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如果想了解优秀人物是如何学习的,或者想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方法;又或者已经有自己成熟的学习方法,但想了解学习底层的原理,甚至你只是想借助神经科学、信息论等一些学科对人性有更多的了解,这本书都是不能错过的。
突破知识学习的局限,融入行为和思维学习的探讨,打造可复制的学习力。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借鉴顶级高手的学习方法。多学科交叉论证,摸清学习的底层逻辑,智商不再是壁垒。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信息论的视角,从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出发,带领读者深度和系统地认识学习和学习力的本质,并基于计算机科学的视角,从硬件、软件、方法三个层面,详细解构学习力的构成,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可复制的学习理论模型。与此同时,作者深入研究了包括孔子、王阳明、富兰克林、曾国藩、巴菲特、查理·芒格、埃隆·马斯克、张一鸣等古今中外数十位顶尖高手的学习方法,用案例论证和阐释了这套学习理论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为读者揭秘了顶尖高手是如何成长的。本书既有深度的理论探究,又有丰富的案例支持,希望它能让你走出学习的误区,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
|
關於作者: |
章方秋,资深律师,学习力研究者。从事法律工作期间,曾就职可口可乐等跨国企业,并为数十家世界五百强、知名企业提供过优质的法律服务。业余时间热爱学习,研究学习力多年,并构建了一套高效、系统的学习方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受瓦特发明蒸汽机故事的启发,对“学习的底层原理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两个问题产生好奇,闭关18个月,自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十余个学科,广泛研究古今中外数十位优秀人物的实战学习方法,最终得以解答上述问题,并撰写本书。
|
目錄:
|
第一章 重新认识学习——你知道的学习,可能是错的 / 001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认识学习 / 001
第二节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 003
第三节 通过学习模型重新认识学习 / 009
第四节 学习模型的实践 / 013
第二章 认识学习力——现代人必备的底层能力 / 021
第一节 为什么要重视学习力 / 021
第二节 认识学习力这个系统 / 026
第三节 认识学习力模型 / 036
第三章 学习的硬件——大脑及神经元 / 044
第一节 懂点脑科学,更好地学习 / 044
第二节 认识神经元,认识学习的底层原理 / 056
第三节 认识记忆的本质 / 064
第四章 学习的软件——人的学习机制 / 077
第一节 学习机制是如何运行的 / 077
第二节 大脑的操作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 092
第三节 升级你的大脑的操作系统 / 099
第四节 大脑的驱动程序——人的动机系统 / 105
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一切学习的基础 / 118
第一节 知识及其学习原理 / 118
第二节 学什么?管理你的输入源 / 138
第三节 怎么学?更有效地处理信息 / 147
第六章 行为的学习——收益最直接的学习 / 155
第一节 行为及其学习原理 / 155
第二节 复盘:最深刻、收益最大化的学习方法 / 162
第三节 模仿:最简单又最难的行为的学习方法 / 170
第四节 刻意练习:技能的高效学习法 / 178
第七章 思维的学习——学习中最核心的维度 / 184
第一节 思维及其结构 / 184
第二节 思维方式、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模型 / 202
第三节 思考的功能、价值、完整结构及相关要素 / 216
|
內容試閱:
|
如果你翻开了这本书,那么你应该是一个对学习多少有些兴趣的人,有可能你也读过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讲学习方法的书籍众多,本书和其他书籍有什么区别呢?
目前,市面上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学习实战派的高手所写的,主要基于个人经验的总结而成的方法论类书籍。比如,在国外,有加拿大的“学神”级人物——斯科特·杨所撰写的《如何高效学习》,又有广为流传被奉为经典的莫提默·J. 艾德勒等所撰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国内,有成甲所撰写的《好好学习》,又有赵周先生所撰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等。
第二种是学者们在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所撰写的畅销类书籍。比如,安德斯·艾利克森等人所撰写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彼得·C. 布朗等人所撰写的《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或者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所撰写的《终身成长》等。
第三种则相对“硬核”,是学者们所撰写的教科书或类似教科书的书籍。比如,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所撰写的《学习心理学》,或者更专业的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类的相关书籍。
无疑,以上书籍都极具价值,我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详细阅读了它们。但不得不说,这些书籍也有它们自身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种方法论类的书籍,因为主要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缺乏相应底层学科的支持和论证,所以导致不同作者所写的方法之间存在一些冲突,但读者往往搞不清楚到底哪种有效、哪种无效。而且,很多方法因为是作者个人经验的总结,适用的边界和条件受限,只对特定的人有效。
后两种专业领域的书籍,尽管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但由于偏学术,在应用和方法层面的案例不够,导致读者难以很好地应用。而且,由于各个学科领域的细分,也导致作者往往只关注到自己的学科、放大自己学科的价值,从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的视角。
本书想解决上述各类书籍中的问题和不足,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第四种类型。
本书既包含大量实战经验总结的科学方法,又有底层学科理论的支持和论证。
本书所包含的这些科学方法,并不只是作者个人经验的总结,而是广泛研究了古今中外数十位顶尖高手的学习方法后提炼出来的;书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学科,而是将神经科学、心理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打通,并且尝试用一个个模型来介绍和概括学习、学习力的底层原理。
正如一位朋友的评价,我是带着“野心”来写这本书的,我想写一本与现在所有学习类书籍都有所不同,甚至超越它们的书籍。
你或许会好奇:本书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其实,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律师。尽管出于个人的兴趣,我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研究学习力和学习方法,但我原本应该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来写这样一本书的。
不过,因为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和研究学习力,更重要的是瓦特的故事给了我灵感和思路。在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我给自己提了两个核心问题: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以,能够写作本书,与能力、资格无关,仅仅只是因为受到瓦特故事的启发,我给自己提了两个核心问题,受好奇心的驱使所致。写作本书的初心,我也只是想解答这两个核心问题。
为此,我还停掉了自己发展还算顺利的律师业务,闭关在家近18 个月来写作本书。
你应该很好奇:为什么瓦特的故事给作者这么大的启发?为什么作者需要停掉律师业务,闭关18 个月来解答这两个核心问题?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对于瓦特的故事并不陌生。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瓦特因为受到了沸水顶开壶盖的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但必须要说的是,这并非真实
的历史。
事实上,瓦特并不是发明了蒸汽机,而是改良了蒸汽机,又或者说是发明了“万能蒸汽机”。而之所以瓦特能发明“万能蒸汽机”,则是因为他特殊的经历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瓦特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小时候他接受了不错的基础教育。但因为父亲破产,随即家道中落,他不得不很早就当起了工匠。而后,他来到了格拉斯大学工作,并在大学中开设了一个机械修理铺。利用工作之余,他学习了很多力学、数学、物理学的知识。
所以,瓦特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又具备丰富的工程和技术的经验。
在瓦特之前,有一位叫纽卡门的工程师已经发明了蒸汽机。但因为纽卡门是工程师出身,他仅仅基于技术的视角和经验的积累而发明了蒸汽机,因此这种蒸汽机只能用于煤矿抽水,适用的场景非常有限。
瓦特因为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他不像纽卡门那样完全从技术和经验出发,而是从底层学科的理论出发,认识蒸汽机运行的底层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蒸汽机进行相应的改良。而且,由于瓦特并非某个专业领域的学者,所以他也不会受到学科的束缚,而是能从问题出发,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瓦特的伟大之处在于,因为他的改良,蒸汽机不再仅仅用于煤矿,还能用于轮船、火车等一系列场景。这也是为什么说,瓦特真实的贡献不是发明了蒸汽机,而是发明了“万能蒸汽机”。
之所以说瓦特的故事给了我启发,是因为我发现瓦特的思维方式完全可以被借鉴和应用到学习方法的研究上。
前面我提到了目前学习类书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受瓦特故事的启发,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像瓦特一样,先从各个基础学科出发,深入认识学习的底层原理,然后回到方法和应用层面,提炼出一种通用的学习方法?
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驱动我写作本书的两个核心问题的来源。
那为什么我需要停掉本职工作,耗时18 个月来写作本书呢?
其实,一开始我也并没有下这么大的决心。但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写作远比想象的情况更为复杂。
原先,我以为认识学习只需要深入研究心理学,至多到神经科学也就足够了。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要彻底认识学习的底层原理,还涉及更多的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论、哲学、逻辑学、行为经济学等。
尽管因为个人兴趣,我此前多少涉猎过上述的一些学科,但现在要深入认识学习的底层原理,那就意味着我需要相对更为系统地学习上述学科。而这就要求我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
与此同时,为了能让自己研究和提炼的理论得到真实案例的支持,我又研究了古今中外数十位顶尖高手的学习方法。为此,我阅读了包括但不限于他们的传记、文章、报道等,还观看了他们过往的各种访谈、演讲等。而这些工作,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同样也是无法完成的。
经过权衡,我最终停掉了律师业务,全身心投入本书的写作过程。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停掉本职工作来写一本书,也从没想过这本书需要耗时18 个月。
尽管我无法预测这本书最终的销量如何,也不知道它是否会得到读者的认可,
而且由于跨界过多,本书中的相关知识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有争议之处,但无论如何我是带着满满的诚意来写作本书的。
至此,你可能还有最后一个疑问:尽管这本书看起来很不错,但为什么要读它呢?
我想至少有以下三点理由。
首先,如果你对学习方法感兴趣,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在绝大部分书籍中看不到的古今中外那些顶尖高手的学习方法。比如,本书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孔子、王阳明、巴菲特、张一鸣等众多人物亲身实践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一定能让你有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其次,就学习而言,本书的视角也完全不同。市面上绝大部分书籍所涉及的学习都只是关于知识的学习,而本书所谈的学习既包括知识的学习,又包括行为的学习和思维的学习。本书用两章(第六章、第七章)的内容详尽地介绍了行为的学习和思维的学习的具体方法和真实案例。
再次,如前所述,本书与其他书籍的本质区别在于,除了方法,本书更想讲透学习的底层原理。所以,你可以看到本书结合了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等众多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论,它可以让你深度认识学习的底层原理。而你也会发现,这些学科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而非相互割裂的。我也基于对这些学科知识的整合,构建了学习力、知识的学习、行为的学习、思维的学习等多个模型。此外,我并非专业出身,书中的内容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这样大家阅读起来也并不困难。
总之,如果你想了解那些优秀人物是如何学习的,或者想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又或者你已经有自己成熟的学习方法,但想了解一下学习底层的原理,甚至你只是想借助神经科学、信息论等一些学科对人性有更多的了解,我认为这本书是你不能错过的。
借此机会,我也感谢本书中所涉及的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探索、实践和分享,才让我有机会可以看到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样的。此外,我也非常感谢樊登读书、混沌学园及“得到”三个知识付费平台。因为这三个平台的存在,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范围,也让我更高效地跨界学习更多非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而这其中,我尤其要感谢在“得到”平台开设专栏的吴军老师。因为启发我写作本书的瓦特的故事,我是从吴军老师的课程中学到的;而本书底层的逻辑——信息论的视角,我也得益于吴军老师。正是吴军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才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信息论,并将其应用到本书的内容中。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希望广大读者能加以批评指正,争取有机会再版时改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