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1. 恒河是印度的生命之河,也是一系列文明的摇篮,在世界舞台上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恒河三千年》是作者耗时四年的第1手报告和研究的呈现,讲述一个立体、有趣、变幻中的恒河史。从恒河源头实地全景探索,追溯历史,思考现实,展望未来。
2. 作者马凯以职业记者的理性视角,探索了与恒河有关的历史、宗教、文化以及环境问题,不使用陈词滥调也不妄加评判,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游走在灾难边缘却仍满怀希望的民族,令人耳目一新。
3. 《恒河三千年》堪称一部内容丰富、有趣的研究恒河的纸上纪录片,从恒河源头出发,聚焦浮世众生,从地理到人文,从古代到今天,使读者得以窥见这条生命之河所蕴含的全部意义,富有人文主义情怀的笔触也使这个国家更容易被世界所理解。
4. 17幅极具代表性的高清摄影图,专用铜版纸精致印刷,还原其真实色彩。
|
內容簡介: |
恒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的母亲河”。恒河,堪称印度的灵魂。
本书是英国记者马凯的ZUI新著作,全方位讲述恒河与现代印度的关系,包括恒河对该国的历史、宗教、文学、政治以及环境的影响等。
我们将追随作者的脚步,倾听他的追问,共同直面一个残酷而又荒谬的印度悖论:印度教教徒是如此敬畏崇拜恒河,却为何又如此不加节制地污染甚至侵害他们至爱的民族之河呢?
|
關於作者: |
马凯,英国记者、作家。在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有30多年的新闻采访经历,曾于2012年因纳伦德拉·莫迪崛起的特写获得拉姆纳特·冈卡新闻优秀奖。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1章 序章
第二章 牛嘴
第三章 圣水
第四章 如何建设超级大城市,同时拯救恒河
第五章 瓦拉纳西:印度的一日古都
第六章 瓦拉纳西:失信的诺言
第七章 毒河
第八章 超级细菌之河
第九章 河豚、鳄鱼与老虎
第十章 人口压力
第十一章 水与井
第十二章 水坝与旱情
第十三章 宝莱坞的明星
第十四章 河上的异国风情
第十五章 风暴与沙洲
第十六章 一去不返的贸易要道
第十七章 不可能的任务
第十八章 美丽的森林
参考文献
致谢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的写作完全出于偶然。2012 年的雨季,我们全家搬到德里才两 天,我在车门里发现了一本地图册,里面有个令人既费解又着迷的符号: 在印度北部中心的亚穆纳河旁边,画着一个红色的圆圈,圆圈里有个小小 的帆船图案—这是游艇码头或者游船俱乐部的全球通用标志。我热爱 船只,可我很难相信在这条河里能驾船航行。这条河不仅远离海洋,而且 众所周知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虽然流经现代化的德里,但是这里的人几 乎都不在意。
可以说,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碰到的人都没有听说过德里有游船。 不过,一张印在《印度斯坦时报》上的老照片展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亚 穆纳河上周末游船的盛况,这又勾起了我的兴趣。几个月后,我终于找到 了地图上标志的那个地点,通往那里的道路位于德里南部奥卡哈工业园区 中,但是道路的名字仍然是“游船俱乐部路”。我在那儿惊讶地发现了一 幢保存完好的建筑和花园,就叫作“国防服务公司游船俱乐部”。在草坪 的另一头,临河的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小划艇。这样的景象真是令人 唏嘘不已。这些小船显然已经被弃置了。管理员证实了我的想法。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赫然呈现在俱乐部的门前:一条曾经的河流已经变 成了臭气熏天、浮沫翻滚、漆黑肮脏的河沟。亚穆纳河是恒河的大支流之 一,在印度的神话与绘画中,在历史的记忆深处,它常常被描绘成自然的 天堂。那里莲花盛开,鱼群穿梭,乌龟徜徉。牧牛神克里希那在岸边欢快地吹着牧笛,身旁围拢着一群牧女,心怀仰慕地追随着她们的主人。可如 今,这位蓝色皮肤的天神一定会对这里避之不及。在亚穆纳河抵达德里之 前,几乎所有的河水都被改道用以灌溉或满足首都的城市用水。这条河向 下流经马图拉,流向阿格拉和泰姬陵,也就是 17 世纪莫卧儿帝国的沙贾 汗国王为了纪念爱妻穆塔兹而建造的著名陵庙。到了旱季,河道中流淌着 的都是德里 2500 万居民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奥卡哈河位于德里的下 游,这段河道尤其污秽。残存的河水拍打着堤坝,卷起一堆堆巨大的泡沫。 黎明时分,这些白色的浮沫显得突兀而离奇,映照着橙色的晨曦,像轻盈 的冰山,在乌黑油腻的河面上随意漂浮。情况糟的时候,奥卡哈河流域 的河水中充斥着人类的排泄物,其粪便大肠杆菌的数量几乎达到印度洗浴 用水标准所规定的值的 50 万倍。
我在想,如果这些污物流入恒河,恒河会变成什么样?即便像我这样 刚来印度不久的英国人也知道,恒河是一条神圣的河流,在历史与文学中 久享盛誉。她比亚穆纳河更为出名,在印度当地的语言中被称为 Ganga。 时至今日,她在印度的宗教、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 的位置。她是印度的母神,拥有独特净化作用的圣水可以救赎众生,数以 亿计的印度人将她的圣水封存在瓶罐中以备祭拜时使用。印度人希望在恒 河岸边焚烧遗体,再将骨灰虔诚地抛撒到河水中。就连印度 1947 年脱离 英国独立后的位总理、世俗领袖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也曾要求将自己 的一部分骨灰撒入恒河,并称“印度悠久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变幻不定, 长流不息,却永远是那一条恒河”。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带领印度人民党在 2014 年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他特意选择恒河边的古城瓦拉纳西(旧称贝拿勒斯)作为自己的 选区。他盛赞这条河为自己的母亲—Ma Ganga—同时承诺立即组织 清理河道污水,并将相关部门重新命名为“水利资源、河流发展与恒河复 兴部”。
恒河的重要性早已跨越了其在印度的流域。我撰写此书时,刚从斯里 兰卡回来。在科伦坡参观了一座佛教寺院,那里面不仅有佛祖的塑像,还 摆放着许多印度教神灵的塑像,例如象鼻神和毗湿奴等。那座寺院的名字 竟然就是 Gangaramaya(音译冈嘎拉马寺,名字的前半部分为印度语的“恒河”)。我询问了寺院中的一位高僧,他说这名字就是 为了纪念寺院以北 3000 千米外的那条大河。“这里曾经有一个湖泊,” 他说,“湖水就来自恒河。”
甚至在遥远的英国,恒河的精神力量也依然存在。在我进行研究时, 偶然读到一则颇为有趣的故事:1964 年,一个英国村庄举行庆典,隆重 地将恒河水倒入村子的水井中。当时菲利普王子暨爱丁堡公爵也出席了该 庆典,意在推动英国和印度两国的邦交,并庆祝这口古井落成百年。这口 井位于英国雷丁附近的斯托克罗,19 世纪时由一位慷慨的印度大君委托 挖掘并维护。这是印度对英国的援建项目,因为当时有位联合省(联合省 广阔的区域涵盖了今天印度人口多的邦—北方邦)的英国官员,名叫 爱德华·安德森·里德,据说他去贝拿勒斯大君的宫中赴宴时,曾提及当 时英国奇尔特恩丘陵地区正在遭受旱灾的蹂躏—当地一个男孩因为喝了 家中后一滴水而遭到母亲毒打。听闻此事,大君决定出资为当地修建一 口深井,这口井至今仍被称作“大君井”。
我在印度和南亚各地穿梭,为《金融时报》追踪新闻故事,从选举到 工业自动化,从气候变化到宗教冲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地意 识到,现代印度的故事极其复杂,却也令人兴奋,要想讲好这些故事,可 以写一写恒河,从她的源头一直写到入海口。见识了坎普尔的工业废水, 瓦拉纳西的生活污水,还有巴特那与加尔各答的垃圾场之后,我很想知道, 这条在印度文化、历史和宗教上如此重要的河流为什么会被如此怠慢与糟 践?我还想知道,这条印度伟大的河流到底发生了什么,又需要怎么做 才能拯救她?
究竟为何恒河会受到那么多印度民众的崇拜,却又同时受到这些人的 践踏?为什么印度国民和政府竟然允许他们心中的圣河因筑坝灌溉而遭受 过度开发,有时甚至会完全枯竭,还被人类的生活与工业污染物毒害? 难道印度人真的坚信恒河纯洁得不会被玷污吗?这条河还有救吗?
我想在这本书中说明的是,印度人正在用污染扼杀恒河,而反过来, 恒河也在扼杀印度人。不过事情还有希望。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 理解了印度的问题,同时也了解到印度的许多优势。就像当初欧洲人和美 国人拯救了泰晤士河、莱茵河与芝加哥河那样,我相信印度人同样也可以 拯救恒河。
和越来越多具有忧患意识的印度人一样,我也意识到,虔诚的印度 人有一个非常荒谬的想法,那就是他们在心里把现实中污秽的河水与精 神上永恒的纯净分割开来,假装认为物质世界不会也无法影响到精神世 界。正如一位明智的圣人在论及亚穆纳河时所说的,那所谓“真正的女神” 指的是河流本身,而非某些遥不可及的象征意义。而恒河作为一条真实的河流,为这个世界上为数众多的人口提供了生活和灌溉用水,正因如此, 才会被作为自然神灵而得到广泛崇拜,并终演化成印度神灵中完美的女神形象。
我并非印度教教徒,也许永远无法像数亿印度人那样狂热地崇拜恒河。 但我热爱所有的河流,所以我也爱恒河—也许不止于此,我希望能够深 入理解她—我也关心她的未来。外国人,特别是那些有环保意识的外国 人很容易遭人诟病,被批评为虚情假意,是在给发展中国家添乱:“你们 曾经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破坏了自己的自然环境,如今却要阻止我们 开发我们的自然环境。”“泰晤士河也曾污秽不堪,你们却说对我们国家 的河流污染感到震惊。”我在东南亚地区时就听到过这些指责,不过在印度却很少有人怨恨西方媒体对他们圣河的负面报道。我想这是因为这个问 题确凿无疑,人尽皆知。
本书的顺序大体上是沿河顺流而下。我从喜马拉雅山山脚下的恒河源 头开始,一直写到孟加拉湾的入海口。有些朋友认为这样的写作方式太过 悲观,因为毫无疑问,河流从纯净的高山融雪出发,会渐渐变得混浊污秽, 越往下游,经过的城市越多,污染就越严重。但我的想法有所不同。我当 然喜欢恒河上游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河水,喜欢自由航行的河段,喜欢将 两岸喧嚣浮华的现代都市留在身后,终抵达广阔的海洋,以及随之可能 发生的各种情况。况且,恒河根本不是越往下游就变得越脏,她有着众多 的支流,其中较为瞩目的是发源于中国西藏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它们为恒 河注入了多样的特质和丰沛的水量。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追随恒河,一路向下,沿途体验古代印度和现代印度中或悲壮或辉煌或神秘的故事,还有故事中各具特色的人 物—朝圣者、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农民、艺术家和探险家,直到 后抵达孟加拉湾恒河三角洲的红树林。
章 序章
恒河亡,则印度亡。恒河兴,则印度兴。五万万民生绝非 小事。
——印度圣人斯瓦米·切达南达·萨拉斯瓦蒂
恒河是印度的一条河流,也是民心至爱。她夹裹缠绕着 种族的记忆,希冀与恐惧,胜利的欢歌,还有每一次的成败。 她是印度悠久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变幻不定,长流不息,但永 远是那一条恒河。她让我想起喜马拉雅山上白雪覆盖的山巅 与深谷—那是我热爱的地方;也让我想起山下富饶辽阔的平 原—那是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她在晨曦中微笑舞蹈,在夜 幕降临时变得阴郁而神秘,冬季狭窄、缓慢而优雅,雨季里又 咆哮着奔流不止。她有着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也有着大海一 般的破坏力。对我而言,恒河是印度的象征,承载着过往的记忆,她一路奔流至今,还将流淌着奔向未来的大海。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当我说到 Ma Ganga(恒河母亲)在呼唤我时,那些文字就 会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涌上来。那些也许都不是文字,而是我内 心深处流淌着的心灵的溪流。
——纳伦德拉·莫迪
在喜马拉雅山区海拔将近 4000 米的地方,印度人阿莫德·潘瓦尔正 在往溪水中投放祭品。他是一名客栈老板,也是虔诚的印度教教徒。他的 祭品有杏仁、葡萄干和一个椰子。溪流中的冰雪融水来自名为高穆克(意 为“牛嘴”)的冰穴。这就是恒河的源头。融水从冰川脚下奔流而下,而 那个冰穴看起来确实很像张开的牛嘴巴。溪流夹裹着潘瓦尔的祭品,沿着 山谷奔腾而下,一直流向北印度平原。
就在刚刚,马特峰的雪顶和 3 座帕吉勒提山峰还都在夕阳的照耀下闪 闪发光,但黄昏很快就降临了。一块房屋大小的冰块从冰川上崩落,笔直 落入溪流中,掀起一阵巨浪。我急忙跑过河岸的灰色石滩,小心躲避。我 是从根戈德里出发,一路沿着高海拔地区徒步而来的,潘瓦尔是我的向导。 他并不惊慌,继续奉上祭品,还脱光衣服,让自己浸没在漂浮着冰碴儿的 融水中。我们用塑料瓶装满圣水,放进背包准备带回家。我们在下山的路 上才遇见一所与世隔绝的隐修所。我们在那儿喝了些甜茶,在小屋里度过 了 10 月山中寒冷的一夜。
高穆克是印度重要的圣地之一,加上与印度圣物—“牛”—相 关的联想,更增加了它的神圣感。事实上,整条河流都是神圣的,它在印 度北部蜿蜒 2500 千米,从雪豹出没的山脉一直流到有食人猛虎的孟加拉 湾的红树林沼泽。这一片冰川就是它的发源地:冰层下汩汩涌出的溪水既 未受到水坝的阻截,也未遭受垃圾的污染,就这样一路流向恒河。
从地图上看,恒河赫然横亘在印度北部,是一条自西向东奔流的大河。 她的宗教和社会意义远远超越了恒河平原。自人类文明出现曙光之时起, 恒河水就不断从喜马拉雅山区带来肥沃的泥沙,哺育滋养着生活在恒河 平原的人口。千年以来,恒河平原一直是地球上为富庶丰饶、人口密度 的地区之一。也正因如此,历史上无论是中亚的突厥铁骑,还是东印 度公司的英国商团,都对印度环伺觊觎,意图入侵、占领和劫掠这里。对于生活在恒河两岸的沙地与泥地上的农民和渔民而言,恒河被他们奉为衣 食父母。还不止于此,用梵文学者戴安娜·艾克的话来说,恒河是“圣水 的原型”,其精神力量充溢在各种水路、池塘和水井中,穿越南亚地区,一 直向远方延伸。
恒河女神盛名远扬,一部分源于如今散居各地的印度契约劳工。他们 曾是恒河平原上的农民,从加尔各答搭乘渡船顺流而下抵达毛里求斯和西 印度群岛,在当地的甘蔗种植园里劳作。(20 世纪 70 年代,我的家人曾 在南美北部海岸边的前英属圭亚那群岛居住过几年,当地大约一半的人口 都来自印度。)在任印度总理后不到一年,莫迪曾到位于毛里求斯的一处 印度教圣地祈祷。他郑重地将 Ganga jal——恒河之水——倒入了这个名 叫“印度庙”的火山坑形成的湖泊(在法语中也称为“大盆地”)。在南 亚地区,不仅是印度教教徒才崇拜恒河及其所谓的魔力,就连穆斯林的莫 卧儿王朝皇帝阿克巴也喜欢汲取“不死神水”用于饮用和烹饪。也正是在 恒河岸边,佛陀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并开始传播佛教。
数千年前,早期南亚文明的中心逐步从印度河流域(主要位于今天的 巴基斯坦)东移至恒河流域。尽管早期的梵文典籍中大多提及的是印度河,而非恒河,但过去 3000 年来,整个世界对于印度的所有想象主要还是来 自恒河。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和维吉尔都提及过这条河流。来自阿拉伯、中 国和欧洲的朝圣者与探险家都描绘过它的雄奇壮美,以及两岸的繁华都市。 现在,巴特那只是印度并不起眼的比哈尔邦首府,前身却是辉煌雄伟的“华 氏城”。公元前 6 世纪建城,全盛时期曾是全世界的城市之一,被历 史学家称为“印度的罗马城”。
恒河远非世界上长的河流,这一荣誉当属尼罗河。但恒河是人类历 为重要的河流之一,因为它的水量极其丰沛,雨季时,河水中夹带 着肥沃的泥沙,支撑着大约 7 亿人口的日常生活。“恒河生,印度生。恒 河亡,印度亡。”印度科学家与环保卫士凡达纳·希瓦这样说过。整个恒河 流域的覆盖面积超过 100 万平方千米,许多地方的沉积物厚度超过 1 千米。 这里不仅拥有全球的地下水储备,而且肥沃的土地上也生产出大量的 稻米、小麦和其他农作物。印度北部的人口异常密集,就像邻国孟加拉国 一样,该国占据了濒临孟加拉湾的恒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而且这一地 区的居民数量仍在不断增长。2016 年,印度人口大约为 13 亿,超过全球 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联合国预测在 2050 年后,印度人口将达到 17 亿,印 度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对于印度将近一半的人口以及 孟加拉国的 1.6 亿人口而言,恒河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命之河,就连尼泊尔的 灌溉用水都来自恒河的几条重要支流。
根据印度官方计算,恒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总长度为 2525 千米。 当然,河流长度的测量是非常复杂的。一条河流“真正的”发源地总是充 满争议,对于支流的计算也众说纷纭。不过,有些印度学者认为恒河的长度在亚洲排第 20 位,而在全球只能排到第 41 位。相比长的 7 条大河而言, 它的长度还不及它们的一半。在长度上,许多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河流都能 轻易超越恒河,如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额尔齐斯河,流经巴 西和秘鲁的普鲁斯河,俄罗斯的勒拿河,以及加拿大的马更些河。就连恒 河自己的主要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上游段被称 为雅鲁藏布江,随后一直流向阿萨姆平原,在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地区 汇入恒河时,长度也比恒河本身还要长 500 千米。
恒河的源头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印度神话认定恒河的发源地在高穆 克冰穴。冰穴位于根戈德里圣地附近,地下消融的冰川奔涌而出,形成了 帕吉勒提河。地理学家则认为附近的阿拉克南达河才是真正的源头。它从 同样的山隙间流淌而出,一直往东奔流而去。阿拉克南达河比高穆克河更 长,不过两者很快就汇集形成了恒河。湍急的河水拍打冲刷着山脚下陡峭 的峡谷,流经瑞诗凯诗—披头士乐队在 20 世纪 60 年代曾来这里静修, 而今,这里却是成群的游客乘坐充气船进行白水漂流的地方—一直流向 辽阔平原上的印度圣城赫尔德瓦尔。在这里既不能食肉,也不能饮酒。
恒河从赫尔德瓦尔出发,在印度北部蜿蜒流淌,终奔向大海。但从 此地起,恒河就已经被大规模开发,用以水力发电或者灌溉。在 6 月雨季 来临之前的春季枯水期,当它流经北方邦的工业城市坎普尔的时候,就已经干涸殆尽了。
只有在阿拉哈巴德市,当亚穆纳河汇入后,恒河才能重获生机,而亚 穆纳河自身也受到德里及其卫星城市的严重污染,全靠水质更为洁净的昌 巴尔河的汇入作为补充。从这一段开始,恒河将流经广阔平原上众多主要城市—北方邦的瓦拉纳西和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并承受几十亿升的人类 废物和工业污水。其中一部分来自干流两岸的城镇与乡村,另一部分则来 自拉姆根加河这些已经受到污染的支流的污水。干流流经贾坎德邦的东北 边缘,又穿过西孟加拉邦,后流入孟加拉国,在此被命名为帕德玛河。 也正是在此地,帕德玛河与雄伟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合流,共同抵达孟加 拉湾。而这些支流终形成了一片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三角洲地带。 恒河的一段流域受到法拉卡大坝的拦截与分流,经过一个急转弯后转向 南方进入西孟加拉邦地带,然后继续沿着几个世纪以前曾被普遍认定的 主河道,沿着胡格利河继续顺流而下穿过加尔各答。1690 年,东印度公 司的乔布·查诺克正是在这里建立了贸易站,并终将其发展成为英属印 度的首府。
当然,就地质和水文而言,这里属于同一片三角洲。印度和后来的孟 加拉国之间的国际边界线是在印度 1947 年独立之后才划分的。1971 年, 巴基斯坦说孟加拉语的人口脱离了国家,建立了独立的孟加拉国(国名的 意思即“孟加拉人之地”)。千百年来,在如今繁华的加尔各答和达卡以 南地区,蜿蜒入海的恒河水带着泥沙不断冲刷着孟加拉湾,在这些错综 复杂的岛屿、沼泽和水道中,逐步形成了一大片随着潮汐涨落生生不息的 红树林,这也是世界上的一片红树林。边界旁的两国都将这里认定为 国家公园加以保护,名为桑德班斯,意思是“美丽的森林”。恒河就是在 这里终投向大海的怀抱,再也不用供养流域里的万千生灵。其中不仅包 括数以亿计的人类,还有栖息在河道和两岸的众多野生动物—淡水豚、 鳄鱼、鸟类、老虎,还有鹿等。
欧洲的河流大多宁静平缓,而几个世纪以来为人们熟知的恒河形象其 实只是瓦拉纳西那一段宽阔的河道而已。必须说明的是,恒河的大部分河 段非常不稳定,经常变化。在一个季节中,它的干流河床可能移动数百米 甚至数千米。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恒河曾经偏离更远的距离。 恒河的大部分支流包括亚穆纳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内,也都很不稳定。 其中一个原因是每年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季风带来的雨季,三四个月内带 来全年绝大部分的淡水。到了旱季,印度的河流大多萎缩,水量只有丰水 期的几分之一。到了雨季尾声,河水迅速涨起,变成危险的急流,有时候 甚至会狂暴地冲刷过乡间,将田野变作形状不定的岛屿,摧毁村庄,淹没 大片地处低洼的农田。
恒河容易横向泛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进入大海之前逐渐下降的高 度。它从陡峭的喜马拉雅山山脚下涌出,由于重力的作用,在它到达地势 较低,近乎平坦的印度北部平原的途中,一直充满着各种改道或者绕弯的 地方。赫尔德瓦尔的海拔不过 305 米,但从这里往下,在抵达桑德班斯入海口之前,恒河还将奔流 2000 千米。在坎普尔,海拔只有 122 米。到了巴特那,距离入海口还有 1000 千米的距离,海拔已经低到 61 米了。至 于加尔各答和达卡的海拔,都不过区区数米而已。
人们想象中的大河,例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开罗的尼罗河,或是华盛 顿特区的波托马克河,大多平稳可靠,随着季节更替而有规律地涨落变化。 所以恒河的这些特点确实与众不同,但这无损于恒河对于人类文明以及南 亚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正像所有那些享誉全球的伟大河流一样,无论是 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对于农业发展、工业的建立,还是城市的发展,恒河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河流并不仅仅提供水和食物。长久以来,沿河发展起来的贸易一直是各国发展繁荣的主要助力。许多大城市,如加尔各答、伦敦、纽约和广州 都是河港,不仅以前主要用于通航,时至今日还是如此。我近了解到, 就连英国南部我家乡附近的罗瑟河早在罗马时期,也曾有商船往来穿梭, 载满英国生产的铁矿,跨越英吉利海峡,出口到欧洲大陆。直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还有船只往来,将煤炭运送到内陆各地。事实上,尽 管恒河对于印度的意义深远,但这条反复无常的河流及其支流在通航能力 上实在差强人意,所以在现代印度社会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点上, 亚穆纳河尤为突出。这一条穿过印度首都的大河曾被一位作家描写成“德 里市中令人羞耻的、散发着恶臭的秘密”。不过,流经赫尔德瓦尔、瓦拉 纳西或加尔各答的恒河在人们心中绝不是一种羞耻,也不是一条被忽视的 河,在他们心中,恒河是拯救苍生的女神、民众的衣食父母,有时也是一 条贸易路线。尽管孟加拉湾的三角洲地区有着险象环生的浅滩与风暴,但 英国人当年依然将殖民地首府建在恒河入海口处,因为这里让他们找到了 攫取印度财富的入口,还因为这里是连接印度次大陆通往西方(即阿拉伯 世界与欧洲)、北方(即中国和中亚地区)和东方(即东南亚的海洋国家) 各条贸易线的枢纽。
人们心中的恒河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与悠久历史的神奇河流。它在梵 文典籍中的修饰语包括“永恒纯净”、“愚昧暗夜中的一束明光”和“喜马拉雅王的女儿”等。一首圣诗将其称作“不朽之玉液琼浆”。千年来, 恒河用丰沛的河水与肥沃的泥沙哺育了地球上人口密度的地区,如今却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即便有些河段的水流没有被改道用以灌溉或者水力 发电,但也已经受到污水的污染或者杀虫剂、工业废料、致癌重金属和细 菌污染的毒害,甚至产生了连现代抗生素都无法对抗的致命传染病。我在 旱季中期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正巧在《印度教教徒报》上读到一篇封面 故事,标题就是:“伟大的恒河会干涸吗?”无论是官方的测量结果,还 是学术研究报告,或者是民众亲眼所见,结论都一样,令每一位关注人类 健康或环境保护的人士忧心不已。
过去几十年里,印度历届政府在恒河治理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失误,发 生了很多丑闻,也浪费了很多资金。2014 年,印度总理莫迪再次发起运 动,力求清理河水,为子孙后代而拯救恒河。但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 并未见到明显的进展,让很多满怀期待的民众倍感失望,致使民怨沸腾。 这无疑将是一项耗时费力、漫长曲折的大工程。但以往欧洲和美国的例子 表明,清理河流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的故事就从牛嘴的高山开始,潘瓦尔在这里把祭品奉献给河水女 神,也正是在这里,河水从喜马拉雅山山脚下的冰穴中汩汩涌出,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