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101.2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93.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在今天表现更甚。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试图通过去世界观、去唯物论、去意识形态,堂而皇之地把马克思哲学收入西方自由个人主义“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的麾下。因此,站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阐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成就及其时代意义,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性质,从思想上、学术上和话语上彰显这一哲学的磅礴力量,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本书把世界观视为近代以来哲学演进的根本方向,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特质,拒斥所谓从古代本体论哲学到近代认识论哲学再到现代生存论哲学的哲学史演进模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科学统一,既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成果,也是人类时代精神的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这一时代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
關於作者: |
侯惠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主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和博士研究生公共课教材《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编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五项。
主要代表作有《侯惠勤自选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等10余部,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意识形态研究领域形成系列成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三等奖共三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共三次。
|
目錄:
|
目录
导论 辩证唯物论世界观:马克思哲学变革不应被遗忘的实质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宝贵精神遗产
第一节 新世界观是马克思思想精髓的核心
第二节 恩格斯:马克思哲学守正创新第一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内核
第二章 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第一节 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第二节 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第三节 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性
第三章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识形态属性
第二节 从幻想世界中发现真实的世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
第四章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我们的守正创新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变革成果是磅礴的思想力量
第二节 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的坚守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理论底气
第四节 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第五章 “实践哲学”批判
第一节从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误读看“实践哲学”的实质
第二节 必须批判、抵制“实践哲学”
第三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改造世界观
第六章 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
第一节 世界观是研读马列经典的切入点
第二节 纯客观的学术研究无法真正读懂马克思——以海尔布隆纳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为例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与新世界观
第七章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第三节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当代道义制高点的争夺
马克思哲学变革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问世,实现了“哲学”和“心脏(无产阶级)”的有机结合,不但使人类解放第一次具有了现实的社会运动形式,也使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第一次具有了自觉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从其诞生起,就既是人类思维创新的最高成就,又是现代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形态。“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实现这一结合的政治组织形式。其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创造了无比威武雄壮的历史伟业。
去世界观化是当代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动向随着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和全球化的推进,资产阶级对于既得利益的固守和垄断近乎痴迷,而对于革命的恐惧和剿灭也日渐疯狂。除了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进行软硬两手的围堵,思想上对革命学说的扼杀也更为坚决。哲学上去世界观化、非意识形态化是其集中的表现。本来,资产阶级获取政权靠的就是哲学世界观和意识形态,从而开创了近代以来的“意识形态革命”历史。恩格斯曾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但是,也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当革命意识形态成为摧毁资产阶级统治的锐利思想武器时,资产阶级不惜一切代价对其痛下杀手就在所难免了。
他们首先是虚化和扭曲哲学。本来,从古希腊的“爱智慧”到近代的“理性知识”,尽管在对哲学的具体理解上存在着种种差异,但追求真善美却是大的共识。而当代西方主流哲学首先否定了哲学对真的追求,断言其以“不真的存在”为对象,从根本上切断了哲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它认为有哲学和主义的政治是危险的。哲学是学术,意味着“并不真的存在”,主义则是不能超越的宿命论。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伊格莱顿(Terry Eagleton)说:“政治一旦成为‘哲学的’,则说明你无事可为。因为哲学不反映现实,只是一种学理上的观点。”平心而论,今天西方的唯心论哲学竟然如此“唯心”,即便近代主观经验论者贝克莱在世,也会自愧不如。它的唯一的所谓“事实”依据,就是选民的情绪。据说那种贩卖主义和哲学的政治家,往往得不到选民的青睐,因为选民关注的是政策带来的实惠,而不关心“智力上的光芒”。但是,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就能理解,选民的“民意”是“被塑造”的。只关心日常生活的点滴改善,不关心人类的未来,正是资本主义“维持现状”所希望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认为通过现行的西方“投票民主”就能够改变世界。用选民的选票去论证哲学和政治的关系,是一种倒果为因的颠倒论证,足见当今西方学术界的浅薄。
伪造历史是当代西方主流哲学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又一惯用伎俩,它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前后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扭曲。据说,让哲学停止对现实政治发挥作用的努力,开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把政治分为哲学的政治和现实的政治。哲学的政治是由思想家唱主角,要发现世界和社会的规律;而现实的政治是由政治家操持的,要以良知去解决大众的具体问题。哲学一旦成为政治家的信条,他的政策不仅会偏离现实,而且会阻止社会进步。这种历史叙事之所以可以被称为伪造,就是因为康德的“良知”就是“哲学”,也是“规律(绝对命令)”,而把“哲学(意识形态)”与“良知”对立起来的则是拿破仑及其反意识形态的幕僚。康德虽然主张社会变革不应诉诸革命而应诉诸改良主义的“道德命令”,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但他绝不反对理性的哲学及其现实性。
更大的伪造还在于这股思潮断言,黑格尔和马克思虽然对康德的思想提出了挑战,但却对西方人影响甚微,而康德的改良主义则得到了广泛持久的认同。“后世的西方人感到‘没有哲学只有常识’的英国的渐进式革新,才是平稳且值得推崇的。”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英国式的改良主义虽然一直存在,但既不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更不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五年后做出了这样的一个总判断:“这个理论把欧美几乎所有社会主义者都团结在一个统一的战斗队伍中。当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的时候,所有文明国家中的社会形势和政治形势以及我们党所取得的成绩,使他可以瞑目,因为他可以深信,他为把两大陆的无产者在同一面旗帜下团结成一支统一的大军所作的努力,定将获得圆满的成功。但是,如果他能够看到,从那以后我们在美洲和欧洲所取得的巨大成绩,那该有多么好啊!”尽管近年来有人不断鼓吹所谓的恩格斯“晚年的反思”,声称其放弃了暴力革命而转向合法“议会斗争”的改良主义,但是我们从确凿无疑的史实,以及去思想的精神实质中可以看到,即便恩格斯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和平发展”的新情况,提出利用“普选权”开展议会斗争,他也始终坚持“革命权是历史权利”不放弃,坚持彻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