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編輯推薦: |
这场战争的失利,直接成为南宋灭亡的开端。
襄阳之战,为何成为决定南宋命运的对决?
|
內容簡介: |
700多年前,蒙古大军南下,南宋军队在襄阳阻击六年,最终失守。宋元之际,这场极为重要的战役,史家们称为“襄阳之战”。这个发生在咸淳四年(1268)到咸淳九年(1273)的战役,是由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平定漠北战争之后,储备多年,蓄势待发,终于南下发动的灭宋之战。
|
關於作者: |
刘芝庆,1980年生于台北,政治大学中文所博士,台湾大学历史所硕士,辅仁大学历史系学士。2015年9月到湖北经济学院中文系任教。已出版学术专书数本,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
目錄:
|
楔 子 / 001
一、中国历史上的襄阳与樊城 / 001
二、襄阳风云:宋人历史记忆中的战事 / 016
三、襄樊之战何以关键? / 025
第一章
金朝灭亡,蒙古崛起,南宋稍振 / 034
一、日暮西山的金国:贞祐南迁 / 034
二、旭日东升铁木真 / 039
三、端平更化小元祐 / 042
四、不同的路 / 048
第二章
南宋的关键人物 / 056
一、宋理宗 / 056
二、宋度宗 / 063
三、贾似道:战功赫赫与奸臣当路 / 068
四、孟珙和李曾伯经营襄阳 / 081
第三章
风雨欲来,两国情势 / 109
一、蒙哥与钓鱼城 / 109
二、忽必烈登场 / 124
三、刘整的谋划 / 129
第四章
主力进军,整装出发 / 144
一、战前准备与主帅阿朮 / 144
二、吕文德与吕文焕 / 150
三、史天泽助战 / 162
四、包围樊城,襄阳城投降 / 168
第五章
军备升级,奇人助阵 / 179
一、襄阳炮的出现 / 179
二、蒙古水军之兴 / 189
三、事后诸葛亮:战果的分析 / 193
第六章
时也命也?众人无力可回天 / 202
一、这边粮饷断炊,那边歌舞升平 / 202
二、最是仓皇辞庙日 / 209
三、战死与投降:论南宋降将 / 223
后 记 / 237
|
內容試閱:
|
宋朝的魅力,势不可当,有越来越多的人爱读宋朝故事,这从“宋朝往事”第一辑所受到的欢迎程度也可见一斑。10位青年学者,以自身长期积累的学术优势,通俗而不媚俗、讲史而不戏说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也因此,在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延续前缘,继续组织撰写了“宋朝往事”的第二辑。
关于宋朝的一般性概括,在第一辑总序当中已经说过了。说过的话,多数情况下,理所当然不应该重复。但是下面这段话,是我们两次编撰“宋朝往事”的共同圭臬,所以请让我再次引用孟浩然的这一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因为它最能代表我们的心情和缘起之思。我们就是想通过人和事两方面,与读者诸君讨论宋朝的独特之处。宋的风雅、宋的政事、宋的富庶,都体现在人和事之中了。没有那些独特的人,风雅不可见;没有那些风雅之士的行动,政事不可知;没有那些百姓的努力创造,富庶无可求。想要全方位地观察宋、了解宋、欣赏大宋之美,就请和我们一起来回首宋朝往事。
面对浩瀚宇宙,面对苍茫大地,面对漫漫人生,我们的内心常常涌起一种深远庄严之感,不由得想去探究和思考。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只有人类才渴盼了解自身,试图了解自己的过往。而有着世界上最长久、最多历史记载的中华民族,也算得上是更愿意了解自身历史的族群之一。与过去的历史人物、事件建立起属于我们自身的沟通管路,唯一的渠道和办法,就是读史。读其书,想其人,念古人或雄壮或卑微的一生,感慨万千,油然而生的一种复杂情绪自会弥漫胸间。这大概也是想了解历史、阅读历史的普通读者常有的心境。
不过世易时移,大多数非专业读者,基本已经不再能识读繁体字了,更不要说能较为畅达迅速地理解文言文。而处于压力极大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状态都是每日疲于奔命。让有阅读渴望的各行各业读者,都能重新从工具层面开始入手研读,实在是不可能的奢望,也是强人所难。但是满足爱读史的读者的渴求,也是我们这些从事专业研究的职业学者仍然不可忽视的职责所在。所以回首“宋朝往事”,提供一种虽然是“快餐”,但尽量做到最佳的“快餐”,就是我们这些职业学者试图为其他行业读者提供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贡献。
在第一辑基础上,我们再次选择了五人五事,同我们亲爱的读者一道,再次进入宋朝的天地时空。赵普、包拯、狄青、陆游、文天祥这五位代表性人物,就此进入了读者诸君视野。赵普是宋朝开国元勋,也是宋初文臣之中较为有名的一位。一生之中三次入朝为相,影响很大。世人知道他,多以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他长于吏道,善于出谋划策,“智深如谷”,开国大政,多依赖于赵普的策划。在我们已经了解赵匡胤的基础上,自然也要了解一下这位开国谋士。包拯在明清以后,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清官的杰出代表,是为政清廉、公正执法、断案如神的象征,民间呼为“包青天”。以他为主角衍生出的历史演义、戏剧小说、电影电视剧等为数众多且历代相传。戏说虽然于史无证,却激起我们窥探历史上包拯究竟是何种模样的极大兴趣。狄青从一名出身低微的基层农家子弟应征入伍,一无权二无势,通过自己精湛的武功、高妙的指挥能力和优良的人品,以及在国家危难之际奋不顾身的突出表现,成长为接近权力巅峰的枢密使,是底层小人物逆袭的典型,后代小说家甚至以他为主角写成了诸多小说演义作品。传说狄青是武曲星下凡,与文曲星下凡的“包青天”一起享誉天下。陆游是伟大诗人和伟大爱国者,大多中国学生都学习和背诵过那首千古名诗《示儿》,他一辈子渴望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但是时代没有给陆游这样的机会。以南宋大历史,以宋金和战历史来做背景,我们才能发现一个真实的陆游。文天祥更是我们常常耳闻的人物,为了匡扶南宋这座将倾的大厦,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依然志向不改、视死如归。文天祥伟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华历史上铸就了一块无与伦比的正气丰碑,内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观文天祥一生,无负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
与五人同时,就是我们常常想了解的“大事”。这些大事,在宋代历史上也极为关键。女主临朝、更化到绍述、宋夏之战、襄阳保卫战、崖山暮光,是我们观察宋朝、了解宋朝不可缺少的环节。宋真宗皇后,章献明肃刘皇后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有名的皇后,关于她的故事,最著名的传说就是“狸猫换太子”了,而这只是个编造的谎言。事实上,刘皇后作为宋代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远比“狸猫换太子”更加精彩。熙丰变法由神宗与王安石共同发起,最后到了神宗的儿子手上,却逐渐由改善宋代民生、行政、财政、兵政的大目标,转而成为朝廷清除异己与聚敛财富的工具,丧失了它的正当性,而这一切还是在继述神宗之志旗帜下进行的。借着更化到绍述之名,大宋这一艘漏水航船驶入了更加风雨飘摇的末路。而自宋建国起,宋朝与党项李氏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西部边界也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直到李继迁公开与宋朝决裂。党项李氏逐渐壮大,并建立西夏,发展成为足以抗衡辽、宋的地方政权,宋朝西部边患几无宁日,他们之间漫长曲折的战争故事也陆续上演。宋元之间,襄樊大战则是南宋灭亡的关键。让我们一同进入宋末的历史世界,看看身处其中的人物如何抉择,观其言,察其行。在13世纪末的欧亚大舞台上,从全球视角,看看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始末、结局与影响。襄樊大战失败之后,元军继续南下,宋人多路义军闻风而动,试图收复故土,好不热闹。但元军一路直下,鏖战五十年,四川最终陷落。宋廷退守崖山,张世杰摆一字长蛇阵,决战一日,十万军民漂尸海上,南宋彻底灭亡。遗留的大宋忠臣遗民,或以生命为国尽忠,或以生命为国招魂,只留待我们后人唏嘘南宋的往事,或叹或悲或感慨。这样的五人五事,我们再次以立体形式勾勒了大宋面貌。让我们11个人继续努力,期待读者诸君与我们一起走进宋朝,在大宋场景之中,回味历史的波澜壮阔。
经过上一轮的磨合,与10位作者已经形成了默契相知。在辽宁人民出版社蔡伟编辑的再次鼓励下,我们继续承担了撰写工作。还是同样的希望,希望我们11个人的努力,能让您对真实的历史多一点了解。感谢陈俊达(吉林大学)、黄敏捷(广州南方学院)、蒋金玲(吉林大学)、刘广丰(湖北大学)、刘芝庆(湖北经济学院)、仝相卿(浙大城市学院)、王淳航(凤凰出版社)、王浩禹(云南师范大学)、张吉寅(山西大学)、赵龙(上海师范大学)等一众优秀青年学者(以上按姓名拼音排序)加盟此系列的撰述。虽然刘云军教授因为撰述任务太多未能参与,非常遗憾,但仍感谢云军教授在不同场合给予的大力支持!最后,亲爱的读者,我们一群作者贡献全力,希望能为您的读书生涯增添一点乐趣!让我们一起读宋,知宋,了解宋朝。
在中国历史中,特别是宋元之际,有个颇为特殊也极为重要的战役,史家们称为“襄阳之战”,也是本书的主题。说它重要,是因为牵涉宋元两国的存亡兴盛;说其特殊,是因为战争加进许多特别的元素,例如新武器的使用、战略的部署、后世文学家的渲染改写等等。
不过,“襄阳”既是地名,也是泛称。“襄阳之战”云云,严格说来,应该是指襄阳、樊城一系列的攻防战。发生在咸淳三年(1267)到咸淳九年(1273),大概六七年间的战役。由于蒙古忽必烈在平定国内战争之后,储备多年,蓄势待发,知人善任,接纳许多中肯真诚的建议,终于南下发动攻击。此时,南宋宋度宗赵禥在位,年号“咸淳”,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传的贾似道,大权在握,不可一世,这些主人和配角们,在宋末元初之际,上演了一幕幕的宫斗与军事剧。
襄阳与樊城,属于襄阳市,汉江中游的平原腹地。1949年以后,襄阳和樊城合并,通称襄樊市。1983年为地级襄樊市,2010年更名为襄阳市。今天的襄阳市,是湖北省地级市,共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以及3个县,总面积约1.97万平方千米,人口是五百二十多万。从当代科技的卫星视角,我们直视地图,襄阳的地形,西边多山,山峰海拔在1500米左右。今日交通便利,有铁路有公路,自然无太大难题,想必古代在交通上不会太容易,但与巴蜀或是西北地区相比,依旧不算困难,更何况还有襄江通过,水陆交通等都可使用。
襄阳市的地形,相对来说,山区面积较大,平原面积较小,地势方面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为山地,东部则多是低山丘陵。中部属于岗地平原,长山、扁担山、隆中山等山,横贯于中,北部有鄂北岗地,南部则是江汉平原的宜钟夹道。一般来说,汉水和唐白河流域,多是沿河冲积的平原,海拔大概在90米以下。
我们再往上看,襄阳的北方、东方一带,则多平原丘陵,地势较平坦。“便下襄阳向洛阳”,北方可通洛阳、许昌,会经过南召县,大概是秦岭山脉的边缘,接上南阳盆地。再向东边看去,则是今日的浙江、安徽一带,再往南也可下江西、福建一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说襄阳是人身体中的腰间地带,上下左右,东西南北,都是从此为起点,从襄阳到武汉这带,往东往南,便可从长江中游突破,控制东南地区。
正如韩茂莉在《军事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历史空间进程》中的观点,三国以来,南北征战之地的冲突或是决战之地,就在秦岭、江淮一带,可见襄樊的重要性自古皆然。类似的说法,南宋刘一清的《钱塘遗事》就说:襄阳是东南的脊骨,若无襄阳,南宋根本不可能立国,得襄阳,便可以通蜀汉而联系关辅一带。反过来说,失去襄阳,则南方朝廷可就真的不太妙,岌岌可危,万事休矣。
清代学者吴庆焘在《襄阳兵事略》中就直言,我们谈军事战略,谈历史地理,论及荆州,必定包括襄阳。关于襄阳的战略史事,从春秋到东汉,再到三国、东晋六朝,乃至于宋之南渡,史策具在,史事并见,实在是必须关注的重要之地。
襄阳,也是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对于北方政权来说,在先不考虑军队天气地形适应的情况下,得到了襄阳,就意味着拥有南下的便利,不论是西南,或是中南,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对于南方政府来说,能将襄阳控制在手,全力保护,便可以抵挡北方的攻击,行有余力,襄阳也是北伐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
反过来说,南方或北方,要是某方没有了襄阳,则军事行动必定大不便,连带也会影响情报的传递、战略的规划等等。
由于地理环境的缘故,襄阳、樊城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虽说历代行政区规划不同,大小有异,大致上来说,包括樊城在内的襄阳地区,地图呈四边形,虽不全符合形状概念,不规则处也不少,大体看来,仍是如此。
气候方面,今日襄阳属于湖北省,行政区域为市级,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
在进入本书主题故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为读者勾勒地理地貌等诸多特色。首先,襄阳作为一个战略要地、历史名城,在史学与文学上,是如何呈现、刻画与叙述的呢?就考古资料来看,根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襄阳王家巷遗址春秋制陶作坊遗存发掘简报》,有关襄阳王家巷遗址、春秋制陶作坊遗存的发掘,可发现早在春秋时期,襄阳已有文明遗迹。王家巷遗址,位于今天的襄阳市樊城区王寨村王家巷自然村北,南距邓城城址约600米,地处汉水北岸的淤积平原中一条东西走向的低矮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50米。遗址上原有村民房屋和农田、菜地、苗圃,现为道路和商住楼。在2008年6、7月之间,相关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面积310平方米。清理出春秋时期窑址1座、灰坑13座,汉代墓葬2座。根据研究,邓城城址及其周边,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古邓国都城所在的中心区,东侧的黄家村遗址,则为都城附属的大型遗址。邓国于春秋早期后段,即公元前678年被楚国所灭,自此之后,该区域即纳入楚国。
我们再以中国行政制度史来看,今日的襄阳,建于西汉初年,属于南郡。西汉后期,南郡下辖十八县,其中就有襄阳县。襄阳县,因处襄水之北,水北为阳,故称襄阳。“襄水”“襄江”“襄河”的关系,是否指同一处,史家还有争论,例如《明史》记载:“襄阳倚……汉水在城北,亦曰襄江。”《读史方舆纪要》也说:“襄河者,汉水自襄阳来也。”不管如何,“襄水”“襄江”“襄河”特指汉江襄阳段,或襄阳以下的河水部分地区。而襄阳县再往北,则是沔水,竟是古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襄阳地区,土地丰饶,处交通要道,所以文人雅士,学者才子,或游走四方,短暂停留,或驻足此地,常住久留,因而人文荟萃。汉末天下大乱,张角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自称“大贤良师”,与其弟张梁、张宝,自称“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天、地、人云云,出自《易经》的《系辞传》与《说卦传》。外有黄巾之乱,内则朝纲不振,十常侍掌权,与何进等人斗得不可开交。又有党锢之祸,陈蕃、窦武、李膺、杜密、荀翌、翟超、刘儒、范滂等人,或处决受死,或坐穿牢底。
内忧外患之下,襄阳由刘表坐镇,倒也无风无雨,平平安安,招纳名士,收容党锢人物,聚集流亡人士,苟全性命于乱世。刘表更是文雅儒者,号称“八俊”之一,在中国学术史上有所谓的“荆州学派”,可见当时襄阳的人文风流。原本荆州治所所在地,为武陵郡汉寿(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附近有强盗贼寇出没,屡禁不止,为了治安考量,后来刘表便将荆州治所迁移到襄阳,奠定了襄阳的重要性。
刘表死后,刘琮由蔡瑁等人推拱上位,刘表长子刘琦被排除出权力中心,于是投靠刘备、诸葛亮。《三国演义》写到这段时,仔细看作者笔法,精彩绝伦,原来曹操南下,刘备、诸葛亮等人商议之间,刘琦来见。刘备接入,刘琦一进来,又哭又拱手,说继母不能容我,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怜而救之。刘备曰:贤侄家事耳,外人难问,又何必问我?原文说诸葛亮在旁,“孔明微笑”。刘备又求计于孔明,孔明回答,刘备大人说得对,刘表家事,我们确实不方便说什么。孔明这一笑,尽在不言中,所以才有日后诸葛亮被骗(可能是故意的)上楼梯,刘琦撤走梯子的桥段。话说,刘备原本驻军新野,听闻曹军南下,急忙撤退,东联孙权,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取得荆州,志得意满,自以为是,以为天下统一,将成由其手,创不世奇功,史上留名,历史记载上也将有此大人物好几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