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美育在人的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
伟大诗人席勒为我们描绘他理想中的审美境界
|
內容簡介: |
席勒希望审美教育通过既有生活又有形象的艺术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然后才能克服社会的腐朽与粗野,以及现代人的分裂现象,为将来全人类的和谐作准备。
|
關於作者: |
席勒(1759—1805),德国诗人、戏剧家、思想家。狂飙突进运动与魏玛古典文学的代表,他青年时创作的剧本《强盗》(1781)和《阴谋与爱情》(1784),声讨强暴,抨击封建制度,在当时空气沉闷的德国吹起革命的号角。他的诗歌《欢乐颂》(1785)被贝多芬谱曲后,被全世界人民传唱。
|
目錄:
|
目次
译本序
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
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十六封信
第十七封信
第十八封信
第十九封信
第二十封信
第二十一封信
第二十二封信
第二十三封信
第二十四封信
第二十五封信
第二十六封信
第二十七封信
附录
论崇高
|
內容試閱:
|
译本序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昆明,接受友人的建议,于一九四二年二月起始翻译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那时我不自量力,既对于与席勒美学思想有密切联系的康德哲学缺乏研究,又没有翻译哲学著作的经验,便拿起笔来译这部书,的确是一件冒昧而近于荒唐的事。翻译前几封信时,还比较顺利,到第十一封信以后,原文越来越枯燥,内容越来越抽象,译时困难丛生,仿佛感到原作者也在为他思考的问题痛苦地绞着脑汁。在技术方面,对于席勒当时运用的术语更不容易找到恰当的译词。又如Spiel(游戏)、Form(形式)、Schein(假象)等日常惯用的词汇,席勒都赋予更为高深,甚至与一般理解相去甚远的涵义。这些字用通常译法译出,很难表达出它们在《书简》中的重要意义;若另觅译词,又恐发生曲解。虽然遇到许多不容易克服的困难,但是我在教书和写作的余暇、敌机日夜空袭的干扰下,还是在一年内断断续续把二十七封信译完了。译完后,自知这是一件失败的工作,便把译稿放在故纸堆中不敢问世。时过四十年,几经变乱,不少心爱的图书、信札或途中失散,或室内遭灾,而这一束欲弃未能的旧稿却安然无恙,一再在我清理旧物时出现,反而成为我的负担。 范大灿同志研究文艺理论,尤关心德国文学古典时期的美学。他听说我有这部陈旧的译稿,一再向我问及。后,我在一九八二年怀着一种有丑不能不献的心情,把译稿找出来交给他,请他审校。他收到译稿后,细心校阅,做了不少合理的改动,并附加了详尽的提要和注解,这用去了他一年内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由于席勒把美分为“熔解性的美”和“振奋性的美”两种,而在《书简》中只阐述了前者,没有论及后者,范大灿同志又译出了席勒另一篇《论崇高》,作为补充。席勒这部著作的译本得以和关心美学问题的读者见面,主要靠范大灿同志为此付出的大量劳动。回顾我的旧译,只能说是个初稿。这译本标明是我和范大灿同志的合译,是符合实际的。席勒在这二十七封信里的思辨过程,译者在提要和注解里都试行做了说明,这里不另赘述,我只想把席勒写作《书简》的时代、席勒所提出的美的任务以及我们怎样看待《审美教育书简》等问题略作论述和交代。 歌德在一八二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向他的秘书爱克曼说:“我和席勒的结交完全有一些神灵在驱使;我们被引到一起,不早不晚,恰好在那个时期,我早已从意大利旅行回来,而席勒起始对于哲学思辨感到厌倦,这是很有意义的,对我们二人都产生的成果。”歌德于一七九四年与席勒订交。从一七九○年到一七九四年是席勒潜心于哲学思辨的时期,这也正是欧洲各国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社会各阶层起着不同反应、思想意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当时在德国,几乎每个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的思想变化都或多或少地与法国革命的影响有关。他们注视着革命的进程和发展,对于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激烈斗争互相消长的各阶段,常常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席勒哲学思辨时期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审美教育书简》,这部《书简》的产生也是与席勒对法国革命的看法有着联系的。 席勒是德国文学狂飙突进后期的代表人物。他青年时创作的剧本《强盗》(1781)和《阴谋与爱情》(1784),声讨强暴,抨击封建制度,把统治阶级的阴险狡诈和宫廷中腐化堕落的生活揭露得淋漓尽致;这无异于在当时空气沉闷的德国吹起革命的号角。一七八二年《强盗》在曼海姆首次上演,轰动一时,成为德国戏剧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盛举,其意义的重大不下于八年前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德国由于政治经济落后,革命条件没有成熟,致使狂飙突进运动缺乏社会基础,不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革命的行动。不进则退,它的声势也就逐渐消沉下去了。席勒也逐渐摆脱了狂飙突进的精神,转向研究历史,随后又钻研康德哲学。一七八七年席勒在剧本《堂·卡洛斯》里宣扬自由和人道主义理想。一七八九年他被聘为耶拿大学有职无薪的历史教授,在就职讲演中热情称赞当代是人类历史发展重要的一个阶段。一七九一年,他著文评论狂飙突进一个著名诗人毕革尔(Bürger,1747—1794),指责他诗歌里的民歌格调流于庸俗,不能表达人类的崇高思想;这评论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应,实际上也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狂飙突进时期进行自我批评。 ......
封信
蒙您惠允,现把我关于美与艺术的研究结果写成一套书信呈献给您。我深深感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但也感到它的魅力和庄严。我要谈的对象,同我们幸福生活中好的部分有直接的联系,同人的天性中道德的高尚也不相违背。我将在一个感受到并且实施着美的全部权力的慧心人面前探讨美的事物,而且在研究时一旦遇上既必须根据感觉又必须根据原则的地方,将由它来承担我工作中艰难的部分。
我原想向您祈求一点恩惠,而您却仁慈地把它当作我分内的事;我做这事,不过是从心所好,而您却把它看作好像是我的一个功绩。您给我规定的行动自由,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强制,反而是一种需要。我素来缺乏运用正规形式的训练,因而也就不至于有由于误用这些形式而损害良好趣味的危险。我的思想主要是来自与自己内心单纯的商略,而不是主要来自丰富的世界经验或者读书的收获。我不否认我这些思想有它们的渊源,但我宁肯犯任何别的错误也不犯门户之见,宁肯因为这些思想自身的弱点而失败也不用权威和别人的势力来支撑它们。
诚然,我不愿向您隐瞒,下边的看法大多是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如果使您联想到任何另外的哲学学派,请您把这归之于我的无能,不要归诸康德的原则。是的,您的精神自由,对我来说,是不可侵犯的。您自己的感觉所提供的事实,就是我所根据的事实,您自己的自由的思维力所规定的法则,就是我研究时应当遵循的法则。
在康德体系的实践部分居支配地位的那些思想,只在哲学家当中有不同的看法,而一般人的意见——我自信能够证明——从来就是一致的。如果把这些思想从它们的专门术语中解脱出来,它们就成为一般理性的至理名言与道德本能的事实;而道德本能是智慧的自然为监护人类而设置的,直到人类有了明彻的认识而变得成熟为止。但是,正是这种专门的术语使真理在知性面前显现,又在感觉面前把真理隐藏。因为,遗憾的是,如果知性想要把握内感的对象,就必须先破坏这个对象。正如化学家一样,哲学家也只有通过分解才得到化合,只有通过人为的折磨才能获得顺从的自然的产物。为了捉住瞬息万变的现象,哲学家不得不给现象套上规则的羁绊,把它们美丽的躯体分割成概念,用贫乏的文字框架来保存它们那活生生的精神。这难道还值得奇怪,假使自然的感觉在这样一个摹写中不再能看到自己,假使真理在化学分析家的报告中成了自相矛盾的断言?
因此,如果下面的研究为使它的对象与知性相接近而使它的对象离开了感官,那就请您对我多少表示一点宽恕。前面谈到道德经验时所适用的一切,必然在更高的程度上也适用于美的现象。美的整个魔力是建立在它的神秘性的基础之上,通过魔力的各个因素的必然结合,魔力的本质也就随之被扬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