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研究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的学术专著。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马克思理论和禅宗思想的影响。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 重占有” 生存方式,弗洛姆借助于社会性格理论,从生产、消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展开了批判。 关于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弗洛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个人等层面给出了具体建议。尽管其大部分建议均具有空想性特征, 但也不乏真知灼见, 对于新时代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怀征,1984年7月出生,江苏徐州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研究方向为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哲学》《理论视野》《理论导刊》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项目5项。
|
目錄:
|
导 论………………………………………………………………… 1
第一章 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第一节 弗洛姆的成长经历……………………………………… 20
第二节 弗洛姆生活的时代背景………………………………… 28
第三节 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的思想渊源………………… 38
第二章 弗洛姆关于人生存的两种方式
第一节 人的生存方式界说……………………………………… 44
第二节 “重占有” 生存方式的本质内涵……………………… 53
第三节 “重存在” 生存方式的本质内涵……………………… 60
第三章 弗洛姆对“重占有”生存方式的批判
第一节 “重占有” 生产批判…………………………………… 70
第二节 “重占有” 消费批判…………………………………… 74
第三节 “重占有” 政治批判…………………………………… 79
第四节 “重占有” 文化批判…………………………………… 84
第五节 “重占有” 社会生活批判……………………………… 92
第四章 弗洛姆对实现“重存在” 生存方式的路径设想
第一节 弗洛姆对人的生存方式转变的可能性分析………… 100
第二节 经济领域的变革……………………………………… 109
第三节 政治领域的变革……………………………………… 116
第四节 文化领域的变革……………………………………… 121
第五节 社会领域的变革……………………………………… 126
第六节 个人领域的变革……………………………………… 130
第五章 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的价值…………………… 133
第二节 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的局限…………………… 140
第六章 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的时代启示
第一节 我国能够从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中寻找启示的根本原因…………149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1
第三节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56
结 论……………………………………………………………… 163
参考文献…………………………………………………………… 166
后 记……………………………………………………………… 175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第一节 弗洛姆的成长经历
要想准确地理解一个人的思想, 就必须要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的成长经历。正如弗洛姆所言, “如果一个人要问自己, 他是怎样对那些注定要在他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领域发生兴趣的话……没有一部详细的史料性自传,恐怕是不可能找到问题答案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必然发端于这个人的成长过程,并随着成长过程而不断地发展。可以说,成长过程是孕育一个人思想的土壤。弗洛姆的思想亦是如此。因此,要想准确地理解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系统梳理他的成长经历,全面把握他的思想轨迹,是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一、童年与求学时期
1900 年3 月, 弗洛姆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一名独生子。弗洛姆的大家庭可以称得上书香门第, 极为重视教育。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受人尊敬的拉比。外祖父的兄弟是塔木德学校的著名学者。虽然弗洛姆的父亲不是拉比, 而是一名酒商,但他却拥有渊博的宗教知识, 并积极投身于犹太社区的工作。可以看出, 弗洛姆的家族是一个重视知识、重视学习的家族,出生在这样的家族, 弗洛姆自然会受到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 从小就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
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弗洛姆自然会受到父母的宠爱,可是对于备受宠爱的童年,弗洛姆并没有一个美好的感受和回忆。在他的记忆中,父亲脾气暴躁,做事情谨小慎微,有些神经质症状;而母亲是一个有些自恋和占有欲的人,未受过正规教育,不是一个性格欢快的人,给人的印象是情绪比较低落,郁郁寡欢。母亲似乎有一个钢琴家的梦想,并把这个梦想寄托在弗洛姆身上,因此,在弗洛姆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练习钢琴。受父母性情的影响,弗洛姆并未拥有一个让自己感到愉快的童年。从6岁开始,一直到18岁高中毕业, 弗洛姆就读于同一所学校———沃勒学校。这所学校的一个特点是犹太学生的占比超过五分之一,人数众多。除了上学以外,弗洛姆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和家里的亲戚,似乎是一个典型的宅男,这使得弗洛姆的朋友和玩伴以犹太人居多。受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弗洛姆的性格有些敏感、柔弱、孤僻。似乎正是这些特质,造就了弗洛姆非凡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弗洛姆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尤其对隐藏在人之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有浓厚兴趣。
在《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一书中, 弗洛姆记述了一件让他心灵倍感震撼的事情。这件事发生在他12 岁那年。弗洛姆家有一位朋友,这个朋友是一个大约25 岁的女画家, 漂亮、温婉、优雅,极富有魅力和吸引力。在弗洛姆的记忆中,这个女画家始终陪伴在她年迈的丧偶的父亲身边, 为了能够长久如此, 她还在订婚不久后就解除了婚约。在弗洛姆看来, 她的父亲不仅其貌不扬, 而且索然无味,就这样一个老头居然能对自己心中的女神产生长久而强烈的吸引力。有一天, 一个消息的传来彻底震撼了少年弗洛姆的心灵,那位女画家在自己的父亲过世后不久选择自杀, 而且留下遗书希望能和自己的父亲合葬。可以想象,一个12 岁的少年,面对着这样的事情,他的心灵受到的是怎样的冲击。这也为日后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产生兴趣埋下了最大的伏笔。
1918年,时年18岁的弗洛姆告别了高中生涯, 正式进入法兰克福大学攻读法学。不久, 便转入海德堡大学攻读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在海德堡大学, 弗洛姆遇到了包括导师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心理学家G? 格罗代克(G Grodek)等在内的几位对自己影响深远的良师。在大学期间, 弗洛姆专心致学,涉猎广泛,一接触马克思的理论,便一见如故,开始深入阅读与钻研。1922年,凭借论文《犹太律法对三个离散犹太人社区保持凝聚力的贡献》,年仅22岁的弗洛姆获得了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 弗洛姆还结识了年长自己11 岁的弗里达·赖希曼(FriedaReichmann), 并与其确立了恋爱关系。赖希曼毕业于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医学专业, 接受过精神分析的训练。也就是在与赖希曼的交往过程中, 弗洛姆接触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精神分析学说, 赖希曼是弗洛姆的启蒙导师。他们经常一起去巴登巴登拜访心理学专家G 格罗代克, 在拜访期间, 他们还结识了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 和桑多尔·费伦齐(Sándor Ferenczi)。1926年6月,时年26岁的弗洛姆与时年37 岁的赖希曼结婚。遗憾的是,仅仅5年,两人就开始分居, 分居后10年,两人正式离婚。但是,婚姻的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