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編輯推薦: |
想要窥探一座城的全貌,真的是太难了。它不仅需要我们追寻往事、回望现在,还要纵观整座城池,然后发掘其中最贴合生活的细节,大到历史文化、经济实力,小到饮食习惯、各区方言的细微差异。《郑州人》就是这样一本书——作为一本关于郑州的文化随笔集,它的落脚点不仅仅是“人”,更是这座城的性格与成因,浅处的表征和内里的因子兼而有之。
郑州本土作家婴父多层面、多角度地叙述了郑州的城市发展史、街区结构特征、标志性景观、风俗人情、方言俗语、饮食特色等,并结合自己多年的郑州栖居史,展现出郑州独特的城市风貌与文化气质,为读者深入认识郑州、了解郑州人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视角。
“郑州人的聚集呈板块结构,不同板块有不同的生成机制,五彩斑斓,各有特色。” ——婴父
★长居郑州的作家婴父献给郑州的书,一位“知郑者”眼中的郑州 ★既有对郑州城市历史文化空间脉络的梳理,也有对风物人情的现实关怀 ★32段乡愁记忆,40张城市摄影 ★装帧由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
|
內容簡介: |
从商汤在这里建造商朝第一座正式国都算起,郑州中心城区的历史已有3600年以上,悠长的历史必将留下无数典故与名人逸事。婴父凭借多年对郑州的理解与深究,以及自然流畅的文笔,将郑州的城墙、雕塑、碧沙岗、二七塔、黄岗寺等一一道来,这是郑州的历史,郑州的魂;而对郑州人的过年仪程、市花月季、“好想你”大枣、伊府面等的描写,则更多地着眼于“人性”,它们与郑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鲜活生动、不失乐趣。最终,这些复杂的细枝末节和生动的人情味道汇于一处,形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郑州人,正是这里的人彰显出这座城绵绵不绝的魅力。
|
關於作者: |
婴父
本名范强,散文随笔作家,城市文化学者。1960年生于郑州。曾任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等。已出版作品《都市伫望——城市规划师手记》《街巷散步》《婴父成语——一种城市文化读本》《居留与游走》《九场所——一座城市的视觉经验》《我城·街头的郑州》《双塔记——一座现代建筑的前世今生》《私人记忆:非虚构微故事》等。
|
目錄:
|
目录
郑州城
郑州人
郑州话
郑州称谓录
十街巷:一种郑州史的文本结构
廿雕塑:公共空间的叙事与抒情
说郑
说祭
一座桥与一座城
碧沙岗记
二七塔外传
黄岗寺
寨与砦
栖身在地名的密林中
北郊的园子
福寿园记
法桐
市花花事
过年仪程
霸王葱
“好想你”
烩面小史
面条之都
伊府面
馍
说野菜
说蒸菜
吃西瓜
冰糕
猜枚
地名联
松社印象
后记
|
內容試閱:
|
试读一:摘自《郑州人·十街巷:一种郑州史的文本结构》
商城路
我必须从商城路讲起。
商城路算不上郑州的一条主干道,与形成交叉关系的紫荆山路和南边平行的东西大街相比,它显得气派不足,不够开阔敞亮,也不够豪华时尚。但许多人偏偏就喜欢不太宽的街,喜欢朴素的街,喜欢生活气息浓厚的街,喜欢站在道路这一侧的商店中就可以顾盼到道路对侧商店内顾客与货品的街。商城路就有点这种味道。
好多次深更半夜从机场或车站接回客人(有时是云水万里异域归来的家人),饥肠辘辘,都是来这条街的西段,找到那家24小时营业的“萧记烩面馆”进食果腹的。先点上一碟素鸡或者凉拌腐竹,一边吃,一边等待烩面的隆重登场。温暖的夜灯之下对那一碗香滑丰腴的面食和热汤热水的期待,就足以把人的肠胃系统连同心情,都调适到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
清晨上班或赶早出发到外地出差,有时候喜欢舍近求远绕路到商城路中段,去一家“伍德羊肉汤馆”喝汤。一海碗波涛汹涌的羊骨鲜汤,加几片羊肺,几丝羊肚,一牙锅盔的碎块,一撮盐,几滴入口后火烧火燎的辣椒油,一碗下肚,人们早上常有的那种困乏和惺忪顿时一扫而光,立刻产生枯木逢春的感觉。
之所以把商城路列在阅读郑州街巷的开篇位置,当然并非因为它以美食填满街肆,可以满足人们的朵颐之快。商城路的价值在于它像是郑州城市历史的一个提纲,它以景观、设施、场所讲述故事,可以独立完成从3600年之前郑州建城直至中共建政郑州市成立新的人民政权这一漫长过程的历史叙事。这条街上,既有这座城市初创时的遗迹,也保留了维持这座城市千年运营的中枢之地。
商城路最西端(与太康路和人民路交接)的位置是一个三角公园,内中古树参天,游人如织,土丘逶迤如同卧龙脊背,这是商城遗址的一个片段。它开宗明义地向人们介绍了郑州城的前世身份和郑州城名列中国八大古都的现实地位,它告诉人们,商汤建造的商代第一都城的城墙虽已荒圮残败,但赓续至今,从未完全退出过郑州人的生活。
北顺城街与商城路相交的位置即古商城西城墙与商城路相切的位置。1920年代末,冯玉祥驻守郑州,为了方便城墙内外的联系,在这个位置新开一处城门,是为“天成门”,因此商城路这一段在民国时曾经名曰“天成路”。
商城路东段路北有一组占地十亩的精美古建筑群——郑州城隍庙,原称城隍灵佑侯庙。郑州城隍庙始建于何时缺少文献记载,无从查考。可以查考的记录是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郑州知州石纯粹曾经主持重修。其时距今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郑州城隍享受“灵佑侯”侯爵待遇,正与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规定的州城级城隍应该享有的待遇吻合——都城城隍为王爷;府城高于州城,城隍封公爵;州城城隍封侯爵;县城城隍则封为伯爵。
庙宇是明代的建筑,但神主是秦汉英雄。郑州城隍神乃汉高祖刘邦征战四方逐鹿中原争夺天下时的大将纪信。当年刘邦参加项羽的“鸿门宴”,多亏纪信和樊哙等人掩护他逃遁而去。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粮草断绝,几乎陷于灭顶之灾,又是他谋划诈降之计。纪信体貌与刘邦相去不远,他强行脱下刘邦衣冠穿戴在自己身上,假扮刘邦模样乘黄屋之车,悬王者大纛,大摇大摆出城投降,远远地高喊:“城中无粮,汉王投降!”项羽阵营一片欢腾之声,为他们捉得刘邦终获大胜欢呼雀跃。刘邦微服轻骑趁乱得以逃脱。纪信面见项羽,项羽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而此刻追捕刘邦为时已晚,盛怒之下,下令将纪信以火刑处死。纪信面无惧色,开怀大笑,径直投身熊熊火焰之中。
纪信赴难之地和瘗葬之所,现在称纪公庙村,属郑州惠济区管辖,离郑州主城区不足十公里。
刘邦革命成功,自然念念不忘纪信。他下令厚赏追封纪信,修建庙堂岁岁致祭。文景二帝时,纪信被封为京城长安城隍神,以后全国陆续效仿,以纪信为神主的城隍庙至宋朝在全国已有数十座之多。直到明清,纪信仍是天下城隍第一神主,兼职护佑无数城池百姓平安,主掌幽明之间善恶报应。
郑州是深受汉文化浸淫的地方,汉代文化遗存丰富而珍贵——汉阙、汉碑、汉墓、汉柏、汉代冶铁遗址,都是“国保”文物。大量的汉画像石、汉画像砖图案简洁而生动,描绘了汉代人的社会生活,映照出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展现着他们的流风遗韵。郑州城隍庙也算是汉代历史片段的一种展示方式吧。
城隍爷纪信在全国拥有庞大的“连锁”体系,但他在天有灵,对郑州城隍庙一定是情有独钟的。尽管他在这里只能享受侯爵待遇,赶不上都城府城王爷公爵那样的显贵和排场。他在这里浴血奋战,在这里慷慨就义,相信他一定会魂系中原不离不弃,愿意端坐于郑州城中,接受郑州百姓的膜拜、追怀和亲近。
试读二:摘自《郑州人·黄岗寺》
黄岗寺
曾经的万众伤心之地。在郑州人的话语中,它代表了个体生命的退场机制和离席孔道。
黄岗寺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郑州市民心灵史上一个特殊的空间节点和情感痛点。
黄岗寺乃郑州西南的一个村庄,因古寺而得名。据说古寺即旧志上记载的显圣寺,又据说显圣寺很有故事,乾隆皇帝曾驻跸于此,深夜流贼袭扰,关公显灵护驾云云。稗文野史,无从查考,不提也罢。
黄岗寺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过一场痛击敌寇的激战,却是信而有征、饮誉华夏的。1941年10月4日,日军攻陷郑州城。当月月底国军第一战区第三集团军第十二军第八十一师在黄岗寺一带与日军交战,对日寇发起反攻。据有关史料记载,10月31日当天国军将士在黄岗寺村寨内经过巷战肉搏,击毙日军联队长小林大佐,以牺牲数十人的代价,歼敌数百人,当晚克复郑州。经此一役,黄岗寺村寨弹痕累累,血肉模糊,却从兹罡风烈烈,浩气长存。
黄岗寺被更多的郑州市民记在心中,主要原因则是解放后郑州革命公墓(后改称烈士陵园)在这里完成营建。当时这里地处郊外,和市区不即不离,远近适中,邻近郑密公路,交通方便,土地贫瘠,不占用良田,是大型墓园的理想选址。1955年,为褒扬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郑州市人民政府在黄岗寺村西卜选土地近三百亩,建立郑州市革命公墓,将郑州解放战役中分散安葬的烈士坟墓集中迁葬于此,之后许多豫籍烈士和在豫不幸牺牲的烈士都陆陆续续归葬到这里。这里很快成为郑州的红色资源和精神圣地。
记得我上小学时就多次乘着敞篷卡车来这里扫墓——初次参加扫墓的同学们不懂得“扫墓”一词是一种祭奠仪式的专门代称,以为扫墓就是打扫卫生,整理环境,上车时老师发现大家不约而同都从家里带来了新新旧旧各种形制的笤帚,一时忍俊不禁。破旧的嘎斯车从东郊出发慢慢悠悠、晃晃荡荡穿过整个城市抵达烈士陵园需要一个多小时,大家都觉得好远好远。在墓园中纪念碑前鞠躬默哀,垂手肃立,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所谓的神圣感和仪式感,一种崇高的情感贯通头脚,这是一个少年从未有过的生命体验。拜谒一座座烈士墓丘时,从第一排居中的几座墓碑上,我看到吉鸿昌、焦裕禄等熟悉的名字和照片,好不感动。吉鸿昌将军的诗作“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刚刚学过,此时豪迈的诗句在耳畔自动播放;当年,焦裕禄的遗体被安葬在郑州烈士陵园,后来根据兰考人民的强烈意愿才迁了回去。他的事迹其时正在全国广泛宣传,一想到他,他那泡桐树前微笑着扶腰直立的姿态就立即浮现在眼前。站在他们的墓前,以凝眸的方式敬礼,以静默的方式对话,半个世纪过去了,烈士陵园当年的物理环境在记忆中已经漫漶不清,纯洁少年的心理活动至今却清晰不忘,常忆常新。
1960年代,黄岗寺又有新的基建项目,郑州市政府在黄岗寺村东的土地上选址建设了郑州殡仪馆——市民普遍称之为郑州火葬场。这个时候开始,黄岗寺才真正成为全体郑州市民不得不知晓、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的一个刚性的和冷酷的存在。开始,每年有数百个家庭在这里痛不欲生送别亲人,后来每年有数千个家庭上万个家庭在这里涕泗横流,眼看自己亲人的遗体投身熊熊烈焰,化为齑粉。如果说,各家医院的妇产科算是这座城市新生命的登台步梯的话,黄岗寺则是这座城市退场机制的象征,火葬场则是这座城市法定的谢幕通道。
很多人都记得这样一句玩笑话:所有的郑州人都殊途同归,我们都前进在通往黄岗寺的路上!一些人把人生最后一个运动项目称为“爬烟囱”——他们在路经黄岗寺时有意无意中会看到火葬场高大的红砖烟囱,上端富有节奏感地不时冒出一股青烟,消散在云天之外。驾鹤西游,升入天堂,这些说法都在黄岗寺的天光云影中得到诠解。又有人开玩笑了:“多来黄岗寺看看,看了以后你的烦恼不用人劝,都会自动消失!”
黄岗寺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村西,面对长眠于陵园中的先烈们,你可以强脊骨,提精神,长正气;在村东,面对羽化于无形的故人们,你可以淡功利,消妄念,去燥气。
随着城区快速扩展,黄岗寺的相对位置日渐内化,火葬场的存在,让周邻区域骨鲠在喉,心神不定。殡仪馆人流量过大,车水马龙,火葬场面积太小不敷使用,服务能力供求失衡,这些原因都促成了殡仪馆的远迁。拆迁后空出来的地块位于郑州市南三环与嵩山路相交的一处大型立交附近,密植林木,形成了一处生态绿地。曾在这里告别过亲人的人,看到这种场景很是认同,觉得对伤心之地的最佳掩盖和修复就应该是一抹苍翠之色。或许空闲之时,可以来这里的密林之中走走看看,以鲜花之奠,遥寄对亲人的缅怀之情。
前几天驾车从附近路过,突然发现这块郑州市民昔日的伤心之地上,一大片高密度超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已进入外部装饰阶段,色彩缤纷的售楼广告布满项目临街围挡。广告告诉大家,这里是一片风水宝地,旺人旺业……
城市发展,总会有新的剧本,新的剧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