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編輯推薦: |
1.本书是“葛兆光讲义系列”的一种,是葛兆光教授打磨多年的“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讲义;
2.本书“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从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讲到亚洲史研究的学术史,再到研究东部亚洲史的意义,以及如何研究东部亚洲史;
3.本书每一单元以一个问题开始,以讨论和建议阅读书目结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作者在讲授自己的研究心得的同时,可以引导读者进一步去思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的讲稿,经过十年以上的讲述,并反复修订增补后成书。
全书分为四单元十三讲,从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东西方有关亚洲史的学术史,重点讲到近世东部亚洲海域史的研究,并且详细介绍近世环东部亚洲海域历史的相关文献。本书的重点,是通过案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途径,也讨论如何既把中国史放在亚洲史的大背景中,又从中国角度观察周边,进一步通过中国、东部亚洲海域、整个亚洲,理解历史的交错、联系和融汇。每个单元都以“问题”开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讨论”结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最后给出建议阅读的论著目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门针对研究生的历史课,而且是有关区域史研究的方法论。
|
關於作者: |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学系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2014)等。
|
目錄:
|
开场白:“亚洲史研究的方法”课程要旨
第一单元:亚洲史/东部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问题:亚洲作为一个历史世界,可能吗?】
第一讲 从“元寇/蒙古袭来”事件说起
引言: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区域、角度和影响
一、“元寇/蒙古袭来”的前前后后
二、“蒙古袭来”及其对东北亚诸国的直接冲击
三、“元寇”事件的历史意义:世界史的开端?
第二讲 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引言:不要画地为牢:把中国放进亚洲
一、“亚洲”或“东部亚洲”,凭什么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二、所谓亚洲或东部亚洲海域:它与欧洲的不同历史与文明
三、近世的东部亚洲海域:几个故事
四、超越国境:交错与纠缠的区域史
第三讲 亚洲/东部亚洲史的研究方法
引言:1990年以来历史学的变化趋势
一、仍然是历史、考古与语言:亚洲史研究在中国
二、物品:物质文化史的途径
三、人物:族群与文化融合的历史
四、书籍:图书中的亚洲史
五、事件:涉及亚洲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研究
【讨论:文献、历史和语言】
【建议阅读论著】
第二单元: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与中国的亚洲史研究
【问题:为什么要讨论学术史?亚洲研究与日本东洋学的兴起】
第一讲 从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到亚洲史研究
引言:趋向现代:明治以来的东洋学
一、何为东洋?明治大正时代日本对中国周边之研究
二、“与欧人争胜”:欧洲东方学之刺激
三、“有如国土”:明治大正时代日本的侵略野心与学术取向之关系
四、明治大正时代:东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日本学者
五、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诸领域所受日本之影响
第二讲 个案:近代东西学术中之南中国海及东南亚研究
引言:关于环南海或东南亚的历史研究
一、东西学术史上的“南海”
二、法国东方学家的南海研究:以费琅、马司帛罗和伯希和为例
三、日本东洋学家的南海研究:以藤田丰八和石田干之助两部著作为中心
四、东西学术影响下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界:以冯承钧为例
五、“南海”:历史课题与政治问题
六、有关南海的历史文献,以及《塞尔登地图》
【讨论:通向亚洲史或东部亚洲史的途径】
【建议阅读论著】
第三单元:环东海南海作为一个历史世界:十五世纪以后的东部亚洲海域史
【问题:为什么十五世纪之后,要谈论“东部亚洲海域”?】
第一讲 蒙古时代以后:东部亚洲海域史的一个关键时代(1368—1420)
引言:历史的“关键时期”
一、妥协:亚洲东部局势的暂时稳定(1368—1405)
二、对峙:东部亚洲国际秩序的一段曲折(1403—1419)
三、冲突:“应永外寇”或“己亥东征”(1419)
四、再平衡: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1419—1420年及以后)
五、小结:蒙古时代之后的东部亚洲海域
第二讲 十五至十九世纪的环东海南海海域
引言:从一部文献与一幅地图说起
一、“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海域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二、海道超越了陆路:十五世纪后历史重心从西北转向东南
三、自西徂东:东部亚洲海域的秩序在十九世纪面临挑战
四、小结:对“中央欧亚”与“东亚”概念的反省:重提环东海南海海域研究之必要
【讨论:有关“东部亚洲海域”,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建议阅读论著】
第四单元:域外有关近世东部亚洲的历史文献举例
【问题:就算你研究中国史,是否中国史料就已足够?】
第一讲 揽镜自鉴: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域外史料?
引言:为什么有关中国的域外史料开始引起注意?
一、域外汉文史料的意义:举几个例子
二、域外汉文史料的意义(续):继续举例说明
三、为什么中国学界对此关注不够?
四、现代学术变化可能的又一波?
第二讲 有关东部亚洲与中国的日本文献举例
引言:且向东瀛寻逸史?
一、《华夷变态》
二、《唐通事会所日录》【附:《清俗纪闻》】
三、《通航一览》
四、《善邻国宝记》
五、《入明记》
【附说:明清中国有关日本的文献举例】
第三讲 有关东亚与中国的朝鲜史料举例
引言:最近的“邻居”,最“汉”的文献
一、《韩国文集丛刊》
二、《承政院日记》及《同文汇考》
三、《通文馆志》
【附说:明清中国有关朝鲜的文献举例】
第四讲 有关朝鲜日本之间交往的通信使汉文文献
引言:什么是“通信使”?日朝之间的往来
一、朝鲜通信使的三类使命:修好睦邻、刺探情报、吊丧庆贺
二、通信使的影响:东亚文化的交流
三、现存朝鲜通信使文献:两种丛刊与《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第五讲 有关琉球的汉文文献
引言:十五、十六世纪亚洲东部海上贸易的中心
一、古琉球·琉球王国·纳入日本:琉球历史的简介
二、《历代宝案》
三、明清中国有关琉球历史的文献
四、注意朝鲜文献中的琉球
第六讲 有关越南与中国的汉文文献举例
引言:通过北寇叙述塑造认同:越南的历史文献
一、挣脱中原王朝的羁縻与控制:安南的独立史
二、《大越史记全书》的历史书写
三、其他史料:碑铭以及北使或燕行文献
【讨论:从各种汉文文献中看东亚的历史】
课程总结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历史学变化很大,有人曾经预言,未来历史学研究的趋势,可能是“文化接触”,也就是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接受与转移、边缘对中心的影响,以及从边缘重思世界史,强调联系、互动、影响的全球史,也许就是这个趋势的表现之一。这话说的很对,也很有预见性。过去,我们都习惯了所谓“就中国讲中国”,只是在中国范围内以中国史料谈论中国,但这是不够的,可能要大大改变。所以,尽管大家将来要做的,也许只是个别国家的宗教、艺术和历史研究,但你一定要考虑,它与周边——具体到中国,就是亚洲——的文化背景和互动可能。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超越个别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联系,作为自己的研究视野,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些过去孤立地研究某个国家宗教、艺术和历史的时候,可能发现不了的线索和被遮盖了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