订文字是非、异同基础上,对王阳明批注的文字加了必要的注释。
下编为《兵志》,是王阳明从《左传》《国语》《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史记》六部文献中搜集的战例的汇编。此次整理,所据底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整理者除了校订文字、训释文意,还为每个选段编了序号,拟了标题,考订了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非常方便使用。
關於作者: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余姚(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相关著作,以《王文成公全书》为名结集出版。
苏成爱, 1978年生,江苏睢宁人,历史文献学博士,现任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兵家、儒家和农家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博士论文《孙子文献学研究》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在《文献》《党的文献》《读书》《学术界》《中国农史》《孙子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独撰著作1部,参编并任副主编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大出版基金项目1项。
目錄
上编: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
一介废人何以能三不朽(代前言)
校注凡例
徐光启序
孙元化叙
胡宗宪序
申用懋叙
茅震东小引
新镌朱批武经七书凡例
姓氏
新镌武经七书卷之一
孙子
新镌武经七书卷之二
吴子
新镌武经七书卷之三
司马法
新镌武经七书卷之四
李卫公问对
新镌武经七书卷之五
尉缭子
新镌武经七书卷之六
三略
新镌武经七书卷之七
六韬
下编:兵志
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老师(代前言)
校注凡例
兵志卷一
一、《左传》兵志
1. 郑卫北制之战(前 718)
2. 郑抗北戎之战(前 714)
3. 郑灭许之战(前 712)
4. 周郑繻葛之战(前 707)
5. 楚武王侵随之战(前 706)
6. 楚随速杞之战(前 704)
7. 楚攻巴鄾之战(前 703)
8. 楚郧蒲骚之战(前 701)
9. 楚伐绞之战(前 700)
10. 楚攻随之战(前 690)
11. 齐鲁长勺之战(前 684)
……
二、《国语》兵志
78. 周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之战(前 639)
79. 晋秦迁延之战(前 559)
80.1 齐管仲对桓公以霸术一(前 7世纪)
81.2 齐管仲对桓公以霸术二(前 7世纪)
81.3 齐管仲对桓公以霸术三(前 7世纪)
81.4 齐管仲对桓公以霸术四(前 7世纪)
81.5 齐管仲对桓公以霸术五(前 7世纪)
82. 晋攻翟柤之战(前 652)
83. 晋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前 575)
……
兵志卷二
三、《战国策》兵志(一)
96.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前 307)
97. 雍氏之役(前 300)
98. 宫他谓周君(前 293)
99.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战国)
100.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战国)
101.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前 316)
……
兵志卷三
四、《战国策》兵志(二)
155. 智伯索地于魏桓子(前 453)
156. 韩赵相难(约前 403)
157. 魏公叔痤为魏将(战国)
158. 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前 341)
159.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前 317)
160. 公孙衍为魏将与其相田需不善(约前 332)
161.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约前 332)
……
五、《吴越春秋》兵志
198. 专诸刺王僚一(前 522)
199. 专诸刺王僚二(前 514)
200. 伍子胥筑城(前 514)
201. 干将作剑(前 514)
202. 吴人杀子作钩(前 514)
203. 要离刺庆忌(前 513)
204. 楚昭王得吴王湛卢之剑于床(前 512)
205. 渔者之子退吴师(前 506)
206. 伍子胥谏阻勾践伐齐(前 483)
……
六、《越绝书》兵志
212. 吴亡越兴在人不在天(前 473以后)
213. 伍子胥奔吴(春秋末)
214. 计倪论谋吴(春秋末)
215. 申胥谏籴(春秋末)
216. 伍子胥解梦(春秋末)
217. 子贡霸越(春秋末)
218. 石买为将(春秋末)
219. 独妇山(春秋末)
220. 伍子胥勇外仁内(春秋末)
221. 风胡子论剑(春秋末)
222. 伍子胥相气取敌法(春秋末)
兵志卷四
七、《史记》兵志(一)
223. 黄帝征不享(远古)
224. 夏启伐灭有扈氏于甘(远古)
225. 武王伐纣(商末周初)
226.1 秦晋韩之战食马人报恩获晋君(前 645)
226.2 秦缪公袭郑灭滑晋襄公破秦于殽(前 628)
227.1 青年项羽(战国至秦)
227.2 项羽随项梁起事于吴中(前 209)
……
八、《史记》兵志(二)
273. 张耳陈余事陈王赵王(前 209)
274. 彭越事汉王(秦末汉初)
275.1 黥布叛秦附楚建功为王(秦末汉初)
275.2 黥布背楚归汉(前 206)
275.3 黥布反汉被杀(前 196)
276.1 青年韩信(秦末)
276.2 大将韩信(秦末)
276.3 忠臣韩信(秦末)
……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一介废人何以能三不朽(上编前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二千五百多年前,鲁国的贤大夫叔孙豹提出了“三不朽”之说。关于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中国古代的圣哲们还有“内圣外王”之说。三不朽之中,“立德”“立言”大致可归于内圣,“立功”可归于外王。自三不朽之说提出以来,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就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毕生追求。然而,历史上真正实现“三不朽”人生目标、真正成为“内圣外王”的人物寥寥无几。王阳明是这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

一、王阳明其人
王阳明(1472 —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山人,又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后三十八年,即隆庆元年(1567),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从祀于孔庙。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是儒家四大圣哲之一。
与孔、孟、朱不同的是,王阳明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军事、哲学、政治、文学、法学、教育和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以军功著称,《明史》本传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他不仅是明代“第一流人物”,也是我国古代史上罕见的能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皆居绝顶”的伟大人物,梁启超誉为“百世之师”。
王阳明一生曲折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阳明虽生于状元之家,但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步入仕途不久,因仗义执言,触怒了权阉刘瑾,正德元年(1506)受到了“廷杖四十”的处罚,被贬为龙场驿驿丞。贬谪期满后,王阳明得以不断升迁,正德十一年九月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正德十二年至十三年,王阳明先后平定了赣闽粤湘四省的叛乱。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又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朱宸濠企图成为“第二个永乐皇帝”,为了夺取帝位,蓄谋十多年,然而王阳明仅用三十五天就彻底平定了这场叛乱。平定宁藩之乱是王阳明最为后人称道的军功,然而在当时,却遭群小诬陷,险遭不测。嘉靖六年(1527)至七年,又先后平定了思恩、田州以及八寨的叛乱。民国学者冯侠夫曾总结出王阳明的八大军功:平漳州、平大庾、平横水与左溪、平桶冈、平大浰、平宁藩、平思田、平八寨。尽管如此,在其卒后不久又遭宵小诬陷。不过,王阳明对自己生前身后的荣辱早就不那么在意了,在其临终之时,有人问他有何遗言,阳明答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另外,王阳明大半生都在多种疾病折磨中度过,长期与绝症作斗争,最终死于绝症。他在世时多次自称“废人”。正德三年(1508),时年三十七岁的王阳明在《答人问神仙》中自述,因自幼体弱多病,自己自八岁即好神仙之说,“今已余三十年矣”,然而获得的功效却是“齿渐摇动,发已有一二茎变化成白,目光仅盈尺,声闻函丈之外,又常经月卧病不出”。此时的阳明在身体上已经是他后来所说的“废人”。早在弘治五年(1492),二十一岁的王阳明就染上了“肺疾”。这种“肺疾”,今人根据王氏文集所描述的症状,认为是肺结核。弘治十五年,三十一岁的王阳明为了治疗肺疾,在四明山筑阳明洞,开始行导引之术(练习气功),“敝力于此”,直至次年方才结束修炼,前后长达一年多。正德元年(1506),三十五岁的王阳明因得罪权阉刘瑾,遭到廷杖四十的处罚,伤病交攻,几乎丧命。四十五岁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开始有机会接触军事。四十六岁到达目的地,先后平定漳州、横水、桶冈诸地叛乱。此后又屡立奇功。四十七岁时,平定大帽、浰头诸地叛乱;四十八岁在江西平定宁王之乱;五十六岁平定思恩、田州叛乱,剿灭断藤峡、八寨匪患。正德十三年(1518)三月四日,四十七岁的王阳明,刚刚平定南赣的叛乱,就上《乞休致疏》,云“但惟臣病月深日亟,百疗罔效,潮热咳嗽,疮疽痈肿,手足麻痹,已成废人”,而“去岁二月往征闽寇,五月旋师,六月至于九月俱有地方之警,十月攻横水,十一月破桶冈,十二月旋师,未几,今年正月又复出剿浰贼。前后一岁有余,往来二三千里之内,上下溪涧,出入险阻,皆扶病从事”。同年三月十五日,王阳明归至赣州,并致书弟子论征剿之事,《与顾惟贤书(其三)》云:“数日前已还军赣州,风毒大作,壅肿坐卧,恐自此遂成废人。”同年六月十八日,王阳明《辞免升荫乞以原职致仕疏》云:“臣驱逐之余,疾病交作,手足麻痹,渐成废人。”正德十四年正月十四日,王阳明上《乞放归田里疏》:“臣比年以来,百病交攻,近因驱驰贼垒,瘴毒侵陵,呕吐潮热,饥(肌)骨羸削,或时昏眩,偃几仆地,竟日不惺,手足麻痹,已成废人。”是年,王阳明请求致仕,“疏三上而未遂欲”,便致书弟子,《答甘泉》云:“仆年未半百而衰疾已如六七十翁,日夜思归阳明,为夕死之图。”嘉靖六年(1527),王阳明向推荐他的权臣张璁谢绝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之职,在《与张罗峰》中云:“腐劣多病,已成废人,岂能堪此重任!”
然而,就是这么一介“废人”,却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实现“三不朽”理想的人物。在学术方面,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是心学大师,是继朱熹以后最负盛名的儒家人物。在事功方面,他是为明朝立下旷世军功的巨擘,是一代“军神”“战神”。

...

“攻敌心”包括两种情况。
其一是单纯攻敌之心,“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谋攻》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一语,王阳明在文旁画下了着重符号,可见他对这一谋略的重视。他在实际行动中也注重实践这一谋略。嘉靖年间广西卢苏、王受发动叛乱,提督都御史姚镆集四省之数万之兵征讨,久而不果。嘉靖六年(1527),朝廷勒令姚镆致仕,命令王阳明前往平定。阳明经查,得知叛乱的发生,乃当地官员长期处理不当以及少数民族内讧所致,于是便改剿为抚,命令全部撤回从四个省份调集来的数万人马,仅留下数千因路途遥远而解甲修养的湖南士卒。卢苏、王受等受其感化,率领数百头领前往王阳明处请罪,并愿誓死报效。阳明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这样“不折一矢,不戮一卒,而全活数万生灵”。虽然阳明深知这种做法会受到好大喜功的嘉靖帝的责罚,但他不愿看到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后果,故而敢于忤逆皇帝的本意,诚如他在评论《孙子·地形》所说的那样:“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单留一片报国丹心。”此外,阳明还在《地形》“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旁画下了圈点符号,此亦可见其报国丹心,以及由这种丹心驱使方能想出的不战而胜的谋略。王阳明后又藉助了卢苏、王受的部队以及回归湖广等地的部队,顺便平定了自明代开国以来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平定的八寨、断藤峡等地的武装叛乱,又以不战而胜之兵战胜必战而胜之兵。
今人介绍王阳明的军功,鲜有人提及王阳明成功劝说安贵荣谨守臣职,协助平息叛乱之事。实际上在这一事件中,王阳明仅凭数页书信就达到出兵平叛并消弭安贵荣不臣之心的目的,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丰厚的回报。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因忤逆权阉刘瑾获罪被贬至贵州龙场任驿丞。在任驿丞期间,遭到时任贵州巡抚王质及其爪牙的百般凌辱。彝族首领、土司安贵荣却给这位前任兵部主事送来了贵重礼物并遣人伐薪汲水,有拉拢以为己用之意。王阳明为了不伤远人之意,只是象征性地收下了并不贵重的柴炭和米粮。安贵荣“多智谋,善用兵”,号称“连地千里,拥众四十八万,深坑绝坉,飞鸟不能越,猿猱不能攀”,日趋骄蹇,“不受节制,即听调从征,非重赏不赴,且眇(藐)视官军,尝睥睨贵州城”,早有不臣之心。适逢遇到苗民叛乱,当权者命令安贵荣讨伐,安氏消极抵制命令,坐山观虎斗,以期相机谋取其地,甚至把已经发出的军队偷偷地撤回。王阳明寄去《与安宣慰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地劝说安氏遵制履职,迅速平息叛乱,让“贵荣之世,不敢跋扈”。史称阳明“一书能抵十万兵”。
其二是在战争中攻敌之心,即在必战而胜之战中攻心克敌。
王阳明在《绥柔流贼》一文中云:“用兵之法,伐谋为先;处夷之道,攻心为上。”“伐谋”与“攻心”对举,其义相近。“伐谋”一词见于《孙子·谋攻》。《谋攻》云“上兵伐谋”,在阳明看来,它的意思是说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谋略。何以挫败敌谋?攻心以乱其谋是也。《孙子·用间》中,王阳明的第一个批语云:“不爱爵禄,捐金反间,是一要着。”不要小看这一个批语,它内涵丰富,意义非凡。“捐金反间”用的是楚汉战争中刘邦用陈平之计离间项羽君臣,使汉由弱变强的典故。刘邦给予陈平“黄金四万斤”,恣其所为,不问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结果使项羽“不信”钟离昧等骨鲠之臣,又“大疑”亚父,致使其黯然离去,病死归途,反间计大获成功,让刘邦转弱为强(见《史记·陈丞相世家》)。阳明在平定南昌宁藩之乱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做法,收到了神奇的效果。据黄绾《年谱》记载,王阳明战前分析:“濠若出上策,直趋京师,出其不意,则宗社危矣。若出中策,则趋南都,大江南北亦被其害。若出下策,但据江西省城,则勤王之事尚易为也。”当时南北二京皆无防备,若是宸濠攻打任一京城,就会获得称帝的资本,所以勤王之师唯有将之滞留他地才有可能获得准备应敌的时间。为了暂时留住宸濠势力,阳明借鉴了刘邦的做法,大行反间。不过,刘邦用的是“黄金四万斤”,而阳明用的是一张张虚假文书。据《征宸濠反间遗事》载,阳明命人伪造文书,并故意泄露伪造的文书以散布假消息:各路兵马八十余万即将形成对朱宸濠的合围,朱宸濠主要谋士李士实、刘养正等,主要将领凌十一、闵廿四等,皆已准备“反戈立功报效”,朱宸濠未经战阵,顿生疑惧,犹豫观望,不敢发兵攻打南京。同时,“宸濠由是愈疑刘、李,刘、李亦各自相疑惧,不肯出身任事,以故上下人心互生疑惧,兵势日衰”。半个月过去后,朱宸濠不见各路大军踪影,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二京已经做好了防备。
《司马法·定爵》王阳明批语云:“凡战,因心之动。”其意盖谓因敌心之动而攻其心。据钱德洪《征宸濠反间遗事》载,阳明与宁王决战于鄱阳湖上,阳明命人急取免死木牌数十万放于湖中,任其顺流而下。死心塌地地为宁王卖命的毕竟只是极少数,宁王士卒见到水浮木牌,“一时争取,散去,不计其数”。激战中,宁王尚未就擒,但宁王士卒见到一块阳明事先备好的大木牌,上面写着:“宁王已擒,我军毋得纵杀! ”宁王部队“一时惊扰”,遂不战而大溃。次日,宁王就擒。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阳明兵学与其心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阳明心学是具有革命性的学说,注重“致良知”,注重求之于人的内心,使得很多人敢于冲破支离繁琐的程朱理学,进行独立的思考,打破了长期以来官方提倡的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阳明心学对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军事学的影响尤为巨大。明代抗倭英雄胡宗宪仰慕阳明其人,并在阳明批点评论过的《武经七书》上写下了自己的评论,受其影响之深,自不待言。明代的另一位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私淑阳明,大阐良知,胸中澄澈如冰壶秋月”。戚继光多次感叹“去外寇易,去心寇难”,这与阳明所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出一辙。戚继光《练兵纪实·练将》总结了练将二十六条法则,首条就是“正心术”,并将二十六条法则“约之以一言,曰‘正心术’ ”。戚氏还要求将领们要“坚心忍性,苦心窒欲”。这些说法与王阳明的主张都是一致的。阳明后学不仅传播王阳明的心学,也弘扬王阳明的兵学,其他军事家也对王阳明兵学思想多有关注。阳明后学樊良枢辑录过一本名为《阳明兵策》的书,书中附有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郭子章的批点评论。到了清代民国时期,阳明兵学对曾国藩、左宗棠、林则徐等产生了巨大影响。林则徐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化用了王阳明的“苟利国家,生死以之”。
以上只是整理者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是否有一言得当,尚祈读者诸君赐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