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纯粹·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

書城自編碼: 374912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丁雨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48208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編輯推薦:
本书卖点
以文物讲故事,以图文讲历史,配以300余幅照片,将博物馆展览现场生动地还原在读者眼前,弥补不能到展馆现场的遗憾,营造一种“曾经来过的珍藏记忆”。

编辑推荐
丁雨博士的看展,不仅读懂策展人讲的故事,而且以自己的体验和知识讲述了新的故事。从南方到北方,从陆地到海洋,从国内到国际,纵横捭阖,出入东西,下笔游刃有余。他有着国内和国外的考古实践,自然是下笔之际的底气。——著名学者 扬之水
內容簡介: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集结22篇观展感悟,将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串联起来,借展览与文物述说起源、发展、交流与衰落。出土文物不仅是先民的生活剪影,也映射出他们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展览主题思想、布局、展出文物的介绍说明配以300余张照片,将展览现场生动地还原在读者眼前,弥补不能去到展馆现场的遗憾,也可作为曾经来过的珍藏记忆,是一本“拿在手上的展览”。
其文笔生动幽默,兼具锋锐的思考与丰沛的情感,借展览重现历史场景、人物风貌的同时,追溯了历史动态演进的线索以及历史规律。
關於作者:
丁雨,男,1986年生,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元明考古、陶瓷考古。在《考古》《文物》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表展览评论70余篇。
目錄
壹?你的样子/1
中华的模样/3
帝国时代的开启/14
画中的“三观”/27
从寻宝到寻真/39
后现代主义的城市/51

贰?走四方/57
中原的声音/59
越地长歌/69
在天路上/82
三晋的色彩/96
谁的宝贝/104
河西走廊的历史重影/115

叁 无问西东/127
胡不归/129
亚洲内海/139
巨镇风流/150
明明异彩纷呈,何来“千山共色”?/159
在那遥远的地方/169

肆 何以CHINA/181
幻彩茶思/183
秘色人间无/193
宋磁の美/203
谜之哥窑/212
龙泉天下/22s2
孪生与镜像/230

图片来源总览/241

后?记/253
內容試閱
关于《看展去》
扬之水
首先感谢本书作者赐予这样一个机会,使我有可能把自己的一番心思,或者说是遗憾表述出来,多年想写而未能写成,却把这么好的题目拱手让贤,难免有点不舍,但终究后生可畏,其实是满心欢喜的。
二十五年前追随遇安师问学,很长一个时期内,参观博物馆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以此深感这是一个几乎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不过那时候国内的多数博物馆都还是冷清的所在,当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也不例外。基本陈列之外,很少举办各种专题的临时展览。印象中,参观都是要买票的,五元、十元、二十元不等。很多博物馆不允许拍照,便只能以画图的方式记录所见,以至于养成习惯。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二〇〇六年。那一年一行二十多人往闽北窑址考察,参观博物馆,我依然驻足于展柜面前在本子上勾画展品,同行的李旻博士说:“为什么不用相机来记录?”这以后方由画图改为拍照,也因此逐步积累起图像资料。二〇一五年初秋往天津博物馆参观,与一位年轻的老朋友相遇,其时他刚调到一家出版社主政,向我约稿,于是脱口而出:“可以写一本《参观去》。”他听罢大喜,说这个选题就算说定了。一晃数年过去,虽然至今没有停止看展的脚步,但是《参观去》却一个字也没写出来。的问题,是我的看展完全局限于“小我”,关注点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几乎无暇旁顾。此外不得不坦率承认,自己实在缺少活泼生动、合于当代节奏的文笔。
几年前的某一天,在常年订阅的《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整版某个展览的介绍文字,先浏览了中间几个段落,发觉很有学术含量,而不是常见的泛泛之谈,于是从头看起,一篇读竟,知道我的《参观去》尚未登场,已经败下阵来。再看署名,原来是我早就认识并且很是佩服的一位年轻学者:丁雨。
公众考古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策展人都是想讲故事,故事是否人人可以听懂,并且了解情节设置的奥妙,则大费周章。丁雨博士的看展,不仅读懂策展人讲的故事,而且以自己的体验和知识讲述了新的故事。从南方到北方,从陆地到海洋,从国内到国际,纵横捭阖,出入东西,下笔游刃有余。丁雨博士有着国内和国外的考古实践,自然是下笔之际的底气。虽然他讲述的故事我并不陌生,但对从一个新奇的点切入的叙事,却每每有一种新鲜感,情不自禁跟随“入话”进入正题,跟随他在历史语境中读“物”。也可以说,作者是用“物”来思维,由星星点点的“物”,结作一张网。专业知识打底,遂有本领把握不同展览的“戏核”,依林构宇,建起慧眼下的脉络和情节,但见屋联山崦,旁通曲畅,处处风光。
专题展览不同于电影可以反复放映,即便巡展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于是随着撤展,现场也就消逝。《看展去》却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公众保存了精彩的场景,留下一份值得回味的历史记录。
读物,也是读书。评展,也如同写书评。作为一个新的写作题材,我以为,《看展去》会给看展人的关注点和相应的思考带来变化。
庚子芒种

后 记
《看展去》是我2016—2019年间观展文字的结集。大多数文字并非展览评论,而更近似于对各个展览的导读。在我的经验里,在展厅中徜徉,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感官经验,而其背后的故事和设计者的巧思,如无相关的专业经验或观展后相关材料阅读,往往难以体会。当奚牧凉师弟将我引荐给《北京青年报》的史祎老师和《中国之韵》的杨剑老师时,我想,我或许可以在这个方面略尽绵力。
此书结集出版,对我有两重意义。
我的本科专业是博物馆学,但之后所做的研究和博物馆学关系不大。正因如此,对于自己的这段历史,我一直缺少某种仪式感。想要对本科阶段的学习有所交代,我力所能逮的,或许是走进博物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今《看展去》得以出版,或可迟到地弥补这一遗憾。
写作这些文章的第二重意义,是回应自己对于公众考古的执念。2009年保研后,经李水城老师介绍,和邓振华、黄莉等同学一起,跟随当时任职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范佳翎师姐做关于公众考古的项目。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公众考古的实践至关重要,其为公众考古研究理论、方法的重要源泉之一。正因如此,如何在公众考古的实践方面有所作为,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看展去》中的文章,便是我在众多同道帮助下进行的一种尝试。希望借助这些文字,帮我们的纳税人了解:考古文博这个行业,上天入地,费了许多工夫,到底在搞些什么,又搞出了些什么。
本书的出版,要特别感谢扬之水老师的大力帮助。扬之水老师于报端阅读这些文章之后,不仅多次鼓励我写作,更将我引荐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促成了此书的出版,并惠允为本书撰序。另外,还要感谢奚牧凉师弟初的引荐,史祎、杨剑两位老师长期的信任。同时,感谢编辑老师为此书付出的大量心血。谨致谢忱。
丁 雨
2020年11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