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物性论

書城自編碼: 37834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古罗马]卢克莱修 著,李永毅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27037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1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HK$ 178.8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HK$ 118.8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HK$ 154.8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HK$ 105.6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HK$ 225.6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HK$ 78.0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HK$ 81.6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售價:HK$ 11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1.6
《 庄子发微 》
+

HK$ 134.7
《 西方哲学史(第9版) 》
+

HK$ 50.0
《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时代价值:《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理解史的研究 》
+

HK$ 72.5
《 通往民众的真理——冯定通俗哲学思想研究 》
+

HK$ 71.3
《 我们都是德国浪漫派(“轻与重”文丛) 》
+

HK$ 164.7
《 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全2册)(其实是一套严谨的国学入门书!混子哥新作!孔孟老庄、程朱陆王,国学各大门派爆笑登场) 》
編輯推薦:
拉中对照译注本,经典原样呈现,以理性解放心灵
1、《物性论》的拉中对照译注本,原汁原味呈现经典。
2、格林布拉特在《大转向》中认为,正是由于《物性论》的重见天日才开启了西方文明走向现代的序幕,进而改变了全人类的历史。
3、卢克莱修肯定人类社会的物质进步,但认为这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幸福,因为技术的进步不足以消灭贪婪和野心,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灾难,展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前瞻性。
4、朝气蓬勃的、大胆的、富有诗意的世界主宰者卢克莱修……勇敢的、 雷鸣般的诗歌……一位真正的罗马史诗诗人。——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5、知晓万物之所以然的那个人是有福者,他将所有的恐惧和无情的命运,以及贪婪冥河的咆哮踩在脚下。——维吉尔,《农事诗》
內容簡介: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瑰宝,融合了荷马开创的史诗传统和赫西俄德开创的说教诗传统,为此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长诗确立了典范。它不仅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奥维德的《变形记》同为古罗马杰出的长诗,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核心文献,在宗教神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的原子论和唯物论世界观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社会五阶段论成为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重要源头,其宗教思想则一直是无神论、人格神论和自然神论反复拉锯的焦点。
關於作者:
作者 卢克莱修(Titus Lucretius Carus),古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杰出诗人、哲人,以哲理长诗《物性论》著称于世。他整合了古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千年哲学传统,系统地阐释了唯物主义原子论。他既反对神意论,又反对机械决定论,构建了一个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既遵从自然法则也保留自由意志的宇宙,上承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哲学,下启近现代西方的自然主义哲学。卢克莱修认为,只有透彻理解物质世界的原理,才能摆脱迷信、恐惧和焦虑,达到哲学的至善。
译者 李永毅,1975年生,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古罗马诗歌的翻译与研究,出版《卡图卢斯研究》《贺拉斯诗艺研究》等专著五部、《卡图卢斯歌集》《贺拉斯诗全集》《哀歌集·黑海书简·伊比斯》等译著二十余部。出版诗集《侠血诗骨》《时间中的独白》《古典主义》。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和第七届重庆文学奖翻译奖。本书是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古罗马长诗《物性论》与西方思想史研究”(项目号16AWW002)的阶段性成果。
目錄
《物性论》纲要
引 言
卢克莱修与《物性论》
《物性论》的思想内容
作品风格与艺术成就
《物性论》对后世的影响
卢克莱修的拉丁语用法
原诗格律与翻译策略

物性论
第一卷(LIBER PRIMVS)
第二卷(LIBER SECVNDVS)
第三卷(LIBER TERTIVS)
第四卷(LIBER QVARTVS)
第五卷(LIBER QVINTVS)
第六卷(LIBER SEXTVS)
附 录
版本简史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物性论》的思想内容
《物性论》虽然看似以物质宇宙为主要考察对象,但其出发点却是伊壁鸠鲁的伦理学。卢克莱修反复强调,只有透彻理解物质世界的原理,才能摆脱迷信、恐惧和焦虑,达到哲学的至善。在伊壁鸠鲁的伦理学中,至善就是“愉悦”(hēdonē,卢克莱修译成uoluptas)。尽管他并不反对通过满足感官欲望获得愉悦,但他眼中最高的愉悦是在满足并摆脱欲望之后的一种宁静的心灵状态。从身体上说,这意味着不受任何病痛和不适的困扰(aponia);从精神上说,这意味着远离一切痛苦、焦虑和执着的欲望(ataraxia)。前一种状态不难达到,因为按照伊壁鸠鲁的说法,我们的身体真正所需甚少。然而要实现后一种状态——“不动心”却绝非易事,我们必须摆脱宗教的控制,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并且遏制任何非分的欲望。而按照卢克莱修的解释,笼罩在过度欲望周围的其实是人类对死亡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又源于宗教对死后世界和神灵的虚妄描绘。所以,为了实现伊壁鸠鲁伦理学的目标,就必须否定制度化、教条化的宗教,而要否定宗教,就必须研究自然世界,提出理性科学的解释。反过来,即使接受了正确的哲学观念,如果不能透彻理解物质宇宙,人随时都会跌回迷信的泥淖中,正如卢克莱修所形容的(第五卷82-90行):
有人原本接受了诸神逍遥度日的
正确信念,却因为不能理解万事
为何如此发生,尤其是无法知晓
头顶穹宇中诸般天象背后的缘故,
又重新拾起旧日的那些宗教信条,
重新接受严酷的主子,卑贱地相信
这些神无所不能,全然不知什么
能发生,什么不能,因为怎样的法则
万物各自有力量的阈值和深嵌的界石。
卢克莱修用生动的意象诠释了伊壁鸠鲁的宇宙观,告诉读者,地府不存在,死亡意味着身体和灵魂的同时终结,生前和身后的世界都与我们无关。神虽然存在,却对宇宙毫不关心,从不干预人类的事务,更不会严厉地惩罚我们。因此,我们理应坦然大气地生活。至于欲望,伊壁鸠鲁将其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且必需的,例如维持生命所需的食物;第二类是自然但并非必需的,例如特定种类的食物;第三类是既不自然也不必需的,例如财富和权势。《物性论》的态度与伊壁鸠鲁一致,卢克莱修主张第一类欲望不可压制,第二类欲望可以适当追求,第三类欲望则应完全摒弃。可以预料的是,伊壁鸠鲁要求追随者不参与任何公共事务,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Lathe biōsas)。后世对卢克莱修的生平几乎一无所知,表明他践行了这位宗师的遗训。
在神话和宗教盛行的时代,反对神灵的观念绝非易事。卢克莱修一方面直接阐述了伊壁鸠鲁的神灵理论(第一卷44-49行):“与人类不同,按其本性,诸神必然 / 享受永恒的生命,享受绝对的和平,/ 远离我们,不卷入我们的一切纷争,/ 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任何危险,/ 坐拥强大的力量,全然不需要我们,/ 不会被祭品打动,也与愤怒绝缘”;一方面严厉抨击了人类以宗教的名义犯下的种种罪行,尤其是屠杀动物牺牲和人牲,他以充满怜悯的笔调回顾了伊菲革涅娅被父亲献祭的场景,描绘了自己的牛犊已经死于祭坛却依然在原野上苦苦寻觅孩子的母牛。他在讲述公元前430年雅典的瘟疫时,也刻意突出了诸神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本该为人类提供庇护的神庙反而成了尸体枕藉的地方(第六卷1272-1277行):“就连所有神灵的圣所也都被死亡 / 塞满了毫无生命的身体,在各个地方,/ 属于天界的殿宇都背负尸体的重压:/ 神庙的守护者放入了如此众多的访客。/ 此时人们已不再看重神灵的敬拜、/ 神灵的力量:眼前的痛苦压倒了一切。”
在卢克莱修看来,传统的宗教仪式和规训都是束缚人类心灵自由的东西。将世界的命运、人类的前途交给神灵是蒙昧的体现(第五卷1198-1203行):“这些都绝非虔敬——经常在别人面前 / 蒙着面纱,转向一块石头,或访遍 / 每一座神坛,或者在神祠前面趴伏 / 于地,摊开手掌,或者用牲口的鲜血 / 反复浇灌祭坛,连缀无数的祷告—— / 虔敬是以宁静之心看待一切的能力。”正因如此,他高度赞美伊壁鸠鲁解放人类心灵的功绩(第一卷62-71行):
当人类卑污的生命趴伏在地上,触目
惊心,被“宗教”的重量压得奄奄一息,
当这位压迫者从天穹高处俯下头颅,
以阴森的表情罩住我们可怜的凡躯,
一位希腊人最先勇敢地抬起尘俗
之眼,最先傲然与她的淫威抗衡。
诸神的传说、闪电、以雷霆相迫的天空
都无法让他屈服,反而磨砺了那颗
灵魂热切的气概,更加渴望第一个
撞毁自然紧闭的门闩,冲出牢笼。
为了给这种反宗教的立场提供坚实的基础,《物性论》系统介绍了伊壁鸠鲁在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基础上改进的原子论。原子论是一种彻底的物质主义宇宙论,它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包括灵魂,见下文的讨论)都是物质的。宇宙中的存在分为两种:实体(物质)和虚空(物质活动的空间)。实体的基本构件是原子,希腊语为atomos,意为“不可切分的”,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用了十余种拉丁语翻译来表达这个概念,例如semina、semina rerum、corpora、corpora prima、corpuscula、principia、exordia、exordia rerum、materies、genitalia corpora rebus。虽然原子并非最小的物质微粒(其内部还有更小的“终极微粒”),但由于其内部没有任何虚空,所以终极微粒完全致密地结合在一起,无法从原子母体切割,原子仍然符合“不可切分”的定义。在伊壁鸠鲁看来,毁灭必定与空间相关,原子内部绝对致密,所以不可摧毁。与原子不同,由原子构成的万物内部都包含了虚空,所以必定会毁灭。除了原子、虚空和宇宙本身,宇宙中的一切都有生有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无中生有,宇宙的物质永远守恒,循环不已。
伊壁鸠鲁用原子的运动、碰撞、结合和离析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发展、衰亡和解体。《物性论》继承了他的学说,提出原子的数量无限,原子的形状有限,但具备相同形状的原子数量也无限,因而宇宙有无限丰富的物质供应。也正因如此,宇宙中存在无限多个世界。在这个全然物质的、由原子运动创造的宇宙中,没有任何神意存在的可能(第一卷1021-1028行):
显而易见,原子有序地各居其位,
并非出于刻意的设计或机巧的智慧,
也定然不是由谈判决定如何运动,
而是因为在宇宙中以许多方式变化,
无数原子在无穷时间里受撞击惊扰,
尝试过每种运动、每种组合,才最终
到达现在这样的形态,今天的宇宙
便是以如此方式演变出它的样貌。
卢克莱修上承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哲学,下启近现代西方的自然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概括成三点就是,现实的边界由自然决定,自然是哲学研究的首要对象,了解自然需要经验主义的态度。这种哲学排除了神意和命运的控制,认为宇宙对于人类的价值和理想而言是中性的。但与伊壁鸠鲁不同,卢克莱修并不相信,万物都是无序运动的原子随机组合而成。他部分吸纳了恩培多克勒的四大元素说(但不承认土、火、风、水是宇宙的基本构件)以及吸引和冲突的动力论,强调自然法则(或曰自然契约,foedus Naturai)的重要性和万物都有各自能力之阈值的观念,从而避免了原子论滑向彻底随机论的危险。
同时,为了避免人类在摆脱神灵统治的同时,又成为机械决定论的奴隶,卢克莱修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偏斜理论。与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学说相比,伊壁鸠鲁原子论最独特、也最受诟病的一点是“偏斜”(希腊语parenklisis,卢克莱修译成clinamen)的概念。西塞罗、普卢塔克等古代学者认为,原子发生偏斜是没有原因的。但在卢克莱修看来,偏斜的存在至关重要。原子的重量决定了原子的垂直下落运动,但如果只有这种运动,原子永远不能与其他原子发生碰撞,从而无法结合。所以,原子必定还有水平方向的微小偏斜,并且这种偏斜是不可预测的(第一卷217-224行):“当原子因为自身的重量在虚空径直 / 向下行进,它们总会在不确定的时刻、/ 不确定的地点稍微让自己发生偏斜, / 仅仅在这个程度上,它们可改变运动。/ 若非有此偏斜的倾向,所有原子 / 就会像雨点落下,径直穿过虚空,/ 就不会出现原子之间的碰撞和冲击,/ 自然就永远不可能创生任何东西。”更重要的是,卢克莱修相信,如果构成宇宙的基本元件原子都没有自由,人也不会有自由意志。他明确地将原子的偏斜运动与自由意志联系在一起(第一卷251-260行):
再者,如果所有的运动总彼此相连,
新运动总按特定顺序诞生于旧运动,
原子也从不通过偏斜来制造某种
变化,冲破命运铁律编织的牢笼——
不允许因果的链条自无穷伸向无穷——
世界上所有生灵都具备的、从命运
手中夺来的自由意志如何能产生?
依靠它,我们去往愉悦引领的地方,
也是依靠它,我们不是在规定的某时、
某地改变方向,而听从心灵的渴望。
这样,在实体和虚空、原子的下坠和偏斜基础上,卢克莱修构建了一个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既遵从自然法则也保留自由意志的宇宙。从这种物质主义自然观出发,他在《物性论》中勾勒了一幅从日月星辰到山水草木、从天地万象到人家万事的壮阔图景,试图为整个世界提供一套理性的解释。在此过程中,他既总结概括了自前苏格拉底时代以来西方自然哲学的主要观点,也批判了许多民间流行的看法和思想家的学说,他的许多观点具有超时代的预见性和洞察力,也有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已经荒诞不经。但如论如何,他始终拒绝迷信,拒绝用神的意旨或者任何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忠于原子论的原则。在没有以实验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的条件下,他出色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思想的潜力:严格遵循逻辑的指引,仅仅依靠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理性可以走多远。
在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例如雷电、日月食、地震)时,卢克莱修沿袭了伊壁鸠鲁学派的常规做法,只是列举众多可能的解释,但并不给出对错的判断。这是因为这个学派关心的终极问题其实并非自然哲学,而是伦理学。只要某种解释试图从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发源于迷信的恐惧,有利于人们形成超然淡定的心境,它就已经达到目的。即便如此,由于原子论强大的阐释力和卢克莱修出众的直觉,他对很多问题的猜想都接近后世科学的发现。
基于物质主义的自然观,伊壁鸠鲁建立了以感官经验为知识终极来源的认识论。《物性论》继承了这样的立场,强调了感官经验的极端重要性,成为后世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重要源头。针对常用来反驳经验主义的错觉和幻觉的例子,卢克莱修指出,它们并非感官的错误,感官永远忠实地接受外部的刺激,是理性由于信息不充分或者方法不当做出了错误的阐释(第四卷462-468行):“这类怪异的事情我们还经历过许多,/ 似乎都想要破坏人类对感官的信任,/ 却无济于事。因为绝大部分情境里,/ 我们是由于自己添加了谬见才受骗,/ 非认为看见了感官并没有看见的东西。/ 分开显明的真实和可疑的幻象太难,/ 因为灵魂总是立刻地添加后者。”
卢克莱修认为,我们必须信任感官,否则必将堕入怀疑主义的陷阱。怀疑主义怀疑感官的真实性,宣称无物可知,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第四卷469-476行):“某人若相信无物可知,这一点本身 / 也不能确知,因为他承认全然无知。/ 所以,有人若非要用头而不是用脚 / 站立,我只好拒绝与他一争长短。/ 姑且假定他知道这一点,我仍然可以 / 诘问他,既然未曾在事物中见到真实,/ 他怎能知道什么是知道,什么是不知道,/ 什么创造了借以判断真假的前知,/ 什么能够证明确定与可疑有区别。”由于怀疑主义不能导向任何知识,卢克莱修宁可选择以感官经验为基础的错误解释,也拒绝从整体上否定感官经验。
在讨论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时,卢克莱修仍然是从原子论的物质主义立场出发。他将所有感觉都归结为某种形式的触觉,认为各种感觉的形成都必定包含了感觉器官与对应物质的接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解释是他从伊壁鸠鲁那里继承的“膜像论”。西方古典时代流行的视觉理论是,人的眼睛发出光,照在物体上,便形成了视觉。柏拉图等人甚至认为,看见物体不是靠眼睛,而是靠灵魂。伊壁鸠鲁认为,万物一刻不停地向外发射包含了自身形状的薄膜状物质,他称之为“膜像”(eidōla,《物性论》译作simulacra),视觉是膜像与眼睛接触形成的。
即使在解释最微妙、看似最不具备物质性的“灵魂”感觉时,伊壁鸠鲁派也坚持了物质主义的理路。《物性论》继承了伊壁鸠鲁的观点,将灵魂视为纯粹的物质,甚至指明了它的具体构成:热、呼吸、空气和某种无名的精微成分。从功能上说,灵魂分为魂(animus)和魄(anima)两部分,前者居于人的胸腔里,控制人的意志和理性,后者遍布全身,控制人的感觉和生理机能。卢克莱修认为,感觉是身体和灵魂共同的产物,离开身体,灵魂不可能有感觉。身体死亡,灵魂也同时死亡。他用16种(更细的分法是23种)方式论证了灵魂必死,反驳了西方古代世界流行的灵魂不朽论、尤其是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世说。在卢克莱修看来,证明灵魂必死比证明宗教虚妄还重要,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大的精神枷锁。既然人出生以前和死亡以后,灵魂都不存在,人就不必再忧虑死后可能经受的种种折磨,而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现世。他还从伦理角度谴责怕死之人的自私和怯懦(第三卷933-943行):
愚夫啊,什么让你如此无法自拔,
陷于痛苦中?何必为死亡哀叹、落泪?
如果你已经度过幸福快乐的一生,
所有的好运并没有倒进有孔的容器,
全部白白地漏掉,未及享受就消失,
蠢人,你为何不能像餍足的宾客,离开
生命的盛宴,平静地领受无扰的休息?
但如果你的好运都已经挥霍一空,
生命让你憎厌,你又何必再去延长它,
糟蹋多余的时光,而没有任何益处?
何不就此终结生命,也终结痛苦?
卢克莱修敏锐地意识到,死亡恐惧中包含着贪婪,包含着无限、永久占有资源的欲望,而贪婪和野心(其实也是对权力的贪婪)是人类社会的毒瘤。《物性论》第五卷用500余行的篇幅追溯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和文明社会的兴起。与古希腊流行的历史退化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不同,卢克莱修继承了伊壁鸠鲁的立场,拒绝浪漫化地描述早期人类社会。在没有人类学和考古学支持的情况下,诗人仅凭自己卓越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就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无比生动的原始时代画卷。他充分意识到了人类祖先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艰辛,也极其重视每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比如火的发现、金属的发现、语言的产生、农业的诞生等等。他也用令人信服的逻辑解释了人类何以从混乱的群交时代进入契约化的文明社会,私有财产如何改变了世界的等级秩序,技术进步何以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从物质的角度看,卢克莱修的叙述包含了某种历史进步论的种子,但从伦理的角度看,他对世界的看法仍然悲观,因为他深信人性的贪婪不会因物质进步而改变,物质进步甚至会造成更大的灾难(第五卷1423-1435行):
古时的皮衣、今日的金紫华服以忧虑
搅扰人类的生活,以战争将他们掏空。
我认为,这方面今人的罪孽更为深重。
大地赤裸的后代没有皮衣会饱受
严寒的折磨,而我们离了紫色的长衫、
金色的装饰、惹眼的标志,有何损害?
只要有一件平民的衣裳御寒已足够。
所以,人类总是在徒劳无益地受罪,
为了虚幻空洞的忧虑耗尽了时光,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拥有也应该
有限度,真正的愉悦不可能无限增长。
就是这一点将生命逐渐推进了深海,
从大洋之底搅出了战争的滔天巨浪。
身处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卢克莱修对这样的悲剧绝不陌生,《物性论》其实就是他为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对于这样的救世意图,卢克莱修毫不掩饰。他认为,自己理应获得缪斯的冠冕(第一卷931-942行):
首先,因为我传授伟大的真知,一心
让人们的灵魂挣脱宗教严密的网罗;
其次,因为我用如此明亮的诗歌
包裹玄深的主题,洋溢缪斯的魅力。
我如此安排,并非没有道理——医生
也与我相仿,当他们试图喂给孩子
难以入口的苦艾,会先在杯子边沿
抹上一圈金黄而甘甜的蜂蜜,这样,
毫无心机的孩子虽然嘴唇受了骗,
却能乖乖地喝完苦艾熬出的汁液,
尽管上了当,却没有遭到任何伤害,
反而因这个诡计恢复了活力和健康——
他将伊壁鸠鲁哲学比作治病的苦艾,将自己的诗句比作蜂蜜。哲学与诗歌结合,是为了让哲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在这一点上,他没有遵从自己敬仰的宗师。伊壁鸠鲁鄙视诗歌,甚至瞧不起荷马,但卢克莱修却高度评价从荷马到恩尼乌斯的史诗作家。文学史应该感谢卢克莱修的选择,通过诗歌与哲学的联姻,卢克莱修继承并超越了从赫西俄德到恩培多克勒再到卡利马科斯的西方说教诗传统,并且创立了正统史诗之外的另一种长诗。

西风在中空的芦苇里呼哨,最先教会
乡野的居民用毒芹的空管吹出音调。
后来,他们慢慢学会了甜美的恋曲,
1385 从手指交替按压的骨笛中源源流出,
回荡在偏僻的树丛、森林、草地、牧人
罕至的荒坡和几乎出尘绝俗的幽处。
[一三八八行和一三八九行可以认为
是一四四四行和一四四五行错误窜入。]
1390 当人们餍足食物,这些音乐便愉悦、
抚慰其灵魂:那时一切都感觉舒心。
所以,他们时常闲躺在柔软的草坪上,
紧邻溪水,头顶着一棵高树的绿荫。
无需花费多少钱,身体就得到享受,
1395 尤其当天气和煦明媚,季节的妙手
在翠绿草叶的背景上添绘许多花朵。
戏谑、闲谈、欢乐的笑声总与此相伴,
因为那时乡野的缪斯正生机昂扬。
兴之所至,人们会情不自禁在头顶
1400 和双肩缠上随手编织的叶冠和花环,
并且开始不合韵律地舞动起手脚,
用僵硬的步伐僵硬地踩踏大地母亲,
观赏者则会报以微笑和欢畅的大笑,
那时一切新奇的事物都颇受欢迎。
1405 夜不能寐的人们也有失眠的补偿,
弯曲的嘴唇可以在芦管上来回移动,
吹奏各种调式的乐音,变换旋律。
如今的守夜人保持了他们的这个传统,
学会准确吟唱不同的音律,但他们
1410 从中获得的乐趣并不比当年泥土
育出的那些糙野人类多出分毫。
因为,如果此前不知道有更好之物,
那么现在拥有的就最好,最惹人喜爱;
但通常后面发现的东西总会胜出,
1415 所以就败坏并改变原物培养的口味。
于是橡实开始被厌弃,铺着绿草、
装饰着叶子的栖身处也已经被人忘掉,
野兽皮毛缝制的衣服遭到了冷眼,
虽然我敢说最初它可是嫉妒的祸根,
1420 穿着它出门会被觊觎者伏击而丧命,
一番激烈的争抢后,它就被扯成碎片,
沾满血,完全毁掉,再没什么用处。
古时的皮衣、今日的金紫华服以忧虑
搅扰人类的生活,以战争将他们掏空。
1425 我认为,这方面今人的罪孽更为深重。
大地赤裸的后代没有皮衣会饱受
严寒的折磨,而我们离了紫色的长衫、
金色的装饰、惹眼的标志,有何损害?
只要有一件平民的衣裳御寒已足够。
1430 所以,人类总是在徒劳无益地受罪,
为了虚幻空洞的忧虑耗尽了时光,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拥有也应该
有限度,真正的愉悦不可能无限增长。
就是这一点将生命逐渐推进了深海,
1435 从大洋之底搅出了战争的滔天巨浪。
然而世界的守望者太阳和月亮带着
它们的光芒巡行在旋转的宏伟天穹中,
向人类昭示,一年的季节轮流降临,
万事都有特定的法则、特定的顺序。
1440 人们已经在坚固塔楼的包围中度日,
耕种的土地已经被分割,标明了边界,
大海已经遍布远航船只的帆影,
城邦已签订条约,有了援军与同盟,
诗人已开始吟咏君王权贵的功绩,
1445 不久以前,人类才发明陌生的字母。
因此,我们的时代无法窥见更遥远的
古昔,除非理性能多少提供线索。
航海、农业、城墙、法律、武器、道路,
所有诸如此类的发明,还有一切
1450 给生命带来荣耀和优雅趣味的东西——
诗歌、图画和打磨出精妙雕塑的技艺,
蹒跚前行的人类都在实践的摸索
和心智不知疲倦的尝试中逐渐学会。
时间便如此将每项发明带到人类
1455 面前,理性引领它进入光的疆域:
这些事物在人类心灵中逐一显现,
直至他们抵达每门技艺的峰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