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中华内丹学典籍丛书:古书隐楼藏书汇校(上下)
》
售價:HK$
257.2
|
編輯推薦: |
所有诗歌均可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吟诵
内文扫码,即可聆听诗歌吟诵
|
內容簡介: |
诗集《慕远》共有300首,现代诗270首,格律诗词30首。
诗集既有青春幻想、生活感悟,又有旅行见闻、读史心得。
诗集遵循“体不可拘、韵不可废”的原则,写法上亦古亦今。所有诗歌均可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吟诵。
|
關於作者: |
成思,字长忆
1986 年生,江苏南京人,祖籍盱眙
影视导演、编剧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中学时代开始创作现代诗、散文,发表于《同学》《扬子晚报》
等报刊杂志,创作小说发表于江苏广播电台《子夜聊斋》栏目。
大学毕业后自学格律诗词及吟诵。
|
目錄:
|
目录
五言绝句
平流层/003
园丁/004
绿柠檬/005
烟波景福门/006
旅人/007
北方之北/008
寄宿香江上元夜/009
上野踏青/010
山亭会友/011
游学/012
七言绝句
漫步岚山/015
赠别吴正潇/016
初访早稻田/017
少年遐想/018
那些老兵/019
无题/020
庚子正月初一返金陵/021
西湖游/022
拜文丞相祠/023
年轮/024
词
浪淘沙·而立/027
浪淘沙·异乡寒食夜/028
长相思·望乡/029
长相思·祭官涌/030
渔歌子·归琼崖/031
渔歌子·沙漠/032
相见欢·忘忧/033
相见欢·南渡江头忆金兰/034
清平乐·过宋皇台/035
清平乐·慕远/036
现代诗
无名钟/039
进化/040
白话文/041
天柱/042
雨路 夏音/043
空格/045
碟头饭/046
夜暖轩尼诗/047
无糖/048
怀中固体/049
坐标线/051
再见 坪洲/053
凡心斋/055
转弯有落/056
黑色汁液/058
雕刻时光/060
又见碑亭巷/062
忠烈祠/063
西元二○○六/064
西元二○一六/065
竹筏/066
太湖游(一)/067
太湖游(二)/068
冰凌阁/069
前站 启德滨/070
拾荒少女/071
丙申 而立之冬/072
匆匆西湖/073
柳叶新刀/074
行囊/075
诗枷/076
晚安/077
金陵鲜果园/078
清风哑剧/079
彼岸钟声/081
天龙寺外/082
南渡江头/083
露台/084
灭点/085
桃源书屋/086
金水门/087
冷餐/088
二楼驿站/089
十页春夏/090
丁酉·谷雨/092
六号码头/093
五月序曲/094
黄亭子/095
神游彼国/096
古泉/097
午时三刻/098
三岁的天梯/099
佐敦之左/100
小村/101
七彩棋盘/102
南塘/103
梦客蓉城/104
绿屠/105
不过鲤鱼门/106
此页有曰/107
魔术城/108
黄灯/109
快进中元/110
铁门/111
十三摄氏度/112
听香/113
序幕/115
余光/117
天台绿洲/118
冒失/120
天堂一秒/122
胡辣汤/123
白雾/125
幻彩零丁洋/126
讲台/127
空腹/128
饱腹/129
大雪·无雪/130
今日,烛光/131
快速眼动中/133
昭明锁/134
独木橇/135
小偷/136
寒水乐园/137
闹钟/138
剪/139
神州四季/140
九段下/143
丁酉 除夕/144
同学/145
行走 元宵/146
不过河/147
饮茶时间/148
封条/149
吴松街一七三号/150
二月十九 寒食夜/151
此处留白/152
屏风/154
幻灯片/155
发条/156
向北而生/157
迟到/158
寻人启事/159
隧道/160
拼图/161
毕业/162
寻梦雅言(一)/163
寻梦雅言(二)/165
寻梦雅言(三)/167
遥遥四千里/169
回旋都市/170
坐天观井/171
圆规/172
墨镜/173
南天门/174
荒凉一梦/175
踱步心斋桥/176
东西二条城/177
月·灯·南/178
迷魂汤/179
那束光/180
夜下收容所/181
苑记 怨祭/182
皇后/183
黑白信纸/184
楚囚/186
赶集/187
半页/188
陷阱/189
冷烛/190
游走神保町/192
开饭/193
分界线/195
半醒/196
反光镜/197
流连东海岸/198
重览《清明上河图》/199
昨夜记梦/201
飘又漂/202
粗线条/203
三月追雪/204
雪之下 镰仓/205
今日/206
往日/208
宣和乙巳 未死/211
西门牌坊/212
侠之夏/213
城中村/214
流水线/215
令和元年 镰仓行/216
柴火/217
更衣/218
蓝色笔记本/219
魔方别墅/220
红色玻璃杯/221
蜡像/222
北京游乐园/223
一阵邪风/224
仰望锡南/225
星月之下 爱猫之城/226
街边火/227
应急灯/228
“国学”课/229
失控/230
校庆/231
闸门/232
一音成佛/233
码头一角/234
漆咸道南/235
卷帘门/236
小心行驶/237
一些后人/238
自动缴费/239
离岛浮光/240
过棕林/241
秘密通道/242
八十二/243
关闸广场/244
一滴/245
归零/246
停业/247
转身/248
洗春联/249
单行道/250
中转站/251
冬眠/252
轻纱·帐/253
通天索/254
底片/255
护城河/256
半壁图/257
雨中帘/258
回光物语/259
一炷香/260
子夜熙南里/261
子午线/262
司南/263
未知论者/265
禁区/266
入学式/267
都梁阁/269
围炉/270
海市蜃楼/272
那年中环/273
意外/274
仁心梦记/275
弃婴/276
信徒/277
遗民/278
怒水行朝/279
搁浅/280
刺客/281
白日梦/282
正音书院/283
半条巷/284
叠敷遐想/285
野树/286
休止符/287
画押/288
旅宴/289
夜走莲花池/290
升格 北部湾/291
末代先生/292
钢丝人/293
清谈者云/294
虚焦之像/295
麋鹿 迷路/296
禁止调头/297
子日/298
降落/299
催眠中/300
新篇/301
别来有恙/302
大吉利是/303
内桥孔明灯/304
出路/305
漫天响/306
铜像/307
极目梁园/308
跑道/309
无人观影/310
摇篮/311
鬼舍/312
一七九三/313
追光/314
又别金陵/315
淇水湾印记/316
重逢西土城/317
长河忆少帝/318
停电之后/320
鹤望兰/321
听雨白兰香/322
夜览竹书/323
太子不闻/324
迷雾车厢/325
江南隐士/326
草垛/327
心中的辫子/328
风祭/329
入生田/330
一字碑/331
七香轮/332
饮马巷/333
黄道/335
失聪/336
南海一隅/337
司徒拔道 冬/338
寒城月影/339
二十四味/340
泛黄/342
|
內容試閱:
|
自 序
辛丑年,霜降夜,别南国,向北行。
航班起飞,越琼州海峡,过新会崖门之上。舷窗外,云雾渐浓,昔日景象浮现脑中,可见四 十四岁的陆君实背起八岁的赵昺纵身投海;可见 四十七岁的文忠烈面朝南方,从容就义。我听着徐健顺先生吟诵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作下新诗《长河忆少帝》,至此,便完成了诗集《慕远》的全部诗作。
长久以来,工作之余唯旅行与诗书相伴,每逢此景,多生感慨,遂以咏怀,追忆先贤。 《慕远》是我的部诗集,特别感谢作家出版社,让我有机会把多年习作与读者分享,感谢我的父亲、母亲,让我自小与诗词结缘,感受文学之美,从而对历史、汉字、音韵产生无比浓厚的兴趣。诵经典,读人心,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 该如何传承?作为生于盛世的后辈,更要为往圣继绝学。
五岁开始,母亲便一字一句教我背诵近体诗,怎奈顽童厌学,整日鹦鹉学舌,不求诗之深意。进入青春期,逐渐产生强烈的文学创作之欲,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那时虽然发表过一些稚嫩的白话诗,却怎么也写不出“古人那样的诗”来,我认为那样的诗才是美的,可完全不知从何处入手,更弄不明白何为格律、对仗、韵、词牌、曲 牌……惊叹,我们的汉语竟是这般复杂。
后来上了艺校,接触到“朗诵”(也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的、目前比较有争议的、使 用三声四调的当代口语、删除旋律、套上英语逻辑来强调外在情绪的西方朗诵法)。那种约定俗成似的“中西结合”式腔调令我更加困惑,特别是 “朗诵古诗词”,为什么那些在文字上看起来多姿 多彩的经典诗句读出来(或者是表演起来) 却是那样单调无趣?为什么朗诵七言绝句尽是“上四 下三”这种千篇一律的节奏?为什么有的古诗读起来并不押韵?特别是那首著名的《将进酒》,为什么同学们一开口都那么奇怪?那时我想,读唐 诗应该得用长安音才对吧,便请西安的同学用家乡话读来听听,这一读,不仅更难听,连韵脚都 跑没了。(后来才明白,现代陕西话和唐朝官话八杆子打不着,真要穿越回去,也许只有闽南人和 客家人才能和太白勉强对话吧。为当时的无知感 到惭愧。)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要重新探索汉语文 学的奥秘,且必须静下心来从头学起。从《千字文》《声律启蒙》 等蒙学读物到十三经,再到郑张尚芳先生的《上古音系》,统统恶补一遍后,总算有些许收获,便开始对照平水韵表学写格律诗词。好在自小成长于秦淮之畔,保留大量中古音的下江官话让我很快分清了汉语古四声和普通话的区 别,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大清官话、老国音、新国音……惊叹,我们的汉语竟是这般博大精深。
大学毕业后,因工作需要录制了不少诗词朗 诵,有古人写的,也有自己写的,我用四声八调的中古音,也用九声六调的广府话。可朗诵多了,问题又来了,这些诗词无论怎么念,听起来依旧是千篇一律,只是押韵,但一点儿都不美,难道古人写诗就是这样死板?不对,这似乎不该是诗歌应有的读法。
《尚书》有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 和声。那时的我大概也知道,词和曲在古代是用 来唱的,诗可能也是吧,但“声依永”到底怎么咏呢?一时无从求解,直到2013年夏,我有幸听 到了中华吟诵学会会长徐健顺教授的课程,更有幸亲临伟大的文学家叶嘉莹先生的课堂,一切豁然开朗。
原来,自古汉诗皆吟诵。原来,我们的诗词、文章是用声音来创作的。原来,华夏的音乐就藏 在一个个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当中,古代的读书人都是自由而浪漫的作曲家。原来,上古时代的四 声对五音,就是“阴平、阳平、入声、上声、去 声”对应着“宫、商、角、徵、羽”。原来,律诗中的每一联都有不同的断句方式。原来,一百零六韵每个韵部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情绪,有的表 达喜悦,有的表达悲伤,有的表达愤怒……惊叹,原来我们的汉语竟是如此伟大!
至此,我才算真正学会了作诗。
诗歌,首先是声音的艺术,之后结合文字的含义,随着不同人的不同情绪,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咏出韵律之美。三千多年来,吟诵是所有汉诗文的正确朗读方式,是我们独有的中国式读书法、作文法,怎么写就怎么读,不会读便不会写,更别说体会诗文美感了,当然,这个“读”“诵”就是指吟诵,可不是今天的“朗诵”。种种历史原因,民国初年时,中英词汇互译出了很多错误,至今难以修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我们过去就叫读书,现在叫吟诵。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好的象形文字,表意、表音、承载历史。汉语,本是世界上独特的语言,它不同于无声调的英语,乃是五音俱 全、具有高低长短的旋律性语言。从西晋末年衣冠南渡至隋统一天下,南北融合,方言交汇,汉语也在此期间完全成为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语言,雅言作文,文读语音,从古体诗到近体诗,从骈文到制艺,从词到曲,我们的诗文越发丰富多彩。即便今时,我们用现代白话文来作新诗,也不能完全脱离汉语本身的旋律性特点,不然诗无诗味,四不像也,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也是在学习吟诵后,我才读懂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并非表达奋发图强、登高望远之意,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多么地悲愤痛苦;也是在学习吟诵后,才明白 《将进酒》 是歌行体,有节律的;也是在学习吟诵 后,才感受到《正气歌》中那二十一个入声韵声声震耳,惊天动地。
“一百年过去了,我们一路西行,也该回首反思了。”徐教授的话值得回味。是的,不读四书,怎会读懂汉诗;而不会吟诵,又怎能读明白四书?
留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我们宝贵的国学传 承下去,正是这部诗集要表达的。我把从中学时 代的青春幻想、生活感悟,到当下的旅行见闻、读史心得,整理出300首诗作,其中现代诗270首、格律诗词30首。关于现代诗部分,多为创新尝试,乃亦古亦今之写法,如民国教育家于右任先生所言:体不可拘,韵不可废。即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平水韵特点,用声音来创作。所有诗均可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的中国传统读书法吟诵之。
后,特别感谢宁波市吟诵学会副会长、宁波读书声文化创始人、蒙学推广者孙健中先生为 我的几首诗作献声吟诵。
学无止境,与君共勉。
平流层
纷飞南国雪,
即刻没云间。
一夜风霜尽,
依稀过客颜。
园丁
雨露常滋润,
清风鹤梦知。
宏图多悦泽,
共享谢家池。
绿柠檬
八度秋冬逝,
柠檬树下游。
风驱年少影,
涩果亦无留。
烟波景福门
日暮青天下,
同袍陌路人。
先公何夙愿,
客泪汉君臣。
旅人
柳叶迎风展,
悬铃入梦还。
长河观落日,
夜雨寄钟山。
北方之北
瑟瑟七弦声,
幽幽五国城。
梦华无白首,
何必诉衷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