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国际购买力和实际GDP的比较对国势判断非常重要,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尽管“国际比较项目”已经历50多年,但其方法论研究仍应持续。《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给出了研究格局,即“国际比较项目逻辑图”,提出了50多个有待思考的方法论问题。重点剖析了“纯价比假设”和“等价比假设”及对国际比较项目数据结果的影响。还对新近国际比较项目的重要文献做了述评,特别指出了国际比较项目数据结果面临“反基本事实”的测度风险。《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回溯研究了“Ryten报告”,探索了空间经济比较原理和相应的经济学基础概念。
|
目錄:
|
目录货币购买力国际比较研究的格局 11 “ICP逻辑图” 32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性研究? 82.1 学术前沿与原点 82.2 经济统计研究中的两种角色 92.3 ICP研究重心需要下移—罗伯特 希尔教授的看法 102.4 数据结果研究和方法论机制研究 112.5 ICP研究的两种方法论倾向及其拓展可能性 12参考文献 13国际比较项目中“鲜被提及的疑问” 151 50个关于ICP的“鲜被提及的疑问” 151.1 有关“标准产品描述法” 151.2 关于“比较单位” 171.3 关于“基础性问题” 181.4 关于ICP隐含的假设 201.5 ICP与市场汇率 211.6 关于ICP数据 221.7 关于ICP拓展研究的倡议 222 “疑问清单”是开放的 23参考文献 25ICP基本类别PPP中隐含的“纯价比假设”—“标准产品描述法”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风险 271 本文的缘起和主要内容 272 ICP中“纯价比要求”的必要性和工具 282.1 ICP为什么需要设立“纯价比要求”? 282.2 ICP实现“纯价比要求”的工具—“结构产品描述法” 303 与产品相关的四组基本概念 323.1 实物产品与服务 323.2 实物因素与非实物因素 333.3 “实物同一产品”与“经济同一产品” 343.4 产品特征集及其两分 354 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微观困难和宏观困难 374.1 销售点类型差异 374.2 市场营销中容易忽略的产品特征 394.3 产品密度差异 404.4 “组服务”的质量不确定性 414.5 汉堡包是否存在确认同一性的困难? 424.6 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宏观困难 445 将“质量差异”混淆为“价格差异”的风险及其内在原因 465.1 类似边际分析的思路:例解 465.2 标准产品描述法的缺陷—“ICP居民消费目录”中两种差异混淆的可能性 475.3 标准产品描述法的产品“粗略化”容易导致采价失误 485.4 单位价值混同问题 505.5 将“质量差异”混淆为“价格差异”的内在原因剖析—物量、数量的联系与区别 506 纯价比只能是一个假设 546.1 空间比较的种种抗阻因素 546.2 内生性产品偏误 546.3 ICP支出法的优势与不足 556.4 “纯价比假设”可能的放大效应 56参考文献 56价格测度不确定性定理与“宾大效应” 581 作为经济比较逻辑节点的基本概念 582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一个值得深究的新命题 592.1 质量差异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区分及其启示 592.2 “质价混淆观”—一种产品状态的解释 612.3 “质价一体观”—另一种产品状态的解释 622.4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定理 633 “宾大效应”的弱存在 653.1 宾大效应仅仅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653.2 人们为什么付高价? 663.3 发达国家具备更多的“机会效益” 673.4 富国穷国间比较与城乡比较的某种相似性 693.5 “宾大效应”至少是一种“弱存在” 70参考文献 71对基本类别购买力平价计算中隐含的价格比率相等假设的考察 731 计算基本类别PPP所面临的支出项目结构 732 价格比率与“类别项目支出额”范围的差别 753 价格比率的几种存在状态 764 “货币购买力”与PPP的定义域不同 765 PPP加总估算中隐含的“等价比假设” 786 价格比率替代的偏误风险 807 价格比率替代有效性的思考 808 从正反两个方面关注不同经济体之间支出项目的“重合程度” 829 研究价格比率相等假设有效性的进一步工作 83参考文献 84国际经济比较中的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之辩 85深入探索ICP隐含的经济测度问题—评《GDP、福利和健康:2017年轮ICP的若干思考》 901 摘要与引言 912 2017年ICP重要的新发现 932.1 美国与中国ICP结果的比较 932.2 主要经济体之间2017年ICP结果的比较 942.3 ICP结果引发的国际比较方法论思考 952.4 ICP不同轮次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963 ICP未包含的重要项—健康产出 973.1 大流行病下人们的行为调整与经济“测度悖境”的再现 983.2 健康指标与GDP的关联—为什么要超越GDP? 993.3 “GDP+”模式的拓展 994 “国际元”计值的GDP仍可能误导 1004.1 侧重消费进行国际比较可发现国家在全球化中的真实地位 1004.2 GDP与GNI之差 1024.3 围绕GDP的测度陷阱 1035 可否采用灯光密度之类的代理指标交叉检查ICP数值? 1045.1 对测度指标一般性质的阐述 1045.2 如何评判和使用灯光密度等代理测度? 1046 就全球不平等而言ICP揭示了什么? 1056.1 ICP与全球不平等的表现 1056.2 ICP最大的方法论挑战 1076.3 如何看待ICP的国家层级结构? 1087 结论 109参考文献 109为什么PPP还需要做重大修正?—评霍诺汉《使用PPP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优势与不足》 1111 霍诺汉论文的背景和概要 1112 ICP基于对市场汇率法的否定 1123 各轮ICP间的“动态一致性” 1144 基于生产率因素对ICP结果的修正 1155 注重ICP的比较机理和现实意义 1206 基于全球化影响因素对ICP的修正 1227 ICP需要拓展研究的若干课题 123参考文献 125关注ICP中产品划分的测度基础—兼评两项ICP分解性研究 1261 赫斯顿教授和劳教授论文的创新之处 1262 现实国际购买力关系、ICP实践方法与ICP结果三者间关系 1272.1 “可辨识的更新”与“形式一致性” 1272.2 “形式一致性”与“内容一致性” 1282.3 国际比较“内容一致性”将对“形式一致性”产生压力 1283 参比国范围大小与国际比较质量的关系 1294 Zhang Qi论文的主要观点 1304.1 Zhang Qi在文中给出的有关收入分配的三个命题 1304.2 Zhang Qi在文中给出的主要结论 1305 从ICP方法论视角看Zhang Qi论文的优点 1315.1 重视经济学直觉和公理性思维 1315.2 重视经济关系内涵和机制的挖掘与解释 1315.3 分析聚焦于“产品质量” 1325.4 特别关注收入不平等对国家价格水平的影响 1335.5 用“分解性”研究深入探讨国际经济关系 1336 Zhang Qi的论文中包含或隐含的基本假设 1336.1 “观察价格”即“实际价格” 1336.2 服务和实物产品具备可分性 1346.3 “国际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绝对可分 1356.4 同质品与异质品的可分性 1357 Zhang Qi的论文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57.1 应该避免用对部分服务的理解来替代理解全部服务 1357.2 产品和质量不宜用“水平”来标示 1367.3 “quality goods”究竟是指特质品还是优质品 1367.4 Zhang Qi的论文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37参考文献 137ICP中PPP汇总方法的谱系梳理:比较机理与经济意义的追问 1391 国际比较的“公理化性质”和检验 1391.1 如何构建国际比较“公理化性质”体系? 1391.2 不同PPP汇总方法的检验及其思考 1412 国际比较所涉及的一般计算问题 1422.1 平均法优劣能否事先确定? 1422.2 实证未必确证 1433 PPP汇总方法对基础数据的要求 1443.1 ICP对数据的性质要求 1443.2 构建数据基础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443.3 数据基础与PPP估算的两层次划分 1453.4 ICP验证核实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 1454 PPP汇总方法的一般性概括 1464.1 PPP汇总方法的谱系分析 1464.2 梳理ICP中PPP汇总方法演变及其原因 1475 GK系方法 1485.1 GK法比较原理 1485.2 GK法的改进形成GK系方法 1495.3 GK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506 GEKS系方法(链式方法系) 1526.1 GEKS比较原理 1526.2 运用GEKS法需要深思的问题 1536.3 GEKS法的改进及其思考 1537 CPD系方法 1547.1 CPD法的比较机理 1547.2 CPD系方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法论问题 1558 其他PPP汇总方法 1598.1 经济指数方法 1598.2 链式方法:MST法和MD法(SP法) 159参考文献 159如何深入解读Ryten的ICP评估报告和世界银行对之的观察报告 1611 应该如何对待Ryten的ICP评估报告? 1611.1 注意“Ryten报告”的由来和背景 1611.2 避免ICP原理研究已经完结的误解 1621.3 可比性研究未有穷期 1621.4 Ryten风格的经济统计学研究 1632 ICP作为经济统计项目的特殊性 1642.1 ICP仅仅属于SNA,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统计领域? 1642.2 梳理ICP作为经济统计项目的特殊性 1652.3 空间比较不同于时间比较的特性 1663 ICP面临的核心矛盾与若干悖境及其社会意义 1663.1 特征性与可比性的核心矛盾对ICP究竟意味着什么? 1663.2 由可比性与特征性的核心矛盾所造成的若干比较悖境 1684 “原理型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 1704.1 ICP方法论的两层次划分与注重比较原理思考 1704.2 以总量函数为例说明“原理型”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 1714.3 ICP“原理型”方法论研究任重道远 1715 现实关系(对象)、比较方法(工具)与数据结果(产品)三者关系 1725.1 数据“可解释性”与“反直觉诧异” 1725.2 国际购买力比较领域中对象、工具和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1736 “Ryten报告”关于ICP与市场汇率的议题 1746.1 国际购买力关系分析能够全然放弃MER数据吗? 1746.2 市场汇率和ICP的PPP都是“货币转换因子” 1756.3 用ICP制定官方汇率所暴露的逻辑缺陷 1767 如何理解世界银行对“Ryten ICP评估”的观察报告? 1777.1 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