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与依篇疏解构成一种互补,本书对章句的理会,除字词、句脉的必要训释外,尚颇重视相关古籍对其意之属的印证。由参酌而考辨去孔子立教未远之战国以至两汉遗籍,不仅有助于把握语境不详的各则语录的旨归所在,也为窥知整个孔门义理的原委提供了一条富有历史真切感的蹊径。作者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置于先秦人文眷注重心由“命”而“道”转换的枢纽地位,这使得本书获得了一个解读和品评《论语》的独特视角。
|
關於作者: |
黄克剑,1946年生于陕西虢镇。曾先后任教于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夏天》《挣扎中的儒学》《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解读》《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解读》《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家八大家论略》《黄克剑自选集》《美:眺望虚灵之真际——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读解》等,译有《政治家》,主编有《当代新儒家八大家集》《中华文化图典》等。
|
目錄:
|
目录
孔子与《论语》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序
这是我第一次撰写疏解性文字,有幸借此以别一种方式谛听孔子的训诲,却也因此在感通古今的字斟句酌中惴栗于自身生命局量的不足。
历来注释《论语》皆以剖章析句为能事,罕有学者统摄诸章以探究其所在篇帙的总体意趣。作为一种尝试,这里的疏解由章而篇而又由篇而章,在经心于章句的辨悉时也对那些看似互不连属的章句间隐然贯穿的线索有所留意。从松散的篇章结构中寻找某种可依篇疏解的措思头绪,原出于这样一种预断:《论语》分篇辑录“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序》),绝非随机杂凑,其编纂者集取先师话语时不可能不融进自己对所辑话语的理解,试图经由《论语》走近孔子的人,首先不期而遇的当是儒学境域的引路者,他们把散落的夫子遗句有序化了,也因此辟出了一条可望进入孔门而登堂入室的蹊径。
与依篇疏解构成一种互补,这里对章句的理会除字词、句脉的必要训释外,尚颇重相关古籍对其意之所属的印证。《论语》所辑孔子之言或孔门诸贤论学而闻自夫子之语大都语境不详,欲较准确地把握其指归所在,不可不参酌夫子立教未远之战国以至两汉遗籍。此种援引诸文献以做疏证的文字约分两类:一类为《论语》章句的互证,如以《卫灵公》第十九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印证《学而》第一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先进》第二十一章“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印证《颜渊》第二十章“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以《述而》第二十六章“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子路》第十一章“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印证《先进》第二十章所谓“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的“善人之道”等。另一类为引用其他著述(“经”“史”“子”“集”)以证知《论语》章句,如以《礼记·中庸》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参较《论语·八佾》第三章“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孟子·公孙丑上》所谓“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参较《论语·里仁》第一章“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以《孟子·离娄上》所谓“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参较《论语·颜渊》第一章“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等。书中疏证所用文献唯求精当、简约,不以博采广纳为胜,倘文献之间不无?I格,则亦务必在比勘、校度之后决断其弃取,以免因其杂然并陈而使人不得要领。诚然,对章句的疏证未必只是篇帙疏解的佐证,但视野更开阔的疏解毕竟决定着章句疏证所不可能没有的义理导向。
如果说章句的疏证重在以古证古,章句而篇帙的疏解重在以今解古,那么,那些由古而今的迻译所勉力求取的则在于以今切古。这“切”是切其理,切其境,也是探其蕴而会其神。切古一如证古、解古,并不只在于诉述一种慕古的情思;在证古、解古而切古的起念处,寓托着的其实是一份心有所通、性有所系而道有所契的生命化的期冀。
我深知,在《论语》“热读”的当下如此疏解经籍未必合于时宜,然而肩负着人生难以名状的忐忑和沉重,仍不能不就此对翘企中的人文运会做某种近于无望的祈告:但愿留住几希学苑的尊严,还孔子些许不可再少的庄重和从容!
黄克剑
2008年5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