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9.4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102.4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102.4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4.4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204.7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7.9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57.7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7.7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的一项合作成果。本书立意的初心并非是对当代中国国民素质现状与发展愿景进行全面阐释,而是基于系统观的视野,以结构性、过程性的研究立场,择取与当代世界互动中正处于建构状态的国民素质的几个要素,初步展开了有重点的个案研究与定量分析,并聚焦新时代国民素质的重心进行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此探寻国民素养未来发展的现实的、可能的面相。
|
關於作者: |
黄凯锋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起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专长是价值哲学。个人主要学术著作有《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变量共生、组合创新与意识形态》《人文情思录》《安妥今生——信仰生活的价值观研究》等。承担、组织和参与多项国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哲学动态》、《求是》、《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孙抱弘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首届“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2008年)获得者。近年来主要关注国民性与国民教育的系统性研究,着力以哲学为原点的多学科视野里青少年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让“人”做“好人”——当代国民素质演进的历史性反思与发展性愿景》等。
|
目錄:
|
上编个案研究
章 导论: 后发型现代化进程与国民性发展——新时代国民素质与青少年教育建构性演进之路的探讨/3
一、 国民素质研究: 问题的分析与发展的愿景 3
二、 素质的结构性诸要素及其动态性演进6
三、 素质生成诸要素的结构性功能及其嬗变12
四、 民族性发展与国民: 青少年教育的变革趋向20
第二章 新时代国民人文素养的影响因素和培育路径——基于三个网络热点案例的分析24
一、 人文素养的含义24
二、 案例的归纳与解读25
三、 案例引发的国民人文素养争议26
四、 对影响国民人文素养诸结构性要素的探讨30
五、 对国民人文素养发展路径的思考32
第三章 文化复兴中古典审美现象的解读——国民审美素养新变化分析35
一、 再议审美素养36
二、 从汉服复兴行动透露的审美现象37
三、 汉服复兴现象的评论与分析41
四、 汉服复兴现象成因的结构型要素44
五、 对古典审美中行为的引导及策略47
第四章 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思维水平——反思素养个案研究52
一、 反思素养概念的界定53
二、 国民反思素养案例55
三、 国民反思素养案例的评论与分析58
四、 影响反思素养的各种要素63
五、 加强反思素养的对策和建议66
第五章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构建扬善去恶的伦理关系——国民伦理素养个案评析72
一、 伦理素养的含义72
二、 伦理素养的个案归纳74
三、 对个案的评论与分析76
四、 影响国民伦理素养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探究79
五、 对提升国民伦理素养路径的思考83
第六章 网络空间的“公共性”与文明的内在尺度——网络素养个案研究87
一、 网络素养的含义88
二、 网络素养个案的列举90
三、 对个案的评论与分析92
四、 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因素之探究97
五、 对国民网络素养生成路径的思考101
第七章 国民心理素养案例评析——以“巨婴”心理现象为例104
一、 国民心理素养与“巨婴”现象的内涵104
二、 “巨婴”案例举隅与归类106
三、 “巨婴”心理现象的主要类型与特征107
四、 “巨婴”心理形成原因之探索111
五、 培养和提升国民心理素养的思考114
下编定量分析
第八章 导论: 新时代青年素养调查报告——“我们”的素养和“我们”所看重的119
一、 问题的提出119
二、 概念、数据与方法122
三、 新时代青年素养的主要特征126
四、 进一步提升青年素养的对策与建议133
第九章 新时代青年的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与人文修养136
一、 青年人文素养的总体状况137
二、 不同群体青年的人文素养比较分析148
三、 进一步提升青年人文素养的对策与建议156
第十章 新时代青年的伦理素养: 行为底线与价值伦理160
一、 伦理素养的诠释160
二、 青年伦理素养研究文献分析162
三、 伦理素养维度设计164
四、 综合数据分析165
五、 不同维度下伦理素养的体现170
六、 提升青年伦理素养的对策和建议180
第十一章 新时代青年的审美素养: 美的标准与取向183
一、 审美素养分析的理论基础183
二、 审美素养调查数据的来源及相关研究184
三、 新时代青年审美素养的总体取向186
四、 不同维度下青年群体审美素养的比较分析190
五、 提高新时代青年审美素养的对策及建议202
第十二章 新时代青年的心理素养: 知识、态度与行为204
一、 心理素养与心理素质概念之辨析204
二、 抽样调查的基本数据及分析207
三、 青年心理素养培养的对策和建议219
第十三章 新时代青年的网络素养与青年现代公共文明意识培育:
于2019年中国七个城市青年素养调查223
一、 国内外学界对网络素养的理解224
二、 本研究的思路及方法226
三、 新时代青年的网络素养现状227
四、 提升我国青年网络素养的对策与建议239
第十四章 新时代青年的反思素养: 深思性、批判性和独创性243
一、 青年反思素养的总体状况245
二、 不同群体青年的反思素养比较分析249
三、 进一步提升青年反思素养的对策与建议255
结束语 新时代国民素质发展之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社会分工、合作的时代特征与公民职业精神、公共理性的培育生成259
一、 从马克思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到涂尔干、马尔库塞等的“现实的人”259
二、 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工的关联互动260
三、 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联互动263
四、 职业精神培育、公共理性提升的历史与现实资源268
|
內容試閱:
|
前言
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当代国民素质现状与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的一项合作研究成果。《报告》立意的初心并非是对当代中国国民素质现状与发展愿景的全面报告,而是基于系统观的视野,以结构性、过程性的研究立场,择取与当代世界互动中正处于建构状态的国民素质的几个要素,初步展开了有重点的个案研究与定量分析,并聚焦新时代国民素质的重心进行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对于中华民族之国际性或民族性的探讨至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梁启超到鲁迅、从林语堂到储安平、从沙莲香到王志纲,论文、著述不下数百种。我们这本《报告》,如果还能有些许学术价值的话,可能也只有以下两点: 首先,我们不求面面俱到的描述阐释,而是选择与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国民现代素养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我们力图将问题置于一种系统观的视野里展开解读思考,在诸多要素关联互动的建构过程中来探究国民素养现状的多种成因,探寻国民素养未来发展的现实的、可能的面相。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成立十余年来,一直期望能用新的理论框架编撰一份连续性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报告,但因条件所限终未能启动。2019年年初以来,在院领导的关心下,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研究报告的结构框架、队伍建设和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了相关协助,在两年时间内协同攻关,后得以完成此研究报告的撰述。
《报告》的结构为“前言;上编: 个案研究;下编: 实证调查;结束语”四个部分,上下编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紧密关联,具体撰写分工如下:
个案研究: 孙抱弘、何芳、梁昕、李庆云、祖霞、潘乐、张毅攀
实证调查: 徐浙宁、祖霞、梁昕、万虹伶
结束语: 孙抱弘、瞿钧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长金志堃教授、社会学所所长李骏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陆德阳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佘凌社长、张钦瑜编辑给予了指导、帮助和支持,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李凯杰同志配合主编做了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我们一并致谢!
后,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对本项研究给予的全力支持!
|
|