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編輯推薦: |
★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帕蒂·惠芙乐、迈克尔·汤普森、《出版人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倾情推荐。
★ 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游戏治疗师和学校顾问劳伦斯·科恩力作。
★ 荣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入选豆瓣2021年度热门育儿图书TOP10,爱阅书目给家长教师的阅读书单30本,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 国际上公认高效实用的育儿方法,150个亲子互动实例,活学活用。
游戏力是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它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揭秘,能让孩子更容易地接受父母的教导,并让孩子知道:我们听懂了他的心声,我们赞赏他的努力,我们相信他能合作。
★ 帮父母读懂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更主动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
少一分压力和沮丧,学会做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怀抱、一个孩子需要的有益的推手,让孩子的童年再多些笑声。
★ 随处可见的生活趣事,大量简单有效的游戏方法,帮你轻松育儿。
书中深刻的分析显然来自深厚的专业功底,然而全书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专业名词,轻松的阅读中处处能体会到一位游戏大师的幽默与亲和。
★ 被翻译成14种语言畅销全球,亲子家教类榜长期榜上有名,超30万读者好评推
|
內容簡介: |
《游戏力》一书的重点是解决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
一方面,作者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例如事事对抗,每天在幼儿园门口黏着妈妈,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闹,经常打人,不好好写作业,总是欺负弟妹,等等。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
另一方面,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玩给他看”比“说给他听”更有效。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会同样有效。
书中深刻的分析,显然来自深厚的专业功底,然而全书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专业名词,轻松的阅读中处处能体会到一位游戏大师的幽默与亲和。难得的是,书中对父母没有批评,只有体贴和建设性意见,因为作者本人也是一位父亲。
《轻推》一书的重点是指导父母轻推孩子,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持续向前。
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很难融入小伙伴?……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表现,其实来自同一根源——童年焦虑。童年焦虑并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对此,科恩博士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套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摆脱童年焦虑的困扰。
1.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并帮助孩子重塑“大脑安全系统”。
2.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
3.既不强迫孩子咬紧牙关来对抗恐惧,也不任由孩子一味放弃而逃避挑战,而是在情绪的“临界点”上,充分接纳孩子后,轻轻地推动孩子继续向前。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它不仅能让父母清楚地听懂孩子的心声,更能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信任以及支援。
《游戏打闹》一书的重点是全面介绍打闹游戏的价值和意义,提供具体的游戏步骤和选择供父母们操作和实践。
当今时代,无论你看向哪里,身体运动——有些人可能称之为“打闹”——都被边缘化了。孩子自由玩耍、嬉戏打闹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学校里,课间休息时间缩短,体育课被占用或取消,有些新学校可能都没有操场;在家里,孩子们沉迷于电子屏幕和虚拟游戏。
这不只是中国孩子面临的窘境,而是全世界孩子共同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对身边孩子的境况感到担忧,心理学家科恩博士和医学博士、密歇根大学认证医师安东尼·迪本德联手,从当今世界许多前沿的科学研究入手, 明确指出打闹游戏对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帮助,让人们重新认识“亲子打闹游戏”。
书中不仅展示了打闹游戏如何培育亲密关系,解决孩子行为问题,增强孩子信心等;还从体操、武术、芭蕾、传统体育等运动中汲取灵感,为父母们和孩子提供了大量游戏活动,许多还贴心配置了插图,如“洛奇悠高”“调皮小飞象”。这些令人愉快的游戏是有趣的,免费的,还包含许多令人惊讶的健康益处。
|
關於作者: |
劳伦斯·科恩博士(Lawrence J.Cohen,Ph.D.)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专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育。常年开办面对父母、教师、早教专业人员的游戏力工作坊,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儿童、家庭、婚姻等问题,让他深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并推广。
科恩博士还定期为曾获得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的《小尼克家庭杂志》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专栏,并为父母、老师及托育专业人员规划游戏式教养的相关研习活动。
|
目錄:
|
《游戏力》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第3章 建立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第5章 乘着笑声的翅膀
第6章 学会打闹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第9章 跟随孩子
第10章 主导孩子(在必要时)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第14章 解决手足之争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译后记
《轻推》
译者序
前言 欢迎加入有惊无险、刺激好玩的旅程
第1章 童年焦虑与大脑安全系统
第2章 共心共情,养育自信
第3章 放松与打闹游戏
第4章 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第5章 情绪的释放与克制
第6章 挑战焦虑性思维
第7章 9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第8章 重拾快乐
鸣谢
|
內容試閱:
|
(实践案例)
我家的游戏力
我尽管完全接受“要理解孩子”的观念,但还是需要具体的方法来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例如,三个月来,儿子每次洗完澡都会光着身子钻到床底下,我们试遍了所有“理解孩子”的方法,但结局还是只能由爸爸把他硬拽出来。从游戏力工作营中,我找到了应对方法:儿子钻进床下后,我在床边爬来爬去:“吱吱吱,我是小老鼠,我在找奶酪;哎呀,怎么床下有一只猫啊!猫大哥,求你了,别吃我!”我边求饶边发抖,结果还是“被猫抓住了”。一阵大笑后,我和儿子各得所需。后来,我又渐渐体会到: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背后蕴藏着对孩子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和更加炙热的理解。
——游戏力工作营的一位妈妈
劳伦斯·科恩
我刚开始从事心理治疗的时候,面对的基本都是成人。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谈论他们的童年。由此我真正意识到,与父亲、母亲或者其他成人建立良好的联结,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很自然地,当自己有了女儿之后,我决心与她建立并保持稳固的情感纽带。但是我很快就发现: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虽然婴儿对父母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但只要孩子长大一些、更能说会道一些,情况就开始复杂了。
不管我今天顺不顺利,有没有好心情,我的女儿艾玛都想跟我玩游戏。当我谁也不想理睬的时候,她却缠着要跟我玩;当我有其他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她却要我全身心关注她;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她还是要我随时恭候。
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此时的内心感受是多么复杂。我不愿承认的事实是,很多时候,我情愿被安排去做任何一件事,也不愿坐在地板上,没完没了地关注艾玛的需求和陪她游戏。有时,我一坐到地板上就想睡觉,其原因并不仅仅是身体的疲劳。我觉得从各方面来说,自己付出的牺牲都已经够多了,然而她—还是想要我跟她玩游戏!
成人心理治疗所关注的,常常是父母的反面作用。然而后来,当我渐渐转向到儿童游戏治疗和家庭支持的领域时,我开始发现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能够发挥强大而正面的影响力。而父母发挥积极力量的前提,在我看来,就是掌握一项重要的技能:游戏。虽说每个人都是“本性难移”,但幸运的是,良好的游戏技巧可以很快被学会并运用。
我们都知道应该关掉电视,多花些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但是然后呢?
本书将与大家讨论如何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共同找到快乐。
推荐序
王甘
我认识李岩老师,是源于他的“父母工作营”。一位同事听了他的讲座,推荐给我。见面后发现,这位3 个孩子的父亲,对亲子工作格外投入,不仅亲力亲为,而且投身于亲子教育的学习和分享。接着,他在小橡树幼儿园带领了几次“父母工作营”。他的工作营,不是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而是在与父母们讨论每天的亲子生活和育儿困惑。他的判断力和他从实际出发、朴实而开放的讨论式风格,赢得了不少妈妈的赞誉和尊敬。因此,当他告诉我,他翻译了一本新书,并邀请我写序时,我深感荣幸。
看了李岩老师发来的书稿,我立刻回复他:这不仅是一本好书,而且是一本我们现在的很多家长都非常需要的书。
为什么呢?
这些年来,大量的教育新理念来到我们身边,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今天的年轻父母,对待育儿这桩事,态度很严肃、很认真,也很努力。读书、听讲座、请教专家、上论坛,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家庭教养质量。这样的认真态度非常值得肯定。但也有些父母,尽管也读书、也讨论,但他们同孩子在一起时,会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缺了点什么呢?看了这本书,有令人豁然开朗之感。原文书名一语道破——Playful Parenting。为人父母,需要一种活力,一种自信,一种情趣,一种幽默,或者用李岩老师的翻译:游戏力。
年轻父母在了解一些教育理念之后,就常常有这样那样的焦虑,比如:今天同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是不是违背了接纳的原则?昨天对孩子做了那样一件事,会不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不可平复的创伤?新手父母,多少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所以《游戏力》这本书,值得大家来读读。
曾经有智慧的父母劝说焦虑的后来者:不要过度担心。与其担心焦虑,不如把这个时间拿来同孩子玩耍。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问题也就没有了。为人父母,重要的是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即建立联结。引用本书作者的形象比喻,就是用我们的爱,把孩子的杯子装满。而与孩子一起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就是填满孩子的“爱之杯”的重要方法:通过一起游戏,孩子在欢乐与笑声中,用安全的方式交流了情感,感受到了我们的爱。
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在我自己育儿和多年教学的日子里,同孩子们游戏一直是带给我多喜悦的奇妙之路。尤其在跟孩子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游戏经常能够很好地改变气氛和化解对峙,让父母与孩子、让老师与孩子之间很快重新愉快和融洽起来,甚至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迎刃而解。
读这本书稿时,忽然想起约20 年前,美国的家庭情景喜剧《考斯比一家》(The Cosby Show)。剧中的父亲,5 个孩子的父亲,就是一位游戏力高手。记得剧中有个情节,父亲吩咐小女儿去厨房帮忙,小姑娘颇不情愿,纠缠着问:“是现在吗?”父亲说:“我还得说明是现在吗?”小姑娘执拗地点点头,父亲一把抓住小家伙,一脸愤愤,无声而夸张地做出了“N — O —W”(现在)的口型,小姑娘立刻回以无声的“O — K —”(好吧),满意地走了。当时看得我乐出了声,多么聪明的父亲啊。
当初特别喜爱的这部情景喜剧,竟然对我日后的育儿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和孩子僵持不下时,脑子里浮现的,往往不是教育法则,而是电视剧里那一家可爱的笑脸。有趣的是,当这些笑脸出现时,冲突往往能够较好地化解。
教育是在人之间发生的,本身便具备了复杂而灵活的特性。我们学习时,有时需要把教育这种复杂的事情,简化成条条框框。但是在这样做时,我们心里随时要有省觉,知道这样的条条框框不是的。完全拘泥于这样的条条框框,便有可能忽略了基本的人类情感的力量。
在本书的后,作者还告诉我们,首先要蓄满自己的杯子。也就是说,为人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在于学习育儿的知识,还在于,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体验生命的乐趣与活力。当我们的爱之杯、生命之杯被蓄满时,我们就不再会焦灼,而会对我们孩子的成长充满感激,感激生命带给我们的启示和丰富了。
读到书中大量的亲子交流和游戏治疗的故事,你一定能发现:无论孩子是刚出生不久,还是已经进入青春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能从游戏中获益,只要你能放下焦灼急躁,换一种心态,尝试一下,去和孩子游戏。
非常期待这本书给我们的父母带来新鲜的想法和感受,给年轻父母带来新的亲子相处方式和更多的育儿激情。
精彩书摘
婴儿通过亲密的联结游戏,甚至可以学到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因果关系。有一个游戏,婴儿先咯咯地笑,父母继而模仿他的声音,也咯咯地笑,孩子会报以会心的一笑。游戏再进一步,就是孩子咯咯笑,父母跟着咯咯笑,孩子再咯咯笑,后大家一起会心地笑。在婴儿能够用手抓住东西之前,他已经紧紧抓住了父母的心。
对婴儿来说,典型的联结游戏就是“蒙猫猫”(peekaboo)。“蒙猫猫”不仅建立了联结,而且还戏剧性地玩出亲密的概念:现在你能看到我—现在你看不到我了—我出来了,你又能看到我了。它反映了联结和断裂、存在与缺失之间所达到的微妙平衡。这个游戏对于大人并不那么有趣,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只是用毯子把自己蒙起来了,而我们还是在那里的,并没有真的消失。然而对于婴儿,这个事实却需要他自己一点点地寻味并弄清楚。我们在假装找婴儿的游戏中,虽然一遍遍地问“宝贝去哪儿了”,但其实我们知道他在哪里,虽然找到他时会故作惊喜地喊道“找到宝贝啦”,但其实我们并不惊奇。但是对于婴儿来说,他不但享受这个游戏的乐趣,而且他每一次也真的会有不同程度的惊奇。终,惊奇会转化为喜悦的默契,就好像大点儿的孩子明知道圣诞老人就是爸爸妈妈扮的,可是仍然愿意抱有对圣诞老人的幻想。
在“蒙猫猫”的游戏过程中,孩子象征性地失去了联结,然后很快能够再次获得它。如果你试着用不同长短的时间来蒙住脸,例如半秒、两秒或五秒,你就会发现某一特定的时间间隔将会带来的笑声。时间太短会没有神秘感,而时间太长则又会造成恐慌。抓住合适的时间间隔,你就能体会到人类联结、断裂与重建联结的真谛。
“臭狗蛋”的游戏—力量感的实验
每次被人叫“臭狗蛋”的时候,我都恨不得手里能有一枚金币奖励给他。我被人叫过很多外号,但这个算是有创意的,因为它包含了小孩子喜爱的东西:脏话和骂人。骂人能让孩子感到很有“力量”:既有“力量”支配自己的言行,又有“力量”伤害别人的感情。我为此发明了两个简单的游戏。当孩子叫我“臭狗蛋”时,我说:“嘘!千万不要把我的小名告诉别人啊!”几乎像条件反射一样,他们会立刻喊起来:“科恩的小名叫‘臭狗蛋’!”我说:“嘿嘿!我是闹着玩的!我真正的小名是‘米饭团’。”越傻的名字效果越好,因为此时的目的在于,用玩笑来消除导致骂人行为的情绪压力。那些孩子当然又会喊:“科恩的小名叫‘米饭团’!”于是我就哀求道:“不要,求求你,求求你,不要告诉别人!”这个游戏我们通常能玩上很长时间。
还有一个游戏也很简单。孩子说了一些父母不乐意听到的话,主要是脏话,甚至下流话,我会说:“好吧,你随便说什么都可以,但是如果你敢叫我大胡子小矮人的话,你就是自找麻烦。”孩子当然会挑衅:“大胡子小矮人!”我就说:“嘿!你麻烦大了!”说这话时,我的声调轻松夸张,并不严肃,孩子被我追着满屋跑。偶尔有些羞怯的孩子需要我轻声暗示他们可以说出“大胡子小矮人”,不必担心我找他们麻烦,我只是装腔作势而已。这个游戏很简单,不是吗?但它很有效。他们喜爱这个游戏,会咯咯地笑个不停,从效果上看,孩子的注意力也从说脏话上转移开了。
这些游戏不仅仅是利用了逆反心理而已,甚至也不只是为了把孩子的叛逆行为引向正途。“臭狗蛋”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到两种“力量”的存在,一是话语权的力量,二是闯禁区的力量。与其让他们把别的孩子作为迫害对象(那会真的伤害到别人),还不如让你自己当他们的“垃圾箱”和“出气筒”。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与孩子一起摆脱权力斗争的烦恼,享受游戏的愉悦。
所谓“权力斗争”,就是精神上的力量对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较真”“较劲”。我的父亲工作营中有一位成员,讲述了他发明的一个游戏。
他女儿小的时候很不愿意剪指甲,他发现强迫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她会反抗,到处躲,双方都不让步。他手里拿着指甲刀,又怕伤着女儿。这个新游戏叫“停走停”:爸爸握着指甲刀,从几米开外朝女儿的方向走……
一些父母听我转述这个故事时,经常会感叹:“我怎么可能有时间在每次帮孩子剪指甲、换尿布或者洗澡时,都玩个游戏呢?”他们忘了在孩子不愿做这些事时,他们花了多少时间来唠叨、争吵或哀求孩子配合。我坚信,游戏时间非常值得投资,即便你的终目标是要在这些琐事上花更少的时间。而实际上,当这些变成有趣的游戏时间,它们也不再是“不得不做”的家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