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編輯推薦: |
1、用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历史故事,讲述党在百年历史重要关头作出的关键抉择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有风平浪静、平和发展的顺利时期,也有惊涛骇浪、惊心动魄的危机时刻,而正是在生死存亡之际的关键抉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方向、深邃的思想智慧和远大的理想信念。本书旨在透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解析党在重要历史关头如何作出关键抉择,生动展现党的关键抉择的智慧、勇气和深远影响。
2、总结百年党史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抓住历史的关键节点,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也是好的清醒剂。回首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宝贵财富。通过本书可以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历史、深入思考党在关键时刻做出的英明抉择、深刻把握党的关键抉择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在真学中明理,在真懂中增信,在真信中崇德,在真用中力行。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全民族抗战、新中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道路、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道路选择、制度建设等方面,以历史演进的时间维度,附以生动的案例,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选择了马克思,建立了共产党;选择了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选择了,走上了正确路;选择了社会主义,人民站起来;选择了改革开放,人民富起来;选择了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选择了生态文明,环境美起来;选择了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的关键抉择,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党史中不断探索、曲折中奋勇前行的光辉历程,通过辩证阐释、通俗讲解,深刻解读了百年大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终开拓出广阔的道路,永葆年轻的“青春密码”。
|
關於作者: |
徐斌,男,山东淄博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制度哲学、人学。曾出版《理性的选择:(跨越:1949—2019)》《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等著作。
|
目錄:
|
章 绝望中的希望:日出东方与星火燎原
一、民族屈辱中的绝望
(一)千年变局及其结局
(二)仁人志士饮恨寻路
(三)“诸路皆走不通了”
二、十月革命的“炮声”
(一)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二)五四长夜的火炬
(三)举旗帜,倡主义
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一)出发:说干就干
(二)上海小楼承大势
(三)嘉兴红船建伟业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井冈山的革命星火
(二)“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三)中央苏区的燎原之势
第二章 实行战略转移的长征及其途中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
一、被迫的长征
(一)“左”倾路线带来危机
(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三)吹响红军集结号
二、历史选择了
(一)血染湘江的教训
(二)扭转乾坤的遵义会议
(三)赤水河上的得意之作
三、北上与南下之争
(一)人心向背决定成败
(二)革命道路的南北之争
(三)党的团结是胜利法宝
四、胜利大会师
(一)陕北孕育新希望
(二)化解危机,决心抗日
(三)红军会师,打开新局面
第三章 民族危亡的时刻: 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一、华清池“兵谏”:合作的开端
(一)“国耻”与民族危机
(二)“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
(三)从“苦谏”到“兵谏”
(四)西安事变在危难中和解
二、七七事变:危难时刻
(一)士兵“失踪”真相
(二)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三)打好“人民战争”
三、筑成全民族抗战的钢铁长城
(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四、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一)党的七大
(二)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第四章 开启新纪元:新中国成立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西柏坡的“嘀嘀”声
(二)北平谈判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二、“进京赶考”
(一)一次奠定大局的会议
(二)一本“敲响警钟”的书
(三)一场永远在路上的“赶考”
三、秘密北上
(一)“五一口号”响彻全国
(二)民主人士乔装进北平
(三)新政协顺利召开聚人心
四、开国大典
(一)一切准备就绪
(二)大典盛况
(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五章 开辟新道路:确立社会主义道路
一、“一化三改”
(一)三年准备:积累社会主义因素
(二)一个主体:挤出钱来发展重工业
(三)两个侧翼:全面实行公有制改造
二、“以苏联为鉴戒”
(一)苏共二十大:揭盖子捅娄子
(二)论十大关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三)文化建设方针:有效解决“六不”问题
三、党的八大
(一)绘就社会主义蓝图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
(三)明确集体领导原则
第六章 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思想交锋: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一)未引起关注的两篇短文
(二)“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之争
(三)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
二、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一)揭盖子,摘帽子
(二)找准中心定方向
(三)把好民主、法制两道关
三、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
(一)改革开放初步酝酿
(二)农村:改革的策源地
(三)对外开放谱写中国传奇
第七章 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二)“底子薄”的实际国情
二、“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来的新路
(一)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二)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及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
(三)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统一的中国特色之路
(一)道路是实现途径
(二)理论是行动指南
(三)制度是根本保障
(四)文化是精神力量
第八章 姓“资”还是姓“社”:市场经济“创举”
一、18 个红手印
(一)贫穷中的无奈与渴望
(二)摁下红手印,历史在这里实现跨越
(三)红手印的力量有多大
二、社会主义低潮的考验
(一)向“左”还是向右
(二)姓“资”还是姓“社”
(三)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二)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第九章 走进新时代: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新方位新挑战新征程
(一)历史性的成就与变革
(二)标注新的历史方位
(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初心与使命
(一)为人民谋幸福
(二)为民族谋复兴
三、“两步走”战略谋划
(一)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再到“两步走”
(二)全面实现小康,开启新局面
(三)更加坚定新征程,开创美好未来
第十章 自我革命:打铁必须自身硬
一、“赶考”永远在路上
(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二)百年成绩单
(三)新时代的新考卷
二、全面从严治党:筑执政之基
(一)政治过硬,方向不偏
(二)“少数”和“多数” 的辩证关系
(三)敢于亮剑治顽疾
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一)两个革命,一以贯之
(二)社会革命是场接力赛
(三)以鲜明的品格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第十一章 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绿色底蕴
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一)生态危机藏阻力
(二)利刃出鞘促转变
二、开启美好生活之路
(一)美好生活题中义
(二)多方发力搞改革
(三)生活环境悄然改变
第十二章 制度建设:新时代的制度改革
一、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新时代制度建设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二) 新时代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制度建设“三步走”战略
二、中国抗疫彰显中国制度建设成就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优势
(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优势
(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整合优势
后 记
|
內容試閱:
|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连续性的过程,但它总是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在连续性的中断中完成历史跳跃的,历史的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恩格斯指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 必然性形成了历史发展的单向的中轴线,偶然事件则是围绕中轴线上下波动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有突发的事件、巨大的挑战、艰难的困境,它们是社会发展的障碍,但又往往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也是社会进步的杠杆,成功地解决这些历史发展的难题,就会实现历史的飞跃。近代以降,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强行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但一次次努力都失败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直到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这个东方的文明古国诞生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正确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道路。
10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一个任人宰割的东方古国变为代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的大国。这个变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个前进的过程伴随着偶然事件和多次始料不及的危险,甚至几次陷入革命和建设的危险绝境。正像人的一生历经近百年,但关键的环节只有几个,中国百年的辉煌和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危难时刻的历史节点凸显出我们党坚定的信念、革命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刻充满胆略和智慧的伟大抉择,为中国社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历史过程中的连续性跳跃。
关键抉择改变了中国命运。历史发展的进程体现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00 年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斗争的结果,是在关键时刻的伟大抉择中、在一次次改变中国命运的过程中实现的。1921 年,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领导力量,有了照耀中国走向光明前景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结束了中国自1840 年以来在黑暗中摸索的历史,中国革命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和方向。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化解矛盾,促成国共联合抗日,结束了中国被统治的命运。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由此终结了人民群众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新社会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1978 年,中国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中国向何处去?以后走什么路、怎么走?中华民族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在教条主义盛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困境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们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起来的康庄大道,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关键抉择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相比社会革命,自我革命更为艰难。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 多名党员的小组织发展为拥有9500 多万名党员的大政党,并能始终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先进性和革命性,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能够不断自我革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几乎陷入绝境,“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中央。在危急的历史关头,1935 年1 月,我们党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正确的指导思想,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自我革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社会矛盾、权力腐败等问题,这些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公信力。反腐败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影响党的形象?在矛盾冲突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目标的自我革命,增强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关键抉择创造了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其价值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根本宗旨。改革开放后,在姓“社”姓“资”观点激烈交锋的关键时刻,我们党改变了僵化教条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却遭遇到生态环境恶化、发展动力不足、社会公平缺失的困境。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果断转变发展方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关键抉择走向了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它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程中,但民族复兴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经过10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党正式宣布我国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并确立了新的“两步走”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就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现代化内在地蕴含着制度现代化。但中国传统社会是人情社会、特权社会、人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实现制度现代化,具有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担负起历史责任,积极推动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确立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实现制度现代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变化,它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提供有力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