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二重性逻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认识事物的方法,兼顾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优点,并且对其不足均有所优化,是哲学社会科学思维创新过程中较常用且有效的思维方式。本书运用“二重性逻辑”来还原和分析哲学家们在概念创造和思想创新时的基本思路,以揭示“二重性逻辑”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运用方式。书中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对“二重性逻辑”进行抽象分析,总结其基本结构、主要特征及构成类型,第二,运用大量中外哲学史中的实例进行佐证,展示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广泛运用。
|
關於作者: |
本书作者为王小刚,男,湖北钟祥人,1975年生。荆州师专数学教育专业毕业,中学任教多年后,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读硕,师从桂起权教授,后于武汉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思政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西方哲学史与伦理学。
|
目錄:
|
章“二重性逻辑”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001
节二重性逻辑基本概念/003
第二节“二重性逻辑”的经验基础与合理性/005
第三节“二重性逻辑”的构造原则和技巧/008
第二章概念创造与思想创新中的二重性逻辑/015
节概念创造中的二重性逻辑/017
第二节思想创新中的二重性逻辑/026
第三章用“二重性逻辑”解读西方哲学史中的创新案例/039
节古希腊罗马哲学史中的创新案例/041
第二节中世纪哲学史中的创新案例/086
第三节近代哲学史中的创新案例/103
第四节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史中的创新案例/146
第四章“二重性逻辑”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创新案例/169
节马克思主义中基本原理的创新/171
第二节用“二重性逻辑”解读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模式/174
第三节二重性逻辑视域下的自由与必然关系之探讨/188
第五章“二重性逻辑”视域下的传统智慧/193
节儒家思维中的“二重性逻辑”/195
第二节道家思维中的“二重性逻辑”/204
第六章王海明《新伦理学》思想中的“二重性逻辑”/211
节王海明新伦理学体系中的二重性逻辑研究/213
第二节二重性逻辑视域下的多元主义立场/224
参考文献/231
后记/232
|
內容試閱:
|
序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有迹可循的,没有任何思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这些前后相继的思想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联系?用什么方法能够更高效地继承和创新呢?本书试图揭示,在总结吸收前人思想、继往开来的思想传承中,无论是对前人思想的“温故”,还是引领未来的“知新”,都应该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我们采用一种高效科学的方法,既能深入地分析前人思想中的异同点,又能深刻地洞察前人思想中的盲点,从而在“温故”和“知新”的过程中迅速地掌握要点,找到盲点。所以方法的研究对哲学社会科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的进步首先是方法的进步,因此,对方法的探索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动力。现在国家提倡“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同样无处不在,上至哲学形而上学,下至各类社科实证课题研究;大至国家方针政策和企业战略规划,小至居家生活和工作安排,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方法论,通常的观念认为,创新主要依靠灵感、直觉与猜想等非理性的因素,逻辑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但是,本书尝试介绍一种创新性逻辑,即“二重性逻辑”;通过哲学社会科学诸实例论证,这种逻辑在哲学社会科学定性分析方面引导创新的作用是显著的。
用二重性逻辑来分类的方法早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在管理学中就有著名的“艾森豪威尔法则”,或称“十字法则”,源自艾森豪威尔的十字时间计划: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代表重要而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按照紧急程度放进去,然后先做重要而紧急那一象限中的事,如此一来,艾森豪威尔的工作和生活效率大大提高(见图0-1)。该法则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等积极倡导。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史蒂芬·柯维在《要事》中提出的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