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6.7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1.8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3.3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5.8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7.3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6.4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101.2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 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显克维奇代表作
★ 一部再现罗马帝国衰落、基督教兴起的史诗
★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小说之作
★ 被译为五十余种语言 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等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
|
內容簡介: |
《你往何处去》是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代表作,以罗马青年贵族维尼茨尤斯和基督徒少女莉吉亚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风雅裁判官”裴特罗纽斯、暴君尼禄、圣徒保罗、彼得等众多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罗马帝国对早期基督教运动残酷镇压的历史真相,再现了罗马帝国衰落直至灭亡、基督教兴起的历史进程,被誉为一部“真正的基督教史诗”。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亨利克·显克维奇(1846—1916)
十九世纪波兰作家,出生于波兰卢布林省,在华沙大学读书时便已显露出文学天赋。曾以记者身份赴美采访,创作了许多报告文学。主要作品包括通讯集《旅美书简》、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和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等,以及各种题材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1905年主要因《你往何处去》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表彰他史诗一般的作品表现出的卓越成就”。
译者简介
张振辉
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60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语言文学系,获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波兰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著有《显克维奇评传》《20世纪波兰文学史》等,译有长篇小说《玩偶》《福地》等。曾获波兰文化功勋奖章和波兰总统颁发的十字骑士勋章等荣誉。
|
內容試閱:
|
译本序
在波兰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一个群星灿烂、光照千秋的伟大时代,而其中耀眼的一颗明星就是显克维奇。他以他那“既巍峨高大又浩瀚广阔……达到了艺术上完美的地步”的“史诗风格”的小说创作的成就,于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波兰位获此殊荣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历史小说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受到波兰和世界各国读者的普遍喜爱和高度评价,使他成为一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小说家。
亨利克·显克维奇(1846—1916)出身于卢布林省伍库夫县沃拉·奥克热伊村一个爱国贵族的家庭。他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创作和发表文学作品。在1883至1888年间发表的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体现了他的历史小说的史诗风格,由于它们所取得的成就,确立了他在波兰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后来在1895至1896年和1897至1900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和《十字军骑士》,这是他后期创作的两部重要的作品,其中《你往何处去》的艺术成就更是世所公认。
这是一部以公元一世纪罗马尼禄皇帝统治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显克维奇的青年时代,那时他对古罗马的历史就产生了很大兴趣,读过许多有关古希腊罗马历史和神话的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他还多次来到罗马,参观这里的名胜古迹。1893年初他来罗马参观时,一个在大门上刻有拉丁文“主啊!你往何处去?”字样的小教堂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传说耶稣的门徒彼得在罗马遭受迫害死里逃生,在这里遇见了耶稣。他问耶稣:“主啊!你往何处去?”耶稣答道:“我要让人们把我钉在十字架上。”显克维奇自此得到启发,决心写这部以《你往何处去》为名的历史小说。1894年夏,他到波兰南部旅游胜地扎科潘内游玩,对小说已有全盘的构思。一年前,这里有个牧师曾倡议盖一座教堂,但是这座教堂还没有盖好,牧师就去世了。现在,有人发起把它盖好,并请显克维奇发表演说,显克维奇讲了他在罗马听到的那个“你往何处去”的小教堂的传说,把他获得的酬金捐献给了教堂。1895年初,他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部小说的创作。由于报刊编辑部的约定,小说于同年3月在《波兰报》《时代报》和《波兹南日报》上同时连载,到第二年2月就载完了,并于这一年出版了单行本。
公元一世纪是古罗马对外扩张和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朱里亚·克劳迪乌斯王朝的后两个皇帝克劳迪乌斯和尼禄(37—68)在位的时候,上层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尼禄是克劳迪乌斯的妻子阿格丽披娜和她前夫所生之子,阿格丽披娜为让尼禄取代克劳迪乌斯的儿子继承皇位,将克劳迪乌斯毒死。尼禄当上皇帝后,和他的母亲、老师塞内加以及元老院发生了矛盾,他又狠毒地杀害了他的生母、妻子和老师塞内加。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大火,民间流传是尼禄下令烧的,尼禄为了转移视线,把火灾的发生归罪于当时属于社会下层的基督徒,将他们大批地逮捕和杀害。此外他还以才子艺人自居,吟诗演唱,用布施和举办娱乐活动来收买游民无产者,挥霍无度,加重了各行省的租税负担,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在国内阶级矛盾更趋尖锐的形势下,元老院宣布废黜尼禄,他逃出罗马,后自杀。小说不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尼禄这样一个暴君的典型。作者以他凶残暴戾、贪得无厌、爱虚荣、好猜疑而又胆小怕事等多方面的性格表现,指出了他倒行逆施、恶贯满盈的罪行,他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基督教当时在罗马社会,特别是在罗马社会下层已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宣扬的宽恕、仁慈、公正和博爱的教义在罗马这个野蛮残酷的社会中容易为广大被压迫阶级所接受,代表他们的利益。但是这个宗教要求它的信徒“爱敌人”,“心甘情愿地忍受屈辱和迫害”,同时把人的幸福看成死后才能够得到,说明它对压迫采取不抵抗主义,因而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引导人民去推翻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小说以主要篇幅描写以彼得和保罗为首的基督徒们的宗教活动和他们所宣扬的思想和道德,用来对比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反动、腐朽和没落,显示了这个宗教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和它所具有的改造世界特别是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力量,因此这部小说又被称为“真正基督的史诗”。在基督精神的感召下,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维尼茨尤斯和基隆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上的转变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维尼茨尤斯出身于罗马官僚贵族家庭,从小就养成了贪图享乐、自私、任性和粗暴的习性。他当初对莉吉亚——一个莉吉亚国的国王为了表示永不侵犯罗马帝国的边境,在罗马留下的女人质——一见钟情,是看她长得很美,想占有她,他的爱是狂热和自私的。因为在他看来,“莉吉亚既然是皇帝赐给他的,他就不用去细问她的出身了……只要找回了她,他爱怎么处置都可以。”后来他和莉吉亚以及罗马的基督徒有过长时间的接触,在这种接触中,初他还认为这个宗教所宣扬的仁慈、公正和博爱是要消灭罗马现有的统治,消灭一切差别,放弃对当时被罗马征服的各民族的统治,承认他们和自己平等的地位,这是他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不能接受的。但他后来终于为莉吉亚以德报怨的精神所感化,开始接受基督教义的熏陶,他的舅舅裴特罗纽斯这时也写信对他进行教育,说:“那些下等人和动物都只能感受到肉欲的欢乐,一个真正的人和他们是不同的,因为他把爱情当成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他既能享受到爱情的甜美,又懂得它的全部神圣的价值。他把爱情铭刻在心,不仅得到了肉欲的满足,而且在灵魂上还能得到更大的满足。”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细致而又激动人心的心理描写,反映了他在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的过程,他从爱莉吉亚的形体美转变为爱她身上所体现的基督教的仁爱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他宣布他的家奴获得自由。为了莉吉亚,他抛弃了贵族生活,甘愿去经受痛苦的折磨,甚至冒着各种危险,多次寻找一度失踪的莉吉亚,但他终于赢得了他所期盼的幸福。他和莉吉亚结合后,不仅自己得以安享这“无限幸福”的生活,也让他们的仆人信仰基督,主仆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作者把他们的幸福结合看成是一个基督教的理想世界。
基隆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自称是哲学家、医生和占卦者,也确实有一些聪明的天赋。他不仅口齿伶俐,而且当维尼茨尤斯失去莉吉亚后,他不管莉吉亚藏在什么地方,都能够给维尼茨尤斯找到她。但基隆作恶多端,阴险、虚伪、狡猾、贪财、好吹牛等多方面的劣性都集中表现在他身上,他曾一再陷害基督徒和医生格劳库斯,而且要杀死他;后来当尼禄一伙要捕杀基督徒时,他又自告奋勇地要去搜捕基督徒以邀功请赏,他的这种行为可谓十恶不赦。尽管如此,他的灵魂并非无可挽救,如他在竞技场上一看见那些基督徒被野兽吞食的惨状,便感到无限痛苦和内疚,尤其是当他看见被他出卖的格劳库斯在御花园里被活活烧死的时候还宽恕了他,终于良心发现,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并开始以坚决的行动立功赎罪。他在皇帝的御花园里,面对那些在这里看基督徒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的观众,指出焚烧罗马的真正纵火犯就是尼禄,为此他自己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显克维奇在维尼茨尤斯和基隆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中,说明了不管他们有什么固有的缺点或者做过什么坏事,只要他们身上还有一点积极因素,基督教的仁慈、博爱就可以把他们教育和改造过来,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
裴特罗纽斯是古罗马著名作家,也是尼禄近臣。他博学多才,情趣高雅,但他贪图享乐,瞧不起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因此他不愿接受基督的教义。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曾经博得尼禄的信任,但他瞧不起尼禄那低劣的诗歌和蹩脚的表演。当尼禄和他的禁卫军司令官蒂盖里努斯要将火烧罗马的罪责转嫁给基督徒并杀害他们时,他虽不能接受基督的教义,但他深信他们是无辜的。为了伸张正义,他敢于冒生命危险,当面揭露尼禄一伙的罪恶阴谋,这样他和尼禄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决定了他的悲惨命运。他对维尼茨尤斯的关心和爱护也表现了他的自我牺牲精神。
除了人物塑造外,显克维奇在他的作品中,还善于描写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其中悬念的设置又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在罗马大火和将基督徒送到圆戏场及御花园里残酷处死那些章节的描写中,更是充分显示了他真实再现那远在两千年前的人类社会的巨变的艺术功力,因此授予他诺贝尔奖的授奖词中,在谈到《你往何处去》的艺术成就时,对以上两个场面曾经给予很高的评价:“关于罗马大火的描写和角斗场中血腥场面的描写是无与伦比的。”见显克维奇《第三个女人》第549页,林洪亮译,漓江出版社,1987年。
关于罗马大火的起因,显克维奇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维尼茨尤斯,说明了尼禄这个蹩脚诗人要写一出反映一座城市被大火焚烧的悲剧,因此要看到这座城市真的被大火烧毁的情景,以获得创作的灵感。此外,尼禄也特别讨厌罗马苏布拉区那些脏臭熏人的街道,因此他便命令他的禁卫军司令官蒂盖里努斯去焚烧了罗马城。正如作品中写道:“他讨厌这座城市,也仇恨城里的百姓。他只爱他的诗歌。当他终于看见一场和他正要描写的内容差不多的悲剧已经发生的时候,他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狂喜了。这个蹩脚的诗人终于感受到了他所期盼的幸福,这个朗诵家终于产生了伟大的激情,这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在他见到的这幅凶险可怕的图景中也终于找到了灵感。”
可是,这场大火不仅使得“大竞技场和周围的商场以及房屋全都化为灰烬”,而且“火势蔓延得很快,一下子就烧到了市中心了。罗马自被布列努斯征服以来,还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大的灾难”。“老百姓不是被大火烧死,就是在惊慌和混乱中被踩死、挤死……罗马全都完了!”“一座世界的城市在山坡上燃烧,向混乱的人群喷发着灼人的热气,用浓密的烟雾把他们埋葬,使他们抬头看不见天日。”“所谓法律的尊严、政府的管制、家族关系和等级差别全都被人们弃之脑后。奴隶们在这里用木棍殴打公民。角斗士们从市场上抢来烧酒,一个个喝得烂醉,然后他们结成一伙,在街边的广场上横冲直撞,狂呼乱叫,还拼命地追赶着城里的居民,只要抓到一个就拳脚交加,抢夺他的财物。”一大批野蛮人“肆无忌惮地行凶打人,抢走人们披在肩上的衣服,掳掠年轻的妇女”。“由于这场火灾的发生,无法估量的财富全都化为灰烬,城市居民失去了他们的一切。几十万人栖息在城外,无衣无食,无家可归。”一个基督的使徒说:“真是罪恶滔天,劫数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尼禄在他无比的欣喜中获得灵感后,自以为能创作出一部伟大的传世之作,在他看来,“和这座巨大城市的毁灭相比,特洛亚的灭亡又算得了什么呢?……荷马和他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个手里拿着自己雕凿的竖琴的阿波罗和他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他便即兴创作,吟唱起来,并且马上赢得了一些追捧他的人的“暴风雨般的掌声”。“可是远处的群众却对他发出了愤怒的吼叫。因为这时候,谁都知道是他下令烧毁罗马的,他要欣赏这样的惨景,要对着它唱一首歌。”显克维奇在这里以罗马人民在大火中遭受的苦难和暴君爱慕虚荣、自私和残酷的性格对比,通过他所描写的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突出了他在这里表现的主题。
古罗马的竞技比赛是这个奴隶社会的传统习俗,在意大利罗马保存至今的古罗马的圆戏场便是这种习俗的见证。作者在小说中所展示的画面更是突出地表现了这个社会的野蛮和残暴,在一次这样的竞技搏斗中,有成千上万的罗马人甚至以极大的兴趣来观看杀人的场面,竞技者如果把对方砍杀,便可赢得场上观众热烈的掌声和丰厚的赏赐。由于牺牲者众多,“沙土上出现了大片大片乌黑的血迹,越来越多的光身或者披着甲胄的尸体像一捆捆稻草似的堆在地上。活着的人踩在尸体上继续拼杀,各种武器互相碰撞。有的人两只脚被刀剑砍伤,倒在地上。观众们看得兴高采烈,渐渐陶醉在那些角斗士的死亡中,为死亡而欣喜若狂,他们的眼睛饱享着死亡的奇观,他们的肺部呼吸着带血腥味的空气。”作者在再现那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奴隶社会的这个生活场景时,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小说不仅描写了罗马竞技场上这种生死搏斗的表演,还展示了用野兽来吞食基督徒这种更加残暴和野蛮的行径。显克维奇在这里不仅突出了这个社会的野蛮和残酷,而且也充分地反映了基督徒对命运的逆来顺受,如作品中写道:“这时在观众眼前便展现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一个个人头被狮子的血盆大口吞了下去。尖利的兽牙撕开胸脯之后,把里面的心肺全都扯了出来,还听得见咬碎骨头的喀吱声响。有的狮子嘴里噙着死者的肋骨或者脊椎骨,在场地上疯狂地乱跑,像是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美餐一顿……观众们都从座位上站起来了。有些人想看得更加清楚,便离开自己的座位,从走道上到下面去,于是又拼命地你推我挤,乱踩乱踏,不顾死活。有些性急的人好像自己也要跳到比赛场上,和狮子一起去撕咬那些牺牲者似的。因此这里不时便可听到野兽的怒吼声和咬牙声,狼狗的狂吠声,观众的鼓掌声和喝彩声,还有牺牲者非人的惨叫声和哀婉的呻吟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基督徒也没有表现丝毫的反抗。就像使徒彼得说的那样,他们要“心甘情愿地忍受屈辱和迫害”。
使徒彼得在这里表现着基督精神:“画着十字和这些在野兽的利齿下丧命的人们告别,为他们的苦难和流血牺牲祝福,也为他们被撕咬得不成形体的尸首和从血迹斑斑的沙土地上飞走的灵魂祝福。有些基督徒抬头望见他后,脸上都显得明亮起来,看见他在他们头上画着十字给他们祝福和告别,一个个都露出了微笑。可是彼得自己心里却像刀割一样痛苦,他对主耶稣不停地祈祷着:‘啊,主啊!一切都是遵照你的意愿,为了你的光荣,为了证明你的真理,我的这些羔羊都牺牲了。你叫我去照管他们,我现在要把他们都还给你了,请你清点一下数目,把他们收回去吧!请你治好他们的剑伤,解除他们的痛苦吧!请你赐予他们比在这里遭受的苦难更加伟大的幸福吧!’”因此这些基督徒,也只有在他们死后,才能获得幸福。
小说中描写的竞技场上后一场表演也非常精彩。作者在这里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维尼茨尤斯多次寻找他心爱的莉吉亚,后他发现莉吉亚也和别的基督徒一样,被关在了罗马的监狱里,他甚至来到监狱里见到了她,但他却没法把她救出去,他以为莉吉亚和别的基督徒一样,是必死无疑的。但不久后就迎来了竞技场上的后一次表演,这时谁也没有想到圆戏场上突然出现了莉吉亚的仆人乌尔苏斯,这个力大无比的莉吉亚人自从打死罗马有名的格斗士克罗顿后,便在罗马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所以他的出场特别引人注目,可是他也和别的基督徒一样,准备在这里死去。但这个时候,他突然看见一头凶猛的日耳曼大野牛从圆戏场边上打开的铁栅栏门里跑了出来,直奔场内,它的两个犄角之间绑着一个女人,正是莉吉亚。出于对女主人的忠诚,乌尔苏斯马上前去和野牛搏斗,并以其超凡的神力,扭断了野牛的脖子。由于他打死了野牛,救下了莉吉亚,因而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这些观众为他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因此强烈要求皇帝赦免莉吉亚,才使维尼茨尤斯和她有了幸福的结合。这同样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的描写是符合情理的。
显克维奇的一系列历史小说作品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很广。小说《你往何处去》自从问世以来,更是受到读者的青睐,它的译本种类和发行量之多又居显克维奇所有作品之冠。此外它还曾被改编成话剧和歌剧,以它的故事还创作了大合唱,编成了芭蕾舞在许多国家上演,甚至绘成了连环画在巴黎出版。后来意大利、法国和美国好莱坞又多次将它改编,拍成电影在各国上演,受到热烈欢迎。因此,《你往何处去》不论是以小说的形式出版,还是以其他形式出现,其影响之大,在波兰文学作品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张振辉
2018年春
章
裴特罗纽斯将近中午才醒来,他和往常一样,觉得全身都很疲劳,因为他昨天参加了尼禄举行的宴会,一直熬到了深夜。近来他的健康状况开始衰退了,他自己就曾说过,每天早晨醒来都感到周身麻木,无法集中精力去进行思考。可是他只要洗一个澡,再让熟练的奴隶仔细地按摩一番,就能逐渐加快他那滞缓的血液循环,消除他的劳累,增加活力,使他的头脑清醒过来。当他在涂油室里做完后一道沐浴工序出来之后,就像一个刚刚活过来的人,两只眼睛闪烁着谐趣和快乐的光辉。他变得年轻了,充满了青春活力,他的儒雅就是奥托也不能相比,所以人们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风雅裁判官”。
他很少去公共浴池,除非那里来了一位天才的雄辩家,受到全城的赞美,或者那里的青年竞技厅中举行精彩的比武。这是因为在他自己的官邸里就有专用的浴池,这个浴池经过和塞韦鲁斯一样出名的建筑师策莱尔的改造,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它虽然没有皇宫里的浴池那么宽大,它的设备也不如皇宫浴池那么豪华,但它却布置得十分精巧,就这方面来说,连尼禄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它是超过皇家浴池的。
在昨天的宴会上,他因为讨厌瓦迪纽斯和尼禄、琉康、塞内加的那种无聊的逗趣,便参加了一次关于女人有没有灵魂的讨论。今天他起得很晚,按照他过去的习惯,洗过澡后,要让两个身高体壮的侍者扶着他躺在一个铺着埃及白麻布的柏木卧榻上。然后他便闭上眼睛,让侍者用两只涂满了香馥馥的橄榄油的手按摩他那漂亮的身躯,再等浴池的热气和侍者手上的温暖沁入他的体内,这样便可驱散他身上的疲劳了。
过了一会儿他说话了,睁开眼睛先问天气,然后问珠宝商伊多门说定今天让他鉴赏的宝石送来了没有……天气看来是晴和的,从阿尔班山那边还不时吹来一阵阵微风,但宝石却没有送来,于是他又闭上了眼睛。当他正要呼唤侍者把他抬到温水浴池里去时,一个报客的家奴从门帘后面探出头来禀报说,马尔库斯·维尼茨尤斯少爷刚从小亚细亚回来,要拜见他。
裴特罗纽斯叫把客人请到温水浴池里去,然后他自己又回到了那里。维尼茨尤斯是他的外甥,他姐姐好多年前就嫁给了马尔克·维尼茨尤斯这个蒂贝留斯皇帝统治时期的执政官。年轻的维尼茨尤斯在科尔布隆麾下服役,和安息人打过仗,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了罗马。裴特罗纽斯很喜欢他,甚至对他有某种偏爱,这是因为他的这个外甥不仅长得英俊、漂亮,而且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他即使在言行不端的时候也能保持某种高雅的风度,对于这种风度,裴特罗纽斯比什么都看重。
“裴特罗纽斯舅舅,你好啊!”这个年轻人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了浴池,“愿诸位神明,尤其是阿斯克列庇俄斯和吉普雷达保佑你万事如意,有这两位神明的保佑,你会消灾免祸的。”
“欢迎你归来,打完了仗,你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裴特罗纽斯说着便从裹在身上的柔软的卡巴斯披衫的褶子下伸出手来,“阿尔明尼亚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你去亚洲玩了一通,没有顺便去比提尼亚看看?”
裴特罗纽斯当过比提尼亚的总督,当时他还是一个为官清正、执法严明的总督,这和他那出了名的软弱无能和贪图享乐的习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他很喜欢回忆他过去的那些年代,那些年代证明了他只要肯干,就能够干出一番大的事业。
“我到过赫拉克列亚,”维尼茨尤斯回答说,“科尔布隆派我去那里请过救兵。”
“啊!赫拉克列亚。我在那里还认识一个来自科齐达的姑娘,我一定要得到她,我要用罗马所有离过婚的女人,包括波贝亚在内,去把她换来,但这是过去的事了。你还是谈谈安息那边的情况吧!说实在的,我对沃罗盖茨、蒂里达特、蒂格拉内斯这些蛮种都厌恶透了。年轻的阿鲁拉努斯说得好,这些野蛮人在家里还刚刚在地上学爬哩!他们在我们面前才不得不装成个人样,可是现在,他们在罗马却成了热门的话题,这是因为谈别的事情有危险嘛!”
“战事的进展对我们很不利,如果没有科尔布隆请来的救兵,也许我们早就完蛋了。”
“说到科尔布隆,我以酒神巴克斯的名义起誓,他是一个真正的战神,一个地地道道的马尔斯。他是一位伟大的统帅,但又是个蠢人。虽然他忠心耿耿,可他的性情太暴躁了。正因为尼禄怕他,我就特别喜欢他。”
“科尔布隆不蠢。”
“也许你的看法是对的,不过蠢不蠢都一样,皮浪说过,愚蠢并不比聪明差,两者没有什么差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