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监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专家组成员。获评“2013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责任中国2014年公益盛典”年度致敬大奖,《中国慈善家》杂志“2015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南风窗》杂志2018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2019年获评“中国慈善公益品牌70年70人”代表人物。担任《当代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年度论文集2005-2017)和《中国慈善发展报告》(年度慈善蓝皮书2009-2020)的主编;是《综合农协:中国“三农”改革突破口》(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综合农协研究组年度研究报告论文集2013-2019)的主编主撰。
于20世纪60年代末赴云南陇川农场做农工,70年代初到张家口工厂、后入机械设备成套局并报考大学;1982年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后任该校工业经济系系副主任/讲师、副教授;1984年赴上海交通大学、1985年赴加拿大迈克马斯特大学(McMacter University)进修管理课程;1988年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任分配体制司综合处处长,1991年调国家体改委研究所,任社会分配研究室室主任,其间从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政策研究;1993年后,相继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中华慈善总会出任秘书长和常务副秘书长,负责机构日常管理;1998年初赴美国纽约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慈善中心进修国际慈善课程,当年底调入中国社科院,任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至200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至2017年。
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慈善公益与非营利组织、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社区公共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护等领域的政策研究,曾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重点课题以及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出版过多部专著及150多篇论文及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及多项省部级研究优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社区公共服务论析》(独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选择》(著者)、《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著者);主要论文有《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探索第四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第三条道路》、《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此集体非彼集体——为社区性、综合性乡村合作组织探路》等。?
朱健刚,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担任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国际第三部门研究学会(ISTR)理事,NVSQ期刊编委,中国残疾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常务理事。也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咨询委员,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富尔布莱特访问学者。公益兼职有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广州公益慈善书院理事长,福建正荣基金会理事,上海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理事等。曾获《公益时报》2017年年度人物,《中国慈善家》2016年封面人物, 所举办机构则获得《南风窗》2007年年度公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