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幻想即现实(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力作)

書城自編碼: 37665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作者: 曾奇峰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00707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7-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瘦肝
《 瘦肝 》

售價:HK$ 99.7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民法典1000问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古罗马800年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內容簡介:
幻想是内心的现实,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与你有关,与世界无关。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污染了钱,而不是钱污染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父母打孩子还声称这是为孩子好,明显地是在掩饰潜意识里的恶毒;
一个内心充满焦虑、全无幽默感的父母,一跟孩子说话就挑孩子的毛病,似乎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爱孩子似的。*后,逆耳的忠言就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
……
本书源于治疗过程,然而,本书并非只是治疗过程的简单记录,并非只是一本“单纯”的治疗笔记,而是曾奇峰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在见证了无数人间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后,认认真真地思考,开出的一剂“曾氏药丸”。书中随处可见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用心良苦、具有治疗意义的语录,简洁而深刻。
關於作者:
曾奇峰
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首期中德高*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医院首创者、院长。中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及华中地区组长,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中方委员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心理咨询杂志《心理辅导》专栏作家。
目錄
序一:一身烟火味的曾奇峰
序二:课、酒和书,老伍与老曾的那些事
序三:精神分析的俗人

章 心理疾病的真相
不满是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你会享乐吗?
为何别人不理解你
受助者为什么恨你
懒惰,是心照不宣的忠诚
信任他人,就是信任自己
疾病和虚弱是自己吓自己
别说太正确的话
以游戏之心,做养家糊口之事
有希望就可能拥有一切
吃,也是一种“示弱”的状态
亲情与爱情都应该加入友情的品质
以善意之名,行恶毒之实
对待疾病的心态,是疾病的一部分
过度期望就是施虐
你没有生病
第二章 改变命运的战争
你有“无钱型人格障碍”吗?
“恋母情结”不是恋母
你的爱是对孩子好的“挫折教育”
爱是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爸爸还是“初中生”
别人怎么对你,是你教会的
疲惫感的实质是吸引他人的照顾
哀伤的时候别坚强乐观
焦虑的蝴蝶效应
在幼稚的年龄绝不成熟
为什么你总是去碰那颗摇摇欲坠的牙?
你做了什么来寻找你的好运
“行动”是通向幸运还是灾难
学习活着
你的青春期在浪费生命吗?
焦躁的子弹射向了谁
言如其人
不要用爱控制你的孩子
把家变成健康人的“娱乐城”
家有网瘾儿子
成长就是背叛自己的童年
第三章 心灵的伪装
“我爱你”的魔力
原来可以不那么哀伤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自恋
对创伤成瘾
自作多情是自己制造的
不必要的提醒就是暗示
心灵的年龄
外表从来都是被内心决定的
在亲情中加上友谊的距离感
固执的内心充满了对他们的依赖感
流行语让你缺乏创造力
抱怨——自处低下的难堪
人生是创伤的连续体
第四章 精神分析的知识
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
心理治疗的目标
弗洛伊德也有弱点
内心的安全感与外界无关
抑郁症从何而来
孩子,你并不欠爸爸妈妈任何东西
“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
“中德班”十年教会我的事
抑郁症患者是严厉的自我惩罚者
心理治疗的学派之争
读了那么多心理类书籍,为何还是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附录: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內容試閱
一身烟火味儿的曾奇峰

想到他,会想到这些词—平实、落地、很哥们儿、重情感、好酒、不掩饰、不过度的自恋……
十几年前,初《广州日报》心理专栏用到曾奇峰的文章,称他为“国内精神分析界的旗手”。
这是一种共识性的赞誉,不过是从远远观看的角度。
十几年过去了,旗手还是旗手,但他身上,一直没发展出大师味儿,相反另外一种味儿变得更浓。这种味儿,是烟火味儿。
十几年中,和奇峰多次见面,想到他,虽然习惯上想使用这个词—亦师亦友,但感性上,得称他“奇峰兄”。
想到他,会想到这些词—平实、落地、很哥们儿、重情感、好酒、不掩饰、不过度的自恋……他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
读奇峰的文字,看奇峰的视频,生活中和他相处,就会知道,他有很多精神分析师常见的一种癖好—对别人和自己的一切进行分析。很多人会以为,分析太透彻,就会太理性,或超凡脱俗,不再那么热爱普通生活。这在部分人身上会成立,但奇峰不是,他是越分析越真实,身上的烟火味儿更重。
一位女士,曾在伦敦找过英国本土的精神分析师,也对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所了解。她说,他们好像是,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生活是生活,而你们多给我这种感觉—精神分析就是生活。
以我的了解,无论国内还是英国,都有这样的分别:有的精神分析师,似乎精神分析更像是一份工作,精神分析的一些东西,并没有融化到他身上;有的精神分析师,则会将精神分析中领悟到的东西,直接引入自己的生活中,或者说,这份领悟也化入了他的血液。
奇峰在书中说:
比昂的目标是“基于领悟的个人化行动”,这句话展开了说,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感受和行动的原则。
比昂如是,奇峰也如是。读奇峰的文字,你会感受到,他是怎样思考怎样活着的。
文如其人,奇峰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大概十年前,我次见到他时,发现他的衣着非常朴素,估计了一下价格,对他说,我觉得你浑身上下的衣服全套加起来不超过五百元(也可能说的是两百元)。他说是的,然后非常开心自在地笑了起来,好像我这样说是一种知己般的理解,直接说到了他心坎上。
真实、不掩饰情感,这是他给我的印象。谁都有防御,奇峰自然也不例外,但你会感觉到,他的心是敞着的,让一些信息自然流进,撞击自己,然后感知它们、理解它们。
真正的大师当然很少,但学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很多国内同行的确逐渐地活出了大师味儿—越来越不动声色,说话高深莫测,神情模糊不清,好像已经化解了心中一切恩仇,抚平了自己一切情结。你以为这是精神分析该有的样子,其实这是中国人格的一种理想状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但奇峰一直真实,从没戴上大师的帽子或表露权威的面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上的烟火味儿更浓。
想起来,除了极少数常聊天的几位咨询师,好像我只有在奇峰这儿,得到了他多的个人色彩的信息。它们部分是语言,但主要是他的人,你看到他,就会自动感受到一些很个性化的东西。
也好像是次见面,谈了一些心理玄学,他好像还不大相信,对此直言不讳。后来一次见面前,我听说他见一个通灵女孩的事。见面后我问他这件事,他说,一个朋友带他去见那姑娘。他还没开口,她就对带他来的人说,他不相信我,他的口袋里装了什么什么,而后他就被震到了。
2007年,我在上海中德班学精神分析时,奇峰作为中方老师讲课,那次他毫不掩饰讲了自己一些专业上的野心:如果他以现在的年龄,能得一场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而能领悟到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东西,那么他愿意付出这个代价;现在易经是64卦,他想把它发展到128卦……
这样说,太真实,有野心,也脆弱,缺了大师味儿。他可是国内精神分析界的旗帜啊,但他就是这样没有身份感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野心。
他的这种烟火味儿,在他的文章和视频中随处可见。你不仅看到观点,也因为这股烟火味儿,一下子会被牵动出感觉来。
譬如,他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句话错了,应该是,骄傲使人进步,谦虚让人猥琐,越谦虚越猥琐,谦虚到骨子里,就猥琐到骨子里。
这一段话,真是酣畅淋漓。
我们的文化中,有各种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常识,听上去很对,譬如谦虚与骄傲,但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它是错的常识,一个自我太压抑的人怎么进步?精神分析的语言,一个精神分析师会知道,但直接把它说成对这句老祖宗的话颠覆性的表达,却不容易,这需要一股子劲才行。
在书中,他讲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并问过很多人:别人赞美你,你会变得骄傲吗?几乎没有人点头称是。
他还写道:
“李敖名言:我如果想要找一个自己佩服的人,我就照镜子。看来他是这一类人的典型。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会不会把自己吹得出门之前就发疯了?当然不会,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我喜欢这种带着个人色彩的文字,没有这些感性色彩的文字,我总觉得有一种恐惧在里头。
我们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国度,那些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中,有很多压制人性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国内精神分析师们应该做一种工作—讲透这些常识的问题,并提出些让人性张扬的新常识。
奇峰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
譬如关于勤快与懒惰。我们习惯说,人都喜欢懒,但奇峰说,观察孩子就会发现,人的天性更喜欢勤快。
譬如关于恩仇。我们习惯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奇峰说,帮助别人会招致仇恨,这份仇恨很重要,合理表达它吧。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因为一个专业培训,一直跟一位比我小几岁的同行在一起。在过去几年里,我给了他一些较重要的专业上的支持,他从未说过一次谢谢。今天在培训结束的晚宴上,他向我敬酒时说,因为你帮了我很多,所以我迟早要杀死你。说得一桌人哈哈大笑。大家都是深层心理学的爱好者,都明了恩仇相伴的人性。这位朋友如此直白的表达,使原本沉重的恩仇,变得好像从窗外飘进来的若有若无的梅花香味。”
譬如他说,别说太正确的话,并引用明代哲学家张岱的话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譬如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在说金钱的可怕,而他说:“也许应该在心理疾病谱中增加一个诊断—无钱型人格障碍。在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如果没有重大的先天缺陷,就应该能够赚到足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银子。所谓‘无钱型人格障碍’的人的特点,首先是没钱,然后就是偏执、尖刻与懒惰。所谓穷酸穷酸,说的就是这类人。跟这类人打交道,你可以直接感觉到他们人格上的巨大变异或者空洞。”
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说法,会让你觉得,太黏稠的中国式人际关系场,一下子变得清爽了,骄傲与恨,原来也可以是这么好的东西啊。
然后你会发现,本来你会将它们视为俗气、不对的东西,现在才发现,原来这些俗气的东西是这么重要、这么好。同时你会感觉,你内在的一些东西好像得到了允许,得到了解放,它们在升腾。
这些观点有些毒辣,而他的文字有时还有毒舌感,但他一旦真和人打起交道来,你会看到,他充满柔情。
他会看到中国式家庭中病态的动力,但他去处理时,轻易不会道破,更不会指责谁,而是依照他的洞悉,使用一些策略,让家庭动力回归正常。
例如一个家庭,外婆管孩子太厉害,他没有指责外婆,而是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启发每个人表达自己,终让这个孩子获得自由。结果是:外婆现在对养花上瘾,经常上网查养花的资料,跟养花的朋友交流养花心得,把楼顶平台弄得漂亮无比。后孩子的爸爸不无调侃地说,她老人家玩花去了,就不用“玩”她外孙了。
也许是出于柔情,奇峰的文字其实有克制。读他的文字,不如看他的视频过瘾,看他的视频,不如直接和他打交道过瘾。你要离他更近些,他身上的这股从俗世而来的烟火味儿才能熏到你。
所以有幸,是成为他的朋友。

不满是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上空,游荡着一个幽灵,这个幽灵的名字叫作不满。
这个幽灵缠绕着每一个它能够遇到的人,它使一个人的很多方面都沾染上不满的味道:面容、皮肤、身材,学历、知识、性格,财富、地位、声誉、环境,等等。当一个这样的人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发现他已经被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打垮了。
人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人天生是对自己满意的。看看婴儿,他们那种安详、沉稳的神态,就是自我满足到了极致的表现。他们也有资格对自己满意:作为造物主杰出的产品,对自己不满意实在是对造物主的不敬。
重新观察孩子学步,会发现他们永远都是先扶着墙、椅子或者大人站稳,然后才向前迈步的。开始的时候,那一步迈出与其说是为了走稳,还不如说是为了摔倒,摔倒得干脆而壮烈。他们绝不会因为摔倒而对自己不满,他们会继续找一个人或者物体扶着,仍然是先站稳,再迈步。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再一次又一次地站稳,直到不再那么容易摔倒为止。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未站稳过的孩子,他以后会慢慢学会走路。幸好老天没有在婴儿心中事先植入对自己的攻击,所以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自责。遗憾的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人都学会了因为自己些微的不足而折腾自己。在这样的折腾下,站稳都成了问题,所以迈出的每一步都显得慌乱、浮躁和猥琐。
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迫切地想改变自己的人,想让自己脱胎换骨的人,都是把别人或者环境对自己的不满植入了内心。外界的要求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外界的攻击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抛开专业的分类不谈,人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出门之前先把自己在心理上“暴揍”一顿,然后垂头丧气,一脸不是有病就是有罪的征象。如果这样的人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几乎能感到他们是拿着刀子逼着医生把他们从里到外都拆开,换上新的零件。医生当然不会这样做。医生感兴趣的是,他们是怎样变得对自己如此苛刻的?
第二种人,是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李敖名言:我如果想要找一个自己佩服的人,我就照镜子。看来他是这一类人的典型。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会不会把自己吹得出门之前就发疯了?当然不会,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句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的名言。误解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大家都要在别人取得成绩后背诵这句话作为告诫。领导对下级如此,老师对学生如此,父母对孩子也是如此,好像不这样说就对不起别人似的。很多人对赞美别人吝啬,意识层面的目的是害怕别人变得骄傲然后落后了,潜意识层面呢,则可能是别人的成功引发了自己的焦虑,所以才那么小气。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别人赞美你,你会变得骄傲吗?几乎没有人点头说是。其实,自己对自己的接纳和赞美,也不会真正导致自满和退步。这种自我赞美和接纳,是对老天造物的认可,是对父母的基因与养育的敬重,是对一切跟自己有关的人的肯定,也是送给所有关爱自己的人好的礼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方式,会比对自己不满的方式,更加具有“反社会”“反亲友”的特征。
变得更好的理想本身无可厚非,但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必须基本上认为自己是好的,然后才可以变得更好。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对自己缺乏基本的满意,那么变得更好的愿望本身,就应该算是我们所有的不好中坏的一种。如果一定要对什么东西不满,那就应该是对自己不满本身的不满。
你会享乐吗
在各种电子的和纸质的媒体上,充斥着名人们各种各样的新闻。比如购豪宅、找情人或者剃发出家,等等。表面看起来,以上列举的三项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想,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享乐”。
人首先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对所有的生物而言,它们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外界刺激,能够使它们内部或者内心产生愉快或者痛苦的体验。相对于其他生物,如鱼和鸟,人的感觉器官尤其发达,所以能够体验到的刺激的范围也就大得多。再加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大脑发达,由刺激导致的愉快的或者痛苦的体验也就极大地增加了。
人是把自己的感官应用到了极致的动物。五大感觉系统,都有专门的由人自己制造的、非自然的刺激源无休无止地刺激它们。
耳朵:声觉器官,有古典的或者是流行的音乐声刺激着。如果没有雅兴听音乐,那也不会闲着,汽车的噪音、隔壁邻居的吵架声,可以保证它不会因为不使用而退化。
眼睛:视觉器官,人的80%的刺激都来自它,灯红酒绿、秀色可餐的风景,会使你对它的保护超过身体的其他任何地方,所以才有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的隆重说法。
鼻子:嗅觉器官,鲜花店和香水铺的高额利润,以及重要约会前要沐浴、刷牙的仪式,可以大略地反映它的使用率。
皮肤:触觉器官,滑润、细腻、温软等等美妙无比的词语,都是它教会我们说的。想想如果没有皮肤的杰出贡献,人类的语言会显得多么粗糙和生冷,更可悲的是,那个状态下我们一定感觉不到粗糙和生冷了。
后是舌头,神圣而伟大的味觉器官。对它刺激,让它愉悦,是所有感官刺激任务中重要的,重要到生死攸关,重要到跟人类的繁衍平起平坐的程度,所以才有“食色,性也”的古训。如果外星人从天外看地球,大约会把地球上多如牛毛的餐馆酒肆看成是人类发达的味蕾吧。
人是如此发达的生物,所以永远都不会满足于纯粹地享受老天给予的享乐模式。如果人为地制造感官刺激还不算逆天而行的话,那么有意地节制甚至取消某种感官刺激,就大大地有跟老天唱对台戏的意思了。有一些医学的或者信仰的理念告诉人们,较少的感官刺激会导致人长寿,过多的感官刺激会导致疾病。但从心理学上说,一个正常的人,对任何感官的刺激都不会需要得“过多”。
购豪宅,如果抛开虚荣心的满足,纯粹是生理的或者物质的享乐;找情人,感官的和精神的享乐都有;而抛弃尘世间的感官刺激出家,则是纯精神了。比如,人们常说听到某些慧言妙语时喜乐无限甚至喜极而泣,那实在是享乐到了境界的描述。
一个也许会让某些人失望的事实是,纯精神的享乐必须建立在曾经的感官享乐之上。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感官刺激,精神世界的“数量”或者“规模”就不够,就无法组织起宏大而和谐的精神场面,当然也就无法给人美感。
沉溺于声色的人和出家的人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前者认为后者受了过度的刺激疯了,放下那么多好玩的、享乐的事情不玩了;后者却觉得前者还没发现及还不能欣赏更加好玩的享乐的东西。谁对谁错,也许永远没有人知道。
不管孩子长大以后是否会出家,远离俗气的声色,至少现在,几乎每一个幼儿园的大门都是“花里胡哨”的。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因为,孩子们长了眼睛,我们就应该给眼睛足够的刺激。我们不相信没有经过足够感官刺激的孩子,会有足够丰富的大脑或者内心。至于将来,他们是继续选择色彩的巨大反差带来的震撼,还是欣赏平淡简洁带来的宁静,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另一个事实是,没有一所大学的大门是“色彩斑斓”的,这就证明,在感官刺激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归于相对的平淡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朱德庸说:“人不可以主宰自己,但可以宰了自己。”不太知道他说的是如何宰了自己,猜测一下,两种可能的宰法是:要么拼命地刺激五大感觉系统,直到它们都不再有感觉为止;要么把对它们的刺激降低到水平,直到它们都可以没有的程度。
不过别忘了,这两种宰法,其实都是在享乐。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