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党的对外工作也走过了百年历程。党的对外工作是党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结合党际交往的历史脉络,力求从横向和纵向、理论与实践等多个维度阐释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对象、原则、形式、现状、作用等,全面展示党的对外工作波澜壮阔、接续辉煌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深刻体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成就。
|
關於作者: |
田永祥,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俄罗斯东欧中亚局原局长。曾任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二秘、驻俄罗斯大使馆参赞、驻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总领事。长期从事中共对外交往和调研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从事中国外交、政党交往、国际政治等问题研究。现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职。
|
目錄:
|
前言章 中共党际交往的重要地位党际交往是中共事业和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党际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领导人高度重视党际交往第二章 中共党际交往的原则与方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党际交往原则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党际交往原则的丰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的提出世纪之交,中共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的丰富与发展中共十八大后,中共党际交往原则的完善与创新继往开来,新型党际交往原则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章 中共党际交往的对象与范畴革命和战争年代,以共产国际和苏共为主要交往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共产党和工人党为主要交往对象改革开放后,以各国各类政党为主要交往对象新世纪以来,将政党国际组织及其他政治组织等列为交往对象第四章 中共党际交往的目标与宗旨反对侵略和战争,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共同繁荣第五章 中共党际交往的内容与形式加强政治对话交流治党理政经验促进经济合作进行国情考察开展理论研讨第六章 中共党际交往的现状与亚洲地区政党的交往与西亚北非地区政党的交往与非洲地区政党的交往与拉美地区政党的交往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政党的交往与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政党的交往与国际和地区政党组织的多边交往第七章 中共党际交往的独特作用促进国家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示中共的良好形象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第八章 中共党际交往的成就和经验中共党际交往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共党际交往积累了丰富经验结束语
|
內容試閱:
|
前 言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走过了历经艰难探索而取得辉煌成就的百年历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共与各国政党、政治组织等的国际交往活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国际交往活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开展灵活务实的政党外交,与国际进步力量广泛联系,与各国友好人士密切接触,为推动建立国内和国际统一战线,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争取到了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支持,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支援其他国家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际交往活动掀开了历史新篇章。以为核心的中共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际交往工作,亲自参与政党交往实践,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中共政党外交的理论与原则,奠定了中国政党外交的基石。这一时期,中共对外交往对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围堵和封锁,开拓新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争取国内建设所需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共积极支持广大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20 世纪60 年代前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出现矛盾和分歧,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原则问题上爆发大论战,终导致严重分裂。其间,中共在党际交往中坚决反对大党主义,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坚持走自己的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严重干扰和冲击,中国总体外交严重受损,中共对外交往也出现了偏差和曲折。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从方针、政策、原则到方法、手段等都必须进行调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国际共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思想。1982 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的四项原则,同一切愿意与中共交往的外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关系,中共党际交往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步入了创新开拓、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了中共党际交往理论,同世界各国政党发展新型党际关系,中共党际交往不断谱写新的篇章。进入新世纪,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共对外交往围绕国家发展大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寻求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推动建立和谐世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党际交往工作不断开拓创新。2012 年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乱象纷呈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 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方针政策和倡议主张。中共对外交往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突出政治引领,突出党际特色,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2017 年10 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大会强调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共对外交往工作谋篇布局、举旗定向,党的对外工作不断开创新格局,取得新成就,谱写新篇章。2017 年11 月30 日至12 月3 日,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主旨讲话,提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要在探索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世界上170 多个国家的600 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发来1500 多份贺电函。7 月6 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共同倡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的强大影响力,也极大推动了中共对外交往工作的开展。经过长期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表现为: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确定为党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科学界定党际交往与国家关系的联系与区别,把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确定为党际交往的根本目标;顺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确定为党际交往的重要任务;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不因社会制度划敌友,与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政党交往内容和形式,交流治党治国经验,促进经贸与人文合作,各国文明互学互鉴;发挥政党交往的独特功能,在国际上广交朋友、广结人缘,不断加强同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政治组织、智库、媒体和民间各界人士的深入沟通交往,培育共同语言,增进相互理解,开展互利合作,不断积累和扩大中共在世界上的“朋友圈”。对外交往工作不仅是中共的一条重要战线,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对外交往围绕服务和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主动作为,积极参与重大外交议程,助推难点热点问题解决,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共通过党际交往增进了与各国政党的相互理解与友谊,促进了世界进步力量的团结与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在党际交往中积极宣传治国理政的做法及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共的认知和认同。中共党际交往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日趋明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开明开放、爱好和平的良好形象,为中国的发展与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已进入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交融、紧密联动,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寄予的新期待,对党的对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理论为指导,发展党际交往理论,充实党际交往内容,创新党际交往形式,拓宽党际交往实践,以开阔的视野和不懈的努力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同一切愿与中共交往的世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勇往直前,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同时也把党的对外交往作为整个党的事业特别是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通过对外交往,中共赢得了世界进步力量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道义和物质方面的支持,这对党的成长壮大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在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包围和封锁的情况下,中共利用党际交往渠道开展对外交往,推动了国家关系的发展。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对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共通过对外交往活动,了解、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的经验和做法,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快经济建设、拓展国家总体外交发挥了积极作用。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在相对封闭条件下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转变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不断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共的关注也不断增强,许多政党与中共建立联系的愿望更加强烈。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共要更好地发挥执政党的作用,履行执政党的使命,巩固执政党的基础,就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政党加强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经验。进入21 世纪,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共强调必须善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中国国内事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必须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关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换中抓住并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要做到这些,加强党的对外交往,对开阔党的视野,把握内政外交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 年9 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切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定》还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对外工作”,不断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就明确地将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列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的对外交往工作与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一样,在党的事业和党自身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共对外交往工作,明确指出:党的对外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战线。他要求党的对外工作要始终与党的事业、与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努力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观察和研究世界的重要平台。在具体实践中,党的对外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将双重定位有机结合起来,既同国家总体外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在这一过程中突出党的特点和属性,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造有利外部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