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9.4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7.2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102.4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5.8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42.7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5.7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102.4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6.2
|
編輯推薦: |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自2000年3月首次出版以来,已3次修订再版发行,先后23次印刷,累计印数8万余册,并翻译成英文等版本在国际上发行,深得广大读者的认可与点赞。
为更好地保持该书的先进性,与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接轨,再次修订编写第4版。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经过4版修订,其内容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知识面更广泛,剖析更深透,是初学中医者的引路入门之书,是教学、临床及研究人员难以觅得的参考之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修订继续保持3版风格和基调,以现行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为蓝本,将本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现代论述部分内容,使其知识点的应用更具实践性;二是对图表部分,作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直观明了;三是对原文解读部分做了删减,选择紧扣知识点的原文,并对一些难懂的词语增加解释。此外,在每章之后增加【学习要点提示】,便于复习提高。全书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知识面更广泛,剖析更深透,是初学中医者的引路入门之书,是教学、临床及研究人员难以觅得的参考之书。
|
關於作者: |
周学胜教授,曾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行政负责人。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专家,被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聘请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老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临床及研究工作50余年,坚持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国家级与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独立编写和参与编写并出版的论著,有《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中医基础理论》(教参、高参)、《中医学基础》(教参)、《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以及《吴中医集?方药类》(《脉药联珠》点校)等10余部。
|
目錄:
|
绪论/001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001
二、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006
三、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015
第一章 中医学与古代哲学/019
第一节 阴阳学说 /019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020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023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32
第二节 五行学说 /040
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 /041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044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49
第三节 精气学说 /058
一、 精气的基本概念 /058
二、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060
三、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62
第二章 藏象/064
第一节 五脏 /070
一、 心(附:心包络) /070
二、 肺 /078
三、 脾 /089
四、 肝 /096
五、 肾(附:命门) /106
第二节 六腑 /121
一、 胆 /122
二、 胃 /123
三、 小肠 /126
四、 大肠 /127
五、 膀胱 /128
六、 三焦 /129
第三节 奇恒之腑 /133
一、 脑 /133
二、 女子胞 /136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38
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39
二、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49
三、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50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157
第一节 精 /157
一、 精的基本概念 /157
二、 精的生成 /158
三、 精的功能 /159
第二节 气 /161
一、 气的基本概念 /161
二、 气的生成 /162
三、 气的运动 /163
四、 气的功能 /165
五、 气的分类 /169
第三节 血 /178
一、 血的基本概念 /178
二、 血的生成 /178
三、 血的运行 /180
四、 血的功能 /182
第四节 津液 /183
一、 津液的基本概念 /183
二、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85
三、 津液的功能 /187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88
一、 气与血的关系 /188
二、 气与津液的关系 /191
三、 血与津液的关系 /193
第四章 经络/197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197
一、 经络的基本概念 /197
二、 经络系统的组成 /198
第二节 十二经脉 /200
一、 十二经脉的名称 /200
二、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202
三、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213
四、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214
五、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216
六、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21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218
一、 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特点 /218
二、 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220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224
一、 经别 /224
二、 别络 /227
三、 经筋 /228
四、 皮部 /229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230
一、 沟通联系作用 /230
二、 通行气血作用 /233
三、 感应传导作用 /234
四、 调节平衡作用 /234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235
一、 阐释病理变化 /236
二、 指导疾病的诊断 /237
三、 指导疾病的治疗 /237
四、 指导养生保健 /238
第五章 体质/240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240
一、 体质的概念 /240
二、 体质的构成 /240
三、 体质状况的评价 /242
四、 体质的特点 /243
第二节 影响体质的因素 /244
一、 先天因素 /244
二、 后天因素 /246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250
一、 体质的分类方法 /250
二、 体质的阴阳分类及其特征 /251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253
一、 体质与病因 /253
二、 体质与发病 /254
三、 体质与病机 /255
四、 体质与辨证 /255
五、 体质与治疗 /256
六、 体质与养生 /257
第六章 病因/258
第一节 外感病因 /261
一、 六淫 /261
二、 疠气 /272
第二节 内伤病因 /275
一、 七情内伤 /275
二、 饮食失宜 /282
三、 劳逸过度 /286
第三节 继发病因 /288
一、 痰饮 /288
二、 瘀血 /292
三、 结石 /296
第四节 其他病因 /298
一、 外伤 /298
二、 寄生虫 /299
三、 胎传 /301
四、 毒邪 /303
第七章 发病/304
第一节 发病原理 /304
一、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305
二、 邪气侵犯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06
三、 邪正斗争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307
第二节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9
一、 环境与发病 /309
二、 体质与发病 /309
第三节 发病类型 /310
一、 感邪即发 /311
二、 缓发 /311
三、 伏而后发 /312
四、 继发 /312
五、 合病与并病 /312
六、 复发 /312
第八章 病机/316
第一节 基本病机 /316
一、 邪正盛衰 /316
二、 阴阳失调 /321
三、 气血失常 /328
四、 津液代谢失常 /335
第二节 内生五邪 /336
一、 风气内动 /336
二、 寒从中生 /337
三、 湿浊内生 /338
四、 津伤化燥 /338
五、 火热内生 /339
第三节 疾病传变 /340
一、 疾病传变的形式 /340
二、 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347
第九章 防治原则/351
第一节 预防 /351
一、 未病先防 /352
二、 既病防变 /356
三、 病后防复 /358
第二节 治则 /358
一、 正治与反治 /360
二、 治标与治本 /364
三、 扶正与祛邪 /366
四、 调整阴阳 /371
五、 调理气血津液 /373
六、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76
附:主要参考书目 /3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