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摩尔阐明了1901—1909年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复杂的历史和演变。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大量援引档案资料,同时注意到重要国际事件和国内挑战对美国制定亚洲政策目标的影响。他认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在亚洲追求的是被动而非主动的外交政策目标。鉴于当时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有限,罗斯福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捍卫平等的在华贸易机会,同时在口头上承诺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认识到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后,罗斯福政府调整了门户开放政策,让日本充当缓冲,以遏制俄国对中国的野心,从而将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的风险降到。摩尔的结论是,西奥多?罗斯福政府虽然务实,但处理中国问题时存在局限性和刻板印象,没有察觉到那里正在浮现的革命力量和革命情绪。因此,决策者并没有充分理解清朝末年所发生的事件,阻碍了更积极的外交政策的制定。
|
關於作者: |
格雷戈里·摩尔(A.Gregory Moore):美国圣母学院历史和政治学系系主任、教授,肯特州立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中美关系。
赵嘉玉:本硕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教于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英粤口笔译员。第二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一等奖获奖者。
|
目錄:
|
致谢
引言
章 背景
第二章 态度和观念
第三章 “满洲”的门户开放——俄国的挑战
第四章 日俄战争及中国中立问题
第五章 排华、修路和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第六章 “默默地坚定维护我们的立场,才是我们真正的政策……”
第七章 门户关闭?——《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和《鲁特—高平协定》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引 言
中美关系的历史包含很多复杂而有趣的问题,在西奥多?罗斯福于1901年就任总统后更是如此。列强在远东地区的竞争使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变得复杂。早在帝国主义列强提出要求,企图剥削中国谋求利益之前,衰落的中华帝国已经一蹶不振。中日(甲午)战争以及紧接着的“租界争夺”之后,欧洲列强和日本把中国瓜分成多个不同的经济势力范围。西奥多?罗斯福接任总统时,俄国对“满洲”的谋划危及美国在“满洲”的贸易利益,这让当时的美国倍感担忧。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自此日本成为“满洲”门户开放的主要威胁。罗斯福必须寻找出路,避免在“满洲”问题上和任意一国产生敌意。而且,要保护自己在“满洲”地区和中国其他地区的利益,美国必须在继续坚持中国“开放门户”的同时,避免与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正面冲突。
门户开放只是其中一个担忧。此外,美国拒绝中国劳工入境的政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愤恨,民族主义在中国愈发高涨。当时,只有少数学生、商人和游客可以进入美国境内。即便是获得了入境许可的那些人,也常常会受到狂热无礼、持有偏见的海关人员的骚扰和羞辱,因为海关的职责就是要阻止大批中国人移民到美国。中国人对美国的排华政策和赴美同胞遭受的残酷对待充满怨恨,终导致1894年《中美华工条约》(American Chinese Treaty)的修订出现困难。中国的这种不满情绪在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得到了充分表达。
其他问题则关于庚子赔款的结算、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对在华传教士和游客的保护、通商口岸规定,等等。对华政策涉及相当复杂的问题,容不得一丝草率。不论罗斯福政府选择以何种方式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决策者都必须牢记,中国是大国对抗中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美国外交必须接受并应对这一现实。
有限的经济利益和美国公众的舆论使得制定有效的对华政策变得更加困难。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只占全国总贸易的一小部分,而且总体上看,美国民众对远东既不关心,也不了解。这些因素都为维持门户开放和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带来了挑战。
在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当中,意见各有不同。关注贸易利益的人眼里的中国是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巨大潜在市场。参与对华贸易的商人和看好中国这一潜在市场的人表示,美国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事务当中,保护并发展这个市场。有些人则在中国身上看到了救人类于堕落、不道德和精神枯竭之中的机会。他们认为,由于缺乏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的美德和价值观,中国的内部形势不断恶化,社会腐化堕落。传教士和教师等人前往东方,希望可以拯救中国。这些人和他们在美国的支持者同样认为美国应该加强对中国事务的参与。他们表示,美国应该发挥引领作用,帮助中国接受现代世界的运作方式,向其赐予美国生活方式的一切好处,防止中国社会进一步解体。
另一方面,有人对中国市场的潜力表示怀疑,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无药可救,有人担心中国接受现代国家的文明后会产生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黄祸”,还有人单纯出于种族歧视而仇视亚洲人。这些人全都反对美国进一步参与中国事务。很多人根本不关心中国人的感受以及这些感受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例如,很多美国工人担心和反对中国劳工移民到美国。由于中国劳工愿意接受比美国人更低的薪酬,美国劳工担心,中国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会抢占他们的工作,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要是有任何人试图放宽法律对亚洲移民的限制,都会遭到这些人激烈的反对。他们要求立法更加严格,并不在意自己的立场会在中国激起大量的不满和愤怒,进而深刻地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
后,这里有观念调和问题:一方面,新的观点认为美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世界强国,肩负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孤立主义等陈旧、传统的外交政策理念依然存在。比如,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门户开放政策必须同时考虑到新旧两种理念,在二者之间达成某种和解。
前人对罗斯福政府与中国之间关系的探索基本上离不开两种研究方式。有些研究选取的关注面较窄,只关注中美关系当中一两个特定问题;另一些研究的角度则十分宽泛,但只把对美国政府的分析置于概括性研究的一两个章节之中。本研究旨在尝试以第三种方式进行探索,既不关注中美关系的某个特定问题,也不关注罗斯福政府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整体发展趋势,而是把罗斯福领导之下的、正在处理对华关系的美国政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成功与否进行整体评价,而不必措意于其对单一问题或危机的反应。本文更多地关注罗斯福及其政府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这些看法和态度对政策的后续影响。该部分应该引起重视。
本书将优先关注西奥多?罗斯福本人——他在美国的对华外交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尽管美国政府的其他成员也有过重要的贡献或作用,但罗斯福作为总统必须为美国的对华政策负责。罗斯福把他在外交政策上的坚定观点带到了白宫。当时,他从前任手上接过了门户开放政策,必须付诸实施。在其政府努力阐释和捍卫门户开放政策的过程中,每每遇到问题时,正是其坚定的观点让他得以应对那些问题。罗斯福是一名热切的扩张主义者,对美利坚帝国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他必须管理和保护这个国家。美国民众对远东地区普遍不感兴趣,而且那里的经济参与和海军部署又相当有限,面对这些不利因素,罗斯福要依靠均势政治来维护门户开放。他的决策反映了其实用主义和对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有限力量的深刻理解。
罗斯福本人的观点,以及其顾问的观点,都影响着他选择与其他国家打交道的方式——这些国家不仅包括中国,还包括参与侵华的其他竞争对手。罗斯福总统关于中国的看法与当时盛行的观念比较一致,影响了他对中美关系的处理方式。在罗斯福眼里,中国是一个疲弱、衰败的帝国,已经失去了当初使其成为一个伟大国家的品质。被西方世界赶超的中国,如果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就要在西方列强和日本的指导下走向现代化。尽管罗斯福怀有种族主义观点,但他关于中国的看法更多地反映了一种文化视角,而不限于生物学角度。虽然罗斯福已经不只一次表达过他希望公正地对待中国,但他也明确表示,如果中国被视为犯错者,他也绝不会对其心软。
另一方面,捍卫门户开放是以一种小心、慎重的步伐进行的,因为当时俄国和日本正在“满洲”开展活动,威胁到了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在1899和1900年宣布的这项政策。如文中所述,门户开放是矛盾的,一方面它承认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拥有势力范围,但另一方面又提倡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俄国和日本对“满洲”的争夺极为严重地威胁到了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强调各国在中国拥有平等的贸易机会以及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为了让日俄在“满洲”形成力量均势并维持这种局面,罗斯福政府选择在政策上对莫斯科施加外交压力,同时依靠日本来抗衡俄国的野心。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随后罗斯福及其外交团队就这两个国家在东亚的利益交换了一系列意见。意见交换的结果是1908年《鲁特—高平协定》(Root-Takahira Agreement)的签署,该协定以模糊的语言表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支持。这些行动终确定并强调了在门户开放政策下各国在中国拥有平等的贸易机会,同时也依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方式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尽管领土被日俄虎视眈眈的是中国,但罗斯福在使用外交手腕努力维护门户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咨询过中国政府的意见,仿佛中国全然不存在似的。
贸易机会、在华的美国旅者和传教士的安全、赴美华工受到的限制、在美华人遭到的歧视、庚子赔款的豁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处理几乎没有考虑中国的自尊。美国的处理方式傲慢无礼,丝毫没有察觉中国的民族主义已经开始滋生并蔓延。虽然这些问题都在处理,但并不一定得到解决。由于美国政府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中国人民对其处理双方关系的方式表示出不满和怨恨。从这一点上说,罗斯福也许错失了与中国建立更加友好的关系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