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1.生动阐释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本书不仅明确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分析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其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义与重要性,而且探讨了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如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2.帮助读者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正确把握新发展理念、运用新发展理念、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运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手、能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能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一个检验。本书对新发展理念的通俗解读、生动阐释、深刻探讨,能够给读者深入理解并践行新发展理念带来不小助益。
3.本书对于新发展理念的解读是全新的、到位的、生动的、好理解的,对新发展理念的五大方面,既分门别类地重点讲述,又综合起来整体剖析,是一本深入解读新发展理念的优秀著作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逻辑层面,分八章对新发展理念这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解读。通过对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动力、目的、方式、路径、条件等的阐述,科学回答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具体内涵,既注重理论的学理性阐述,又注重理论的通俗性解读,旨在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真正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有益的参考,做到在具体的实践中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共同富裕的深意与价值。
|
關於作者: |
王立胜,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
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共潍坊市委副秘书长,中共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青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潍坊市副市长、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喀什地区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喀什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对策奖、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等。
|
目錄:
|
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成果 /003
二、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百年发展实践经验总结 /011
三、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关注点 /015
四、新发展理念的目标旨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025
第二章全面系统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一、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 /032
二、新发展理念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领导 /043
三、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 /049
四、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 /055
五、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道路:和平发展之路 /062
第三章新发展理念的动力:创新发展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070
二、创新发展中的短板及其形成的原因 /082
三、拓宽创新发展的路径 /094
第四章新发展理念的方式: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是平衡国内国际格局的内在要求 /112
二、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是社会矛盾的主要诱因 /122
三、重点处理好协调发展中的几对关系 /128
第五章新发展理念的条件:绿色发展
一、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42
二、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 /150
三、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162
第六章新发展理念的路径:开放发展
一、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176
二、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 /189
三、推动全方位的“走出去”战略 /203
第七章新发展理念的目的:共享发展
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享发展的本质要求 /218
二、坚持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共享发展道路 /229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归 /242
第八章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54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265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275
后 记 /289
|
內容試閱:
|
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个大国发展的过程,必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波澜壮阔、实践宏大独特、成就举世瞩目,“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个问题始终贯穿其中,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问题领域接力探索的重大成果。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系统阐释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精辟阐述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深刻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对新发展理念进行了系统阐释,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书出版,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21年4月30日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文稿72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底蕴,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在分析当今世界矛盾和人类既有发展观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引领新时代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顶层设计,是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解决人类发展问题和合理安排当今国际秩序的中国智慧的体现。实践证明,在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实现了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贫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出新的发展境界。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新起点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全体党员与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本书力图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逻辑层面,分八章对新发展理念这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解读。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百年发展实践经验总结,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注点在于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统一本领;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增强统筹兼顾发展的本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领;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增强合作共赢本领;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增强共同富裕本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根本宗旨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做到“人民至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系统把握新发展理念内涵。新发展理念是深度洞察国内外发展实然状况与应然趋势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必须坚持历史思维、立足时代背景、坚持全局视野与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辩证思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坚持和平发展之路的发展道路。
创新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动力。创新理念是涵盖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等诸多方面的总体理念。我国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虽取得巨大进步,但创新发展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表现为创新发展整体不均衡、普遍不充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这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要重点发力之处。拓宽创新发展的路径,要坚持党对创新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发展的文化自信、整合资源攻克核心科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且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继续加强创新的国际合作。
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方式。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使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向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协调发展是平衡国内国际格局的内在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是社会矛盾的主要诱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通过更加平衡和更加充分的发展来满足。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处理好“‘五大文明’同步推进,公平与正义,改革、发展、稳定,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人民群众可接受程度,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需求”之间的关系。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条件。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贯穿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坚持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内在属性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根本要求,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两山论”引领新时代高质绿色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倒逼和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浪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路径。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主动的、双向的、公平的、全面的、共赢的、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必须适应世界形势的新调整,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合作,提高开放质量,深度融入世界,参与全球治理。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要立足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完善内需体系;以国际循环为支撑,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循环双向打通。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要积极推动全方位的“走出去”战略,在推进全方位开放,构建多元化对外开放格局,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更深层次改革,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上下真功夫、苦功夫。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目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享发展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贯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一条线索,要始终坚持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共享发展道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具有紧密内在逻辑的集合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一体把握、全局统筹、协同推进,在形成联动效应中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南。本书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既注重理论的学理性阐述,又注重理论的通俗性解读,旨在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真正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有益的参考,做到在具体的实践中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本书对新发展理念的探讨是初步的,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难免有不妥之处,真诚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立胜
2021年8月于海云轩
三、重点处理好协调发展中的几对关系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通过更加平衡和更加充分的发展来满足。协调发展理念是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几对重大关系,正确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使经济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迈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保驾护航。
(一)处理好“五大文明”同步推进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协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任何“一位”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处理好“五位”所对应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之间的协调问题。
,要用整体分析方法理解“五位”是“一体”的具体化。就是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五位”中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个体、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都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整体中来认识、分析、解决。
一要有前瞻意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树立整体观念,都必须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大局,据此做好“五位”各方面、各层次、各阶段的工作;要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同整体及其他部分之间联系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例,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文化发展与繁荣、社会事业的推进及完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二要有自觉意识。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集体与个人是相联系而存在的。当部分与整体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必须识大体、顾大局,牺牲部分维护整体。只有树立这样的自觉意识,才会自觉维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为整体做出必要的个人牺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确立发展思路与路径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讨论与迂回,“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发展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自觉性。在发展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沿海沿江沿边及开放城市为主要切入点,都说明必须自觉抓住发展的重点,必要的时候是以牺牲部分利益来维护整体的利益。
第二,要注重“五位”与“一体”间的统筹兼顾。“一体”与“五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必须统筹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体”,兼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形成良性的规模互动。
一要统筹各方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统筹工作是谋好篇、开好局的重要一环。从宏观层面讲,就是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内政外交国防等多方面的关系;从中观层面讲,就是要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统筹好与上级下级、与其他地区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从微观层面讲,就是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自身统筹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统筹好家庭、单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要统筹好各方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价值诉求。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化、社会或是生态领域存在的利益主体或是利益相关者,都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手段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及价值诉求,从而使其利益得到有利的表达。同时,需要注意各利益主体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的交换及主体角色转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带来的复杂性、长期性及交织性问题。从总体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利益问题解决得妥善与否,总体表现在能否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利益、集体与个人的利益、长远与当前的利益、物质与精神的利益。
三要注重各方利益的均衡。在推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在处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容易在次要矛盾与次要问题上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与成本,造成系统中各要素间发展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就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例如,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性的问题。改革开放前30年,为了集中优势资源,国家对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发展给予较大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从而使东部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这种差距的长期存在,使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考虑到东西部发展之间差距的客观实在,在20世纪末期,我国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注重发展西部,不断缩小东西部发展之间的差距。
第三,要注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层级分析。国家、集体、个人,宏观、中观、微观,现代化事业、政治建设、政治制度、政治原则都是具有相对层级的。在不同的层级上,对待事物的态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手段,会因事物层次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在处理具体的工作时,当然不能随心所欲、无的放矢,而应当尊重所处的客观层次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整体,是层级;“五位”是“一体”下的5个具体方面,是第二层级;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城市、乡村、流域、森林生态建设等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下一个层面,属于第三层级;以流域生态建设为例,又可以将具体的河流、湖泊等区域的生态建设作为一个具体的层次来进行分析,则是作为第四层级。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五位”中的哪一个范畴,或是其范畴下某一领域中的具体发展层级的问题,都必须服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总体,都必须在制定政策、谋求发展、落实举措的过程中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一体”看齐。
(二)处理好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社会资源、社会机会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平,全体社会成员不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在分享发展成果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这迫切需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要处理好“公平”“正义”问题。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为人民群众自身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更要提供相应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条件。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获得感”不是虚无缥缈、形而上学的,它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衡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改革举措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基础要求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当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迫切的任务就是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当前,我国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让乡村民众拥有获得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切实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
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多元性和差异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多与少,就是看他们通过改革发展到底得到了多少便利,获得了多大的实惠,这也衡量改革发展的直接成效。其中,就业是的民生,也是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的根本保障,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获得感。
反腐倡廉维护人民权益,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越演越烈,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反腐败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动作快、效率高、打击准,对腐败分子的不法行为在短的时间内给予应有的惩处。在力度上,抓反腐倡廉关键就在“常”“长”二字,既要经常抓,又要长期抓。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惩治手段决不能放松。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还是违反国家的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惩治的腐败分子在数量上、职位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广度上,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上不封顶、下不设限,反腐无禁区。反腐败斗争既强调要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又强调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深度上,从个人家庭情况到组织情况,从贪污受贿到妄议中央,从潜规则到背后的团团伙伙,从尊法学法到守法护法都给予严格要求。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办了一批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紧紧盯住重点领域危害民生民利的贪污贿赂现象,部署开展了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整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范围涵盖保障民生民利的各个方面,回应了百姓热烈期待,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赢得了党心民心。
(三)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改革创新是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更快更稳地向前发展,任何时候,只要改革创新,就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证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改革开放更加平稳有序地发展,提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速度与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