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HK$
57.3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編輯推薦: |
宋代开国史充满了太多的魅力,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既昭示了太祖赵匡胤统一南北的决心和信心,也一语成谶,终宋之世,天水一朝的卧榻之侧,酣睡者岂止一人?“烛影斧声”,这看似颇具艺术气息的词语,却是一桩层累的千古疑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祖宗之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宋代故事,在专业学者的笔下,该如何呈现出来?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通俗类历史读物。范学辉教授以北宋开国六十年(960-1020)为时限,为读者展示了北宋开国史上的精彩片段和生动细节,剖析了宋代历史发展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作者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合自己的考证,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给大家讲述这段历史,不是“抄史料式”的转述,而是颇有深度的分析。譬如“陈桥兵变”,作者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还原,特别是人物的关系,每个人在事变中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何等作用都进行了分析。程度达到了阅读的通俗性和历史考证的可信度完美结合。
|
關於作者: |
范学辉(1970-2019),山东栖霞枣林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兼及秦汉史、金元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尤其在宋代军事制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曾出版有《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宋朝开国六十年》等多种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
|
目錄:
|
序言:关于通俗历史读物的几点思考
——写在范学辉《大宋开国》出版之际 包伟民
章 引子:五代群雄太平梦…001
乱世枭雄:朱温灭唐…002
英雄立马起沙陀:李克用、李存勗父子…005
“小康”之治:后唐明宗李嗣源…009
草原天骄: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同”梦…013
三十年致“太平”:商人皇帝周世宗…024
雨过天晴:步入大宋…034
第二章 江湖大侠:宋太祖早年传奇…037
风云际会:龙虎会邺都…038
洛阳少年:出身军人之家…040
江湖侠客:一条杆棒显英豪…046
高平之战:一飞冲天…053
少壮派将星:编练殿前军…058
雄关漫道:官拜节度使…063
如鱼得水:初遇赵普…071
木牌事件:点检作天子…075
第三章 陈桥兵变:不流血开创一个大王朝…084
河北告急:真的还是假的…086
赵匡胤挂帅:谁拍的板…089
密谋:选定陈桥驿…097
兵变序曲:天有二日…106
黄袍加身:究竟谁在梦中…109
约法三章:功劳谁属…114
大宋开国:禅让在子午夜…116
市不易肆:宋朝“开国气象”…123
第四章 杯酒释兵权:为国家建长久之计…129
开国仗:打出威风…130
收禁军大将兵权:次“杯酒释兵权”…136
奴仆统军:爪牙之臣…145
制度建设:兵权宜分不宜专…154
收节度使兵权:第二次“杯酒释兵权”…163
矫枉过正:文盛武衰…167
第五章 统一南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72
先南后北:雪夜访赵普…173
取两湖:倔强的湖南人…180
灭后蜀:更无一个是男儿…185
收南汉:南国烽烟…195
取南唐:是仓皇辞庙日…201
灭北汉:打破太原城的神话…209
第六章 经略幽燕:从小三国到大三国…213
建交:赎买燕云…215
开战:石岭关、高梁河与满城会战…220
惨败:岐沟关、陈家谷和君子馆战役…227
金钱换和平:澶渊之盟…238
东封西祀:挽回颜面…245
鏖兵西北:党项西夏崛起…248
第七章 宫闱风云:亲情与权力…254
以假乱真:金匮之盟…257
宋太祖誓碑:祖宗之法…267
烛影斧声:真是谋杀吗…272
风波迭起:宋太宗立太子…282
事业付之书生:宋太宗与士大夫文官政治…292
宋真宗即位:吕端大事不糊涂…296
宋朝开国六十年大事年表…300
参考文献…307
后 记…311
|
內容試閱:
|
章
引子:五代群雄太平梦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 杜甫《忆昔》节选
大宋的历史,要从五代写起……
唐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立国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轰然倒下。潮起又潮落,花开更花谢!自古无不亡之国,无不败之朝。改朝换代是古代王朝政治不变的定律,是所有王朝的宿命,大唐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大唐的历史尽管走到了终点,大唐曾经作为人类文明灯塔的无上辉煌和荣光,却不会随之灰飞烟灭。那“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万国来贺的“贞观之治”,“太平天子”唐明皇李隆基造就的“开元盛世”,早已在诗人的笔下和人们的心中,幻化为如歌如梦的太平盛世的传奇,超越了一家一姓的兴亡成败,在历史的天空永远定位于永恒。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五代群雄们,究竟谁是真正大英雄,谁将与唐太宗、唐明皇比肩而立,“太平天子”的桂冠将花落谁家?还是大浪淘沙,重整山河待后生?毕竟,梦还在,希望就在……梦回大唐,一曲慷慨悲歌,古今传唱。
乱世枭雄:朱温灭唐
大唐谢幕,五代登场。
大唐僖宗中和四年(884)五月十四日,深夜,开封郊外四十里的上元驿。下榻于此的大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一行,突然遭到了猛烈的袭击。真相很快大白,事件的筹划者竟是大唐宣武镇节度使朱温!朱、李二人白天尚且把酒言欢,为李克用击败黄巢举行庆功宴,夜间朱温即乘李克用醉酒之机发动突然袭击,并四面纵火,图谋置李克用于死地。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从天而降的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浇灭了大火,李克用本人也及时地从醉酒中清醒过来,在养子李嗣源的拼死护卫下,狼狈不堪地冲出了重围,但他的三百余名卫队被朱温全部消灭。这就是有名的“上元驿事件”。
上元驿,作为五代的起点,被记入了历史。也许并非是巧合,七十六年后的建隆元年(960),同样是在上元驿,宋太祖赵匡胤兵变于此,终结束了五代。只不过,那时的上元驿已经更名为“陈桥驿”了……
朱温成功地打破了一个旧世界,他废黜唐昭宣帝,改国号为梁(907~923),成为五代的位皇帝,后梁的开国之君梁太祖。朱温建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他的开国年号是“开平”,也就是“开创太平”的意思。但他真正开创了一个新的太平时代吗?
据说,朱温素怀大志,有志于“经营王业”,放猪出身、后来参加黄巢起义军的他,了解民间疾苦,也确实推行了不少打击门阀、减轻税赋的利民政策。洛阳地区在后梁时期,就早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了过来。但除了这一抹难得的亮色之外,整个后梁时期的国政乏善可陈。
更何况,朱温虽然堪称白手起家的一代枭雄,其刚猛英断,杀伐用兵,皆不输于三国时的曹操,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急于称帝。从“安史之乱”之后,各藩镇节度使们跋扈称雄,都是各地实际的土皇帝,但他们通常并不尝试用武力推翻唐中央政府,至多是控制朝廷,力图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唐末各藩镇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当朱温连弑昭宗和昭宣帝两位大唐皇帝,又贸然将唐室一脚踢开,个打破了这一潜规则之后,本来就虎视眈眈的天下群雄,岂能甘居其下,善罢甘休?割据太原、人称“独眼龙”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随即打出了“中兴唐室”的旗帜,割据江南的杨行密、割据四川的王建等大大小小的军阀,也大多闻风响应。其实,李克用也好,杨行密也罢,这些人也都不好说是什么大唐帝国真正的“忠臣”,只不过是借题发挥,乐得挥舞朱温免费赠送给他们的“勤王讨逆”的金字招牌罢了。连他自己阵营当中的心腹大将、镇守重镇潞州(今山西长治)的丁会,当得知朱温杀唐昭宗的消息之后,也立即宣布讨伐篡逆,不战而降李克用,致使朱温经略幽州(今北京)、河东的大业功败垂成。
可以说,朱温登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天,也就是他众叛亲离的开始。这一点,倒十分类似于后来民国的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命运。相比而言,当孙权遣使劝曹操称帝时,曹操当即就洞察了孙权的险恶用心:“这小子,不过是要把我放在火炉子上烤!”一笑置之。后来,他又公开表白说:“若天命果真在曹氏,那我就做周文王好了。”经过曹操多年的苦心经营,他的儿子曹丕果然就像周武王一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坐稳了皇帝宝座。
朱温急于称帝,不但使自己损兵折将,他的后梁政权和朱氏子孙也落了个凄惨的下场。难怪他的大哥朱全昱就当面骂他此举一定会使朱氏“覆宗灭祀”。说到底,朱温毕竟没有曹操的胸怀。
当然,朱温推翻大唐,也与他黄巢起义军大将的本色有关,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当年背叛黄巢投降唐朝,确实是迫于形势所逼。黄巢战败之后,其余部绝大部分归附了朱温,成为朱温势力的主要骨干。由他来置唐朝于死地,也算是曲折完成了黄巢起义军的使命。
英雄立马起沙陀:李克用、李存勗父子
李克用和李存勗父子,则始终以“中兴唐室”为号召,与篡夺大唐的朱温势不两立,李存勗同光元年(923)称帝后也仍然以“唐”为国号,为表示与朱梁划清界限,李存勗还下令将都城由开封迁往大唐的东都洛阳。李克用死后被李存勗追谥为“唐武皇”,李存勗自己则被谥为后唐“庄宗”。
不过,李克用其实不姓李,他出身西突厥沙陀部落贵族,长期活动于代北地区,即今天的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其祖上本姓“朱邪”,因世代效忠大唐,多次出兵勤王,被唐朝皇帝赐姓为李,并列入了皇室的族谱。李克用和李存勗父子,遂自称大唐后裔,以大唐合法的继承人自居。
李克用因为一只眼睛长得大,一只眼睛长得小,外号“独眼龙”。他自幼骁勇善战,还利用部落当中认干儿子“义子”、“太保”的形式,纠集沙陀、突厥、回鹘、粟特等代北地区蕃汉各民族的雄杰鸠武之士,组建起了一支效忠于他个人的剽悍的武装“义儿军”。
大唐僖宗中和三年(883)七月,李克用率兵南下进关勤王,以三万多一点的兵力,以少胜多,大破黄巢主力十五万众于沙苑(今陕西大荔)附近的梁天阪,杀得横尸三十里,随即一举夺回长安。经此一战,曾称雄天下的黄巢起义军江河日下,迅速败亡。李克用则一举成名,作为绞杀黄巢起义军凶恶的刽子手,被大唐封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自此雄居重镇太原。“独眼龙”李克用和他的沙陀铁骑“义儿军”,就此成为令中原军阀们闻风丧胆的噩梦。
李存勗胆勇过人,英武更胜其父,他十一岁开始从军打仗,二十五岁的时候继父位为晋王、河东节度使,执掌河东兵权,一举痛歼了乘李克用之死来犯的后梁精锐,连其死敌朱温闻讯后都模仿曹操称赞孙权的语气,心悦诚服地慨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李存勗力排众议,亲率精骑,置梁军的纠缠于不顾,出其不意地直取后梁都城开封,不仅颠覆了后梁政权,为朱梁、李唐二十年夹河苦战画上了句号,更是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杰作,堪称“斩首行动”的范例。
此前,李存勗已先后消灭了幽州刘仁恭、刘守光等当时的枭雄,制服了成德(治河北正定)、魏博(治河北大名)等地半独立的河朔强藩,这是自唐代“安史之乱”之后,整个华北地区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他还一度统一了四川,并多次击败了契丹的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将契丹的势力牢牢阻挡在幽州之外。李存勗时期的后唐,是整个五代时期版图的。
更为传奇的是,李存勗以冲锋陷阵为乐,在向敌阵发起冲锋的时候,李存勗本人和全军将士往往都要齐声高唱战歌,伴随着军乐队的奏乐,真正是凯歌行进,响遏行云。这些慷慨激昂的战歌,都是由李存勗亲自吟诗作赋,亲自作词作曲,人称“御制歌”。
李克用和李存勗父子叱咤沙场的壮举,使他们成为五代家喻户晓的英雄传奇,被尊奉为“战神”。宋太祖的父亲赵弘殷,就是李存勗的追随者,宋太祖本人也是以李存勗为偶像,他在即皇帝位后,曾经专门礼聘了一位曾经侍奉过李存勗的宦官李承进,专门向他打听李存勗的事迹。宋太祖自己也酷嗜音乐戏曲,在军中组建了颇具规模的军乐队“钧容直”。这一切,显然都有李存勗的影子。
毫无疑义,李克用和李存勗父子是五代出类拔萃的、秀的职业军人,他们统率的沙陀铁骑是五代历为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但是,正所谓“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仅凭强大的武力,未必能打出一个太平盛世来。一名优秀的军人,若要成为称职的政治家,还必须要经历痛苦转型的过程,否则就难免在战场上称雄,却在政坛上被淘汰。李克用父子的军事生涯,可以称之完美而无愧,但他们作为政治人物却是比较失败的,甚至较之于老对手朱温也尚逊一筹。
李克用空负足以睥睨当时的沙陀铁骑,却在朱温连珠炮似的打击下一筹莫展,长期局促于太原一隅。他没能在政治上打开像样的局面,拿不出什么办法,以至于纵容士兵自行烧杀抢掠,当然难以成事。可以说,李克用骨子里只是沙陀铁骑的军头,至多只是优秀的河东节度使,而不是合格的“晋王”。
李存勗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虽贵为皇帝,依然百分百地保持着军人的本色,没大仗可打的他意犹未尽,或者是成天带队行围打猎,围剿豺狼狐兔;或者是变本加厉地痴迷于梨园戏曲,在粉墨登场当中寻找厮杀的感觉。他还为自己起了个艺名“李天下”,但这位“李天下”,实在是只知如何“打天下”,哪知如何“理天下”!
可以说,李存勗从来就没有真正找到过做皇帝的感觉,对军中的部下,他懂得克尽统帅职责,尽可能地重赏厚赐以收其心,然百姓疾苦、国计民生等皇帝的分内之事,他就既不擅长,更没有什么兴趣。据李存勗本人所说,他十三岁的时候就通读了儒家的经典《春秋》,还曾多次亲手抄录。但从他称帝后的所作所为看,他的这一说法,要么纯属自我夸耀,要么就仅是死记硬背,根本就未能体会到儒家经典中安邦治国精髓的一分一毫。
李存勗的夫人刘皇后则是贪财好货。为勒索钱财,她竟然腆颜认当时的洛阳首富张全义为干爹,当刘皇后穷困潦倒的亲爹上门认亲的时候,却被她命人一顿乱棍给打了出去。偏偏李存勗有“爱美人”的英雄通病,对如此一位夫人言听计从,任由她搜刮民脂民膏,还下令各地交纳的税赋贡品都要先运送皇宫内库,经由刘皇后过目挑选。如此一来,本来就一团乱麻的政府财政更加吃紧,连军饷都无法按时发放,刘皇后私人所藏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但却一毛不拔。
枢密使郭崇韬是李存勗的谋主,他在军事上是一位干才,但在政治上也十分的短视。因为姓郭,郭崇韬就自称大唐名将郭子仪之后,装模作样地以名门望族自居,还以提拔、扶植崔、卢、李、郑等为代表的“中朝士族”为己任,对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以“家无门阀”为理由拒之门外,演出了一场乌烟瘴气的门阀贵族卷土重来的闹剧。
后唐君臣行事如此,焉能不败?果然,同光四年(926)四月,李存勗就在主要由一群伶官发动起来的政变当中戏剧性地死于非命。此时,距离他灭亡后梁,才不过刚刚过去短短的两年多一点儿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